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四.docx

    • 资源ID:5488241       资源大小:31.98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四.docx

    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四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四)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四)九日后羿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甘露寺多景楼 曾巩 欲收嘉景此楼中,徒倚阑干四望通。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 老去衣衿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注冥鸿,指飞入远天的鸿雁。 (1)这首诗的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景?请简要分析。 答: (2)尾联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名优三) 江天暮雪 陈 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

    2、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1)不少评论家认为此诗诗中有画,试结合前四句进行分析。 答: (2)分析该诗中渔翁这一人物形象。 答: 8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08日照二研) 小园 黎 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黎简是一位无意仕进,宁愿以作书面、授蒙童为生,清贫自守的岭南诗人。 (1)诗的前半部分以炼字胜,请以第二句为例作简要赏析。 答: (2)诗的后半部分以意境胜,景中见人。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答: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名优八) 终南别业 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

    3、,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请简述之。 答: (2)前人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结合颈联谈谈你对诗中有画的理解。 答: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威质一) 别房太尉墓 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注谢傅:晋代名臣谢安。他在符坚率百万大军征讨时,还在与谢玄下围棋,从容击退了敌兵。徐君:典出说苑,吴季杞聘音,过徐,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殁,遂解剑系其冢树而去。 (1)结合诗的首联和颔联,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4、答: (2)简析尾联的艺术手法。 答: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合肥二检)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1)飞鸟隐喻什么?青山空向人一句描写了怎样的景和情? 答: (2)诗人是怎样写饯别的? 答: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兖州模拟)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诗的题目为早寒有怀,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的特点的?请结合首联简要赏析。 答: (2)本诗颈联

    5、、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 1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潍质一) 中秋夜无月 樊增祥 亘古清光彻九州,今夜烟雾锁琼楼。 莫愁遮断山河影,照出山河影更愁。 注此诗写于1905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后。 (1)三、四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 (2)分析这首诗一、二两句的艺术手法。 答: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济二统)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首句海上生明月的生,曾有人认为是升之误。请就此诗谈谈你的看法,并进而简析首联的表达作用。 答: (

    6、2)前人曾评论此诗缠绵悱恻而不伤感,我国的传统诗教也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细读全诗,简要分析此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15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鲁原创二) 秋斋即事 许 棐 桂香吹过中秋了,菊傍重阳未肯开。 几日铜瓶无可浸,赚他饥蝶入窗来。 (1)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秋斋即事中的秋意? 答: (2)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试选择其一加以赏析。 答: 第6课时 一、高考原题详析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08宁夏、海南卷) 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

    7、-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答: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答案:(1)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里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祥的气氛。(意思答对即可) (2)水潺潺声音的描写,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

    8、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意思答对即可)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注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答案: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出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

    9、了春潮把江面变得邈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褪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有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此联看似写景,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思乡之情已经暗寓其中。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了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两个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好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 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泛菊:饮菊花酒。吹梅:

    10、吹奏梅花落。 (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 (2)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 答案:(1)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承上启下。(言之成理即可) (2)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云,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从题目中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上片前三句是写聚,后三句是写散,聚散匆匆是关键句,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结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示时间短暂。 (2)词的上片是离别之苦。云边二句具体写散,即景生情,融

    11、情入景,其中孤雁浮萍是他们离别后的写照。下片写别后之思。尘随二句是虚笔,词意含蓄,尘马月舟四个意象进一步深化了相思之情。 4阅读下面一首小令,然后回答问题。 黄钟人月圆 山中书事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 。 (2)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

    12、的舒适生活。 (3)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答案:(1)曲牌 (2)B (3)倦字既概括了饱受人间世态炎凉之苦,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词和曲都是配乐作品,所以有词牌、曲牌,还有题目。此题中的人月圆是曲牌名,山中书事是题目。 (2)此首小令借感叹古今的兴亡盛衰来表达自己看破世情、隐居山野的生活态度。全曲上片咏史,下片抒怀。开头两句,总写历来兴衰,都如梦幻,自己早已参破世情,厌倦尘世。接下来三句,以孔林、吴宫与楚庙为例,说明往昔繁华,如今只剩下凄凉一片。下片入对眼前山中生活的叙写,这里仅有简陋的茅舍,但有诗书万卷。喝着自酿

    13、的松花酒,品着自煎的春水茶,幽闲宁静,诗酒自娱,自由自在。综上可知,A项中的意境阔大不妥。C项所提三处并不是意在赞颂,而是表明借此看破世情,心生厌倦。D项中的舒适生活和此首小令意旨不符,此小令描摹了酿酒饮茶的一种闲适自由状态,而非感受。 (3)东奔西走、宦游天涯,却始终干着些卑微的杂职,真是才比天高、命比纸薄!因此一旦寓居西湖山下,便生出对尘世的厌倦和对纵情山水、终老林泉的无限向往。因此此小令中的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既概括了那种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 二、高考热点体验 1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07北京) 芣 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

    14、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祮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 y):车前(草名),可食。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有:得到。掇(du):摘取、拾取。捋(lu):成把地握取。袺(ji):手持衣角盛物。襭(xi):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 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答: 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答: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7江西) 金陵晚

    15、望 金陵图 高蟾 韦庄 曾伴浮云归晚翠, 谁谓伤心画不成? 犹陪落日泛秋声。 画人心逐世人情。 世间无限丹青手, 君看六幅南朝事, 一片伤心画不成。 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答: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位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潍质二)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同是描写春天,这两首诗在内容上有许多不同之处。

    16、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说明。 答: (2)这两首诗在炼字上都很见功夫,请从两诗中各找一字分析其妙处。 答: 4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碧玉箫 关汉卿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注:泼醅:没有滤过的酒。有白衣句:引用陶渊明九月九日有菊无酒,适逢友人遣白衣童子送酒的典故。 普天乐 滕 宾 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花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 (1)滕曲中的蜗角名和蝇头利比喻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试分析这两首元曲所流露出的共同

    17、的思想倾向。 答: 5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鲁原创四)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 杜甫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是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春居杂兴二首(其一) 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山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太宗淳化二年(公元991年)王禹偁从开封被贬到商周,任团练副使,此诗即作于次年春。 (1)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杜、王诗中能否也将数改为一?请简要赏析。 答: (2)王禹偁的儿子看过父亲这首诗后,认为后两句与杜诗相似,建议父亲依杜诗修改,你认为是否应该修

    18、改?简要分析原因。 答: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青质检一) 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 周德清(元)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1)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有什么作用? 答: (2)试分析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的妙处。 答: 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全国,16)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注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

    19、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8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题。(07上海)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词这种体裁的别称是 。 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狭景,显得鲜明生动。 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 C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机。 D全篇语言清新,感情细腻,风格委婉,境界开阔,韵味悠远。 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20、9.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济南模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赠刘景文 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雪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季节的景物?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来表达感情? 答: (2)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苏轼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10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1)-(2)题。(2006年太原高三年级模拟) 双调清江引咏梅 贯云石 其一 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 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 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其二 芳心对人娇欲说,不忍轻轻折。 溪

    21、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 包藏几多春意也。 (1)从(其一)南枝泄露和(其二)溪桥茅舍这两句中任选一句,就手法和效果写一段简明赏析文字。 答: (2)两首小令都是咏梅,但在状物言志上各有侧重,请作简要分析。 答: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潍质三)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赵鼎(宋)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技。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 (1)这首词第二句中的惊字可否换成见字?请简述理由。 答: (2)本词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

    22、: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08鲁原创一)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浮生:取自庄子中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1)这首词的优胜之处就是写景的时候采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你就这个方面简要赏析。 答: (2)有人说殷勤一词巧妙地表达出了当时的心境,请具体分析表达了怎样的心境。 答: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青质二) 初发夷陵 陆游 雷动江边鼓吹雄,百滩过尽失途穷。 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 俊鹘

    23、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 今朝喜处君知否,三丈黄旗舞便风。 (1)这首诗的写景有何特点?请以颔联为例简要分析。 答: (2)诗中尾联说今朝喜处君知否,诗人喜在何处?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 答: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鲁原创三) 寄夫 陈玉兰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1)西风吹妾妾忧夫一句诗,写得很朴实,但意味十足。请简要赏析。 答: (2)试分析鉴赏这首诗采用第一人称写法的妙处所在。 答: 1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名优三) 玉阶怨 吴声子夜歌 李白 薛奇童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净扫黄金阶,飞霜皓如雪。 却下水晶帘,玲珑

    24、望秋月。 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1)这两首诗的开头两句分别写到白露、飞霜,这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答: (2)著名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提到吴声子夜歌时说:此与宫怨词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词异而意同。请比较这两首诗,分析其内容上的同和写法上的异。 答: 第五课时参考答案 1答案:(1)首句切入正题,既点明了出发地点,又标明了回归之所。(2分)着两个望字浓墨重彩地勾画出对回归故里的渴望。(2分) (2)全诗描绘了登上归舟后全家人的喜悦之情。从一室欢声到十幅风帆,一路欢歌一帆风顺,自然发出了最难图画是归舟的感叹。(2分)这一句点明了主题,表明眼前景物可以画出,而内心的喜悦心情却难以描绘

    25、,高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2分) 2答案:(1)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1分)试卷刻画了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2分)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1分) (2)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1分)(写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均不给分)。昨夜,漆黑的满面飘摇着一叶孤舟,风狂、雨骤、浪急,危机四伏。但今早卷帘看时,两岸依然是充满生机的青山绿树。(1分)风浪有平息之时,黑夜尽头就是黎明,而风光美好的大地是永远长存的,从中可以看出,诗人虽身处逆境,仍能以平常心面对现实,坚定自己的信念。写出了诗人在逆境中的达观态度。(2分) 3答案:(1)因为在诗人看来,杨花飘落后化为了浮萍,而浮萍飘忽不

    26、定,正如游子一般。那么,生出杨花的柳枝怎会成为多情留客的象征呢?所以诗人反对折柳。(4分) (2)原因有二,一是整首诗见解新颖,言他人所未尝言;二是整首诗结构上顺接而下,不断提出论断,造成悬念,又不断加以说明,最后解决疑问。(4分) 4答案:(1)面对如此美景,今日只有诗人孤零零地站在往昔繁华的洛阳桥上,他觉得分外冷清,感慨万千。(2分)抒发了对好景不常、繁华消歇的历史感慨。(2分) (2)在艺术手法上,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前两句写景、眺望金谷园遗址,只见柳条在春风中摆,婀娜多姿;后两句写心中情,面对这一派好景,诗人孤零零地站在过去繁华的洛阳桥上,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盛衰的感慨。(2分)对比:以

    27、金谷园引出洛阳桥,用消失了历史豪奢与正在消逝的对比,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感慨,对现实的关注。(2分)兴的手法:以园中柳的美姿形象起兴,仿佛要引起人们对盛世欢乐的神往,但实际上却以独上洛桥的忧伤,切实引起人们对时世衰微的关切。(此题答出以上任两点即可得4分) 解析:解答本题要理解诗的内容,抓住何堪独上这些达情的词语,结合景物描写,揣摩诗人的感情。艺术手法即诗歌的表现技巧,可以从诗歌的抒情方式,诗歌的写作手法、诗歌运用的修辞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5答案:(1)暮天、青枫、霜叶、临水的孤城、远去的独鸟、渡口、初月。点明了时间节令,渲染了凄清孤寂的氛围,传达出诗人内心悲凉愁苦的思乡之情。(4分) (2)乡

    28、思正浓的时刻,又传来谁家少妇为远方亲人赶制寒衣的捣衣声。使萦绕在诗人心头的思乡之情更加浓重,深化了主旨,拓宽了想象空间,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6答案:(1)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山川掩映的壮丽图景。(2分)去气和水光弥漫(交汇)之处,浮现出碧瓦红楼;(1分)红色的晚霞、青色的山峦相互映照(映衬),浸染远处的天空。(1分) (2)虽老境渐至,征尘满衣,(1分)却仍想振翅高飞,(1分)表达了虽已年老,(1分)但内心依然追求远大抱负的旷达情怀。(1分) 7答案:(1)本诗的前四句传神地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天暮雪图。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舞着雪花,江中的汀洲银妆素裹白茫茫一片,隆冬时节鸿雁

    29、的身影已不能再看到,暮雪映照下的山崖半幽半明。(4分) (2)诗中的渔翁因天寒已登返小船,却因为大雪弥漫迷遮江路,忘记了回返的道路。这位渔翁索性坐睡舟中,任凭小舟随江流漂荡。由此可以看出渔翁对江天暮雪处境的顺适。(4分) 解析:高考诗歌鉴赏,具有小切口,深考查的命题特点。读懂诗作是基础,从标题到,从意象到主旨,从语言特点到表达手法都须深入领会。其次,答题时须看清题目要求,再根据要求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学会运用鉴赏术语;语言表述要讲究层次性。 8答案:(1)诗人不说小园中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越过短墙,在窥视小园中的景物。窥字把山光写活了,化静为动,以物喻人,形

    30、象传神。(4分。意思对即可) (2)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新月洁白无瑕。诗人与景物融为一体,构成孤清高洁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品节和风骨。(4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1)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2分)独往自知,写出了诗人的勃勃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行到坐看,说明心情悠闲到极点,谈笑无还期是无心的遇合,突出心中的悠闲、自在。(简述2分,写出两点即可) (2)颈联对仗工稳、语言传神,突出了诗歌的意境、情趣,(1分)描述了诗人出游时看到的景象,这一景象如一幅淡雅的国画:山环水绕,诗人坐在一处山石上,悠闲地看云起云落。(2分)诗句意境深远,构图清晰,是诗与画的完美结合。(1分) 10答案:(1)首联叙写身在他乡又要四处奔走,临行前停下马来特地来到老友的坟前告别(1分)。颔联追忆死者生前的凄凉和自己一生的坎坷,诗人倍感悲伤,以致眼泪把坟周围的土都淋湿了。悲痛之情似乎感动了上天,天上的愁云也和诗人一起来共同哀悼(1分)。杜甫通过其营造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四.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