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西方哲学史上》资料.docx

    • 资源ID:5495506       资源大小:42.44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西方哲学史上》资料.docx

    1、西方哲学史上资料3西哲复习资料(一)名词术语: 爱奥尼亚学派:早期希腊哲学的一个学派,主要产生于小亚细亚地区爱奥尼亚而得名,其包括米利都学派和爱非斯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赫拉克利特等,其主要思想有水本原说、气本原说、无定形(又称阿派朗)、火本原说、逻各斯和一些早期辩证思想。 本原:指世界的来源和存在的根据,也指事物的最初状态或者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在希腊文中,其原义是开始,又译为始基。 水本原说:泰勒斯的哲学观点就是“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他认为世界本原是水。泰勒斯向埃及人学习观察洪水,很有心得。他仔细阅读了尼罗河每年涨退的记录,还亲自查看水退后的现象。他

    2、发现每次洪水退后,不但留下肥沃的淤泥,还在淤泥里留下无数微小的胚芽和幼虫。他把这一现象与埃及人原有的关于神造宇宙的神话结合起来,便得出万物由水生成的结论。对泰勒斯来说,水是世界初始的基本元素。 apeiron: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世界是由一种被称为“无限”(或称“无定形”)的不可察觉的物质形成的。这个不可察觉的物质阶段是处于分离成诸如热和冷、干与湿等对立的性质之前,因而它体现了一切现象的最初的统一。阿那克西曼德的这种说法,显然只是一种猜测和想象,但却是最早试图用物质本身来说明宇宙起源和状况的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宇宙论。 气本原说: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气体是万物之源,不同形式的物质是通过气体聚和散的过程

    3、产生的,并认为火是最精纯的空气。在他的理论里气体是遵照自然的力量,而气因为冷、热这两种对立的性质相互消长,随着凝聚和稀散这两种相反的运动而分别转化为火、水、土以及宇宙万物,从而演变为一个原始的世界,就是我们现在生活着的地球。 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亦称“南意大利学派”,是一个集政治、学术、宗教三位于一体的组织。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 毕达哥拉斯学派斯所创立。由毕达哥拉斯提出的著名命题“万物皆数”是该学派的哲学基石。而“一切数均可表成整数或整数之比”则是这一学派的数学信仰。 数本原说:是由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数”。在他们看来,万物的本原应是有定形的东西,而万物共同的有定

    4、形的东西就是“数”,数与万物的联系远远超过了水、火、土、气的任何一种元素与万物之间的联系。 火本原说: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说宇宙是永恒的活火,他的基本出发点是:这个有秩序的宇宙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创造的。原因:火是诸元素中最精致,并且是最接近于没有形体的东西;更重要的是,火既是运动的,又是能使别的事物运动。他说:“这个有秩序的宇宙(科斯摩斯)对万物都是相同的,它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一定尺度燃烧,一定尺度熄灭。” 逻各斯: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是永远变动的,而这种变动是按照一定的尺度和规律进行的。这就是他的逻各斯学说,是他的辩证法思想的第二个方

    5、面。万物的运动,无论是火的燃烧和熄灭以及万物的生成和互相转化都是按照一定的逻各斯进行的;这种逻各斯主要就是一种尺度、大小、分寸,即数量上的比例关系。赫拉克利特提出的逻各斯正是处在人类认识发展的这个阶段认识尺度、比例上。 埃利亚学派:古希腊最早的唯心主义哲学派别之一。公元前5世纪活动于意大利半岛南端埃利亚城邦的学派,以善辩而著称。主要代表人物:巴门尼德、芝诺、麦里梭。主要代表学说:提出了存在与非存在、一与多、运动与静止的问题。 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由巴门尼德提出,依据抽象思维得到的是“真理”,一句感官知觉得到的是“意见”,只有把握了本质存在才是真理。四根说:恩培多克勒在综合早期自然哲学的基础上提

    6、出了著名的“四根说”,第一次明确地把本原理解为构成事物的基本元素,即认为世界的本源有四种-水、火、土、气。这四种元素每一种都是永恒不变的有定形的“一”,不能互相转化;但它们结合和分离则产生变化和“多”,它们“在时间的流转中轮流占据上风”,但总量不变,只是按照不同的比例构成世间万物。流射说:古希腊哲学关于解释万物从物质或精神本原派生以及认识问题的学说。思培多克勒深信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是被流射出来的,从植物、大地、海洋、石、铜等中持续流射出丰裕的粒子流,由此造成万物的生灭。并以此去解释问题,认为出于万物都流射流射物与对应事物的孔道相通而彼此相互结合,感觉就是从事物流射出来的东西与人的感官孔道相结

    7、合而产生的。同类相知:感觉之所以能发生,是因为我们与客观的事物之间有同样的元素在对流,正是由于同类元素在孔道中相通,认识成为可能。种子说:阿那克萨戈拉提出了自己的种子说,认为“种子”有各种不同的性质,数目无限多,体积无限小,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初元素;种子具有各种形式、颜色和气味,它们的结合构成了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头发是由头发的种子、血是由血的种子、金子是由金子的种子构成的,所谓事物的产生和消灭实际上是种子的结合和分离;各种不同的种子不是孤立地独立存在,而是混合在一起的,由种子构成的世界中的一切事物也不是彼此孤立的,没有一件东西能绝对与其他的东西分开。由于种子是无限的,它们的结合和分离也是无

    8、限的,因而事物性质和种类的变化也就无穷无尽。奴斯:阿那克萨戈拉认为种子本身是不动的,推动种子的结合和分离的力量在于种子之外的一种东西,他称之为“奴斯”。他认为,宇宙原是无数无穷小的种子的混合体,由于奴斯的作用,使原始的混合体发生旋涡运动,这个运动首先从一小点开始,然后逐步扩大,产生星辰、太阳、月亮、气体等等。在希腊文中,“奴斯”本义为心灵,转义为理性。奴斯和任何个别事物不同,它不和别的事物相混,是独立自在的;奴斯是事物中最稀最纯的,它能认知一切事物;奴斯是运动的源泉,宇宙各种天体都是由奴斯推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切东西都是由奴斯安排的。异类相知:世界万物每一个都包含其他一切事物的种子,当某

    9、类种子占优势时便会成为该类食物。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是的事物性质的变化成为可能。原子和虚空:德谟克立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与虚空。原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的物质微粒。宇宙的一切事务都是由在虚空中运动着的原子构成。所为事物的产生就是原子的结合。原子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即运动为原子本身所固有。虚空是绝对的空无,是源于运动的场所。原子叫做存在,虚空叫做非存在,但非存在不等于不存在,只是相对于由充实的原子而言,虚空是没有充实性的。所以非存在与存在都是实在的。世界是由原子在虚空的漩涡运动中产生的。影像说:留基波最先提出影像这一概念。留基波、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认为,感觉和理智是由外面进入的影像

    10、组成的。他们在说明视觉的形成时说,一切物体的表面经常不断流出一些极微小的原子,形成一种波流,使得空气得到了坚固的形状和不同的颜色,于是就在湿润的眼睛中造成了影像,这个影像传到人的脑中就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视觉。他们用同样的理由解释听觉等感觉的形成,并认为思想也是由影像流入心中形成的。德谟克利特是这样用原子论解释认识论问题的:从事物中不断流溢出来的原子形成了“影像”,而人的感觉和思想就是这种“影像”作用于感官和心灵而产生的。这就是他的“影像说”。智者派:智者派,古希腊哲学流派中曾经有一个诡辩学派,对自然哲学持怀疑态度,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变的真理,并没有构成一个学派,也没有共同的学说,代表人物是普

    11、洛道格拉斯等。智者派是公元前5世纪至前4世纪活跃在古希腊各邦的一批职业教师、演说家、作家。“智者”原指古希腊的哲学人,后泛指有智慧、有能力、技艺超群的人。公元前5世纪的后半叶,“智者”一词才获得了特殊的含义,成为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一部分人的专有名称。自然和习俗之争: 在智者派内部关于自然内在与人的规定、自然变化与人的改变及适用于整个自然的法则与人类社会的法则的争论。苏格拉底的方法:对话辩证法,助产术 理念:“理念”不是指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而是指心灵或理智所“看”到的东西,是具有“一”的统一性和“存在”的实在性的理念,及普遍的概念、共相或形式。 模仿:由柏拉图提出,用来说明个别事物与型相之间的相

    12、似关系。 分有:由柏拉图提出,用来说明个别事物与型相之间的隶属关系。 (模仿与分有是理念派生事物的两种方式。)回忆说:古希腊 哲学家 柏拉图为论证他的理念论而提出的一种认识学说。他认为,人的感觉只能认识变灭的、不真实的现实事物,而不能认识永恒的、真实的理念。人们关于理念的知识只有通过回忆的途径才能获得。 洞喻:P52-53 理想国:柏拉图参照埃及和斯巴达的模式设计了一套理想的政治制度,试图把自己的哲学观点和政治实践结合起来,使哲学家与统治者融为一体,从而建立一种“哲学王”的理想国度。柏拉图把国家分为三个阶层: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保卫国家的武士阶层、平民阶层。他鄙视个人幸福,无限地强调城

    13、邦整体、强调他一己以为的“正义”。在柏拉图眼中,第三阶层的人民是低下的,可以欺骗的。他赋予了统治者无上的权力,甚至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用撒谎来对付敌人或者公民”。 形而上学:形而上学(metaphysics)这种命名方式的出现是个巧合。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圣经,但是他本人生前倒是没有运用这种叫法,而是称为being as being,即一切存在背后的存在,或可称之为道。形而上学在古典哲学里面是至高无上的,是第一哲学。是研究宇宙自然的基础。当然一些概念被后来人推翻并完善了了,但是它的核心思想却是不可动摇的,至今起着重要作用。正因为这些观念,许多哲学家把哲学的核心放在了研究宇宙

    14、万物统一的,最普遍最一般的本质或者共相上,认为它是万物存在的根本根据。所以,这门科学是研究所有科学的基础所在。 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亚里士多德把那些既不述说、也不依存于其他主体的具体的个别的事物称为“第一实体”;他认为,第二实体是指作为属,包含第一实体的东西,就像种包含属一样。P61 四因:四因说是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有“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组成,其中目的因是终极的,是最重要的。他相信自然界的每一件事物都是由其目的的。 形式和质料:P62亚里士多德认为,形式规定了事物的本质,包含着事物发展的动力和目的,是积极、能动和决定性的因素,代表一个实体的个别

    15、性,是真正的实体;质料是消极、被动、被决定的因素,是最基本的实体。质料是可能性原则,形式是现实性原则。形式把那些没有确定形状的质料聚集在一起,构成有定形的个别实体。(由于任何个别事物都是由形式和质料构成,因此质料、形式都是实体。但是相比之下,形式由于代表一个实体的个别性,因而比具有“无定形”的普遍性的质料更是实体。是形式把那些没有确定形状的质料聚集在一起,才构成了一个有定形的个别实体的,所以真正的实体就是形式。一个实体的形式就是使该实体之成为“这一个”实体的东西,即作为本质的实体。) 潜能与实现:亚里士多德认为,各事物由质料和形式构成,质料是可能性原则,形式是现实性原则,个别事物由可能性向现实

    16、性转化的过程就是潜能现实。从潜能向现实的转化过程运动,一切物体都处在这样一种运动过程中,运动不是单纯的现实/潜能;在这一过程中,潜能/质料是能被推动的,而现实是能推动的。运动时正在完成的现实,现实是已完成的运动。 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智德性指人的理性部分的完善;伦理德性(即道德德性)非理性部分方面的完善,要求以理性来对待激情和欲望。 伊壁鸠鲁派:古希腊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哲学家伊壁鸠鲁(公元前341年-公元前270年)创立的哲学派别。伊壁鸠鲁学派作为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延续了4个世纪 。伊壁鸠鲁的学说广泛传播于希腊罗马世界。罗马时 伊壁鸠鲁学派期伊壁鸠鲁学派的著名代表有菲拉德谟和卢

    17、克莱修。他写的哲学长诗物性论 ,系统地宣传和保存了伊壁鸠鲁的学说 。 神论,伊壁鸠鲁派宣扬无认为人死魂灭,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同时提倡寻求快乐和幸福。但他们所主张的快乐决非肉欲物质享受之乐,而是排除情感困扰后的心灵宁静之乐。伊壁鸠鲁派生活简朴而又节制,目的就是要抵制奢侈生活对一个人身心的侵袭。 原子的偏斜:除了主张原子有重量上的差别之外,伊壁鸠鲁学派还做了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改进,即提出了原子有偏斜运动的思想。他认为,原子不仅具有进行直线下降运动的必然性,而且也具有发生偏离运动的偶然性,原子在由于重量而降落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原因而发生偶然“偏离”,才能与其他原子相撞而形成漩涡运动,组合成世

    18、间万物。这就首次真正把运动的原因归于物质的内部,摆托了德谟克利特从外部无法解释运动的最终来源的困境。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中指出,伊壁鸠鲁通过原子的偶然偏斜运动而高扬了个体的能动性和自由意志。 快乐主义:把幸福等同为快乐是伊壁鸠鲁伦理学的主要特色。“快乐”在当时已成为一个经常讨论的主题。在此间题上存在着两种倾向:昔兰尼派倾向于把快乐归结为自然欲望的满足,他们提倡的快乐主义流俗为享乐主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倾向于把快乐视为幸福的外在条件或标志,不承认快乐与德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伊壁鸠鲁在这两种倾向中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快乐主义。 斯多亚学派:雅典城有一个用希腊著名画家波立戈诺特的绘画装饰起来的富丽堂皇的画

    19、廊。大约在公元前308年,希腊哲学家们在这个地方创立了一个学派。画廊在希腊文中叫斯多亚(stoa),所以,这个学派就叫斯多亚学派,也可以叫画廊学派。斯多亚学派存在的时间很长,一般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斯多亚学派(从公元前308年公元前2世纪中叶),代表人物有芝诺、克雷安德和克吕西波。它的特点是在自然哲学和认识论中有较多的唯物主义因素。中期斯多亚学派(公元前2 世纪中叶公元1 世纪末),代表人物有巴内修斯和波塞唐纽斯。它的特点是抛弃了早期斯多亚学派的唯物主义成分,引进了相当多的柏拉图主义的理论。晚期斯多亚学派(公元1世纪2世纪),代表人物是辛尼加、爱比克泰德和奥里略。它的特点是着重发展了宿命论和禁欲

    20、主义的伦理学。在这三个时期中,影响比较大的是早期和晚期两个学派,中期的影响不大。 神圣的火:早期斯多亚学派把赫拉克利特的“火”加以神秘化;将其说成是一种有灵魂的东西或“能思想的火气”。火是最初的元素,是主动的本原,土、气、水三种元素由火产生,火和气两种元素构成的精气,叫做“普纽玛”,最富有火的能动性。(一个人要能够对各种各样的命运无动于衷,要靠什么样的洞见和德性才行呢?斯多亚学派说,德性就是依照理性、依照逻各斯而生活。逻各斯是宇宙的主导原则。他们把这个原则也称作神、圣火或命运。人们可以向逻各斯敞开自己,使其灵魂符合宇宙的和谐秩序。最重要的洞见,可能是意识到万物都具有明智的秩序,对种种事件加以干

    21、预实际不可能也不可取的。万物都受逻各斯或神的引导。人们的任务是学会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愉快地接受。这样,斯多亚学派倡导禁欲道德以面对外部世界,倡导教育以增强内在的品格力量。在命运的判决面前,一个人应该显示出斯多亚式的平静和冷淡。) 世界理性:早期斯多亚学派把赫拉克利特的“火”加以神秘化;将其说成是一种有灵魂的东西或“能思想的火气”,把“逻各斯”说成是“神圣的”火的理性,即世界理性,也就是神或宙斯。 不动心(无情):早期斯多亚派主张美德就是幸福,他们认为,只有顺应自然、服从命运才是道德的生活,也才是幸福的生活。因此,人生在世应当通过理性摆脱一切快乐、欲望、恐惧和悲哀的纷扰,对于现实世界采取一种清

    22、心寡欲、无动于衷的生活态度。 世界公民:斯多亚派认为一切人彼此都是兄弟,有着共同的起源、命运和法律,人人平等,都是“世界公民”(早期斯多亚派是亲马其顿派,主张不同民族、阶级彼此和睦友善的世界主义) 皮浪派:皮浪,古希腊怀疑派哲学家,皮浪主义开山鼻祖。此学派是对人的理性思维所作出的哲学判断持怀疑态度,被后人称为极端、过度的怀疑主义别。 悬搁判断:认为感觉是虚妄的、不真实的,人们通过感觉所以认识的对象是不真实的,人所作出的判断是不真实的,我们不应当以感觉和意见去判断一个事物的真假,而应该悬搁判断,我们应有明确的感觉不可靠的认识。(批驳可知论,提倡不可知论和怀疑论的逻辑论据之一、古希腊梅特罗多洛、克

    23、吕西普、埃奈西德穆、阿格利巴、美诺多托斯等提出,他们认为,就认识对象作出直接的或间接的判断都是不可能的这些判断是建立在其他判断f的,势必导致“无穷倒退”对认识对象作出的正反两个判断都能同等地得到证明。因而导致“二律背反”即“既是又不是”“既不是又不是不是”。这样既不能作出肯定的判断又不能作出否定的判断只能“悬搁判断”。存而不论、放弃一切认识活动。他们宣称怀疑论体系的基本原则是。每一个判断都有一个相反的判断;相信这个原则的结果、就要中止判断、对呈现在面前的对象不能有所言说,由此达到“心灵平静无忧”的目的。这种主张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及以后的西方哲学有定影响。同时认为“悬搁”不仅是一种认识态度,而且也

    24、是一种生活态度。) 新柏拉图主义:以柏拉图的理念论为基础,把存在和一看作是柏拉图的最高思想,把模仿说和分有说作为构建自己理论的依据。借鉴了亚里士多德的关于形式的学说及斯多亚学派的“火气”(古希腊文化末期最重要的哲学流派,并对西方中世纪中的基督教神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该流派主要基于柏拉图的学说,但在许多地方进行了新的诠释。新柏拉图主义被认为是以古希腊思想来建构宗教哲学的典型。新柏拉图主义流行于公元35世纪。它虽然被归属于柏拉图主义阵营,但却带有折衷主义倾向,与亚里土多德学说和斯多亚派有着明显的联系。) 太一:是关于最高存在和一的学说,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和犹太教哲学,是关于世界本原及犹太教最高神的探讨

    25、。“太一”是一个无法用定义的方式来加以表述的本原概念,它有时被称为“神”,但比通常理解的人格化的神更为广阔和原始,有时称作“原初之善”。作为“一”本身是不存在的,也不是一切,“一”是单纯的单一的神(善本身),是一切物质的最高原因。是不可言说的,它不是什么,不可名状。 流溢:古罗马普罗提诺用以解释万物从某个先验本原产生的学说。他认为万物从“太一”、”理智”、“灵魂”三种原初原理派生,从始点到终点存在着一个流溢过程。太一是一切事物而不是万物中的一种,万物都有其来源,因为它们都可以回溯到它们的源头。太一是充盈的,因为它既不追求任何东西,不具有任何东西,也不需要任何东西,由于它是充溢的。由它流溢出来的

    26、东西便形成了别的实体。第一种原初原理即第二重流溢,表现为理智或理智形式。接着第三种原初原理即第二重流溢是“灵魂”,它是作为静止不动的理智的理念和活动而生成。理智自身是从静止不动的源泉“太一”流溢出来的,灵魂的作用不是同样静止不动的。它的影象是从它的运动产生的它通过观照它的源泉而获得完美,但又通过另一种向下的运动而产生出的肖像。灵魂的肖像是感官和自然、它是生殖的原则。当灵魂达到植物等级时,已经下降到去产生另外的实质或存在的形式,即通过外溢而趋于较小的善,总之,这种从太一到终端的流溢的过程中,每个原理都永远保持它自己的地位。这种流溢说影响了某些基督教神学家(例如埃里金纳)和泛神论者。并也出现在印度

    27、哲学中。 本质和实存的区分:了解一个事物的本质并不能得出他的实存,实存不包含在事物的本质里,本质则存在于思想或某个特定可感的事物中。P158(英) 哲学和宗教的和谐:产生于1114世纪欧洲 基督教教会学院的一种哲学思潮。它是运用理性形式,通过抽象的、烦琐的辩证方法论证基督教信仰、为宗教神学服务的思辨哲学。经院哲学是与宗教神学相结合的唯心主义哲学,属于欧洲中世纪特有的哲学形态,是天主教教会用来训练神职人员,在其所设经院中教授的理论,故名经院哲学。教父哲学是基督教为其教义辩护的一种宗教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主要分为希腊和拉丁两大派。教父哲学主要是以哲学论证神、三位一体、创世、原罪、救赎、预定、天国等教

    28、义。 教父哲学认为真理的精神世界必然存在,而且必须首先独立存在和永恒存在。无论人们掌握与否,都无法予以否定。这真理的精神世界就是神 。人类的思维是可以本能地直观到神的。早期中世纪思想家只是对基督教的圣经、信条加以阐述,或对文献、经籍的一些段落进行注释。到11世纪,神学命题日益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人们将正反两面的理由或意见列举出来,然后加以分析,得出结论。当时称这种方法为辩证法。经院哲学家们利用这种方法阐述各自的观点,围绕共相与个别,信仰与理性的关系展开了长期的争论,形成了唯名论与实在论两大派别。 自然的划分:在论自然的区分一书中,爱留根纳一开始就对“自然”作出了规定。“自然乃是

    29、一般名称,指的是全体存在的与不存在的”,是“心灵所能了解的或者超越心灵力量所能及的全部事物”。显然,这里的自然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最广泛的概念。爱留根纳首先区分了四种自然:(1)创造而非被创造的自然,它包括存在和不存在的一切的原因,指的就是上帝;(2)被创造又能创造的自然,它是众多的创造的原因,指的是存在于上帝之中的诸理念,其统一就是逻各斯;(3)被创造而不能创造的自然,它是由于在时间和空间中产生出来而被认识的,指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上帝理念的表现;(4)不创造又不被创造的自然,作为一切事物的终极目的,指的仍是上帝。这样,万物产生自上帝,又复归于上帝。上帝创造万物,无非是说上帝现存于万物之中,

    30、上帝是一切存在的本质。整个自然在上帝这里达到了统一。这种思想无疑为后世的泛神论洞开了门户。P185(英) 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P105 唯名论和实在论:P95中世纪经院哲学围绕个别与共相的关系之争形成的两个对立派别。共相是中世纪经院哲学术语,指普遍、一般。唯名论否认共相具有客观实在性,认为共相后于事物,只有个别的感性事物才是真实的存在。这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罗瑟林、P.阿贝拉尔、R.培根、J.邓斯司各特、奥康的威廉等。实在论断言共相本身具有客观实在性,共相是先于事物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共相是个别事物的本质。主要代表人物有安瑟尔谟、香浦的威廉、托马斯阿奎那等。围绕如何认识共相,共相与个别事物的关系

    31、的争论源于古希腊哲学。 西哲复习资料(二)命题解释1. 万物皆流,无物常住是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思想表现之一,着重强调事物的运动变化,认为一切事物均处于普遍的运动变化与相互转化之中。2.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灭。当我们第二次踏入河流的时候,流动的已经不是原来的水了。3. 存在存在,非存在不存在巴门尼德认为,只有不变不动、独一无二和不生不灭的才是存在,存在能够被表述、被思想;而那些作为感官对象的、处于生灭流变过程中的具体事物因为无法被语言确切的表述、固定下来,因而是不存在的。4. 存在和思想同一巴门尼德认

    32、为,存在物只能存在于思想和语言中,思想只能是关于存在的思想,因为你找不到一个没有它所表述的存在的思想,所以,“存在与思想是同一的”。5. 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认为,尺度、逻各斯只存在于人那里,人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逻各斯去描述和衡量万物的存在与非存在。因此,事物也就无所谓客观规定性可言,更不存在什么永恒不变的本原,一切均以每个人的立场为转移。亚里士多德解读为:正在认识或正在感知的人,因为他们有各自的知识和感觉,所以说知识和感觉是对象的尺度。6.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把人看作是理性的思维主体,认为哲学应该研究正义、美德、勇敢、虔诚等与人生相关的问题,“认识你自己”正是要求人们去发现人的共同的和普遍的本质即精神和道德世界中的事物。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7. 德性即知识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是关于善的概念的知识。真正的知识必然是与最高的道德范畴善密切相关,任何一种具体的行为并不足以构成美德,每一种善行之所以是善行,恰恰是因为它“分有”了善的概念,只有关于这种绝对的、普遍的善的知识才是美德。由于善本身有着不可改变的绝对内容,美德也就获得了客观的规定性,成为普遍的规定性,成为普遍的知识,而不再


    注意事项

    本文(《西方哲学史上》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