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西方政治思想史答案.docx

    • 资源ID:5559744       资源大小:38.79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西方政治思想史答案.docx

    1、西方政治思想史答案西方政治思想史答案【篇一:西方政治思想史作业参考答案】txt一、 单项选择题 1 c2 c3c4a5 a 6 d7a 8c9a 10a 11 b12c 二、 填空题 1演变2法律篇 3战争与和平法4吉伦特派 5斯多噶 6法国革命7霍布斯 8孟德斯鸠 9密尔 10民主制 11政府论12社会契约论 三、 名词解释 1天赋人权: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认为人天生是有生命、自由、财产、平等的权利,这些权利是人与生就有的,不是上帝赐予的。这一观点,体现了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革命精神,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但是时代的和阶级的原因决定这一观点有其历史局限性。 2自然法:西方从古至今流行的

    2、一种观点,虽然说法各一,但西方思想家普遍认为自然法是“理性的命令”、理性的规范。自然法理论产生于古希腊,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一思想在西方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曾有过积极的作用,但非科学的因素也是显而易见的。 3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发生于18世纪的法国,它是由资产阶级领导并发动的,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涤荡了当时禁锢人们思想的宗教神学与封建意识,为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并且对以后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运动发生于18世纪二三十年代,50年代达到了高峰,代表人物是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达兰贝尔、爱尔维修、霍尔巴

    3、赫、卢梭等人。他们直接同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进行决战。虽然观点各有不同,但都推崇理性,主张废除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想王国,并对维护封建制度的意识形态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这一运动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 4理想国:理想国是古希腊柏拉图政治思想的代表作。在这本书中,柏拉图阐述了他所构想的第一这本书集中反映了贵族奴隶主的利益和要求,但是它的某些思想和框架对后世的西方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5路德宗教改革:路德宗教改革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它是由新兴的资产阶级发动的,向封建教会发起的一次大规模的社会政治改革运动。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主张实现人们信仰自由的权利;否定罗马教会的权威和控制,提倡“因信得

    4、救”;主张国家至上,反对罗马教会霸权。这一改革运动是市民资产阶级与王权联盟得反映,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但是这一改革具有动摇性和反人民性,这是由资产阶级不成熟性和阶级本质所决定的。 6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运动,由于这一运动的资产阶级的思想家自称是“人文学者”,研究以人为中心的世俗文化,并把人性论和人道精神推广到各个文化领域。人文主义形成诸多思想派别,但他们都遵循同样的指导原则:反对神权对人权的侵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禁欲主义的束缚,提倡对尘世幸福的追求;反对盲目信仰和崇拜权威,提倡意志自由和个性解放;反对蒙昧主义,推崇人的理性,重视科学理论的价值和作用。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

    5、人道主义的最初形态,它第一次冲破了宗教的和封建的思想的樊篱,揭开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思想序幕。 7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代表,以古否今,托古改制,借用古典文化而掀起的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启蒙运动,文艺复兴运动被概括为人文主义文化运动。这一运动用人的眼光而不是用神的视角来观察和分析社会政治问题,它揭开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和反教会斗争的思想序幕。 8社会契约:这是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在国家起源问题上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否定了上帝创造国家的说法,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是,这一观点没有从经济即生产力的角度探寻国家的起源,无疑又是非科学的。 9三权分立学说

    6、:近代的分权学说是由洛克所创立的,为孟德斯鸠集大成,美国人杰斐逊在实践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这一学说主张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种权力各自独立,相互制约,以达到权力间的相互平衡,这一观点,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进步作用逐渐退色。 10君主立宪制:国家的一种政体形式。这一政体开始是资产阶级和封建主阶级分享政权的产物,随着资产阶级取得统治权,就成为资产阶级不同集团分掌政权的理论表现和政治实践。在当代世界上存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中,国王大多是名誉的象征,没有多大实权,实际的权力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四、 简答题 1 答:政治思想史作为认识史是由四个基本的常项要素

    7、构成的: 认识的基本主体;认识的客体;认识的基础;认识的结果。这些要素纵横联系、相互作用、彼此渗透,就构成了政治认识史的一般发展模式即“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的一般结构即构成要素。(对四要素要稍做解释说明) 2 答:布丹是法国著名的早期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和法学家,近代资产阶级主权学说的创始人。 布丹认为主权是国家区别于家庭、社区、社团的根本标志,是一个国家绝对的永久的不受任何其他权力和人为法律约束的对公民和臣民进行统治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具有如下属性即特征: 第一,国家主权具有至高无上的绝对的权威性。即主权不受任何权力的限制,不受任何人为法律的约束,完全是由主权者即权力主体的自由意志来左右的。对

    8、外它是独立于其他的国家和民族的权力,它使国家成为不受他国约束的国际关系主体。 第二,国家主权具有永久的常在性。这是指主权不是 暂时的,而是永久有效的,它不受时间的限制。 第三,国家主权具有不可分割性和不可转让性。布丹的上述思想为近代的主权理论作出了贡献,并对后来的西方思想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 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资产阶级民主性上大大高于霍布斯的思想。两人都从社会契约的角度来阐述国家的起源,这一点上相同的,但是两人又有不同之处: 体”,从而倡导了人人自由和平等。 第二, 卢梭认为人民把自身的全部权利奉献给君主,是违背自然的,不合情理的。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未能清楚的叙述并合理的解决个人与国家

    9、的关系问题。 4 答: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历程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伦理阶段即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思想,也就是西方奴隶制社会的政治思想。由于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家阐述国家问题时带有伦理道德的色彩,故称为伦理阶段。 第二,神学阶段即西方中世纪的政治思想。由于这一时期西方思想家他们的政治学说被囊括在宗教神学的框架中,成为神学的一个分支,故称为神学阶段。 第三,理性阶段即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思想。由于这一时期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把封建主义放在理性的法庭进行审判,主张建立理性王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故称之为理性阶段。 第四,实证阶段即19世纪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由于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在西方相继的取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

    10、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政权,解决资本主义社会面临的问题和弊端,往往采取改良实证的办法,故称之为实证阶段。 第五,多元化阶段即20世纪以来的西方政治思想。由于这一时期,西方政治学说,纷繁多姿,观点各有千秋,故称为多元化阶段。 5答:中世纪占据统治地位的是教、俗封建主阶级的神权政治论,它的基本特点是: 第一,在观察政治社会的出发点上,用虚幻的上帝代替了世俗的人类。 第二,在伦理基础上,用对于上帝的“爱德”代替了古代“正义”的美德。 第一, 霍布斯主张人民把全部权利转让给契约外的一个统治者,而卢梭主张人民把全部权利交给“共同第三,在讨论的中心问题上,用教会与国家、教权与王权的关系代替了古代政治理论中个

    11、人与国家的关系。 总之,中世纪各派的政治思想都寓于宗教神学的体系之中 6答:社会契约的方式是国家产生的根源,是洛克的国家起源论的观点。用社会契约方式建立国家的原则是: 第一,每个参加订立契约的人不是放弃自己全部自然权利,仍保留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只是放弃了惩罚罪犯、充当自然法执行人的权利。 第二,契约订立者放弃的部分自然权利,不是交给某个人,而是交给整个社会,从而形成凌驾于整个社会之上的国家权力。 第三,保留于个人的自然权利,成为合法的不可剥夺的公民权,而国家权力则是保护这些公民权利的工具。 第四,国家的活动由社会大多数人来决定,而其余的人必须服从。 7答:柏拉图第一理想国的主要原则即立国原则

    12、是:城邦国家中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和各得其所的“正义”分工原则。 柏拉图的理想政体:柏拉图通过对古往今来各种政体的分析,认为贤人政体即以哲学王为最高统治者的政体是理想政体。原因是: 第一,由于国家是理念的外化物,治理国家必须有理念的知识即立国和治国的知识,而哲学王则具备这种能力。 第二,作为国家治理者的哲学家必须是集政治权力于一身的政治家,而哲学与政治、知识与权力的结合,才能把理想国变为现实,才能使人类免于灾难,国家和个人得到幸福。 柏拉图的政体思想实质是理论化的“知识治世论”,贤人政体实质是知识贵族政体,也反映了柏拉图是名副其实的奴隶主贵族代言人。 8答:格老秀斯的国际法原则: 第一,

    13、在一般情况下,应采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国际纠纷,反对使用暴力手段,即战争的手段来解决国际争端。 第二,明确区分正义和非正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谴责侵犯性、掠夺性战争。 第三,在战争中要遵守人道主义原则,保护妇女儿童,对战俘要给予人道待遇,以及实行避难权等。 第四,制定中立法,规定战争中中立国应遵守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海洋自由原则,认为海洋为人类所共有,任何国家不能据为私有。 上述思想反映了欧洲各国资本主义发展和航海贸易自由的要求。然而其中的一些思想也有合理进步的地方,对以后资产阶级国际法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9 答: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发动并领导的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一次思想解放运

    14、动,为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并且对以后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运动的共同特征是: 第一,推崇理性,用理性主义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作辩护。 第二,主张废除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的共和国。 第三,一般都采用自然状态、自然权利、社会契约论等理论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且提出了关于国家的相关思想。 第四,批判“君权神授“思想,反对宗教的精神统治。 第五,倾向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公开否定信仰主义和蒙昧主义。10 答:亚里士多德政体分类的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是否旨在维护全城邦的利益;二是掌握最高统治权力的人数,即

    15、是一个人、少数人还是多数人。 政体的基本类型:亚里士多德根据政体分类的第一个标准,把政体分为正当的或正宗政体与变态政体;他按照第二个标准,正宗政体又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把变态政体依次划分为暴君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 亚里士多德上述思想对后来的西方政治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富有价值。 11答: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一,具有世俗的特征。他们冲破了神学迷雾,开始用“人”的眼光从人性的角度,从观察和解释社会政治问题。从而剥掉了封建教会罩在国家与法律身上的神圣的灵光圈,使西欧的政治思想获得了世俗的性质。 第二,主张君主专制。无论是马基雅维里的君主权术论,还是布丹

    16、的君主主权论,都集中维护君主的权威。 上述的特征反映了资产阶级羽毛未满,试图借用王权的力量,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障碍,创造条件,在当时具有历史进步性。 12答: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一,在对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批判的深刻性上,在同封建宗教决裂的程度上,远远超过以前荷兰、英国资产阶级,表现的更为彻底。 第二,平等思想占有突出地位。 第三,外在化的特色,历经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形成上述特点的原因在于:一是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实力增强;二是法国的资产阶级当时是第三等级的代表从而使其政治学说成为第三等级各个阶层普遍接受的原则;三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为资产

    17、阶级政治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客观现实的舞台。 五.论述题 1答: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想城邦必须实行法治即法治优于人治。其理由是: 第一,法律是经过众人的经验审慎考虑后制订的,集中了多数人的智慧,同一个人、少数人的智慧相比较具有更多的正确性。 第二,法律是没有情感的智慧,可以克服人治条件下,由于感情用事而产生的偏私,从而做到秉公统治。 第三,法律不会说话,可以避免人治条件下的那种信口开河和朝令夕改的情况,因而可以保持政治统治和社会秩序的一贯性和稳定性。 第四,法律有特定的规范形式,是借助文字来表达的,所以可以避免模棱两可的情况,而具有明确性。 总之,法治可以使执政者遵循正义、杜绝专横,防止正宗政体蜕变

    18、,从而实现城邦的“善业”和“共同利益”。 亚里士多德上述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他同时抵制下层自由民独立决定国家大事的观点,具有很大的阶级局限性,抛弃其阶级内涵,就一般形式而言,对我们今天仍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2答:孟德斯鸠以洛克的分权学说为基石,分析了分权制衡的原因,指出如果不分权,就会导致专制,只有分权,才能保证政治自由。 他把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分别由国家的三个权力机关来行使。并明确规定了三种权力的职能。 孟德斯鸠阐明了三权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以此达到权力间的相互平衡机制。并且明确的 阐述了三种权力相互制约的内容。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反映了新兴资产

    19、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打破封建主阶级独霸政坛,同封建主阶级分享政权的要求;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学说是不科学的,掩盖了国家权力的实质,并且他把国家机关的分工原则同阶级统治权的分享混为一谈;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也暴露了大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不彻底性;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成为法国乃至许多国家宪政论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以后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3答:人民主权论是卢梭从社会契约论中引申出来的结论,也是他试图解决个人与国家、自由与服从关系时提出和着力研讨的问题。 为了解决服从与自由在通过契约建立的国家中的矛盾,他提出“公意”理论,并对“众意”和“公意”的概念做了明确的阐述和说明。 在公意理论的基础上

    20、,卢梭对主权和主权者作了明确的规定,并强调公意的整体性,指出公意是不能分割、转让和被代表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民主权的特点: 第一,人民的主权不可转让的。 第二,人民的主权是不可分割的。 第三,人民的主权是不能代表的。 第四,人民的主权是至高无上的。 第五,人民的主权是永久无误的。 第六,人民的主权对全体人民一视同仁,目的为众人谋福利。 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是相当激进的,反对“君权神授”是相当彻底的。他比以前和同时代的人都更进步,但是作为一个资产阶级理论家,他把主权和阶级压迫问题分割开来,否认了主权的阶级性,因而是不科学的。同时他所讲的人民主权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的统治权。此外,卢梭在小私有制的基

    21、础上,谈论人民主权,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篇二:2015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题】想史的发展脉络简述。 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权利政治观。 2、神学政治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一是一切权威来自上帝,上帝的启示与圣经是唯一的真理,基督教的教义规定了基本的政治价值;二是教权与王权、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成为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三是以既定的启示与教义为依据,通过形式逻辑的推理得出政治问题的结论,这是神学政治理论特定的论证方法。 3、什么是权利政治观?权利政治观是一种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的资产阶级政治观,它以抽象的人权作为国家权力(政府)的基础,认为国家、政府来源于人们的

    22、同意或委托,其目的和作用不过是保障个人的权利,这实质上是一种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的政治观。 第一章古希腊 1、古希腊政治思想特征。 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国家观;偏重理性的思维方式和近似科学的研究方法;特定的研究主题和完整的学科体系。 2、从理想国到法律篇,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强调法律至上。在国家权力的行使方式上,理想国主张“人治”,即哲学家的理性统治;法律篇主张“法治”,统治者依照法律进行统治。第二,实行混合政体。在国家权力的分配上,理想国主张实行哲学家统治;法律篇主张实行君主制与民主制相混合的政体。第三,取消共产共妻。理想国主张哲学家和军人不得拥有私有财产,取消家

    23、庭;法律篇中放弃了财产、妻子和儿女公有的主张,建议将土地分配给公民耕种,但最终所有权仍属于国家。承认永久的一夫一妻制家庭为合法的婚姻形式。第四,重划三个等级。理想国中划分哲学家、军人、生产者三个等级;法律篇中划分为公民、工匠与商人、奴隶三个等级。 3、柏拉图是如何论证他的哲学家治国主张的? 首先,柏拉图阐述了“哲学家何以为王”的问题。第一,现实政治的需要。柏拉图认为现实城邦的四种政体一律都是坏的,而人的品性的堕落是政治败坏的根源。要改造现实的不良政 治,必须从改造人的品性入手。只有哲学家才能承担这个使命。第二,哲学家特殊的品格。柏拉图认为哲学家拥有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这些特殊品

    24、格,再加上绝对的权力,就能够成为将城邦引入正途的哲学王。 其次,柏拉图论述了“哲学王如何治国”的问题。柏拉图把哲学家改造城邦的工作与画家的工作相比。第一,要像“擦净画布”一样改造城邦。第二,要勾画理想城邦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家庭制度。政治制度就是社会分工制度;经济制度和家庭制度就是在哲学家和军人内部废除私有财产和家庭。第三,勾画出城邦的基本骨架之后,还要赋予它血肉与灵魂,这是通过建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习惯、风俗,特别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哲学家制定教育规划,审定教育内容,控制一切教育手段,使之服务于城邦的政治目的。 4、如何认识和评价柏拉图的理想国? 柏拉图最有影响的政治哲学著作是理想国。

    25、在这部著作中柏拉图阐述了一个理想城邦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等,是现实各类城邦中合乎正义的因素的集中提炼和升华。 社会分工是理想国社会政治结构的突出特征。柏拉图认为国家应分为三个等级:哲学家、军人和生产者,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分工互助,国家就实现了正义。 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的核心内容。柏拉图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完成改造现实不良政治的使命。哲学家的社会改造计划是十分激进的,要建立和维护社会分工制度,在哲学家和军人内部废除私有财产和家庭,对公民进行教育。柏拉图的理想国,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乌托邦主义的传统。但在柏拉图理想国中,法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哲学家治国的主要手段是教育,而且理想国

    26、的教育体现了文化专制主义精神。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柏拉图可称得上文化专制主义的始作俑者。 5、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学说。 区分政体的标准有两个:政府的目的、掌权者人数。 将上述两个标准结合起来,就区分出了六种政体,即君主政体 ( 王制 ) 、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此为正宗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 ( 民主政体 ) ,此为变态政体。 6、亚里士多德对西方政治学的开创性贡献有哪些? 首先,亚里士多德是政治学学科的开创者。他第一次有意识地将人类知识区分为不同的学科领域,使政治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他确定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范围、目的和方法等,对学科的基本概念都给予明确的界定,流传于后世。他还

    27、提出并系统研究了政治学的一系列重大命题,这使他成为古典政治思想高峰时期的理论家之一。 其次,他的方法论上超越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开辟了后世的经验研究路径。亚里士多德总是立足于陈述经验事实,在分析与归纳的基础上,再总结出相关概念、命题和理论,提出理想城邦的基本原则和设计蓝图。 最后,亚里士多德探讨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价值观。他概括的城邦要素,实质上也是分配政治权力和公共职务的基本尺度或价值标准。他否定柏拉图推崇理念、等级严明的政治设计,将自由身份与财富、才德并列,认为它们都是政治社会的构成要素,各等级公民在政治生活中都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他批判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主张公民轮流执政。他推崇中庸的美德

    28、,主张分配好不同公民群体间的权利与利益。这种由城邦要素与平等原则构成的正义观有一定的理论启示意义。 7、试对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与中国先秦法家的法治思想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 相同点:都认识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实行法治的必要性;都旗帜鲜明地主张法治反对人治;所强调的法治都是在成文法的基础上实现的;都强调维护法律的权威;都主张法律本身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不同点:(1)亚里士多德之法律是公共之规范;法家之法律是君主之工具。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中,法律是公共利益的体现,是最高的社会权威,执政者应该“依法治国”,执政官的权力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而法家则高度认同君主专制,认为国家、权力等都

    29、是君主的私有财产,君主应该“以法治国”。对君主而言,法律只是工具而不是规范。 (2)亚里士多德之法治强调公民权利;法家之法治重视臣民义务。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一个公民都拥有不可侵夺的权利,法律必须体现公民意志、保护公民权利。法家不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当论及法律与民众的关系时,只是把民众作为制裁的对象。在法家的法治理论中,民众所能做的只能是知法守法,而能否做到这一点,也是判断民众好坏的唯一标准。 (3)亚里士多德之法治包含权力分立因素;法家之法治体现专制集权特点。亚里士多德注重法律与政体的关系,认为一切政体都有3个要素,即议事机能、行政机能、审判(司法)机能,并强调指出,一个优良的立法家在创制时,

    30、必须考虑到怎样才能使法律适合于其所构成的政体。亚里士多德主张的法治包含权力分立因素。法家所主张的法治是与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连为一体的。法家认为,国家不能存在二元的权力结构,国家的立法权与行政权必须集中在君主一人之手。法家主张的法治是以高度集中的君权为前提的。 第二章 希腊化和罗马 1、斯多葛派 斯多葛派是希腊化时期一个极有影响的思想派别,它的创始人是芝诺。斯多葛派认为宇宙和人类都受自然法的支配,从而奠定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独具特色绵延不绝的自然法传统,对罗马法、中世纪基督教政治学说和近代的自然法学说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斯多葛派极力推崇人内在的精神自由和平等,在西方思想史上首次产生了人类一体的观念。

    31、 2、伊壁鸠鲁学派 希腊化时期很有影响的政治思想学派,创始人是伊壁鸠鲁。伊壁鸠鲁是从伦理学的角度观察政治现象的,他提出了以幸福主义为中心的伦理学说。所以,其学派也被称为“快乐学派”。他认为,这种快乐是同庸俗的享乐主义不同, 它主要内容是人的精神的恬静和身体的健康。伊派特别强调人的独立和自由,认为社会和国家是人们为了追求个人的幸福,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相互约定而建立的。这是社会契约论思想的萌芽,对后来发生了一定影响。 3、简述波利比乌斯和西塞罗的主要政治思想。 波利比乌斯对罗马政治制度进行理论分析,认为罗马人成功的秘密在于他们不自觉地采用了一种混合政体。在波利比乌斯看来,所有纯粹的统治形式或简单的

    32、政体形式,都有以特定的方式蜕化变质的倾向。只有混合政体才能跳出被动循环,实现制约平衡。西塞罗主张“国家是人民的事务”,应该采取混合政体的管理形式。西塞罗对斯多葛派的自然法思想做了明晰而系统的阐述。他十分强调自然法相对于人为法的普遍性和永恒性,认为自然法是人为法公正性的保证。 4、解释“国家是人民的事业”。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思想家西塞罗给国家下的定义。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人民的事务。西塞罗认为,国家是所有公民的公共财产,每个人都能从中享有应得的一份利益;国家的整体利益至高无上,公民对国家承担不容推卸的责任;法律同时确认公民的权利,国家有义务保护家庭私有财产。二是权利与利益意识。“事务”的内涵很广泛,可以包括政治制度、公共设施、宗教,也包括家庭成员、土地、动产、宗庙等。西塞罗强


    注意事项

    本文(西方政治思想史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