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科技论文集综述.docx

    • 资源ID:5481761       资源大小:320.99KB        全文页数:19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科技论文集综述.docx

    1、科技论文集综述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干旱阳坡不同造林类型模式研究陈红芬 (呼和浩特市林业局) 内容摘要: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干旱阳坡是自治区首府的重要生态区域。其造林立地条件差,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土层薄,肥力差,植被少,地形、地貌形态明显。选择适宜的造林类型模式是提高大青山前干旱阳坡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的关键。关键词:干旱阳坡 立地类型 造林模式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山地区为干旱阳坡,其范围在土左旗、回民区、新城区、赛罕区和市乌素图林场境内,土层薄、肥力差、植被少,地形、地貌明显。根据上述自然特点以及影响造林和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将项目区划分为8个立地类型和5个造林典型模式。1、立地类型划分1.1立地类型

    2、号:1.1.1立地类型名称:山地阳坡薄层土型1.1.2地形地势:山地阳坡和山地中上部及山顶,海拔12002200米,坡度大于16。1.1.3土壤:粗骨质土,土层厚小于30厘米。1.1.4天然植被:灌木、黄刺玫等;草本:针茅、嵩类、百里香、狼毒。1.2立地类型号1.2.1立地类型名称:山地阳坡中厚层土型。1.2.2地形地势:山地阳坡中部、半阳坡,海拔13001500米,坡度115。1.2.3土壤:石灰性灰褐土,土层厚大于30厘米。1.2.4天然植被:灌木:虎榛子、绣线菊、山榆、山樱桃、锦鸡儿;草本:羊草、铁杆蒿、狼毒、百里香、针茅、艾蒿。1.3立地类型号:1.31立地类型名称:山地阴坡薄层土形。

    3、1.3.2地形地势:山地阴坡中上部、半阴坡,海拔15002200米,坡度615。1.3.3土壤:灰褐土,土层厚30厘米左右。1.3.4天然植被:灌木:虎榛子、山榆、山杏、山樱桃;草本:羊草、隐子草、蒿类。1.4立地类型号:1.4.1立地类型名称:山地阴坡中厚层土型。1.4.2地形地势:山地阳坡和山地中上部及山顶、半阴坡,海拔17002200米,坡度6151.4.3土壤:灰色森林土,土层厚大于30厘米。1.4.4天然植被:灌木:虎榛子、绣线菊;草本:萎菱草等。1.5立地类型号:1.5.1立地类型名称:山间谷地型、侵蚀沟沟底型。1.5.2地形地势:山川沟谷和河沟两侧低阶,海拔1100米。1.5.3

    4、土壤:栗褐土,石灰性灰褐土冲洪积物3085厘米。 1.5.4天然植被:灌木:绣线菊、柠条、沙棘;草本:羊草、隐子草、蒿类。1.6立地类型号:1.6.1立地类型名称:丘陵、坡地薄层土型。 1.6.2地形地势:丘陵、坡地,海拔12001300米。1.6.3土壤:淡栗褐土,土层厚小于30厘米。 1.6.4天然植被:灌木:锦鸡儿;草本:甘草、冷蒿、百里香、羊草、针茅。1.7立地类型号1.7.1立地类型名称:丘陵坡地中厚层土型。1.7.2地形地势:丘陵坡地,海拔11001300米。1.7.3土壤:淡栗褐土,土层厚30100厘米。1.7.4天然植被:灌木:酸枣等;草本:萎菱草、鹅冠草、隐子草等。1.8立地

    5、类型号1.8.1立地类型名称:山前洪积扇砂砾质型。1.8.2地形地势:山坡坡脚,海拔10001100米。1.8.3土壤:冲洪积物、新积土,土层厚30100厘米。1.8.4天然植被:2、造林类型模式2.1适合立地类型: 号 2.1.1林种: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2.1.2整地:时间:造林前一年或当年雨季前方式:鱼鳞坑,体现大坑和深坑,注意稀植规格:长径2米,短径0.8米,深0.6米,埂宽0.3米(可石筑)回填熟土0.3米(土层太薄要客土)。2.1.3造林:时间:春季、雨季、秋季。主要造林树种:山杏、黄刺玫、绣线菊。混交方式:株间、行间、带状、块状。密度:4070株/亩。每穴1株苗或每穴35粒种子

    6、。种苗:直播种子要求头年产、有防啃、生根等剂包衣,苗木要求1年生实生苗,经生根粉和粘浆截干处理。注意:苗木不可失水。种植的根系舒展、分层填土、座水造林、踏实、浇水、覆土或覆膜、镇压石块,每一道工序都要到位。2.1.4补植:成活率在4184%的造林地,在造林后一个季节或年度开始补植,采取“一造三补”的方式,即一季造林三季补植,一年造林三年补植。2.1.5抚育:乔木4年5次,灌木3年3次,主要内容是锄草、松土、培埂,在特殊干旱的年份要采取人工浇水。2.2适合立地类型:、 2.2.1林种: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2.2.2整地:时间:造林前一年或间隔一个雨季方式:鱼鳞坑,体现大坑和深坑,注意稀植规格:

    7、长径2米,短径0.8米,深0.6米,埂宽0.3米(可石筑)回填熟土0.3米。2.2.3造林:时间:春季、雨季、秋季。主要造林树种:油松、侧柏、杜松、蒙古栎、山樱桃、黄刺玫、绣线菊、酸枣、山杏、柠条。混交方式:带状、块状。以隔坡混交较好,以植苗造林为主。密度:6080株/亩。每穴1株苗或每沟12株。种苗:要全部使用营养袋苗。针叶树2年生、灌木1年生苗装袋通过一个生长季后用于造林。营养袋标准:直径1115cm,高1319cm。(高于一般工程使用标准)注意:营养袋苗造林前一定要浇透水,造林时要求把底部破袋、覆土、浇水、覆膜。2.2.4补植:成活率在4184%的造林地,在造林后一个季节或年度进行补植。

    8、2.2.5抚育:乔木4年5次,灌木3年3次,主要内容是锄草、松土、培埂,在特殊干旱的年份要采取人工浇水。2.3适合立地类型:2.3.1林种: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2.3.2整地:时间:造林前一年或当年雨季前 方式:鱼鳞坑 规格:长径1.5-2米,短径0.8米,深0.6米,埂宽0.3米。2.3.3造林:时间:春季、雨季、秋季。主要造林树种:云杉、落叶松、绣线菊混交方式:带状、块状密度:6080株/亩。每穴1株。种苗:营养袋苗或容器苗注意:营养袋苗造林前一定要浇透水,造林时要求要底部破袋、覆土、浇水、覆膜。2.3.4补植:成活率在4184%的造林地,在造林后一个季节或年度进行补植。2.3.5抚育:

    9、乔木4年5次,灌木3年3次,主要内容是锄草、松土、培埂,在特殊干旱的年份要采取人工浇水。2.4适合立地类型:、2.4.1林种: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经济林、风景林2.4.2整地:时间:造林前一年或当年雨季前方式:水平沟、鱼鳞坑、穴状规格:水平沟:沟长24米,沟宽0.8米,沟深0.6米,埂宽0.3米,回填表土0.3米;鱼鳞坑:长径2米,短径0.8米,深0.6米,埂宽0.3米(可石筑)回填熟土0.3米(土层太薄要客土);穴状:直径1米,穴深0.8米,回填土0.3米。2.4.3造林:时间:春季、雨季、秋季。主要造林树种:油松、杜松、侧柏、桧树、樟子松、杨、榆、杜梨、文冠果、蒙古栎、山桃、酸枣、沙棘

    10、、柠条,各种适宜的果树等。混交方式:株间、行间、带状、块状。密度:4080株/亩。每穴1株苗或每沟1种苗:营养袋苗或容器苗注意:营养袋苗造林前一定要浇透水,造林时要求要底部破袋、覆土、浇水、覆膜。2.4.4补植:成活率在4184%的造林地,在造林后一个季节或年度进行补植。2.4.5抚育:乔木4年5次,灌木3年3次,主要内容是锄草、松土、培埂。3、造林技术3.1对照立地条件类型选择相适应的造林模式,拟定造林作业设计。拜3.2整地方式与方法造林地采用人工局部整地方式。整地方法采用径流林业技术深整地,以便降低土壤紧实度、促进土热化,增强土蓄水能力。要依据立地条件类型和最小破坏现有植被、最大利用天然降

    11、水及树种生物学特性等综合条件考虑。在山下部、地势平缓、土层较厚、阴坡地段采用水平沟整地;在山上中部,无完整坡面,地势陡立,土层较薄,沟岔等宜林地采用鱼鳞坑整地。 整地要从山脊开始,治等高线由上而下进行,呈“品”字形排列,要严格按照整地标准实施,造林整地深度是影响树木和成活的关键因素,一定要求达到标准,坑底不可成锅底状。整地时,先把表土置于坑、沟上方,捡去石块等。然后利用底土在坑、沟下缘筑土埂。对土层比较厚的地方,可用碎石砌埂。表土回填30厘米,若表土不够,可在附近取土补足或客土。但要注意尽量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避免加剧水土流失。沟、坑下坡防护埂,必须垒实,经得住造林作业时认为得踩踏和雨水得冲

    12、刷。雨后要及时对防护埂进行修补,防止形成沟、坑造成水土流失。在比较陡立的山坡上,要作引洪沟,防止山洪冲毁工程。整地的株行距在标准模式下可根据宜林地情况,坡面现有植被和坡面陡立程度,可以适当放大株行距,不可缩小,对天然灌木和天然草好的地块可保留原样,体现树木成林后的近自然状况。整地时间:12年或当年造林雨季前。不准边整地边造林,更不准不整地就造林。3.3林种、树种设计3.3.1林种:以防护林中的水土保持林和水涵养林为主。个别种植经济林和景观林。3.3.2树种选择原则 依据项目区气候,立地条件类型及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坚持适地适树,优先选择乡土树种,优良树种和已经引种栽培成功并具有较好防护效益和经济

    13、效益的树种。3.3.3主要造林树种大青山前干旱阳坡造林选择的主要树种:油松、杜松、侧柏、桧柏、云杉、落叶松、樟子松、山杏、黄刺玫、绣线菊、柠条、沙棘、山榆、酸枣等。同时也要进行杜松、蒙古栎、蒙古扁桃、山丁子、文冠果等树种的栽培。条件好的地区可种植果树、桃、李、杏、丁香、榆叶梅、珍珠梅等。3.3.4树种配置 考虑树种生物学特性、林地景观、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等因素,采用营造混交林的方法。进行株间、行间、带状、片状或群团状的乔、灌混交和针、阔混交。不营造纯林。一般在土质较好、土层较厚的地区乔:灌为2:1,在土质较差、土层较薄的地区乔:灌为1:1或1:2,在岩石裸露和不易深坑整地的地区和后山地区采取

    14、灌木播种和人工模拟飞播造林。乔、灌比总量控制在1:1。3.3.5种苗规格 主要选自沿山有生产许可证的各国有林场或集体、个体苗圃育苗。不足部分可从相邻地区调入。 造林用苗选用一、二级苗,不得使用劣质苗、等外苗。苗木标准按自治区主要造林树种苗木标准分级。针叶树小苗:2年生营养袋苗,苗高1520厘米,地径4毫米以上。要求苗木壮实、色泽深绿、无病无害。营养袋苗一般在造林前12个季节在苗圃地装袋,保证苗木缓过苗后方可上山。营养袋标准为:直径高=12-17厘米20-25厘米。营养土配置为:山地沙壤土+腐热好的羊粪+土壤消毒药剂+黑矾。 沙棘苗:1年生裸根苗,苗高20厘米以上,地径4毫米以上。 山杏苗:2年

    15、生裸根苗,苗高30厘米以上,地径3-4 毫米以上。 黄刺玫苗:12年生裸根苗。3.4造林季节的设计 造林季节一般为春、雨、秋季三季。春季为主要造林季节,以植苗造林为主。雨季要准确掌握天气情况,一般在雨前的连阴天或伏天12场透雨后进行造林,可栽种营养袋苗,也可播种造林。秋季可进行营养袋栽、沙棘苗种植和山杏等核果类种子的播种造林。3.5造林方法的设计 根据整地规格不同营造混交林,水平均每沟23穴,鱼鳞坑每坑1穴。3. 5.1 植苗造林 (1)营养袋苗造林:营养袋苗栽出圃前必须灌足水,使用专用运输工具运到造林地,运输过程中要求保持营养袋完整。苗木不受损伤。栽整好的坑、沟内,即鱼鳞坑的中间、水平沟的一

    16、侧,靠近下坡壁挖穴人工植苗。挖穴深度必须能够将营养袋全部埋入土内。植苗时要求将营养袋底部划开,但营养袋不能脱离原土坨,放入穴内覆土、踏实、浇水、覆土。(2)裸根苗造林:造林前在栽苗圃地进行苗木分级。起苗时力求根系完整。针叶树苗边起苗边沾浆,其它苗木要提前一天以上浸根,造林时沾浆。苗木要使用苗木桶运苗,不用的苗木要假植。在整个苗木起苗、包装、运输、假植、浸水、沾浆等过程都要按造林技术规程操作,力争各环节中苗木不受损坏,不失水分或少失水分。栽植前要提前坐水,栽植时将苗木直立于穴中,深浅适宜,保持根系舒展,分层填土、踏实、栽后浇水、覆土。 针叶树带土丛植小苗每穴3株,灌木小苗每穴2株,以保证成活率。

    17、 3.5.2 播种造林 播种造林采用人工点播的方式。栽点播前要进行坐水。严格掌握覆土厚度,山杏为35厘米,每穴24粒,秋季可直播,春季必须经催芽处理。柠条覆土厚度为1.5厘米,每穴2030粒,雨季播种。3.6抗旱技术的应用 3. 6.1坐水造林,栽植苗木(包括营养袋苗)或播种前每个穴内灌210公斤的底水,然后植苗、播种。 3.6.2使用营养袋苗造林。裸根苗造林时要沾泥浆。 3.6.3覆膜造林实验,植苗造林并浇完第一次水后,坑,沟内覆薄型易分解地膜或就地取材在沟、坑内覆盖石块,以达到降低蒸发,提高水分的有效利用率。 3.6.4实验推广抗旱保水剂造林,根据苗木规格确定保水剂用量,主要用于大苗造林和

    18、营养袋苗造林。2000年雨季曾在土左旗、赛罕区、市林业局专业队营养袋造林时,各进行1000亩的试验。3.6.6对裸根苗和播种造林试验推广生根粉沾根、浸种造林。3.6.5试验推广菌根菌苗造林。 3.6.7试验推广其它根蘖性强的灌木,抗旱宿根的草本植物,藤本植物,使大青山前坡得到充分的植被覆盖。 3.6.8因地制宜,铺设上山的输水管道,移动管道。以方便浇水和节约用水。3.7抚育管理措施的设计3.7.1浇水:栽植后第一次浇透水,以后视旱情浇水。第二年春季一定要保证浇一水。 3.7.2修坑:对踩毁的沟、坑埂,尤其在暴雨冲刷后的沟、坑埂必须进行修补,以便蓄水。 3.7.3松土除草:第一年12次,以后每年

    19、一次,直至针叶树或灌木苗出坑为止,大约56年,共57次。 3.7.4造林后进行封山,沿山各乡镇、村、林场都要配备护林员,防止人畜为害和火灾发生,预防病虫鼠害的发生。 3.7.5严格执法,订立各项规章制度,村规民约,保护林地林木。(内蒙古自治区林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卧牛山生态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张利俊 刘俊生 郝来宝(呼和浩特市林业工作站)(和林县林业工作站(呼和浩特市林业工作站)摘要: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复合造林,通过细致整地,良种壮苗、合理混交、密度适中、精细种植、及时补植、造封结合,辅助以工程措施,并引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恢复植被,使其向植被类型良好的方面发展,改善了周边的农牧业生产和人居

    20、环境,并产生了明显的了经济效益。关键词:生态综合治理 复合造林一九九六至二000年,按照试验研究的技术要求,应用复合造林技术,对和林卧牛山地区进行综合治理,目前已初见成效。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风沙危害明显改观,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经济效益也逐渐显现出来。一、 概况卧牛山位于和林县城西北3公里,东以宝贝河为界,北至泉子沟,西至大打墙沟,南接石灰夭村。行政区划上涉及舍必崖、城关2个乡镇的六个行政村八个自然村,总土地面积12.52万亩,有365个农户, 5264口人。试验研究治理项目区面积3万亩,其中2.95万亩为荒山荒地,0.05万亩为丘陵区低产农田。1、 自然条件地貌:属黄土

    21、丘陵区,局部为覆沙丘陵。海拨高度11401250米,地形切割剧烈,起伏不平,水土流失严重。境内有长度1000米以上的侵蚀沟9条,5001000米长的6条,200500米长的20多条。总长度24900米,纵横交错呈蜘蛛网状。沟谷密度为2820米/平方公里,沟的宽度在10130米之间。沟谷部分由于水蚀作用,形成悬崖、险、急、陡坡,坡度2045度,由于沟谷的切割,自然形成13个山包、梁峁和500亩以上的11道坡梁。山包、坡梁上部平缓,坡度在510度,中下部1020度。随着沟向的不同,形成阴坡、半阴、半阳、阳坡等复杂的坡向。气候:属中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光、热资源充足,年降水少而集中,蒸发量大,寒暑

    22、变化大,冬春干旱多风,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5.6,极端最低气温-34.5,全年10的积温平均为2169,无霜期平均118天。年日照时数2941.8小时,日照百分率66%。年平均降水量417.5毫米,而保证率只有4050%,降水的实际变率大,最少年份仅有202毫米。年蒸发量为1850毫米,是降水的4倍多。各季降水量差距大,主要集中在此79月,占年总量的64.5%。林木生长期510月的降水量占年总量的88%,显示出雨热同步的特点。受各季降水量的影响,湿润度随期增减在0.30.6之间,基本上属半干旱区。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大旱年份的机率为527%;干旱年份的机率为50%,也就是说二年一旱,正常降水

    23、年份的机率仅占18%。暴雨天气,25毫米降水日数3.1天,1小时最大降水量达36.6毫米,由此引起黄土丘陵区严重的水土流失。风沙灾害年年均14天,最多38天,主要出现在35月。冰雹灾害程度不同地时有发生。水资源贫乏,只有一条沟有少量水流出,地下水埋藏深,不易开发利用,附近的石咀子水库,可通过提水灌溉部分土地。土壤:为栗褐土类型。在坡脊梁峁,缓坡地带有黄土质栗褐土,沟谷和侵蚀严重地段为栗褐红土,并有花岗岩,石灰岩裸露。土壤结构紧密,局部背风坡和坡角地带有少量风沙土,覆沙厚度510厘米,据土壤资料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仅0.69%,全氮0.073%,碱解氮41.5ppm,速效磷4.1ppm,速效钾9

    24、4.8ppm,土壤养分含量很低。植被:植被类型为丘陵草原类型,优势植物有蒿类、百里香、甘草、麻黄以及近年人工营造残存的柠条稀疏灌木林,植被盖度不足30%。根据自然条件主导因子,土壤类型、坡度、坡向、坡位等划分6个立地类型: (1)黄土丘陵梁峁上部;(2)黄土丘陵(陡坡)阳坡;(3)黄土丘陵(陡坡)阴坡;(4)沟谷底部;(5)缓坡轮闲地;(6)固定及半固定风沙地。2、社会经济条件项目直接涉及的2个乡镇6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基本以旱作农业为主,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工业、副业生产落后,人平均收入500元左右,属低水平温饱和贫困类型区。二、 项目实施内容、规模及成效几年来治理总面积3万亩,其中以针叶树油

    25、松为主的乔灌混交水土保持林1万亩,以仁用大扁杏、山杏为主的水土保持经济林0.56万亩,以杂交杨为主的水保用材林0.34万亩,以柠条、沙棘为主的灌草型防风固沙林1.05万亩,低产农田改造0.05万亩。1、深沟高埂整地造林技术研究1.005万亩。由于卧牛山大部分地段土壤结构紧密,土壤吸水性较差,造林后苗木根系生长受到限制。为了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蓄水能力,对造林地进行了超标准水平沟、鱼鳞坑整地。试验栽培油松、山杏、大扁杏、沙棘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大的提高了苗木成活率。2、地膜覆盖造林技术研究0.005万亩。选择阳坡中下部,采用地膜局部覆盖的方法提高根部地温和保持土壤湿度,加强根系生长活动,提高苗

    26、木成活率。主要试验栽植了金红、红宝、黄太平、花红等中小苹果,成活率达到90%以上,大扁杏、山杏等仁用杏成活率98%且长势旺盛。此项技术研究为探索总结干旱丘陵地区土地综合利用提供了模式化造林栽培技术。3、丘陵区滴灌技术研究0.013万亩,利用石咀子水库可提水灌溉的优势,在山顶建蓄水池、井,引进滴灌设施、技术,对所栽培的果树、杏树进行试验取得良好效果和宝贵的经验,为有少量水源的干旱丘陵地区造林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4、山杏苗座地嫁接大扁杏技术研究0.005万亩。采取头年栽植且生长良好的山杏,第二年视生长情况逐年进行高接换头嫁接大扁杏,提高经济效益。现已嫁接完成98%,且生长良好。此项技术的研究为低

    27、经济效益林分改造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5、ABT生根粉造林试验0.008万亩。使用100ppm浓度的ABT生根粉溶液对山杏、沙棘进行了根部浸泡处理,对油松进行了100ppm浓度的浸根和醮泥浆根部处理.今年随机抽样调查同时与没有用ABT生根粉且同年栽植的山杏、沙棘、油松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比较理想,差异明显.为干旱丘陵地区使用ABT生根粉造林提供可以参阅的宝贵经验。6、野生药材栽植技术研究0.005万亩。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重点试验麻黄草在丘陵区的人工栽培,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7、混草林业技术研究0.002亩,选择不同立地类型、土壤,利用林木行间间种沙打旺,苜蓿、草木樨、羊柴等优良牧草,为周边

    28、农民提供了优良牲畜饲料,同时苗木生长良好,此项技术研究为干旱丘陵地区林草间种提供了经验。8、混农立体林业技术研究100亩,选择半阳坡且平缓地段,实施林农混种,在保持了水土的前提下增加了经济效益。以上八种技术研究的探索试验成效都较好,为干旱丘陵地区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为目的造林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同时也加快了卧牛山的植被恢复,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三、 技术措施(一)科学规划设计,合理安排布局在卧牛山生态环境治理试验研究中,从调查设计开始,就坚持了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安排布局,对不同立地条件制定了不同规划设计、工程措施和生物治理措施。在对立地条件因子的全面调

    29、查中,根据土壤种类、坡位、坡向、坡度等主要因子共划分了6个立地条件类型,分别是:(1)栗褐土类梁峁及缓坡上部。(2)15度以上栗褐土类阳坡中下部。(3)15度以上半阳坡。(4)土壤湿润的沟底及两侧坡下部。(5)地形平缓的固定风沙土地。(6)梁峁上部缓坡农耕地。根据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确立了6个工程与生物治理类型,类型名称分别是:(1)梁峁及缓坡上部针、灌、草水土保持林。(2)阳向坡经济型水土保持林。(3)阴坡针灌混交水土保持林。(4)沟底乔灌混交型水保用材林。(5)灌草型防风固沙林。(6)坡耕地水平梯田旱作农业。根据立地条件的限制,安排了不同整地措施及方法,主要整方法有水平沟、鱼鳞坑、骨节坝、大穴

    30、状、带状整地等。通过整地,以达到熟化土壤,改变土壤理化性能,拦截径流、蓄水保墒、消灭杂草的目的。在树种的选择上,依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尽量做到能够共生,互相依赖的树种混交,提高保水固土能力,土壤肥力较高的地段安排需水肥量较严格的树种。总之做到: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上提高植被盖度,使树木能够快速生长,并且兼顾提高林业经济效益。除详细划分立地条件类型和造林类型外,还特别注重了林地区划和作业路修筑布局。在作业道路的修筑方面主要考虑了建设期和长远管理需要,设计了林地交通主干道和副道,道路布局达到四通八达,同时考虑了不能因道路无植被、长久通行,雨水冲刷形成侵蚀,造成水土流失。(二)细致整地造林前细致整地,按

    31、照不同立地条件采取不同方法整地,是提高造林质量关键的环节。具体做法是:1、平缓坡地栗褐土类的地段采用人工整地方式。水平沟整地规格标准是:沿等高线挖沟,沟长23米,沟间留隔墙30厘米,沟上口宽80厘米,底宽70厘米,沟深80厘米,沟底回填表土3540厘米,沟下方用新土筑埂,埂高4550厘米,顶宽50厘米,埂要踏实,表面拍打光滑,沟距46米。2、陡、急、险坡,侵蚀支离破碎栗褐土类地段用鱼鳞坑整地方法,其规格是:坑上边长1.5米,中间宽80厘米,口平面呈半圆形,坑深80厘米,坑底回填表土3540厘米,坑下方用心土围坑,筑半圆形土埂,高30厘米,顶宽30厘米,踏实,表面拍打光滑,坑间距2米,行距34 米,坑呈品字形排列。3、沟底骨节坝,辅以大穴状整地,其规格是:骨节坝高1米,顶宽1米,长随沟底宽而筑,坝距610米,坝间辅以穴状整地,穴径80厘米,深80厘米,穴底回填表土40厘米。以上三种水土保持工程整地方法遇有石质含量较高地段,回填换客土。4、固定、半固定风沙土平缓地段,采用带状整地方法,其规格是:用牛犋或小四轮拖拉机牵引犁深翻25厘米,宽1米的松土带,带距33.5米


    注意事项

    本文(科技论文集综述.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