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校建筑绿色建筑专篇完整版.docx

    • 资源ID:5567047       资源大小:26.16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校建筑绿色建筑专篇完整版.docx

    1、学校建筑绿色建筑专篇完整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学校建筑绿色建筑专篇方兴地产学校建筑设计任务书绿色建筑专篇(以绿建三星为标准模板)学校建筑设计任务书绿色建筑专篇(以绿建三星为标准模板)(注:本专篇为学校类建筑设计任务书的一部分,在项目有绿色建筑设计要求的时候与任务书配合使用。)项目名称:xxxxx学校项目 星级评定:设计标识 审核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细则(公共建筑) 要求:以下内容转设计单位各专业落实 一、评估基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中对绿色建筑等级项数(公共住建筑)要求见下

    2、表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等 级一般项数(共36项)优选项数(共12项)节地与室外环境(共6项)节能与能源利用(共10项)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共6项)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共5项)室内环境质量(共6项)运营管理(共3项)34333146434255854528本项目达标情况5754527本项目不适用0100001不达标1211114二、技术体系选择注意:标准条文编号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中对应编号。1.节地与室外环境指标名称类别标准条文建议本项目采用技术措施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5.1.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3、本项目地块内现为空地,地块性质为公建用地,用地性质不发生改变, 5.1.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本项目地块内现为空地,不存在原有污染5.1.3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日照分析、幕墙设计、景观照明设计,提供幕墙产品性能报告。5.1.4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建设项目场地周围不应存在污染物排放超标的污染源,包括油烟未达标排放的厨房、车库、超标排放的燃煤锅炉房、垃圾站、垃圾处理场及其他工业项目等。5.1.5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各种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

    4、的影响。一般项5.1.6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环评报告,噪声监测。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5.1.7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采用FLUENT软件模拟分析,需满足:周边距各季节10 %大风及平均风速条件下,周边人行区域的风速均小于5 m/s,且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5.1.8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屋顶绿化设计。屋顶绿化必须考虑后期的维护保养的问题,如定期浇水、修剪、除虫和施肥等。考虑到城市缺水,还可以将屋顶绿化浇水系统与建筑物的中水系统或者雨水收集处理系统相连,用中水或

    5、者收集的雨水作为绿化浇灌用水,可以起到节约优质饮用水的作用。5.1.9绿化物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且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物种选择乡土植物,采用包括乔、灌木的复层绿化。在乔灌木种植图、苗木表、设计说明中落实场地交通组织合理,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提供公交地图及关于住区公共交通站点的说明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地下空间可用作机房、设备间、库房、网络中心、变配电间、换热站、食堂、体育活动厅等辅助功能房间。优选项 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已被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按实际项目场地情况。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并纳入规划项目。按实际项目场地情况。

    6、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既是节地、节材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防止大拆乱建的控制条件。“尚可使用的旧建筑”系指建筑质量能保证使用安全的旧建筑;“纳人规划项目”,系指对旧建筑的利用,可根据规划要求保留或改变其原有使用性质,并纳入规划建设项目。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大于等于40核准绿地率,自然裸露地、公共绿地、绿化地面和面积大于等于40%镂空铺地(如植草砖)。增加设计植草砖和绿化,提供场地铺装图并含透水地面计算表格。2.节能与能源利用指标名称类别标准条文建议本项目采用技术措施节能与能源利用控制项5.2.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节能计算分析。建议:采用砂加气混凝土砌块

    7、保温或其他保温措施。使用low-e中空玻璃外窗等多种节能措施。使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在限制的基础上提高50%。地方公共建筑节能标准要求高于国标时,以地方标准为依据。5.2.2设备选型,需确定空调系统形式。依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第5.4.35.2.3不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对于采用太阳能供热的建筑,夜间利用低谷电进行蓄热补充,且蓄热式电锅炉不在日间用电高峰和平段时间启用,这种做法有利于减小昼夜峰谷,平衡能源利用,因此是一种宏观节能。此情况作为特例,不在条的限制范围内。5.2.4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

    8、0034规定的现行值。照明功率密度和照度控制,与装修结合起来考虑。设计需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要求。5.2.5 新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增加分项计量装置,使得建筑内各耗能环节如冷热源、输配系统、照明、办公设备和热水能耗等都实现分项计量。一般项5.2.6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季利于自然通风。朝向设计,采取通风措施,日照和自然通风模拟分析。5.2.7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建筑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门窗是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性能最薄弱的部位,其长期使用能耗占整个建筑物长期使用能耗的

    9、50%,提高门窗保温性能是降低建筑物长期使用能耗的重要途径。高透型Low-E玻璃,遮阳系数Sc,对透过的太阳衰减较少,对以采暖为主的北方地区极为适用。冬季太阳能波段的辐射可透过这种Low-E玻璃进入室内,经室内物体吸收后变为不能透过的远红外热辐射,从而节省暖气的费用。遮阳型Low-E玻璃对室内视线有一定的遮阳性,可阻止太阳热辐射进入室内,限制夏季室外的二次热辐射进入室内,南方、北方都适用,适用于各类建筑物。5.2.8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4级要求。5.2.9合理采用蓄冷蓄热技术。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处理,降低新风负荷。采

    10、用热回收装置。设计时可优先考虑回收排风中的能量,比较排风热回收的能量投入产出收益,尤其是当新风与排风采用独立的管道输送时,有利于设置集中的热回收装置。在过渡季,空调系统采用全新风或增大新风比运行,但要实现全新风运行,设计时必须认真考虑新风取风口和新风管所需的截面积,妥善安排好排风出路,并应确保室内合理的正压值。系统设计应能保证在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和仅部分建筑使用时,能根据实际需要提供恰当的能源供给,同时不降低能源转换效率。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以节约能源为出发点,区分房间的朝向,细化空调区域,分别进行空调系统的设计。同时,冷热源、输配系统在部分负荷下的调控措施也是十分必要的。全空气空调系

    11、统采取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的措施。/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和仅部分空间使用时,采取有效措施节约通风空调系统能耗。采用节能设备与系统。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第本条要求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第选用余热或废热利用等方式提供建筑所需蒸汽或生活热水。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优选项建筑设计总能耗低于国家批准或备案的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和机电系统设计,并完善施工图及相关设计文档,提供节能计算分析报告采用分布式热

    12、电冷联供技术,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10,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低于建筑用电量的2。采用太阳能热水。中小学建筑对热水的需求量较小。在体育馆等设淋浴设施,热水可以通过太阳能热水提供。绿标要求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10%,由于中小学建筑对热水的需求量较小,因此建议根据在春秋季过渡季节满足全部热水需求设置太阳能集热系统。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目标值。优化照明设计,保证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小照明功率密度(LP

    13、D)。建议采用自动控制照明方式,门厅和走廊采用定时降低照度的自动调光装置。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指标名称类别标准条文建议本项目采用技术措施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控制项5.3.1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完善给排水设计说明,包括:当地水资源情况、用水水量和水质的估算与评价原则、用水分配计划、水质、水量保证方案、用水定额的确定、用水量估算及水量平衡、节水器具、非传统水源利用等。5.3.2 设置合理、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1、给水系统:选用变频供水系统,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区分合理,低区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高区采用减压分区时不多于一区,每区供水压力不大于;采用减压限流的

    14、节水措施,如生活给水系统入户管表前供水压力不大于;选用变频供水设备、高效水泵。2、排水系统:靠近或在市政排水管网的,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或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远离或不能接入市政排水系统的污水,进行单独处理,设有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放受纳水体。3、雨水系统:根据地形、地貌等特点合理规划雨水排放渠道、渗透途径或收集回收途径,保证排水渠道畅通,实现雨污分流。5.3.3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在规划设计阶段,选用管材、管道附件及设备等供水设施时要考虑在运行中不会对供水造成二次污染,鼓励选用高效低耗的设备如变频供水设备、高效水泵等。采取管道涂衬、管内衬软管、管内套管道等以及选用性能高的阀门、

    15、零泄漏阀门等措施避免管道渗漏。采用水平衡测试法检测建筑/建筑群管道漏损量,其漏损率应小于自身最高日用水量的2。5.3.4建筑内卫生器具合理选用节水器具。应选用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节水设备(产品)目录中公布的设备、器材和器具。合理选用节水水龙头、节水便器、节水淋浴装置等。所有器具应满足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和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T18870的要求。1、可选用光电感应式等延时自动关闭水龙头、停水自动关闭水龙头;2、可选用感应式或脚踏式高效节水型小便器和两档式坐便器,缺水地区可选用免冲洗水小便器;3、极度缺水地区可选用真空节水技术。5.3.5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

    16、,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1、供水系统应设有备用水源、溢流装置及相关切换设施等,保障水量安全。2、雨水、再生水在整个处理、储存、输配等环节中要采取安全防护和监测控制措施,具有足够的消毒杀菌能力,且水质不被污染。要符合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及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一般项5.3.6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积蓄、处理及利用方案。设计透水地面、透水砖铺装,考虑收集屋面及硬质地面的雨水,雨水处理设备较中水系统简单5.3.7绿化、景观、洗车等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绿化浇洒、成人厕所冲厕等用中水。5.3.8绿化灌溉采取喷灌、微灌等节水高效灌溉方式。

    17、1、可采取微喷方式,将微喷灌方式落实到景观设计文档中,并由甲方确定产品。2、绿化灌溉鼓励采用喷灌、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节水灌溉方式;鼓励采用湿度传感器或根据气候变化的调节控制器;为增加雨水渗透量和减少灌溉量。鼓励选用兼具渗透和排放两种功能的渗透性排水管。3、微灌用水一般都应进行净化处理,先经过沉淀除去大颗粒泥沙,再进行过滤,除去细小颗粒的杂质等,特殊情况还需要进行化学处理。5.3.9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或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采用市政中水按用途设置用水计量水表。分类计量,完善给排水设计。按照使用用途和水平衡测试标准要求设置水表,对

    18、厨卫用水、绿化景观用水等分别统计用水量,以便于统计每种用途的用水量和漏水量。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2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15。非传统水源利用核算,20%目标优选项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4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25。成人厕所冲厕,水量不足以满足40%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指标名称类别标准条文建议本项目采用技术措施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控制项5.4.1 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5.4.2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设计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不具备遮阳、导光、导风、载物、辅助绿

    19、化等作用的飘板、格栅和构架等作为构成要素在建筑中大量使用,相应工程造价不能超过工程总造价的2%。2、如果单纯为追求标志性效果在屋顶等处设立塔、球、曲面等异型构件,其相应工程造价不能超过工程总造价的2%。3、女儿墙高度不能超过规范要求2倍以上。4、如果采用了不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并非有利于节能的双层外墙(含幕墙)的面积不能超过外墙总建筑面积的20%。一般项5.4.3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60以上。5.4.4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现浇混凝土应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5.4.5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5.4.6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

    20、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5.4.7在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使用材料的可再循环使用性能。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计算可再循环材料用量。可再循环材料包括:一是用于建筑的材料本身就是可再循环材料;和建筑拆除时能够被再循环的材料。5.4.8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1、装修图纸、土建装修一体化施工图和效果图。2、事先统一进行建筑构件上的孔洞预留和装修面层固定件预埋,避免在装修施工阶段对已有建筑构件的打凿、穿孔,保证结构安全性,减少建筑垃圾。3、在建筑设计阶段,

    21、尽可能依据最终装修面层材料的尺寸调整建筑物的尺度,最大限度的保证装修面层材料使用整料,减少边角部分的材料浪费,减少施工中的噪声污染,节省装修时间和能量消耗,并降低装修施工的劳动强度。5.4.9办公、商场类建筑室内采用灵活隔断,减少重新装修时的材料浪费和垃圾产生。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比例不低于30。优选项采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大于5。5.室内环境质量指标名称类别标准条文建议本项目采用技术措施室内环境质量控制项5.5.1 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

    22、计标准GB 50189中的设计计算要求。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的设计计算要求,将温度、湿度和风速分别在冬夏季控制在相应区间内。5.5.2 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和表面无结露、发霉现象。围护结构设计,应采取合理的保温、隔热措施,减少围护结构热桥部位的传热损失,防止外墙和外窗等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过低。5.5.3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新风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设计要求。1、所需要的最小新风量应根据室内空气的卫生要求、人员的活动和工作性质,以及在室内停留时间等因素确定。可参考国家标准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9663GB967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等标准规范文

    23、件确定。2、确保引入室内的为室外新鲜空气,新风采气口的上风向不能有污染源;新风直接入室,缩短新风风管的长度,减少途径污染。5.5.4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中的有关规定。5.5.5宾馆和办公建筑室内背景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中室内允许噪声标准中的二级要求;商场类建筑室内背景噪声水平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 9670的相关要求。室内噪声控制及降噪材料选择,关注楼板、墙体隔声。5.5.6 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

    24、计标准GB 50034中的有关要求。电气设计需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中的有关要求。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节能灯、节能型电感整流器等。一般项5.5.7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有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通风模拟报告和优化设计。在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中采用诱导气流、促进自然通风的主动措施:如导风墙、拔风井等,以促进室内自然通风效率。5.5.8室内采用调节方便、可提高人员舒适性的空调末端。1、能独立开启和温湿度调节的空调末端。2、采用如个性化送风末端、干式风机盘管、地板采暖等,可通过手动或自动调节来满足要求,有助于提高使用舒适性。5.5.9宾馆类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隔声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

    25、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中的一级要求。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安排合理,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合理安排功能分区,注意对设备噪声与振动的控制。办公、宾馆类建筑75以上的主要功能空间室内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的要求。采光模拟报告。在建筑的高窗位置采取反光板、折光棱镜玻璃等措施改善室内采光。建筑入口和主要活动空间设有无障碍设施。在建筑入口、电梯、卫生间等活动空间有无障碍措施。优选项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改善室内热环境。西面及南面外窗采用可调节外遮阳。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室内空气质量监控,CO2浓度传感器。1、在功能

    26、房间设计和安装室内污染监控系统,利用传感器对室内主要位置进行温湿度、二氧化碳、空气污染物浓度等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2、检测进、排风设备的工作状态,并与室内空气污染监控系统关联,实现自动通风调节。3、室内污染监控系统能够将所采集的有关信息传输至计算机或监控平台,实现对室内空气质量的采集、数据存储、实时报警,历史数据的分析、统计,处理和调节控制等功能。采用合理措施改善室内或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效果。75%室内空间采光系数2%,应有防眩光措施。适当采用导光管、光纤等技术引入自然光。6.运营管理指标名称类别标准条文建议本项目采用技术措施运营管理控制项5.6.1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5

    27、.6.2 建筑运行过程中无不达标废气、废水排放。5.6.3 分类收集和处理废弃物,且收集和处理过程中无二次污染。一般项5.6.4建筑施工兼顾土方平衡和施工道路等设施在运营过程中的使用。5.6.5物业管理部门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5.6.6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将管井设置在公共部位,减少对用户的干扰。属于公共使用功能的设备、管道应设置在公共部位,便于日常维修与更换。5.6.7对空调通风系统按照国家标准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GB19210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清洗。5.6.8建筑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信息网络系统功能完善。设置合理、完善的建筑信息网络系统,能支持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运行安全可靠。5.6.9建筑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技术合理,系统高效运营。1、空调通风系统冷热源、风机、水泵等设备应进行有效监测,对关键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记录;对上述设备系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可靠的自动化控制。2、对照明系统,可采用感应式或延时的自动控制方式实现建筑节能。办公、商场类建筑耗电、冷热量等实行计量收费。优选项具有并实施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管理业绩与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挂钩。注:本专篇所列技术措施均为绿色三星标准建筑建议措施,其他具体措施可根据项目需要进行增减。达标 “”,不达标 “”,运营阶段参评项(设计阶段不参评) “”,不参评 “”,不明确 “?”。


    注意事项

    本文(学校建筑绿色建筑专篇完整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