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五章文学接受资源库.docx

    • 资源ID:5528475       资源大小:72.32KB        全文页数:6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五章文学接受资源库.docx

    1、第五章文学接受资源库文学理论导引参考资料库“内容提要”资料库第五章 文学接受文学接受是文学活动系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文学作品只有通过接受环节才能进入社会,创作因此才有了意义;接受活动直接规定了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实现和社会功能的发挥,形成了文学接受与文学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一节 接受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文学接受的过程使文学文本潜在的审美意义得以实现。接受活动对文学创作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形成互动关系。一、接受与文本意义的衍生文学接受活动是文本意义得以激活、得以衍生的必要条件。文学文本的意义通过接受得到了显现和衍生。接受活动对文本意义的衍生,形成了文学独具的魅力。二、接受与创作的互动文学接受

    2、制约着文学生产即文学创作。文学接受对文学创作的制约:一是文学文本只有通过接受才能实现其作为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读者的参与才促成了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生成。二是接受需要为创作提供了动机。文学接受和文学创作互动关系的另一面,体现为创作对接受的影响和制约。文学创作是接受活动得以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创作制约接受体现在对接受活动的引导上。三、接受与文学功能的实现文学之所以可能发挥多种社会功能,首先与文学的性质有关及其构成有关。文学能够产生什么样的社会作用,往往取决于接受活动,读者的接受方式、动机及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直接决定着文学社会功能实现的方向和程度。接受要受到读者个体的接受需要和生活阅历、文化素养以及

    3、在接受过程中的具体心境的影响和制约。“期待视野”是文学接受者事先拥有并作为标准或框架而带入接受活动的全部经验和知识积累,期待视野由三个层次构成:个体的审美趣味、理想、情感倾向;时代要求和审美趣味以及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的积淀。第二节 阅读和欣赏文学阅读和文学欣赏是两种不同的接受形式。文学欣赏要求接受者在接受过程中注重感受、体验,特别要重视对语言的感受、对形象的体认与想象,文学欣赏的特点是再创造。一、消极接受和积极接受阅读属于消极接受,欣赏才是积极接受。消极接受偏重知识,没有把文学作品当作审美对象。文学欣赏是读者为了满足审美需要,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联想、情感、思维、再创造等心理活动

    4、,获取美感愉悦的精神活动。主要手段是审美想象。文学鉴赏的再创造是指,读者在作家审美创造的基础上,以自己切身的人生经验来感受、体验和理解文学作品所表现的生活、感情以及艺术形象。这种再创造是以再现性的想象作为手段的。文学作品有不确定性和空白形成“召唤结构”,需要读者将这些空白填补起来。欣赏经历三个阶段:审美感知、审美体验与审美判断。二、语感、体认和想象语感是指个人对话语形式的音、形、义等方面的直觉反应,读者的语感就是通过语言对形象感觉和感知。文学欣赏必须调动接受者的生活经验,入乎其内地以己之身、以己之心去察觉、感受艺术形象,形成文学欣赏中的“体认”。体认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移情、“同化”的过程。文学

    5、欣赏中读者的想象则要靠语言的刺激来激起。因此,在文学欣赏中读者的想象力应该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想象可以将纸面上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三、欣赏的再创造文学欣赏是一种再创造活动,要求读者以自己的感受和经验积极地填补空白,从而形成了欣赏活动对文本和形象的再创造。欣赏的再创造要求接受主体与接受对象之间具有对应性的关系。所谓的相互对应,是指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学文本的审美表现,与文本的“召唤结构”,应处在同质同构的关系中。为了更好地鉴赏文学作品,读者必须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期待视野,以适应新的审美对象。第三节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文学接受的一种理性的方式。一、批评和阐释文学批评(Literary cr

    6、iticism)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学批评泛指各种阅读评价活动;狭义的文学批评是在鉴赏的基础上,以文学理论为指导,对文学文本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的科学阐释活动。文学批评必须在文学欣赏的基础上对文本意义作出阐释,即对文本作出解释、评价和判断。文学批评具有多种形态,从批评实施者的角度划分有读者批评与职业批评。从文学批评的取向来说,文学批评还可以分为审美批评和非审美批评。审美批评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批评,非审美批评关注文学与社会人生、历史文化和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关系,往往把文学作品当作一个可资运用的材料,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去分析、评价、判断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种种现象和内

    7、容。二、文学批评的意义文学批评对文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为:阐释文本,规范创作、引导接受和推动文学理论的发展。三、批评尺度和价值判断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一切文学现象所作的理性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因此,文学批评需要一定的批评尺度。文学批评的尺度是用来衡量、评价和判断文学作品在内容和形式、思想和艺术等各个方面所达到的水平高低的标准。文学批评的标准应该兼顾各个方面的要素,特别是要把审美价值观念放在中心地位。文学批评的价值尺度具有多样性,文学批评的尺度应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文学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变化而变化,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定的批评尺度。“术语解释”资料库1.期待视野

    8、(expectation horizon):接受美学中的重要概念,尧斯将其称为接受理论的“方法论顶梁柱”,是指文学接受者事先拥有并作为标准或框架而带入接受活动的全部经验和知识积累,包括接受者从已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获得的经验、知识,对不同文学形式和技巧的了解以及接受者的生活经历、文化水平、欣赏趣味等,它相当于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中的先在的“图式”。2文学欣赏:又称文学鉴赏,是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联想、情感、思维、再创造等心理活动,以形成审美意象、获取美感愉悦的精神活动。3. 文学欣赏的再创造读者在作家审美创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人生经验来感受、体验和理

    9、解文学作品所表现的生活、感情以及艺术形象,从而使读者的接受活动融入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并以此丰富或补充作家所描绘的艺术形象。作家所描绘的艺术形象因此不再是外在于读者的对象,因为鉴赏融入了读者自己的生活经验,本来是作为欣赏的对象,现在却与读者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4.召唤结构:当代德国美学家伊瑟尔首先提出的一个接受美学的概念。伊瑟尔认为,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的区别在于,非文学文本描述的对象具有一种外在的现实性和确定性,而文学文本则是一种虚构,于是形成了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形成了文学文本所特有的结构特征“召唤结构”。5共鸣文学鉴赏活动中,接受者被文学作品或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所打动,与作品或艺术

    10、形象产生了某种认同与感应,形成思想情感的交流甚至契合。共鸣是联想、想象、认识、情感等心理因素协同活动的结果,但其中最为活跃和突出的是情感活动。共鸣可以说是一种情感认同。6文学批评(Literary criticism):文学批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学批评涵盖非常宽泛,泛指一切文学评价和文学研究,从新书的评介到系统的理论研究都包含其中。狭义的文学批评专指在鉴赏的基础上,以文学理论为指导,对文学文本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的科学阐释活动。“范例分析”资料库1.“期待视野”【知识点】第五章第一节在论及文学的接受方式时指出:在接受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接受者的期待视野包括接受者从以往

    11、文学作品接受中所获得的经验、知识,对不同文学形式和技巧的掌握程度,接受者的生活经历、文化水平、欣赏趣味等。期待视野包括文学的期待、生活的期待、价值的期待。一般说来,期待视野由三个层次构成:个体的审美趣味、理想、情感倾向;时代要求和审美趣味以及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的积淀。这三者紧密地交融在一起,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个体的审美趣味、理想、情感倾向是以时代、社会及文化传统为背景的,从而显示出个体审美趣味、理想、情感倾向背后的更加深刻的原因;而时代、社会、文化传统的规定性则是落实到接受个体的心理上而得以显现的。(参见文学理论导引第195196页)【知识点讲解】“期待视野”指的是文学接受者事先拥有

    12、并作为标准或框架而带入接受活动的全部经验和知识积累,它是接受美学的重要理论概念之一,由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姚斯所提出,“主要指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作品显现方式的定向性期待,这种期待有一个相对确定的界域。此界域圈定了理解之可能的限度。”(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89页)姚斯认为,当读者对作品的感受和自身的期待视野相一致时,读者会因为作品没有新意而失去阅读的兴趣,但当读者对作品的感受超出了读者的期待视野时,读者往往会感到相当兴奋,认为自己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从而确立新的审美标准。也就是姚斯所说:“一部文学作品在它发表的历史时候以何种方式适应、超越、辜负或校正读

    13、者的期待,显然为确定它的美学价值提供了一种标准。”(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77页)所以,一部作品的审美意蕴是否能超出读者的期待视野往往影响着作品的成败。范例:期待视野在文学活动中的体现张爱玲倾城之恋中有这样一段心理描写:流苏表面上和他热了些,心里却咕道着:他使她吃醋,无非是用的激将法。逼着她自动的投到他怀里去。他早不同她好,晚不同她好,偏拣这个当口和她好了,白牺牲了她自己,他一定不领情,只道她中了他的计。她做梦也休想他娶她。很明显的,他要她,可是他不愿意娶她。然而她家里虽穷,也还是个望族,大家都是场面上的人,他担当不起诱奸的罪名。因此他采取那种正大光明的态

    14、度。她现在知道了,那完全是假撇清。他处处地方希图脱御责任。以后她若是被抛弃了,她绝对没有谁可抱怨。 这段心理描写的背景是流苏实在难以忍受娘家人的白眼,走出家门,企图通过婚姻的方式来换取经济上的安全,但是,她企图嫁的人却并不打算娶她,因而两人用尽伎俩,相互试探。这段话没有华美的词藻,也没有拗口生涩的用语,作者只是以说书人的口吻,用通俗的日常语言来分析流苏的内心活动,显得既生动又深刻, 且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张爱玲的这段心理描写具有明显的雅俗共赏的特征,她的创作既以可以被看作市民读物,也可以作为知识分子的案头书。这点和她创作中对读者期待视野的重视不无相关,她对读者的趣味与要求有着清醒的认识,她

    15、的作品非常注意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审美趣味、欣赏水平等。因此,读张爱玲的小说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故事的趣味性,而且有思想的提升,是新的期待视野的形成。姚斯还指出:“就像每个真实的经验一样,对一部先前一无所知的文学作品的首次文学经验,也要求一种先入之知,它是这种经验本身的一个成分;在这种先入之知的基础上我们遇到任何新东西,都完全可以加以体验。”(德姚斯著,王卫新译:作为向文学科学挑战的文学史,见读者反应批评(汤普金斯等著,汤永宽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版)即便是一部新作品,它也不可能是来自信息真空以绝对的新的样态出现,它总是处于作品与接受者的历史链中。因此,在新作品和接受

    16、者之间,有一种感知定向来预先提示和沟通,是“一种内在意群的期待视野”。姚斯认为“这种文学历史参照系的客观能力的理想范例是那些唤起读者期待视野的作品于是,塞万提斯就允许他笔下那位最后的骑士的冒险故事带着着意戏仿的那种人人爱读的古老骑士故事的期待视野,从堂吉诃德中产生。”(德姚斯著,王卫新译:作为向文学科学挑战的文学史,见读者反应批评(汤普金斯等著,汤永宽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版)同时,读者的期待视野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建构的过程,而且正是这一过程决定着某一作品与形成流派后诸作品之间的关系。正如姚斯所说:“当新的期待视野比较普遍地流行时,改变了的审美标准的威力就表现为,读者体验到从前成功的作品

    17、已经过时了而不再欣赏它。只有从这种期待视野改变的角度去观察,对文学效果的分析才达到读者的文学史的尺度,畅销书的统计曲线才能提供历史知识。”姚斯在他的演讲辞中曾以福楼拜的和费陀的芬妮为例进行对比,虽然包法利夫人与芬妮一起因为触犯公众道德而受审,但芬妮一年内却发行十三版,取得空前成功,而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却相形见绌。姚斯将此归结为1857年读者的期待视野不能接受福楼拜在形式上的“非个人化叙述”原则的创新,然而,随着包法利夫人逐步获得世界性成功,读者终于认可了新的期待标准,从而使得文体花哨、充满抒情忏悔式的陈词滥调的芬妮最终成为过眼烟云。这一例证也充分说明:个体的审美趣味、理想、情感倾向;时代要求和

    18、审美趣味以及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的积淀。这三者紧密地交融在一起,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个体的审美趣味、理想、情感倾向是以时代、社会及文化传统为背景的,从而显示出个体审美趣味、理想、情感倾向背后的更加深刻的原因;而时代、社会、文化传统的规定性则是落实到接受个体的心理上而得以显现的。 (王丹撰写)2文学批评的对象与功能【知识点】第五章第三节在论及文学批评的意义时指出:对作品的评价是文学批评的基本功能。评价就是判断作品的功能、价值、意义。评价的第一步是阐释性的,即真实而客观地把握文学作品所包含的全部经验事实,并对这些经验事实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进行阐释,也就是破译,即将语言符号破译为艺术符号,将能

    19、指破译为所指。评价的第二步是反思性的,意在超越文学作品中的外部经验形态,洞悉作品的深层底蕴,从作品既有的价值意义中探求人类活动的一般法则和内在本质。好的文学批评并不限于对作品本身的分析,而是在同类作品的比较中、在历史的语境中、在更为开阔的文化视野中来读解和阐发文本的意义,探索更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参见文学理论导引第219220页)【知识点讲解】文学批评的评价功能并不局限于就作品论作品,而是要进一步地从作品中发现和论证新的东西,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创造性。文学批评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批评深化读者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批评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而存在的。好的文学批评应该是让读者发现他在阅读文学作品时

    20、所没有发现、遗漏了的感觉、情感、思想、意义。这个特点也体现了文学批评所具有的一种最基本的社会作用。即批评对文本的阐释,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了作品。范例:文学批评是对具体文本的分析和评价因为学识、经验和艺术修养等诸多方面的限制,普通读者的文学接受往往带有直感性和娱乐性的特点,对作品的现象层面比较感兴趣,对作品的思想内涵则缺乏深究,往往忽略了体现在形式和技巧中的匠心。即使有一定艺术修养的读者,面对新的文学现象、文学作品,也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困惑和迷惘。最主要的中介者就是批评家。批评家以专业的、训练有素的审美感受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常能见人之所未见。他们的评论不但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而

    21、且可以帮助读者认识艺术形式与技巧的审美价值。因此,对作品的评价是文学批评的基本功能。但文学批评的评价功能并不仅仅局限于就作品论作品,而是要进一步地从作品中发现和论证某些相关的东西,也就是说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众所周知,文学批评具有科学和艺术这样的双重属性,这就使得文学批评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和知识,所以文学批评,尤其是卓越的文学批评本身具有独特创造的成份,有时本身就是一个创造,如杜甫评李白的诗歌“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

    22、此外,中国传统的批评最具创造的特色,如全唐诗话卷论及王维的诗歌时云:“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著壁成绘”。又如钟嵘诗品评及曹植诗文有言“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麟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更进一步的创造功能表现在能从文学作品中发现某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共名词,如19世纪俄国的文学批评从当时的作品中发现“多余的人”这一典型形象的共名词,再如杜波罗留勃夫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中发现“黑暗王国里的一线光明”,我国文学批评从鲁迅的阿正传中发现“精神胜利法”等等。评价包括外在论评价、形式论评价、表现论评价、接受论评价等等。明代小说理论家李卓吾讲,小说评点能“通作者之意,开览者之

    23、心”,这道出了评论的中介作用,是否能“通作者之意”不敢说,但“开览者之心”则是文学评论的一个重要功能,文学评论存在的另一任务就是引导读者更深入地把握和理解文学作品。金圣叹曾表白其评水浒的苦衷:“吾特悲读者之精神不生,将作者之意思尽没,不知辛苦,实负良工,故不辞不敏,而有此批也。”水浒传第二十四回写梁中书与蔡夫人商量给泰山大人蔡太师送生辰纲一事,金圣叹对“只见蔡夫人道”几字作分析:“蔡夫人道”写尽娇妻,“只见”写尽弱婿;“蔡夫人道”言梁中书不敢则声也;“只见”者,言梁中书不敢旁视也,通过金圣叹的还原式分析,蔡氏夫妇两人的神情和家庭地位跃然纸上,读者也更深入地把握和理解了水浒传写人写事之妙。总之,

    24、文学批评的对象,从根本上说应该是文学作品。批评对文学的研究和阐述与理论不同,批评的对象始终是具体的文本。当然,为了深入解释文本,批评会而且也需要旁涉其他文学现象,如思潮、流派,作家及其心理,作家的生活环境和人生经历,与文本相关的社会历史文化等等。但是涉及这一切,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作品。 (王丹撰写)3.“召唤结构”【知识点】第五章第二节在论及文学作品之所以可以引起读者的再创造的原因时指出:文学作品具有非文学文本所不具有的一个特点,即接受美学所说的“召唤结构”。文学文本中的不确定性有两种基本结构空白和否定。这种不确定性使文学文本具有了召唤和推动读者参与文学创造、开拓想象空间的可能,召唤结

    25、构是文学文本能被读者以再创造的方式接受,并引发读者想象的根本原因。其中,对读者的召唤性并不是外在于文学文本的东西,而是文学文本的自身的结构性特征。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文学文本具有了开放性。它促使读者积极地去填补空白,为读者提供了想象和解释的自由。一般说来,在提供足够信息的前提下,文学文本所包含的不确定性和空白愈多,给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就愈大,愈能激起读者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接受活动也才可能成为审美的精神享受。(参见文学理论导引第211212页)【知识点讲解】“召唤结构”这个概念是当代德国美学家伊瑟尔首先提出的。伊瑟尔认为,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的区别在于,非文学文本描述的对象具有一种外在的现实

    26、性和确定性,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解释性或说明性的语言,而文学文本则是一种虚构,其中虽然也有来自现实世界的成分,但这些成分的组合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构成了一个人们似乎熟悉却又陌生的世界,这个世界不具有确定的对象性和现实性,而文学文本所使用的语言是表现性或描写性的,于是形成了非文学文本所没有的不确定性与空白。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空白,形成了文学文本所特有的结构特征,这就是“召唤结构”。伊瑟尔认为,不确定性和空白的存在,决不像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样,是文学文本的缺陷,相反,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空白,使文学文本具有了召唤和推动读者参与文学创造、开拓想象空间的可能,召唤结构是文学文本能被读者以再创造的方式接受,并

    27、引发读者想象的根本原因。范例:文学作品的“召唤结构”文学作品的不确定性和空白形成文本的“召唤结构”,召唤结构要求读者以自己的想象和思维参与文本的创造。在接受美学看来,文学作品里面有着不确定性和空白,它是一个“召唤结构”,要求读者把文本中的空白上升为阅读中的主要关注对象,做到有意识地去发现文本中的空白,充分挖掘、玩味文本中那些沉默无言的因素,分析空白在文本中的作用,以自己的想象和思维参与到文本的创作中去,也惟有如此,文学文本的深层意蕴才能得到完整的揭示,读者的审美感受也才能得到升华。比如说语言省略所造成的空白。微型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具有丰富的蕴藉性 ,作家有时会省略人物的某些语言以让读者自己去想象

    28、、体会人物在当时特定情形下特定的心态该会说出什么样的话。例如中国当代微型小说作家胡兆铮的作品一元钱,让我们充分领略到了语言的省略所造成的空白的艺术魅力。小说开头“儿子”发现营业员多找给了一元钱,“给店里送回去,老师在课堂教我们要诚实”这是发自童真的心声,明朗而不含糊,作者对此没再进行丝毫的渲染。可事情并不简单。店里的营业员长辫子姑娘一开始死不承认,因为事关她的奖金。后来另一营业员的一句话一元钱可能是刚才一位老大爷的,使她仿佛捡到一根救命稻草,马上咬定这孩子把那老大爷的钱偷走了,于是孩子的诚实遭到了否定。篇末作品这样写到。路上,儿子仰起脸问我:“妈妈,下次店里多找给我钱,还要不要送还?”我看见他

    29、眼睛里含着两泡委屈的泪水。“要送还的。”我说。“为什么?他们会不会又说我乱拿呢?”“”我愕然了。篇末一句,着笔不凡。与其说这句是尾声,毋宁说是高潮。面对如此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的社会,“我”该如何回答儿子的问题呢。篇末“我”的语言的省略让读者再次去关注全文、关注目前的世态,引领读者去深思。此外,还有语言含混所造成的空白。苏联作家鲍里斯克拉夫琴科有一微型小说前妻。作品中的“他”是个住院治疗的病患者,在病房中向病友诉说他有两个老婆,新妻漂亮、体贴人,并以每天给他送“美味可口的馅饼”为例证,前妻是个吹毛求疵的人,一点也不理解他。最后在老婆是“胖”与“苗条”的分辨中,终于真相大白。原来每天冒着酷暑大老远

    30、跑来送馅饼的是一位个子不高、体态肥胖的妇女。病友嘲笑他时,他是这样表现的:他什么也没说,步履蹒跚的回到床前躺下,嘴里勉强挤出一句话:“她是我的前妻”。谜底“她是我的前妻”这句话具有含混模糊性,依据小说全文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种就是假设“他”都具有真实性,确实有两个老婆,而“他”本人喜新厌旧。通过前妻送馅饼的实绩,表现前妻的笃诚之情及质朴之美,反衬“他”浅薄的品质。第二种理解就是:新妻始终都没有出现,也没有她的任何一点的实际行动,这颠覆了“他”前面所说的一切。也许她的存在只是“他”的编造,纯属一种子虚乌有,是“他”的一种幻想。“她是我的前妻”这句话就是为自己妻子相貌、身段丑陋的掩饰,为自己虚荣心

    31、得到满足的开脱的言辞。由于不确定性和空白的存在,使文学文本具有了开放性。它促使读者积极地去填补空白,为读者提供了想象和解释的自由。审美空白的填补又使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的参与进来,在获得审美意蕴的同时又体验到自己对文本再创造的愉悦。(王丹撰写)4语感【知识点】第五章第二节在论及文学欣赏的心理活动时指出:文学欣赏中的心理活动属于审美的心理活动,一般阅读所排斥或所拒绝的心理活动在文学欣赏中都可以畅行无阻,人的全部心理机制都可以投入到文学欣赏当中去。其中最为重要的则是语感、体认与想象等心理活动。(参见文学理论导引第207208页)【知识点讲解】语感是个人对话语形式的音、形、义等方面的直觉反应,直

    32、接决定着读者对形象的想象。也就是说,语感是对作品中用语言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感觉和感知。是否具有敏锐的语感对于接受者的鉴赏活动的效果是根本而又重要的。语感因个人受教育的程度、文化水平、专业和职业等活动领域的不同而不同。一个读者的语感如何,对于文学欣赏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因为文学作品是用语言作材料创作出来的,而且语言本身就是文学存在的本体,是文学作品存身立命的根本,同时还因为文学作品语言的虚构性、现时态性、含蓄性、情感性、隐喻性、象征性等一系列特征,对于文学形象的构成、对于文学作品社会功能和审美价值的形成等都有着特别的作用。因此,在文学欣赏中如何注意语感,是进入文学作品的必经之路。读者的语感就是通过语言对形象以及形象的方方面面的感觉和感知,透过语言文字具体地感受艺术形象的现象、相貌、形态、情状,直至使相关的艺术形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复制和浮现出来,以致让它们从书页里立起来。范例:文学欣赏中


    注意事项

    本文(第五章文学接受资源库.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