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重点传染病诊断标准.docx

    • 资源ID:5439607       资源大小:27.50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重点传染病诊断标准.docx

    1、重点传染病诊断标准重点传染病诊断标准鼠疫一、诊断原则1、患者具有流行病学线索2、患者除具有鼠疫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线索外,必须具有鼠疫细菌学诊断或被动血凝试验(PHA)血清F1抗体诊断阳性结果方可确诊二、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线索 患者发病前10天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接触过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及鼠疫病人,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实验用品。 2、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青霉素无效)情况下,病情在24小时内迅速恶化并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 2.1 急性淋巴结炎,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2.2 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症候群耐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2.3 咳嗽、胸痛、咯痰

    2、带血或咳血。 2.4 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2.5 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症候群。 2.6 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水泡破溃,创面也呈灰黑色。2.7 剧烈头痛、错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浊浑。 3、患者的淋巴结晶穿剌液、血液、痰液,咽部和眼分泌物以及尸体脏器或管状骨骨骺取材标本,分离到鼠疫菌。 4、患者2次(间隔10天)采集血清,用PHA法检测F1抗体呈现4倍以上增长。 5、病例分类 5.1 疑似病列:具备1+2中任一项。 5.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3或4。 5.3 隐性感染者:有鼠疫流行病学线索,没有明

    3、显的鼠疫临床表现,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有PHA检测其血清出现1: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5.4 追溯诊断病例:在有过鼠疫流行病学线索的人群中,曾出现过鼠疫临床表现,没接种过鼠疫菌苗,其血清经PHA检测出现1: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6、病型 6.1 确诊鼠疫病例,有2.1临床表现者,为腺鼠疫。 6.2 确诊鼠疫病例,有2.2临床表现者,为败血型鼠疫。 6.3 确诊鼠疫病例,有2.3临床表现者,为肺型鼠疫。 6.4 确诊鼠疫病例,有2.4临床表现者,为眼型鼠疫。 6.5 确诊鼠疫病例,有2.5临床表现者,为肠型鼠疫。 6.6 确诊鼠疫病例,有2.6临床表现者,为皮肤型鼠疫 6.7 确诊鼠疫病

    4、例,有2.7临床表现者,为脑膜炎型鼠疫。 霍乱 一、诊断原则 根据夏秋季节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腹泻,伴有呕吐,从粪便或吐泻物检出O1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或血清检查对O1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的抗体有明显升高予以诊断。病人的临床症状可由轻度到重度不等。 二、诊断标准 1、疑似霍乱诊断标准 1.1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1.2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具有上述项目之一者诊断为疑似霍乱

    5、。 2、确定诊断标准 2.1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O1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阳性。 2.2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1.1),粪便培养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2.3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 2.4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O1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 2.5病例分类 2.5.1临床诊断:具备2.2。 2.5.2确诊病例:具备2.1或2.3或2.4。 三、临床分型标准 1、轻型 仅有腹泻症状,极少伴呕吐,大便一日少于10次,大便性状为软

    6、便、稀便或黄水样便,个别患者粪便带粘液或血,皮肤弹性正常或略差,大多数患者能照常进食及起床活动,脉搏、血压、尿量正常。 2、中型 腹泻次数一日10-20次,精神表现淡漠,有音哑,皮肤干而缺乏弹性,眼窝下陷,有肌肉痉挛,脉搏细速,血压(收缩压)儿童9.33kPa(70mmHg),成人12-9.33kPa(90-70mmHg),尿量每日400ml,脱水程度相当体重儿童为5%-10%,成人为4%-8%。 3、重型 腹泻次数一日20次以上,极度烦躁甚至昏迷,皮肤弹性消失,眼窝深凹,明显发绀,严重肌肉痉挛,脉搏微弱而速,甚或无脉,血压(收缩压)儿童6.67kPa(50mmHg),成人9.33kPa(70

    7、mmHg)或测不到等循环衰竭的表现,尿量每日50ml或无尿,脱水程度儿童相当于体重10%以上,成人8%以上。 4、中毒型(干性霍乱) 为一较罕见类型,起病后迅速进入休克状态,无泻吐或泻吐较轻,无脱水或仅轻度脱水,但有严重中毒性循环衰竭。艾滋病1急性HIV感染1.1流行病学史1.1.1同性恋或异性恋者有多个性伴侣史,或配偶或性伴侣抗HIV抗体阳性。1.1.2静脉吸毒史。1.1.3用过进口因子等血液制品。1.1.4与HIV/AIDS患者有密切接触史。1.1.5有过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等性病史。1.1.6出国史。1.1.7抗HIV()者所生的子女。1.1.8输入未经抗HIV检测的血液。1.2临

    8、床表现1.2.1有发热,乏力,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2个别有头痛、皮疹、脑膜脑炎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1.2.3颈、腋及枕部有肿大淋巴结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2.4肝脾肿大。1.3实验室检查1.3.1周围血WBC及淋巴细胞总数起病后下降,以后淋巴细胞总数上升可见异型淋巴细胞。1.3.2CD4/CD8比值大于1。1.3.3抗HIV抗体由阴性转阳性者,一般经23个月才阳转。最长可达6个月,在感染窗口期抗体阴性。1.3.4少数病人初期血清P24抗原阳性。2无症状HIV感染2.1流行病学史同急性HIV感染。2.2临床表现常无任何症状及体征。2.3实验室检查2.3.1抗HIV抗

    9、体阳性,经确诊试验证实者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A2。2.3.2CD4淋巴细胞总数正常,CD4/CD8大于1。2.3.3血清P24抗原阴性。3AIDS3.1流行病学史同急性HIV感染。3.2临床表现3.2.1原因不明的免疫功能低下。3.2.2持续不规则低热多于1个月。3.2.3持续原因不明的全身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直径大于1cm)。3.2.4慢性腹泻多于45次/日,3个月内体重下降大于10。3.2.5合并有口腔念珠菌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弓形体病、隐球菌脑膜炎,进展迅速的活动性肺结核、皮肤粘膜的Kaposi肉瘤、淋巴瘤等。3.2.6中青年患者出现痴呆症。3.3实验室检查

    10、3.3.1抗HIV抗体阳性经确诊试验证实者。3.3.2P24抗原阳性(有条件单位可查)。3.3.3CD4淋巴细胞总数小于200/mm3或200500/mm3。3.3.4CD4/CD8小于1。3.3.5周围血WBC,Hb下降。3.3.62微球蛋白水平增高。3.3.7可找到上述各种合并感染的病原学或肿瘤的病理依据。4病例分类4.1确诊病例4.1.1HIV感染者需具备抗HIV抗体阳性,急性HIV感染系高危人群在追踪过程中抗HIV阳转。4.1.2AIDS病例:具备有3.1,3.2中任何一项和3.3中3.3.1、3.3.3、3.3.7。甲型肝炎诊断标准1急性肝炎11急性无黄疸型肝炎111流行病学:发病前

    11、45天内有吃不洁食物史或饮不洁生水或与甲肝急性病人有密切接触史。 112症状:近1周左右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发热、乏力和纳差、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113体征: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114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异常。115HAV标志检测:血清抗HAVIgM阳性或抗HAVIgG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者。疑似病例:112114。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115。12急性黄疸型肝炎凡符合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诊断条件,且血清胆红素大于17mO1L,尿胆红素阳性,或临床上有巩膜、皮肤黄疸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黄疸者可确诊。2淤胆型肝炎21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常较轻。22肝功能检查血清

    12、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同时伴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胆固醇等明显增高,ALT中度增高。23表现为梗阻性黄疸持续3周以上,并能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肝内外梗阻性黄疸。24HAV标志检测:同115。25肝脏病理学特点:详见甲肝附录B。疑似病例: 21222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24或24加25。3重型肝炎31急性重型31.1急性起病,严重消化道症状,并在起病后10天内迅速出现精神神经症状(用Smith分类法出现以上的肝性脑病),而排除其他原因引起者。312体征:肝脏迅速缩小。313肝功能异常,数日内血清胆红素大于171molL,或每日升高值大于171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3

    13、14HAV标志检测:同115。315肝脏病理学特点:详见甲肝附录B。疑似病例: 311331231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14或312加315。32亚急性重型 321以急性肝炎起病,临床上有极度乏力,严重食欲不振,黄疸迅速加深,出现腹水及出血倾向。肝脏进行性缩小。病程在10天以上,8周以内,出现意识障碍(以Smith分类法出现以上的肝性脑病)。322肝功能明显异常,胆酶分离,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倒置,胆固醇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323HAV标志检测;同115。324肝脏病理学特点:详见甲肝附录B。疑似病例: 32132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23或323加324。乙型肝炎(HB)诊断原

    14、则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或肝活体组织检查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动态观察予以诊断。3.2.1急性肝炎3.2.1.1急性无黄疸型肝炎a)流行病学资料: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曾有其他医源性感染,生活中的密切接触,尤其是性接触而未采用避孕套者。b)症状:指近期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和消化道症状。c)体征:主要指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d)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增高。e)HBV标记物检测:(1)病程中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或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且出现抗-HBs阳转。(2)抗HBC IgM滴度高水平,而抗HBc IgG阴性或低水平。f

    15、)病理组织学特点:如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者可作肝活检,详见乙肝附录B。在以上各项中病原学指标、症状和肝功能异常为必备条件,流行病学资料和体征为参考条件。疑似病例:符合以上诸条中b)d)。确诊病例:疑似病例e)。3.2.1.2急性黄疸型肝炎a)同3.2.1.1.a)。b)指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消化道症状及尿黄。c)体征:皮肤巩膜黄染、肝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d)肝功能检查:ALT升高,血清胆红素(Bil)大于17.1 mol/L(大于1mg/dL)和/或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黄疸。e)HBV标记物检测:(1)病程中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或HBsAg由

    16、阳性转为阴性且出现抗-HBs阳转。(2)抗HBC IgM滴度高水平,而抗HBc IgG阴性或低水平。f)病理组织学特点:如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者可以做肝活检,详见乙肝附录B。疑似病例:b)c)d)。确诊病例:疑似病例e)。3.2.1.3慢性迁延型肝炎(简称慢迁肝)a)急性乙肝病程超过半年尚未痊愈者,如无急性乙肝史,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未愈者,病情较轻不足以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者。b)肝功能检查,ALT持续或间歇异常。c)HBV标记物检测:抗-HBc IgM滴度不高或阴性,但血清HBsAg或HBV DNA任何一项阳性病程持续半年以上。d)肝脏病理组织学特点:详见乙肝附录B。疑似病例:a)b)c)。确诊

    17、病例:疑似病例d)或c)d)。3.2.1.4慢性活动型肝炎(简称慢活肝)a)有明显的肝炎症状。b)体征: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肿大或黄疸等(排除其他原因)。c)肝功能检查:ALT反复和/或持续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A/G蛋白比例失常,球蛋白升高和/或胆红素长期或反复异常。d)HBV标记物检测:抗-HBc IgM滴度不高或阴性,但血清HBsAg或HBV DNA任何一项阳性病程持续半年以上。e)肝脏病理组织学特点:详见乙肝附录B。临床上慢活肝轻型与慢迁肝很难区别,确诊须藉助于病理组织学特征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加以鉴别。疑似病例:a)b)c)d)。确诊病例:疑似病例e)或d)e)。3.2.1.5

    18、重型肝炎a)急性重型1)既往无乙肝病史。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并在起病后10天内迅速出现精神神经症状(以上的肝性脑病),而排除其他原因引起者。此外并有黄疸迅速加深,严重的消化道症状。2)体征:肝浊音界迅速缩小等。3)肝功能异常,特别是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4)HBV标记物检测:(1)病程中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或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且出现抗-HBs阳转。(2)抗HBC IgM滴度高水平,而抗HBc IgG阴性或低水平。但HBsAg可阴性而早期出现抗HBs阳性和抗HBe阳性。5)肝脏病理组织学特点:有条件者可作肝活检,详见乙肝附录B。疑似病例:1)2)3)。确诊病例:

    19、疑似病例4)或疑似病例4)5)。b)亚急性重型1)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病程在10天以上8周以内,出现意识障碍(以上的肝性脑病)。同时黄疸迅速升高,并有出血倾向。2)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全面损害,血清胆红素大于171 mol/L或每天上升大于17.1 mol/L,胆固醇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3)HBV标记物检测:(1)病程中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或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且出现抗-HBs阳转。(2)抗HBC IgM滴度高水平,而抗HBc IgG阴性或低水平。4)肝脏病理组织学特点:详见附录B。疑似病例:1)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3)或疑似病例3)4)。c)慢性重型在慢活肝或乙肝后肝

    20、硬化基础上发生,临床表现和肝功能变化基本上同亚急性重型肝炎。3.2.1.6淤胆型肝炎a)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黄疸持续24个月或更长。b)临床表现为肝内梗阻性黄疸,并能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肝内外梗阻性黄疸。c)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碱性磷酸酶、GT、胆固醇明显升高。d)HBV标记物检测:(1)病程中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或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且出现抗-HBs阳转。(2)抗HBC IgM滴度高水平,而抗HBc IgG阴性或低水平。e)肝脏病理组织学特点:必要时可以做肝活检,详见乙肝附录B。疑似病例:a)b)c)。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十d)或疑似病例d)e)。丙型病毒性肝

    21、炎依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确诊则依赖病原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 1急性丙型肝炎(黄疸型无黄疸型) 1.1流行病学资料:半年内接受过血、血制品、人体成分治疗或有血液透析史者或与HCV者有性接触史,或携带HCV母亲所生的婴儿,或有不洁注射史。 1.2 症状体症:近期出现明显乏力和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且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或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击痛。 1.3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 1.4血清胆红素大于17.1 mol/L或尿胆红素阳性,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 1.5血清抗丙型肝炎抗体(抗HCV)阳性和/或血清HCV的核糖核酸(HCV-RNA)

    22、阳性。 1.6血清病原学排除现症架、乙、戊型肝炎病毒4感染者。 1.7肝组织病理检查符合急性肝炎改变,肝组织HCV-RNA检测阳性。 1.8病例分类 疑似病例: 1.1或.1.2加1.3加1.6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1.5)或(疑似病例加1.7),同时伴有1.4者为黄疸型,无1.4者为无黄疸型。 2慢性丙型肝炎 2.1流行病学资料:过去有输血、使用血制品和体成分治疗史,或性伴携带HCV或与HCV者有非常密切的接触史者。 2.2 症状体症:长期乏力,有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或肝脾肿大有触痛或叩击痛。 2.3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升高或正常与升高反复波动持续半年以上。 2.4排除现症乙型肝炎病

    23、毒感染者。 2.5血清抗HCV或HCV-RNA阳性。 2.6肝组织病理检查为慢性肝炎特征或肝组织HCV-RNA检测阳性。 2.7病例分类 疑似病例:(2.3加2.1)或(2.3加2.4),参考2.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2.5或2.6。 3重型丙型肝炎 3.1亚急性重型 3.1.1符合急性黄疸型肝炎3.1.2起病10天以上出现以下情况者: 3.1.1.1高度乏力和明显食欲减退或恶心呕吐、皮肤和巩膜明显黄染、重度腹胀或腹水。3.1.1.2数日内血清胆红素上升大于17.1 mol/L,或每日升高值大于17.1 mol/L者。 3.1.1.3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3.1.

    24、1.4意识障碍(指肝性脑病)。 3.1.2病例分类疑似病例:3.1.1加3.1.2(1)和(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1.2(3),参考3.1.2(4)。 3.2慢性重型 3.2.1有慢性丙型肝炎病史(参照2) 3.2.2具备3.1.2中各项。 3.2.3病例分类 疑似病例:3.1.1加3.1.2(1)和(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1.2(3),参考3.1.2(4)。丁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病学资料同乙肝参照GB 15990 3.2.1.1a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之流行病学资料,或与丁型肝炎病人有密切接触史,HBsAg阳性者更应注意。5.2症状体征5.2.1HDV/HBV同时感染大多数表现为急

    25、性自限性肝炎经过1) 症状体征和急性乙型肝炎相同(参照GB 15990中3.2.1.1 b)和3.2.1.1 c)急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中的症状体征),如病人有血清ALT及胆红素双相升高,更应怀疑为同时感染。少数病人表现为急性重型肝炎参照GB 15990中3.2.1.5 a) 1)、2)急性乙型重型肝炎之症状体征。5.2.2HDV/HBV重叠感染原来为血清HBsAg阳性者(包括HBsAg携带者及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病情突然活动,或进行性发展为肝硬化者,慢活肝或重型肝炎均应注意重叠HDV感染之可能。5.3肝功能检测同急性慢性或重型乙型肝炎之肝功能检测参照GB 15990中3.2.1.1d),3.2

    26、.1.3b),3.2.1.4c)和3.2.1.5a)中3)急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之肝功能检测。5.4HDV感染标记物检测5.4.1血清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Ag)见附录A中A3,必要时亦可检测肝内HDAg。5.4.2血和(或)肝内HDVRNA。5.4.3血清丁型肝炎病毒抗体:5.4.3.1抗HDIgM见附录A中A1。5.4.3.2抗HD见附录A中A2。5.5HBV感染标记物检测,参照 GB 15990附录A。上述5项中,5.5中HBsAg阳性,5.4项中一项或一项以上阳性及5.3中肝功能异常即可确诊为丁型肝炎,5.1和5.2作为参考。在5.4及5.5中,如临床及病原学诊断符合急性乙型肝炎,伴

    27、HDV感染标记物中一项或一项以上阳性,可诊断为HDV/HBV同时感染;如临床及病原学诊断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HDV感染标记物中一项或一项以上阳性,则可诊断为HDV/HBV重叠感染戊型病毒性肝炎依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确诊则依赖病原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1急性戊型肝炎及(黄疸型无黄疸型)11流行病学资料:发病前26周内接触过肝炎病人或饮用过被粪便垃圾污染的水或外出就餐,到戊型肝炎高发区或流行区。12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1周以上乏力、食欲减退或其他消化道症状或肝肿大伴有触痛或叩击痛。13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14血清病原学排除急性甲、乙、丙、庚型肝炎

    28、。15皮肤巩膜黄染、血清胆红素BIL171molL(10mgL)或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黄疸。16病原血清学检测,抗HEVIgM阳性或抗HEVIgG由阴转阳,或滴度由低转高,或高转低4倍以上者。临床诊断: 12、13加14。确诊病例: 16。注:有15者为黄疸型,无15者为无黄疸型。2急性重型戊型病毒性肝炎21符合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参照1)。22起病后10天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指肝性脑病)而排除其他原因者。23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大于171molL。24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疑似病例: 212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2224。3亚急性重型戊型病毒性肝炎3

    29、1符合急性肝炎黄疸型(参照21)。32起病后10天以上出现以下情况者:a)高度乏力和明显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重度腹胀或腹水。b)血清胆红素上升171molL或每日升高值大于171molL。c)血清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d)意识障碍(指肝病脑病)。 疑似病例:3132a)和b)。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加32c),参考32d)。脊髓灰质炎1.1疑似病例病因不明的任何急性弛缓性麻痹(AFP),包括15岁以下临床初步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例1.2脊髓灰质炎临床符合病例和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确诊病例1.2.1病史与确诊的脊髓灰质炎病人有接触史,经过235d(一般为714d)的潜伏期;或接触史不明显,有如下临床症状者。1.2.2临床


    注意事项

    本文(重点传染病诊断标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