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下全册教案.docx

    • 资源ID:5558840       资源大小:42.71KB        全文页数:6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下全册教案.docx

    1、小学科学教科版四下全册教案第一单元 电第一课时 电和我们的生活(总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调查家用电器的活动过程,并且科学文件夹记录;2、经历一次收集并且处理数据的科学研究过程;3、讨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4、明确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教学重点: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教学难点:关于电的知识。教学准备:准备一份科学调查记录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电的知识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入课前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记录,调查了我们自己家里的用电器,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个统计,交流我们的调查结果。二、探究过程1、调查家中的电器。(1)小组内互相交流调查记录,同学之间相互说说。

    2、(2)个人统计:生活中常用的用电器有哪些?大的电器有哪些?小的用电器有哪些?最少使用的用电器有哪些?这些用电器分别是用哪些电的?你统计的数量是多少?(3)全班交流。(4)在调查你们发现了哪些问题?(5)自己还有哪些想法?(6)要是没有电的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1)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你在以前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A、静电的知识B、雷电的知识C、关与电的科学家 (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等)3、知道安全用的重要性,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1)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 在户外,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 在家里与学校,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2)我懂得怎样安全用电? 讨论:怎样

    3、安全用电。 全班交流。三、总结。第二课时 点亮我们的小灯泡(总第2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用一跟电线、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2、学会对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进行观察和画出电在小灯泡内的流动路线;3、学会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4、经历多种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5、学会检查电路装置,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教学重点:能让小灯泡亮起来。教学难点: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教学准备:每个学生一份材料:1根导线、1个电池、1个小灯泡、科学文件夹。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电的很多知识,今天我们要来研究怎样点亮小灯泡?二、探究过程。 1、 让小灯泡发光。(1)观察材料。 仔

    4、细观察电线、干电池、灯泡,我们有什么发现? 说说电线的特点; 说说干电池的特点; 说说小灯泡的特点。(2)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用这些材料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3)把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画在科学文件夹上。(4)说出电在小灯泡里的流动路线。 猜一猜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在小组里指着说说电的流动路线。 在记录本上画出电流在灯泡里的流动路线。2、 出示四种电路连接图,让学生判断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说出判断的理由。 分别试着连一连。 在科学文件夹里,分别画出这四种电路图。 为什么不亮的原因,区别短路与断路。3、交流 今天我们学会了几种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 有什么新的问题? 三、总结

    5、。第三课时 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总第3课时)教学目标:1、观察电池盒、小灯座的结构特点;2、学会用电池盒、小灯座使小灯泡发亮;3、学会用简单的电路图记录自己的连接;4、经历让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并且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重点:能使用灯座让小电灯亮起来。教学难点: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教学准备:小组观察:小灯座、电池盒;活动材料:小灯泡2个、小灯座2个、电池盒、干电池一个、电线4根。教学过程:一、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并且电流在小灯泡里怎样流的。(1) 请一学生到前面来,用1根导线、1个电池,点亮小灯泡。(2) 发现问题:一个人操作很难。(

    6、3) 有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手解放出来。(4) 出示电池盒、小灯座。想想他们是干什么的?二、探究过程:1、学习使用灯座的小电灯。(1)观察材料。 观察电池盒的结构特点。 观察小灯座的结构特点。(2)连接电路。 在电池盒两端的弹簧夹上接电线并把电池安装到电池盒里。 把小灯泡连接在小灯座上。 用电池盒与小灯座组建一个电路。并且说说电是怎样流的?(3)画简单的电路图。 能不能更简单的方法表示电路。 把简单的电路图画在科学文件夹上。2、 点亮更多的灯泡。 提供材料:小灯泡2个、小灯座2个、电池盒、干电池个一个、电线4根。 小组讨论:我们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事呢?可以开展哪些研究? 要让两个灯泡亮起来怎么研究

    7、? 制定一个研究计划。 开展研究活动。三、小结。第四课时 简单的电路(总第4课时)教学目标:1. 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2. 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3. 经历用电器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活动过程。教学重点: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教学难点: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教学准备:每个小组2-3个小灯泡、电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灯泡、没有剥皮的电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每个小组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教师准备一张电路检测器的挂图。科学文件夹。教学过程:一、引入: 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出示一个不能使灯泡发光的

    8、有故障的电路,提出问题:灯泡为什么不亮了? 二、探究内容: 1、什么地方会出故障。(1)分组试一试本组的灯泡能不能亮?电路中,连接两个灯泡会亮,但是连接三个灯泡就不亮了;电路中,连接两个灯泡就不会亮;电路中,连接一个灯泡也不会亮。 (2)分析思考:是不是电路出故障了?分析猜想:电路中那些地方出故障了?整理记录:在科学文件夹里记录分析和猜想。讨论交流:全班有多少种分析和猜想。2、做个电路检测器。(1)讨论: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好。替换法:用另外的灯泡、电池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灯泡是否能亮。(2)做一个电路检测器。指导学生做一个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检测

    9、器是否可以用。(3)制定检测计划。(4)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边检查有故障的电路,边做记录。数一数电路中一共有几个地方出故障了。(5)讨论交流。A四人小组合作,把自己小组的检测办法告诉大家,边说边演示。B进行集体的评价。3、排除故障,使小灯泡亮起来。4、注意安全: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三、总结第五课时 导体与绝缘体(总第5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对多种物体进行预测、检测与记录等活动过程,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提出问题。2、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意识。3、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10、。教学重点:检测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教学难点: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体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教学准备: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及实验盒、泡沫、螺丝刀、海绵、回形针、铝箔纸、玻璃杯、钥匙、一角硬币、五角硬币、橡皮筋、调羹、木条、螺帽、信封、石块、陶瓷片、插头等18种待检测物体。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 “电流放大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这个电路中是怎么流的?2、如果我们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发现电线外部包着的塑料不能让电流通过;电线里面的铜丝可以让

    11、电流通过。4、如果我们在中间接上别的物体,哪些物体可以让电流通过?二、讨论研究计划,进行探究指导师生共同研讨检测“一元硬币”的研究计划。 突出:在检测之前先预测;需检测两次;注意检测的顺序。(针对学生现有的探究能力水平,以讨论的形式落实研究计划,提高活动的可操作性。)三、开始探究活动,注重思维参与1、学生探究任务:检测18种物体和自找7种物体,进行区分,预测这些物体是会不会导电?2、找出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的区别。3、教师提供背景音乐,巡回指导(通过检测25种物体,让孩子有足够的经验认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在这里教师没有提供全部的25种物体,留一些“空白”给学生,期望学生能走出教室,走

    12、向生活,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四、汇报探究结果、发现提出问题1、汇报交流哪些物体能使电珠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电珠发亮,在分类中感知导体和绝缘体。2、对螺丝刀、插头等进行判断,知道“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电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3、交流发现材料的一些规律。4、提出探究中产生的新问题,相互启发解决。(这是一个学生汇报收获、问题和感受的过程,也是学生交流心得、互相评价的过程。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包括尊重别人的发言,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和交流过程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五、拓展探究内容,引导用电安全指导探究人体、水的导电性。(引导学生认识人体和水

    13、是导体的意义有三一是这两种物体都是非金属,避免孩子误认为导体都是金属;二、学生生活中的安全用电常识与这两种物体关系密切;三是这两种物体与学生“心理距离“很近,孩子对它们有着较强的探究欲望。 六、课堂小结。第六课时 做个小开关(总第6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和描述手电筒开关特点的活动过程。2、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能力。3、经历一个设计装置红绿灯的活动过程。教学重点: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教学难点:给小电灯做一个开关。教学准备:小组每人一只手电筒和干电池。每个小组灯泡一枚、小灯座、电池盒、干电池各一个,电线若干、回形针1枚

    14、、其他导体、绝缘体若干。每组电路装置1个、开关1个、红灯、绿灯和黄灯各1个、干电池2个、电线若干。教学过程:一、 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怎样点亮小灯泡了,点亮小灯泡的电路是怎样的?二、 探究过程 1、观察手电筒(1) 观察手电筒的组成材料,讨论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缘体。(2) 观察手电筒的构造,比一比它和小灯泡的电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3) 观察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4) 游戏:用手电筒相互发信号。 2、给我们的小电灯做一个开关(1) 在一个断开的电路上,小组讨论用什么材料来控制小电灯的亮和灭?(2) 再利用回形针,将一头翘起,一头固定,做一个

    15、按压式开关。(3) 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全班交流。3、红灯、绿灯和黄灯(1) 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和开关。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2) 在控制红绿灯装置的电路中,再增加一个连接有黄灯的电路,使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时候,中间亮起一盏黄灯。4、小组讨论制作。三、交流汇报1. 在小组活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一共运用了几种小开关的制作方法。自己做的红绿灯是怎样控制的,和生活中的红绿灯有什么区别。2. 延伸活动,向学生介绍遥控式开关、真空式开关和漏电保护开关。 四、总结第七课时

    16、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总第7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4接线盒子的过程;2、学会根据检测结果,推测盒子里面电线的连接方法;3、初步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教学重点:学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教学难点:做一块电路游戏板。教学准备:每组:电路检测器一个、4个连接点的黑箱子一个;游戏用:四跟导线;演示用:6接口的黑箱子一个。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猜一猜,左边的哪个电线头与右边的哪个电线头是同一根电线?依据是什么?二、探究过程1、研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盒子上面有4个接线头,里面有电线连接着,不打开盒子盖能知道哪几个接线头是连通的吗?(1)计划 说说打算如何去检验?怎样检验不对遗漏连接点的检验?

    17、想想大概需要检测多少对连接头? 检测要求:A、组装检测器;B、试试检测器是不是灵;C、把检测结果记录在表中。(2)推测盒子里的连接方法。 运用检测器检测。 我们能根据检测记录,推测4接线头盒子里的电线是怎样连接的吗?请讨论一下,把推测结果画在纸上。 交流汇报。请将推测的图话在黑板上,并说说推测的依据。 统计全班一共推测出几种连接方法。 想一想,根据这些推测结果我们能确定盒子里的连接是哪一种吗?2、研究的延续。(1)测试4个接线头的盒子我们会测了,那么6个接线头的呢,需要检测接线头几对?请把接线头的对数和顺序写在白纸上。(2)推测 如果知道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怎么连通的,会推测盒子里的电线是怎么连

    18、接的吗?试试。 3、做一块电路游戏板。(1)小组讨论。(2)合作完成电路游戏板。 三、小结第八课 我们选择了什么教学目标:1、经历用两节电池、1个小灯泡采取两种不同连接方法的活动过程;2、经历1节电池、2个小灯泡采取两种不同连接方法的活动过程;3、经历给模型房间设计电路,并能在科学文件夹中画出电路的过程;4、经历给模型房间亲自安装电灯,并让其亮起来的活动过程。教学重点:了解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教学难点:能设计一个房间的电路。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两节电池、两个灯泡、若干电线。每组已设计好的纸盒房间,最好是两个房间。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小开关各2个,长电线4根、短电线6根、胶带纸1卷、小

    19、剪刀1把、白纸若干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8课时)一、引入我们知道有关电的很多知识,会动手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了。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研究有关电路的问题。二、探究过程1、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1)电池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比一比:用最快的速度,把2节电池、2个电池盒、1个小灯泡、几根电线连接起来,让灯泡亮起来,看看能有几种方法连接。在这两种连接方法中,我们发现了什么?(2)灯泡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比一比:用把1节电池、2个小灯座、2个小灯泡、几根电线,让灯泡亮起来,能有几种连接方法? 在这两种连接方法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在串联、并联电路中,比划出电流的流动路线。2、分组讨论,总结。 三、

    20、小结第二课时(总第9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 你们想自己动手设计房间里的电路吗?这节课我们来设计一下,看谁想的方法最好?二、探究过程1、设计一个房间的照明电路。(1)出示一个纸盒做的模型房间,用我们学过的电路知识,象电工那样为这个纸盒房间设计照明电路。(2)小组讨论:怎样设计? 要解决哪几个实际问题?采用怎样的电路安装?(3)交流汇报:全班交流各组的设计方案。评说别人的设计方案。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4)讨论交流后,把我们组想好的设计方案用简单的电路图画下来。2、安装我们房间的照明电路。(1)提出安装的要求:各组安装要注意按一定顺序进行,安装每一个线路看看电是否经过了用电器,特别要注意断路现象

    21、。(2)安装完毕后仔细检查一遍照明电路的连接,在通电。(3)每组作品展示,比一比哪组的小屋组装的电灯最亮。第二单元 新的生命第一课时 油菜花开了(总第10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2、通过油菜花的观察活动中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3、说出花的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在对一颗油菜的花进行观察后能推测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的形式记录下来。教学重点: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教学难点:知道油菜花的各部分组成名称。教学准备:学生个人和小组观察的油菜花若干,小卡片、镊子、放大镜若干,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到了,油菜花开了,

    22、桃花开了,蒲公英花开了花草树木以白花盛开的形式宣告:创造新生命的工作开始了!同学们,平时有认真地观察过花吗?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花的世界好吗?二、探究过程1、观察一棵油菜。(1)出示一颗油菜,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2)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3)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2、观察一朵油菜花。(1)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自己解决描述所需的油菜花各部分名称的词汇问题。(2)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关于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关于油菜花各部分的分类摆放关于“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3)交流。(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

    23、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的花瓣是四瓣。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1) 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2) 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3) 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4、观察并推测花蕾的变化。(1)观察一个花蕾;把这个花蕾画下来。(2)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说说推测依据。(3)画除花蕾未来变化连续图(或排列花蕾的变化连续图照片)。(4)课后寻找一个花蕾进行实证性观察。5、交流与小结。(1) 关于油菜花,我们知道些什么了?(2) 对于各种各样的花,我们想了解些什么呢? 三、小结第二课时 各种各样的花(总第111课时)教学目标:1、能自己设计有关花

    24、的小专题研究方案,完成小专题研究活动,并能将研究结果以表格、图示、文字等方式呈现出来。能以报告会的形式大胆地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2、在进行花的专题观察活动中能形成自觉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体验,在课后有继续探究的浓厚兴趣。3、知道什么是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雄花和雌花、单性花和两性花。教学重点:设计有关花的专题研究方案。教学难点: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教学准备小组观察用的能涵盖“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雌花和雄花、单性花和两性花”等概念的花若干。教学活动过程:一、引入校园里有许多花开了,我们能作哪些研究呢?二、探究过程1、花的专题观察。(1)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制定研究方案。(2)交流:准备研究的

    25、内容;怎样研究;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3)供参考的研究专题:校园里花的种类;各种花的花瓣数量;各种花的萼片研究;花的大小;雄蕊和雌蕊;统计花的颜色;花的香臭等。(4)研究的方法:数一数、统计、测量等。(5)成果展现:表格、图示、文字小结等。(6)讨论观察研究的注意事项:不采摘,不损伤花朵。2、“花的观察”报告会。(1)分组汇报。(2)将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由学生自己制定标准。(3)讨论研究中发现的问题。3、认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1)观察比较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说说他们在构造上由哪些不同?不完全花有的少萼片,有的少花瓣(如马蹄莲),有的少雄蕊或雌蕊。(2)阅读课文,了解不完全花与完全花、雌花与雄花、

    26、单性花与两性花。(3)判断:观察南瓜的两种花有什么不同,分别属于哪一类?观察其他的花,判断属于哪一类?(4)推测:南瓜的雄花和雌花会怎样变化呢?4、交流与小结(1)通过学习,知道了花的哪些秘密?(2)在生活中寻找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观察花的变化过程。三、课后拓展还有哪些关于花的问题?教学后记:第三课时 花、果实和种子(总第12课时)教学目标:1、能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说出大致的探究思路。能在前两课用多种方法观察花的基础上,进一步经历按一定顺序观察,对雄蕊和雌蕊这样更细小的物体进行专题观察的过程。2、有探究花的奥秘的欲望。乐于尝试着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花的授粉条件。3、知道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

    27、生命的任务,能用自己擅长的方法表达雄蕊和雌蕊的特征。能用图片或其他形式表述植物的花果实的成长过程。教学重点: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教学难点:了解花的果实和种子。教学准备:1、放大镜、镊子、白纸、油菜果实、油菜花和其他植物的花等供分组探究用(无油菜花的也可用白菜花、萝卜花等)。2、显微镜2台。3、有关植物传粉、受精的课件或挂图。4、初春有条件的学校在校园里种上几株南瓜(或丝瓜等),让科技小组或有兴趣的同学做做人工授粉的对比实验。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已经观察了油菜花,还认识了大自然各种各样的花,知道许多植物会开花、结果。可是学校科技组的同学在南瓜棚里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同样是南瓜的雌花,有的结了

    28、瓜,有的却结不成瓜。苹果、桃子、玉米、油菜等植物也有开了花不结果或少结果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根据原有经验提出自己的解释。这许多解释哪些是正确的呢?我们还是仔细地观察一下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吧!二、探究过程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1)油菜花很小,雄蕊和雌蕊更难观察,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看清楚呢?用什么方法才能通过观察雄蕊和雌蕊作出正确的解释呢?(2)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师生共同归纳研究方法。用放大镜观察雄蕊的各部分花丝和花药。把花药上的花粉抖落在白纸上进行观察。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的小组可以自行到讲台左侧的实验台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雌蕊的各部分子房、花柱和柱头。用手轻触柱头,观察柱头是否有粘

    29、性。再将白纸上的花粉抖落在柱头上,看看柱头是否很容易将花粉粘住。其他还有什么要研究的吗?思考:雄蕊和雌蕊的这些构造特点与它繁殖后代的功能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有的花会结果,有的花不会结果?(3)学生分组观察、轻声讨论。(4)全班研讨。(5)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展示蜜蜂传播花粉图和花的受精示意图或有关课件。(6)浏览课文: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油菜的花朵开始凋谢。提问:你还看到过其他昆虫传播花粉的现象吗?植物还依靠哪些力量传播花粉?2、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1)观察油菜的果实。做一个游戏:分组按成长的顺序把实物排列在纸上,并指出

    30、哪一部分是刚刚受精后的果实雏型。(2)小心剥开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种子是怎样排列的?数数角果荚里有多少粒种子,再数数一株油菜可能长多少个角果荚,算一算一株油菜的种子有多少?(3)说说为什么豌豆荚里有的豌豆很饱满,有的却只有很小的一粒?3、思考:(1)果农为了防止果树不结果,往往采用什么措施?为什么?(2)科技组的同学课外要做一个南瓜雌花授粉和不授粉的对比实验,怎样才能成功?(选未开花的雌南瓜花两朵,分别用纸袋包扎好,不给于授粉的机会。待花开时,给其中一朵进行人工授粉,另一朵不进行人工授粉,两朵花继续分别用纸袋包扎好,看哪一朵花能结果?)三、作业:我来做一朵“油菜花”,玩玩“蜜蜂授粉”的游戏。第四课时 豌豆荚里的豌豆(总第13课时)教学目标:1、用解剖等方法观察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经历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2、在对各种果实和种子的观察研究、统计活动中能产生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和实事求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科学》教科版四下全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