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9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docx

    • 资源ID:552232       资源大小:40.26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9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docx

    1、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9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2019-2020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9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从容说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1883年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发表的演讲词。全文共一千一百多字,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表明了马克思逝世所带来的不可估量的损失,给予了这位伟人极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悼念之情。本文除了具有议论文论点鲜明、逻辑性强的特点之外,还使用了多种手法和技巧,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教学本文,首先应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理清本文的行文思路,把握这篇演讲词的思想性、逻辑性,并推荐恩格斯的

    2、在燕妮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组织学生互动探究、比较阅读,深入理解演讲词主题的针对性、内容的逻辑性。其次,引导学生揣摩饱含作者对马克思沉痛的悼念和热烈的赞颂之情的字、词、句、段,体会本文含蓄、深沉的感情和作者用词的妙处,理解演讲词的艺术性。课堂教学以讨论点拨法为主,教学时可通过设计思考题的方式启发学生,重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演讲词的一般写作特点。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3.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革命所做的巨大贡献。能力目标1.揣摩重要的语句,结合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逐步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2.体会演讲词语言感情强烈、高度

    3、概括的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德育目标1.了解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高尚友谊,树立正确的友谊观。2.崇敬伟人马克思,他用自己的天才和勤奋对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要向伟人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为祖国、为事业献身的高尚情操。教学重点领悟、品味文中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教学难点1.初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政治经济学理论,诠释文中一些名词术语。2.理解作者贯穿全篇的深沉、含蓄的感情。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以学生自主感悟、合作探究为主,教师辅之以必要的指导点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课堂真正成为他们思维演练的场所。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打印好的“补充材

    4、料”、马克思遗像、马克思各个时期活动的相关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这篇悼词以理服人的特点;延伸阅读,深化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教师用饱含深情的凝重的语调叙述)同学们,1883年3月17日,是世界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我们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葬礼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举行(多媒体出示马克思的遗像)。马克思的生前好友哥雷姆克代表社会民主党人报和“伦敦共产主义工人教育协会”向马克思的遗体献了花圈之后,恩格斯在葬礼上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板书文题)(多媒体显示马克思各个时期的活动图片。)二、引导学生了解文体特征,明确学生重点多媒体显

    5、示:演讲词,实用文体之一。就是为准备演讲而写成的文稿,又叫演讲稿。它是演讲获得成功的基本保证。演讲词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感染力。动笔之前先要弄清集会的意图或活动的目的,了解听众的年龄、文化水平和感兴趣的问题,明确演讲者所处的身份、地位,从而确定演说的主题。内容要充实、鲜明,道理要说得精辟透彻;尽可能采用现身说法,以加强与听众感情上的交流,语言要明白晓畅、朴实自然,并适当采用设问、反问、比喻、引用等修辞方法。总之,一篇成功的演讲词需具备内容的逻辑性、针对性、思想性、鼓动性等特点和形式方面的艺术性,具备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悼词,演讲词的一种。是死者所在单位的领导或亲友在追悼会上发表的对死者表示哀

    6、悼的文稿。悼词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标题写“悼词”二字,或写“在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本文为“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正文部分,首先要写明死者生前的身份或各种职务名称,不幸去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和终年岁数,表明用什么样的心情悼念死者。其次按时间顺序或其他顺序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对其一生做出正面评价,以表彰死者的优秀品德和主要贡献,进而说明其逝世后带来的损失,再次说明从哪些方面向该同志学习,怎样以实际行动化悲痛为力量。最后另起一行,用“同志安息吧!”或“永垂不朽”作结。悼词,要切合死者的身份特点,在表达上要求把记叙、议论和抒情结合起来,语言应精练而富于感情色彩,措词应恰如其分。学习这个单元,要注

    7、意抓演讲词的主旨和特点,分清文章的逻辑层次,体会其中多样化的表现手法,看看它们是怎样将理论性与艺术性、鼓动性与形象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另外,还要领悟、品味其中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今天,我们学习这篇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悼词,要求大家在初步理解马克思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两方面的伟大贡献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揣摩其深层含义及表达作用,进而理解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沉含蓄的感情。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听配有哀乐的课文录音,学生循声低和。2.教师检查词语积累情况。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估量() 悼()念 肤()浅B.繁芜()丛杂 忌()恨 空()白C.豁()然开朗 诬蔑() 领域

    8、()D.诅()咒 诽谤() 卓()有成效多媒体显示:选一名学生回答:明确:B(A.量;肤;C.蔑;D.诅)3.教师分发“补充材料”(每人一份)。与课文有关的内容:马克思临逝世前的一段时间内几乎一直处于病危状态,已经丧失了工作能力。3月14日中午,恩格斯来的时候马克思正似睡非睡,两分钟后,他就坐在安乐椅上长眠不醒了。马克思逝世的第二天,恩格斯在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医术或许还能保证他勉强拖几年,无能为力地活着,不是很快地死去但是,这是我们的马克思绝不能忍受的。眼前摆着许多未完成的工作这样活着,对他来说,比安然地死去还要痛苦一千倍不能眼看着这个伟大的天才像废人一样勉强活着,去给医学争光,去受他健壮时

    9、经常予以痛击的庸人们的嘲笑”,这段话生动地体现了恩格斯的革命的彻底的唯物主义生死观和他对自己亲密战友马克思的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马克思活着就要工作和战斗,丧失了这种能力而活着,他的精神痛苦是难以忍受的。恩格斯深知他这种极其宝贵的性格,所以,在马克思逝世前的这段时间里,恩格斯每天都“怀着极度恐惧的心情”去探望他。虽然马克思的逝世对生者来说是可怕的不幸,但为死者着想,恩格斯认为马克思安详地死要比无能为力地活着好得多。1883年3月17日,卡尔马克思被安葬在海格特公墓,与燕妮冯威斯特伦合葬在一起。4.学生大声读课文,教师提出阅读要求:(1)了解语境。(2)总体把握内容。找出全篇行文的总纲,了解作者是从

    10、哪两方面论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找出本文承递性的词句及过渡性句段,理清本文思路,并画出有关指代性词语,了解其指代内容。四、自主阅读、交流提高,把握这篇演讲词内容的思想性、逻辑性学生精读课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选交流较好的小组组长进行全班交流,其他各组补充、评价。明确:(1)这篇文章语境独特。悼词特定的环境:庄严的葬礼。特定的场合:马克思墓前。作者身在公墓,直面战友的墓穴,亲临庄严的葬礼,以特殊的身份发表讲话,因而字字句句都饱含了对马克思特殊的感情。(2)文章总体内容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对马克思生前伟大贡献的高度评价。了解马克思伟大的一生,就必须细读第2段,它是全篇行文的总纲。这段文字主

    11、要论述了马克思逝世造成的巨大损失。从另一方面看,也概括揭示了马克思生前两方面的伟大贡献,即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指导和对社会科学理论的创建。运用承递性词句及过渡性句段是本文的特点。如第2、6段为过渡段,2、4、5、6、7、8段用了承递性语句。第2段分析略。第4段中“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第5段中“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第6段是剖析全文结构、理清作者思路的一个难点。这段有过渡作用,作者意在揭示马克思的革命家的本色。第二句是本段的中心句,“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这样”不是指代“两个发现”,

    12、而是指代“都有独到的见解”“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那种品质和精神。第7段“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第8段“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加点字是须画出的指代类词语、关联词语)教师总结:这些概括性段落(第2段)、承递性词句及过渡性句段(包括指代词、关联词)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高度评价、赞扬。对颂扬马克思,唤起人们的无限景仰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勾勒出作者清晰的思路。(加点字板书)出示投影,要求学生看图填充。明确:巨大损失,两个“对于”发现剩余价值规律各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五、延伸拓展,深入理解演讲词内容的针对性、逻辑性教师分发文

    13、字材料,每人一份。资料内容如下:在燕妮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1年12月5日)恩格斯朋友们:我们现在安葬的这位品德崇高的女性,在1814年生于萨尔茨维德尔,她的父亲冯威斯特华伦男爵在特利尔城时和马克思一家很亲近;两家的孩子在一块儿长大。当马克思进大学的时候,他和自己未来的妻子已经知道他们的生命永远连在一起了。1843年,在马克思第一次走上社会舞台担任旧莱茵报的主编,以及该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以后,他们就结婚了。从此以后,她不仅和丈夫共患难、同辛劳、同斗争,而且以高度的自学和炽烈的热情积极投身其中。这对新婚夫妇动身前往巴黎;自愿的出境很快变成了被迫的出境。甚至在巴黎,马克思也受到普鲁士政府的迫害。

    14、我必须遗憾地指出,像亚洪堡这样的人竟卑鄙到和普鲁士政府合作,怂恿路易与菲力浦政府把马克思逐出了法国,马克思到了布鲁塞尔。二月革命爆发了。布鲁塞尔也随着动荡不安,比利时警察局不仅逮捕了马克思,而且毫无理由地把他的妻子也监禁起来。1848年的革命高潮,到第二年就低落了。又一次驱逐开始了,起初到了巴黎,后来由于法国政府的干涉,便搬到伦敦。这次驱逐历尽了重重困难。尽管这次驱逐使她的三个孩子(其中两个是男孩)死亡,她还是决心忍受被驱逐者通常遭到的一切苦难。但是看到一切政党,不管是执政的还是在野的(封建派、自由派、所谓民主派),都联合起来反对她丈夫,对他进行最卑鄙下流的诬蔑,看到所有报刊都不登载他的文章,

    15、他在敌人面前陷入孤立无援和手无寸铁的境地,他们两人用来对付敌人的就是蔑视,这一切对她却是莫大的痛苦。而这种情况继续了很长时间。但这不是没有尽头的。欧洲的工人阶级逐渐处于稍微可能进行活动的政治条件下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了。它使文明国家相继参加斗争,在这个斗争中最先参加战斗的是她的丈夫,开始补偿她所经受的种种苦难的时候终于来到了。她生前终于看到,曾经落在她丈夫身上的各种的诬蔑完全烟消云散;她生前终于听到,各国反动派曾经企图扼杀的她丈夫的学说在各个文明国家用各种优美的语言公开地胜利地传播了。她生前终于看到,充满胜利信心的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席卷了从俄罗斯到美洲的一个又一个国家。最后使她感到欣慰的一件事

    16、就是,她在临死前得知德国工人阶级不顾一切镇压法令,在最近一次选举中光辉地显示了它的不可遏止的生命力。她的一生表现了极其明确的批判智能,卓越的政治才干,充沛的精力,伟大的忘我精神;她这一生为革命运动所做的事情,是公众看不到的,在报刊上也没有记载。她所做的一切只有和她在一起生活过的人才了解。但是有一点我知道:我们将不止一次地为再也听不到她的大胆而合理的意见(大胆而不吹嘘、合理而不失尊严的意见)而感到遗憾。我用不着说她的个人品德了。这是她的朋友们都知道而且永远不会忘记的。如果有一位女性把使别人幸福视为自己的幸福,那么这位女性就是她。(选自中外名人演讲精辟中国书籍出版社)学生阅读材料,并思考:这篇演讲

    17、词的内容和课文相比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学生阅读,思考并自由发言。生1:这篇演讲词是为悼念燕妮马克思而作,文章颂扬了燕妮马克思崇高的品德,即把别人的幸福视为自己的幸福。生2:不仅如此,文章还提到了她极其明确的批判智能,卓越的政治才干,充沛的精力,伟大的忘我精神。生3:这篇悼词主要的笔黑追述了燕妮马克思艰难的一生,也是欧洲革命发展的历程。燕妮马克思与她的丈夫始终站在一起,为欧洲工人阶级运动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教师总结:演讲词的内容应有针对性,逻辑性、思想性较强。因祭悼的对象不同,故两篇文章的内容有别。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对马克思的逝世表现了深切的悼念,对马克思生前为无产阶级做出的伟大贡

    18、献给予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在燕妮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对这位杰出的女性崇高的品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热情赞颂了她为革命运动所做的一切贡献。六、复听课文录音,再次品味本文以理服人、逻辑性强的特点七、布置作业1.反复朗读课文,体味本文含蓄、深沉的思想感情。2.对下列这段话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A马克思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还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B马克思发现了剩

    19、余价值规律,于是就发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C马克思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规律,这些是前人未做到的。D马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这样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就豁然开朗了,于是就发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它的特殊的运动规律。3趣味阅读。阅读下面短文,说说它的寓意。分粥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

    20、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有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参考答案:2B3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2019-2020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9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教学要点揣摩饱含恩格斯对马克思沉痛的悼念和热烈的赞颂之情的字、词、句、段,引导学生体会本文以情感人的特点。教学过

    21、程一、学生朗读课文,画出文中表达作者沉痛悼念、热烈赞颂之情的关键词句,并揣摩其深沉含义、感情色彩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教师作必要的指导点拨教师设想学生可能涉及的词句:(1)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后,明确:详细交代时间,一在葬礼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二强调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永远难忘的时刻;三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赞扬之情,突出强调“还不到两分钟”,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

    22、的逝世深感遗憾的惋惜之情。不用“去世了”“走了”“与世长辞”,而说“停止思想”“永远睡着了”,那是因为马克思是个思想家,所以用“停止思想”较准确,而“去世”“走了”显得太一般化,“与世长辞”不合具有演说性的悼词的语体色彩。恩格斯用“停止思想”“永远地睡着了”突出了马克思与世长辞从容、安详的情景,修辞上叫“讳饰”,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深切哀悼之情。方法点拨:本段中我们主要选择了表时间的词语、使用修辞的词语进行揣摩,“替换法”是揣摩语言较常用的方法之一。(板书加点字)(2)这个人的逝世,对于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明确:“空白”“

    23、不久”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上强调了损失“不可估量”。“不可估量”突出了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无可弥补的损失,从而高度赞扬了马克思的贡献之大。方法点拨:揣摩语言离不开外部语境、内部语境,“联系法”是揣摩语言的基本方法。(板书加点字)(3)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明确:“繁芜丛杂”的本义是杂草杂树生长茂盛,这里指马克思以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对人类历史的解释,这些无稽之谈“掩盖”了人类历史的“简单事实”,是马克思划时代地揭示了这个真理。这个问题“历来”都被“掩盖”,而只有到了马克思手中,才变得“简单”起来,四个词语具体形象地突出了马克思的杰出贡献。(

    24、4)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明确:“豁然开朗”与“在黑暗中摸索”构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从而热烈赞颂了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规律的伟大意义,这两个形象可感的词语,把抽象的事理表现得可感可见。方法点拨:这里,我们选择了带有对比性的词语进行了揣摩,抓关键词语是揣摩语言的捷径。(板书加点字)(5)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发现,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点拨:本句中运用了层进强化性词语,如果仔细揣摩它们,句意便清楚了。(6)很少

    25、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7)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明确:这些加点的词语的顺序是不能随便调换的。“满腔热情”表现了马克思对革命事业的爱;“坚韧不拔”表现了马克思作为一个革命家的光辉品质,不屈服,不放弃,是爱的升华和深化;“卓有成效”表现了马克思辉煌的革命成果。这三个词语由表达热情到表达行为再到表达结果,层层递进,不可颠倒。“尊敬、爱戴和悼念”就更不能调序了。反复咀嚼,作者真挚而丰富的感情溢于言表。方法点拨:通过揣摩语序,进而揣摩语言。“调序法”是揣摩语言的又一常用的方法。(8)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9)他可能有过许多

    26、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要求学生自己完成(8)(9)句。明确:“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这个比喻句含蓄且发人深思,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明敌人对马克思攻击很多,但十分无力;二是说明马克思对敌人十分蔑视,表现了马克思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无畏的气魄。如把原句改为“把它们当作唾液一样轻轻擦去”,不好,因为“蛛丝”更轻更软,敌人的攻击、诽谤,在马克思看来无力又不屑一顾,用“蛛丝”更准确。“可能”“未必”,委婉而准确。“但”字一转,突出了马克思所有的敌人都是无产阶级共同的敌人,没有一个“私敌”。表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把全部精力献给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许多”“一个”,一多一少,都是强调。三、体会

    27、本文含蓄、深沉的感情教师提示;本文是一篇悼词,但不是一篇普通的悼词,是一位革命家对另一位伟大的革命家的悼念。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面对这样一个惨痛的事实,沉痛悲伤是难免的。但是恩格斯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友,代表整个无产阶级表达对马克思的悼念,为了鼓舞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继续英勇战斗,他的感情不可能任悲痛奔涌,它应该是含蓄而深沉的。请同学精读课文,悉心体会。学生自由发言。大部分同学以第1段为例分析。“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永远地睡着”,这些都是讳饰,沉痛的感情用平静的口吻表达出来,这是一种强力压抑后的悲痛,更显其悲痛。这些词语同时体现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深刻理解。从课前分发的补充材料得知

    28、,在马克思临终前一段时间,一直病危,已经失掉了工作能力,即使无能为力地活下来,对一位有很重要工作要做而且把这份工作、这项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的马克思来说,难道不是一种更深的痛苦?不如静静地走吧,而且走得如此平静,这体现了恩格斯对革命战友的理解。教师总结:文章流露的感情沉痛悲伤而又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给人以激励、鼓舞。恩格斯发表演讲的主要目的是评述马克思的思想和事业,以便教育和鼓舞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所以对马克思的热烈赞颂才是整个悼词的主要内容。四、学生反复朗读课本,品味本文以情感人的特点五、学生阅读在燕妮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体会其艺术性六、课堂小结这篇演讲辞篇幅短小,内容高度概括

    29、。语言凝炼准确,字斟句酌;悲痛而不形于外,颂扬而不借助于藻丽;以婉曲之意倾吐悼念之情。凝重悲壮,深沉感人,处处闪耀着演讲者思想的光辉,充分显示出庄严凝重的深沉型演讲风格,不愧为悼念型演讲的典范。七、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2.如有亲友去世的同学,可以写一篇回忆文章,或者写一篇感谢父母的文章,注意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感情。板书设计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设计(一) 以理服人逻辑性、思想性以情感人艺术性设计(二)学习重点:揣摩语言基本方法:联系语境关键词句 揣摩方法概括性、承递性、过渡性指代词、关联词 “抓关键词”法对比性词语使用修辞的词语 替换法层进强化的词语 调序法活动与探究一、对课文难句的探究思考课

    30、文第三自然段选用一个复杂单句,内容繁杂,理解起来有相当难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难句解读的方法、思路。这个复杂单句的主干是“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主干前的状语,用类比法突出了马克思这一“发现”的伟大历史意义,起到了强调作用。主干后用插说成分对这一规律作补充,而冒号后的话,则与“简单事实”构成复指成分,从三个方面对这一规律作具体解释,即: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必须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不是相反。作者用“首先必须然后才能所以从而而”等一系列关联词来组织这个长句,体现了极其严密的推理过程,显示了强大的逻辑力量。二、关于组织以“永远的马克思”为题的读书交流会的设想发动学生

    31、课余收集有关马克思的资料,比如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马克思光辉的一生、马克思与燕妮等等,然后组织一次小型的读书交流会。下面两则材料,仅供参考: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律师的家里。青年的马克思就有着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并付诸行动,因而他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二人彼此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都重要。马克思长期流亡,生活很苦,常常靠典当,有时竟然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但他仍然顽强地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他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把挣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给马克思。他不但在生活上帮助马克思,在事业上更是如此。他们同住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到马克思家里去,一连几个钟头,讨论各种问题;分开后,几乎每天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的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他们之间的关怀还表现在时时刻刻给对方以帮助,都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建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9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