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doc

    • 资源ID:5539873       资源大小:128.50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doc

    1、荒野村夫总结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宋新宁第一章 导论: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一什么是国际政治学1国际政治学的定义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2国际政治学的辨析国际政治学的特定内容就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和这种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而不是研究一国之内的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如果说国际政治学和政治学是一种种属关系的话,那么国际政治学和其他分支则是一种平行关系,他们之间既有领域划分的不同,又有相互之间的渗透。在中国,国际政治学

    2、广义的包含有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和当代国际政治问题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狭义的理解,国际政治即指有关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学说。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概念:我国认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2概念的涵义国际政治研究对象的四层内容:(1)国际社会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各个人类共同体或国家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他是国际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不是一般的国际社会,而是国际政治社会,即国际社会内各构成要素或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交往关系的总和。(2)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包括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主体。国际政治学研究他们的对外政策、对外

    3、行为和对外关系,研究他们内部之间以及和其他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即把他们放在整个国际社会的大环境中,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整个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所起的作用。(3)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作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行为体间的政治关系。(4)国际政治的一般规律是一个抽象、具体的规律。上述四层内容并不是孤立无关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行为主体是研究的逻辑起点,政治关系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探寻一般规律是研究的主要目的。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2 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3 坚持政治与经济有机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方法4 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

    4、义相结合的立场5 学习和借鉴人类宝贵的政治方法论遗产第二节 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一国际政治学形成的历史条件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确立和发展,奠定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基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把世界各国从经济上联结成为一体,从而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国际政治社会。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竟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将世界瓜分完毕,形成了统一的资本主义全球国际关系体系。3 国际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与帝国主义时代激烈的国际斗争,尤其是一战的爆发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战惨烈和损失空前,冲击了近代史长期以来的欧洲中心地位,战后苏俄

    5、诞生,这一切对国际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对各国的政治家和思想理论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二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P15P18)1 哲学2 政治学3 世界史学4 国际法学5 地理学6 政治经济学三国际政治学的发展阶段(P18P22)1 国际政治学的创立阶段(两次世界大战之间)2 西方完整的国际政治学的确立时期(第二次大战后初期至六十年代)3 国际政治学在全球范围内大发展的时期(7080年代)4 冷战结束后的新发展(90年代以来)第三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P22P38)第四节 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P38P54)参见李少军的国际政治学概论总结或国际关系考研宝典上册或者参考“国际关系论坛”上孙

    6、学峰博士的国际关系理论复习全集第二章 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第一节 国际社会及其特征一国际社会的形成及其基础1国际社会形成的基础(1)首先是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物质生产条件国际社会的形成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联系的。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既是国际社会的基础,也是国际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其次是国际舞台上的各种行为主体和行为者所谓行为主体,即独立的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政治经济实体,包括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所谓行为者,是指那些虽不具有行为主体资格,但却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影响,进行活动的群体和个人。(3)再次是国际行为或国际行为达成一致的结构状态,即国际社

    7、会主要成员发生对外行为和相互行为,并形成一定的结构。包括经济上世界经济体系,政治上国际政治体系、国际政治格局。2国际社会的形成(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2)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以后,国际社会才在资本原始积累、殖民扩张和列强角逐世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3)19实际末20实际初,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竟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将世界瓜分完毕,国际社会基本形成。这个时期没有完全形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权民族国家”社会体系,所以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全球社会。(4)二战以后,特别是60年代以后,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世界范围的主权民族国家体系才成为真正全球意义上的社会体系,才使得

    8、国际社会成为一个完整完全的社会。二国际社会的构成及其特征1国际社会的构成(1)国际社会最主要的构成因素是国家。国家是决定国际社会的形成、左右国际社会的发展、支配国际社会中其他非国家因素的轴心。(2)非国家行为主体(3)其他国际社会成员2国际社会构成要素间的发展不平衡性国际社会成员的多元性、多样性,就决定了各个成员之间的巨大差异性和发展不平衡性。3国际社会的结构特征(1)国际社会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性。国际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以某种形式和方式将其社会成员联系在一起,他们之间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任何一个社会成员,特别是主权国家的活动,不论其作用和影响的大小程度如何,都会对国际社会发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

    9、(2)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在国际社会,主权国家是最主要的构成要素,主权的基本特征,即对内的最高管辖权和对外的独立自主权,决定了国家间各自独立、相互平等,不存在超越国家之上的国际权威或世界政府,所以国际社会不象国内社会那样具有最高的权威或强制中心,任何规则都缺乏有效强制实施的工具。(3)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A人类共同的经济生活将国际社会各个成员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这种联系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并在次基础上形成了共同的政治活动和政治往来,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国际关系。B国际社会成员尽管处于无政府状态下,其对外行为和相互行为也要受到时代发展、力量对状况、国际行为准则的制约。(4)国际社会的

    10、变动性和相对稳定性A国际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形成和演变的。B国际社会受到时代发展的制约,而时代发展的渐进性和相对稳定性,就决定了国际社会的相对稳定性。总之,国际社会是一个超越一国范围、由既松散而又复杂多变的社会因素联结起来的大结构,是一个既错综复杂,处于无政府状态下的,又是按照一定的规范,有序地向前发展的社会系统。第二节 世界体系及其特征一世界体系及其形成1概念所谓世界体系,指的是在国际范围内由各行为主体(主要是国家)之间的相互政治经济联系与作用所形成的既矛盾又统一的有机整体。2形成世界体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资

    11、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它始于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最终形成于帝国主义列强把世界瓜分完毕之时。其中世界政治体系与世界经济体系基本上是同步形成的,但以经济为基础和条件。世界体系的形成决非偶然,而是具有一定的客观历史条件:A首先是两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B其次,垄断的产生和发展是又一重要因素C殖民政策的出现是世界体系形成的决定性条件世界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国际分工的完成、世界货币体系和世界市场的出现以及殖民体系的建立。3构成世界体系主要由:A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世界生产体系B以不平等交换为基础的世界贸易体系C以垄断资本为基础的世界金融体系D以统治剥削基础的世界殖民体系所组成二世界体系的发展演变1世界体

    12、系的发展演变(P65P67)(1)19世纪末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在这一时期,垄断资本主义在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中战局支配地位,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国际性,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规律也越出一国范围成为世界现象。随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这个体系把世界区分为帝国主义大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两种不同类型的根本对立的国家的政治和经济。(2)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到1945年二战结束。这是两种政治经济体系并存、斗争的时期。A在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列强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以及帝国主义大国之间的相互争夺依然存在。B但又增加了社会主义国家同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对抗,以及它同

    13、弱小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从宏观来看,这仪阶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仍然占有绝对优势,整个世界也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但战争与革命、强权与民主的对抗贯穿始终。(3)从二战结束到90年代初这是两大社会体系、多种类型的经济制度在一个统一的世界体系中并存、竞争、共处的时期。A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为多国,形成了社会主义世界体系。B亚非拉地区逐渐摆脱了殖民统治,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世界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两种体系的并存开始演变为三类国家体系的统一体。C虽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际政治的垄断被打破,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不平等的世界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D在世界体系中,两大社会制度、三类

    14、国家体系、多种经济制度内外都在寻求并存、共处,竞争的方式逐渐从军事反面转到了经济与科技方面,他们之间都在相互渗透、相互开放,相互依存不断加强,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化和一体化倾向。(4)冷战结束后。A冷战结束、苏联接解体、东欧巨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西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得到巩固。B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受到削弱。C冷战结束使得世界变得更加多元化。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全球化和区域化两大趋势齐头并进、相互作用。一球多制、多元共存是当今世界体系的最显著特征。2世界体系发展变化的原因(1)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2)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影响(3) 第三

    15、世界的崛起(4) 资本主义的两重性既有腐朽性,又有进步性。三世界体系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世界体系的整体性在于它所表现出来的是各行为主体单个力量相互作用而融合成的整体力量,是各行为主体意志和愿望相互冲突、相互制约的集中表现,这种整体合力不是人为的,不以某个行为主体的意志和愿望为转移。2相互联系性(1)从世界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政治体系来看,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世界经济和世界政治的关系及其表现:世界经济是世界政治的基础,世界政治是世界经济的集中表现。主要体现在:A世界经济是世界政治形成的基础和条件,对其起决定作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所有现象都可以从世界经济中发现动因,世界经济领

    16、域的重大变化,势必会影响世界政治的发展。B世界政治对世界经济也有反作用,二者互为因果,彼此制约。它能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也能阻碍或破坏世界经济的发展。C世界政治与世界经济之间是相互渗透的。一系列全球问题综合了世界政治与世界经济因素;另外,出现了世界经济日益政治化,世界政治日益经济化的趋势。(2)世界体系各行为主体也是相互联系的。表现为彼此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和相互依存。3不平等性世界体系形式上看似乎是有平等行为主体组成的,然而它一开始就不充满了不平等和不合理,最充分地体现在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旧秩序上。现在虽然殖民体系分崩离析,但不平等的世界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其核心就是发达国家居于垄断地位

    17、,控制和剥削发展中国家。世界体系的不平等,构成了其内部各种矛盾和冲突的根源。第三节 国际政治系统与格局一一般系统与国际政治系统1系统的一般性(P71P73)2国际系统国际社会就其一般特征而言,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即国际系统。我们可以把国际系统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一般政治系统,二是国际政治系统。3国际政治系统国际政治系统实际上是一般政治系统的延伸与部分重合。作为一种国际系统,它是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它构成要素主要是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主体,以及彼此间相互作用所结成的一定的结构状态。和“国际社会”基本相同。广义的国际政治系统主要指国际行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集合体,也称为国际关系

    18、体系。狭义的国际政治系统,主要特指国际政治力量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构状态,即我们所说的国际政治格局。二国际政治格局及其类型和特征1国际政治格局及其构成(1)概念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换言之,就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政治力量的对比状态。(2)辨析国际政治格局与一般或广义国际政治系统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国际政治格局的构成要素并不是所有的国际行为角色,而是“国际政治力量”。国际政治力量,是指在国际舞台上能够独立的发挥作用,并对国际政治的运行和发展具有巨大影响的政治单位。这些政治单位可以是主权国家、国家集团或国家联合体。政治力量与一

    19、般国际行为主体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能力或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力,构成国际政治力量的往往是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或综合国力强大的大国。2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类型(1)一元格局,或称单极格局。即某一个主要的大国或政治力量在国际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该国周围存在的一系列其他主权国家都不能够成为与之抗衡的政治力量,一国独霸世界。(2)两极格局。即两个大国或两大集团之间的相互对立和相互制约,对整个国际事务起着决定性的影响。(3)多极格局。即多种政治力量相互制约,各种政治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各自独立、基本平等,相互之间不存在联盟或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即“均势”模式。(4)两极多元格局。是一种由两极向多极,或由多极向两极

    20、的过渡性格局形态。3国际政治格局的一般特征(1)国际政治格局总是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相联系的,是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总是一定时代条件下的政治力量对比关系。(2)国际政治格局总是同世界经济格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彼此间既自成系统,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国际政治格局与国际经济格局之间的关系:A国际经济格局的形成是国际政治格局产生的基础和前提。B国际政治力量的形成,与其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及其在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紧密相关。C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演变直接影响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两者的演进呈同向性发展的趋势。(例如正是英国世界工厂的经济格局的形成,才出现英国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特殊地位。19世纪的欧洲均势

    21、是以资本主义多元经济中心的形成为先导。)D国际政治格局一旦形成,对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经济关系就具有相当的制约性。(例如两大阵营形成以后,政治敌对,经济往来就受限)E国际政治格局与世界经济格局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例如国际政治多元化形成于世界经济多元化,同时又反过来推进经济多元化。)(3)国际政治格局总是同一定形式的国际秩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国际秩序,主要指国家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结构状态,而不是政治力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结构状态。国家间关系包含世界上所有的主权国家,范围比大于政治力量。(4)国际政治格局在其演化、变化的过程中,总是相互交错,呈过渡性特征的。国际政治格局也是一种过程的集合体,是处在

    22、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国际政治格局就是一种力量均衡(或均势)状态。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主要力量之间的对比达到一定程度的均衡,形成一定的相互制约制约关系,构成一定的格局形态。三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演进1战前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1)以欧洲为中心(2)以大国和强权为中心(3)战前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两大时期:A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主要围绕欧洲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而展开的(a)主权国家基础上的国际政治格局形成阶段(17)世纪。(b)两大集团的争斗与对抗阶段(1789年1815年),即拿破轮帝国与反法同盟的对抗时期。(c)多极均势阶段(1815年19世纪末)维也纳体系下的

    23、“欧洲协调”体制。B垄断资本主义初期的国际政治格局(a)欧洲列强间的两极对峙和帝国主义战争阶段(19世纪末1918年)(b)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力量重新组合阶段(1918年1939年)(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两极多元到两极阶段(1939年1945年)2冷战时期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1)二战使欧洲的中心地位不复存在,英法等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受到极大削弱,美、苏取代欧洲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主要力量。(2)冷战时期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阶段A两大阵营尖锐对峙时期(战后初期50年代)B国际政治力量的分化和重新组合时期(60年代),特点:(a)帝国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日、西欧崛起,美国相

    24、对衰落,霸权受到挑战。(b)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矛盾激化,逐步走向解体。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导致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解体。(c)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大批涌现。但第三世界尚未真正发挥有效影响。C两极多元下的相互制约时期(7080年代),特点:(a)两极依旧存在,美苏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国际事务中的中心问题。(b)多种力量竞相发展、超级大国已不能再任意主宰国际事务,两极的作用已经大大降低。力量中心的多元化开始形成,但其他力量中心尚不能超级大国完全并立,两极与多元并存。3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政治格局及其特征(1)国际政治力量对比的重新组合和结构调整A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间力量对比状况

    25、正在出现变化,美、日、欧三边关系正朝着有利于美、欧,不利于日本的方向发展。B中国进一步加快了改革与开放的步伐,政治经济实力迅速增强。C俄罗斯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明显下降(2)各种力量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关系更加复杂多样。(3)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依旧存在4未来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多极化格局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江泽民未来格局发展的基本特征:(1)国际政治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在减弱“极化”世界的趋势。冷战时期的“极”更

    26、多地表现为“斥”,而多极化中的“极”更多表现为“异”,相异的同时带有吸引力、影响力、作用力。(2)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竞争将异常激烈。包括两种社会制度国家、三类国家之间及其各自内部的竞争。竞争的内容将主要围绕经济和科技展开。竞争方式主要以和平方式进行,但并不排除战争,甚至是世界战争的可能性。(3)区域化的趋势将加强,区域化的区域界限将进一步扩展。主要将表现为欧洲一体化、亚太经合组织、跨大西洋联盟以及第三世界区域内和跨区域间的合作的加强。第三章 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第一节,国际政治的一般动力一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政治的根本推动力(1)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政治的根本推动力(2)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不

    27、平衡,是国际政治体系和格局不断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二国际社会的内在矛盾对国际政治的影响(P94P95)三国际行为主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国际政治的基本内容(P95P96)四国际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1竞争与冲突是国际相互作用最一般的两种有紧密联系的形式(1)国际竞争是指各行为体之间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竞赛或争胜。其目的是提高自己的地位并努力超过对方。它是国际关系中一种最普遍的相互作用形式,存在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所有的领域和所有国家间关系中。国际冲突是指行为主体间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而进行的对抗性或敌对性遭遇或相互作用。它也是国际关系中最常见的一种相互作用形式,突出的表现为在国家间

    28、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其目的不仅是提高自己的地位和获取更大的利益,而且在于压倒、削弱或损害对方,即往往形成“零和博弈”。其极端形式即为战争。(2)国际竞争与冲突的联系A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竞争的一种形式,即对抗性、敌对性的竞争。B竞争往往会在一定条件下发展成为冲突。同样,冲突在一定程度上的解决,也可以使冲突转化为竞争。C竞争和冲突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竞争中存在着冲突的因素,冲突本身又是竞争的一种形式。2国际合作是国际相互作用的另一种基本形式(1)国际合作是指国际行为主体之间基于相互利益的一致或部分一致而在一定的国际领域或双边关系中所进行的协调、联合行动乃至联盟或一体化。(2)国际合作与国际

    29、竞争与冲突的关系A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并不绝对的相互排斥。竞争中有合作,竞争有时会促进合作,无竞争也无所谓合作的必要;合作中有竞争,合作是为了更好的竞争,合作会推动竞争更好的发挥其积极作用。竞争与冲突应建立在公平、合理、平等的共同基础上。B国际冲突与国际合作看上去迥然不同,但实际上也往往彼此交织在一起。冲突并不完全排斥合作,敌对国家在特定情形下也能进行合作;合作中有冲突,合作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不能完全消除冲突。绝对的冲突或绝对的合作目前是不存在的。第二节 国际政治中的权力与实力一国际行为及其基本特点国际行为是指国际行为主体,特别是国家行为主体的对外行为及其相互行为。1国际行为的基本方式(1)

    30、外交方式。即各国政府通过其驻外使节或者政府官员通过谈判和协商来调节和处理国家间的相互关系。(2)经济方式。即通过制定和实施一定的经济政策,采取某种经济行动,影响他国的对外行为或相互关系。(3)军事方式。即通过对外实行暴力或者威胁使用暴力来支持或打击特定的行为对象。(4)信息手段。即通过宣传媒介或其他宣传方式,影响对象国的公众舆论或公众思想,来向该国政府施加压力,借以影响该国的对外行为。2国际行为的制约因素国际行为的方式多种多样,均受到行为主体本身的条件、发生行为的对象和行为所及的问题和领域的限制。制约国际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1)任何国际行为都是为一定的利益和目标服务的。国家对外行为的目标就是

    31、依据各自的利益而制定并实施的。非国家行为主体的国际行为也要受到实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的支配。(2)国际行为总是在一定的范围或领域内进行的。国家对外行为的区域性取决于对外行为的对象,因此可分为双边、多边、区域、全球性行为。国家对外行为所涉及的领域,也因为行为的方式和所涉及的问题不同而相异,同样可分为政治、经济、军事性。非国家行为主体越来越注重于涉及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问题。(3)国际行为是以一定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基础的。行为能力的大小与实力的强弱是紧密相连的,行为主体实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其行为方式的取向。二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关系1权力的界定(1)定义在我们看来,国际政治中的权力主要是指,在国际政治互动关系中,一个国家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行为的能力。(2)定义的含义A由于权力主要是一个政治的或政治学的概念,因而我们强调这是一种影响国际政治关


    注意事项

    本文(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