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中检测题第一单元第三单元测试.docx

    • 资源ID:5418097       资源大小:35.47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中检测题第一单元第三单元测试.docx

    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中检测题第一单元第三单元测试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中检测第卷(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一、单项选择题1.傅乐成中国通史中说:“孔子政治理想的第一要务,便是“正名”。 他的意思是,无论贵族或平民都应安守旧分,以使名实相符;僭越的诸侯、大夫、家臣,甚至不安分的平民,都应受到制裁。“这表明孔子A.认为名誉比利益更加重要 B.主张贵族和平民一律平等C.反对诸侯享受奢华的生活 D.维护“礼制”下的社会秩序2.“法之为通,前苦而长利;仁之为道,偷乐而后穷。圣人权其轻重,出其大利,故用法之相忍,而弃仁之相怜也。材料意在强调A.法家思想符

    2、合时代潮流 B.“仁爱”思想不被社会认可C.法律是长治久安的保障 D.儒家思想优于法家思想3.吕思勉指出,人的思想,总是在一种文化中涵养出来的。今试找一个乡气十足的村馆先生,再找一个洋气十足的留学生,把一个问题,请他们解决:他们解决的方法, 一定大相悬殊如此,以论先秦诸子。这表明吕思勉认为,先秦时明的百家争鸣是A.不同阶层的人对社会变迁的不同看法B.虽然诸子出身不同但都主张社会变革C.外域文化对中原文化冲击产生的思湖D.本质上是同一文化行生出的不同流源4.中国古化周公姬旦提出“以德配天”,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倡导“天人相与”及“灾异谴告”说。上述思想主张A.强化了君权的神权色彩 B.强

    3、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性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 D.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5、先秦时期儒家父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父慈子孝,体现在道德方面。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这种变化主要说明当时A.儒家伦理上升为政治法统 B.生产方式影响到家庭关系C.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D.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6.雍正皇帝颁渝: 三教品各具治心、治身、治世之道。然各有所专,其各有所长。各有不及处,亦显而易见,实缺一不可者。这体现了A.三教开始出现了融合的迹象 B.雍正推行三教并行来维护统治C.儒学主流思想受到严重冲击 D.雍正积极地佰导多元化的教育7.程朱理学使人们从宗教感情中解脱出来,从鬼神迷信中清

    4、醒,走出汉唐经传注疏的胡同,从此人们开始以理性的观点去观察思考自然、社会与人生。这表明,程朱理学A.担负起教化大众的责任 B.使人们失去对宗教的信仰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D.奠定西方理性主义的源泉8.“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及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山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王刚明这一言论意在A.反对迷信圣贤和经典 B.宜扬“心外无理”学说C.倡导“知行合” D.强调探究万物以得天理9.顾炎武认为,自万历以来,由于“为人上者”只图“求利”,造成“民生愈贫,国计亦愈窘”的局面;他主张实行“藏富于民”的政策。这反映了

    5、顾炎武A.经世致用的思想 B.重农抑商的思想C.反对君主专制思想 D.近代的民权意识10.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而柏拉图则提出“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这表明三者A.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B.突出了理性主义的观念C.动摇神学统治树立人的尊严 D.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觉醒11.“哥特式”(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建筑是神权统治的象征,在结构上缺乏稳定感。后来古希腊、罗马的建筑风格取代了哥特式风格,古典柱式再度成为建筑构图的主题。与这一变化相关的是A.智者运动 B.宗教改革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12.马克思对一位历史

    6、人物评价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他评价的人物是A.彼特拉克 B.薄伽丘 C.马丁路德 D.伏尔泰13. 伏尔泰抨击大王教会,但他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要统治人们,宗教是不可少的,“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这说明伏尔泰A.意识到宗教的社会功能 B.没有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C.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D.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14.卢梭认为“自从人类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这表明卢梭认为A.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

    7、等的根源 B.专制统治致使人民生活贫困和遭受奴役C.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 D.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15. 宋神宗时设置了军器监,统管全国的军器制造。史书上记载:“同日出弩火药简七千支,马火药箭一万支,蒺藜炮三千支,皮火炮二万支。”这体现了A.北宋时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B.战争对火器的需求量很大C.火药武器完全被政府垄断 D.北宋火药武器领先于世界16. 中国古代农业专著表时间名称地位战国管子地员世界上最早的生态学与植物学专著战国夏小正世界上最早的物候学专著西汉陶朱公养鱼法世界上最早的养鱼法专著晋代竹谱世界上最早的竹类植物学专著唐代茶经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茶文化的专著北宋荔枝谱世

    8、界上最早的果树栽培学专著北宋蚕书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关于养蚕和缫丝的专著元代至正海防记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水利工程书籍该表反映出我国古代A.体系完整的农学著作出现 B.政府重视农业科技的创新C.在农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D.科学著作推动了农业发展17.国风诗歌主要有:爱情婚姻诗、劳动诗、征夫诗、思妇诗、抗议剥削压迫诗、讽刺丑行诗、诉述身世不幸诗、征战诗、爱国主义诗、忧时伤世诗、赞美诗、悼亡诗、送别诗、田猎诗等,这些诗占了国风160篇作品百分之九十以上。这说明国风A.形式多样 B.现实感强 C.内容古朴 D.语言丰富18.“砲”本是用石头做的进攻武器,所以义符从“石”。火药发明以后,形体改为从“火”

    9、的“炮”。这说明汉字演变A.适时调整,顺应新变化 B.完善和简化构型体系C.是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 D.汉字的象形功能增强19.国风揭露了阶级压迫和剥削,元杂剧大多数揭露黑暗现实并讴歌反抗精神,西游记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和冲破传统思想束缚的要求。这反映了A.封建社会逐渐走向没落 B.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C.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 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20.“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这体现了戏曲A.具有社会教化功能 B.具有休闲娱乐功能C.真实反映历史内容 D.得到了大众的认可21.“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了从未有过的

    10、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说明牛顿的发现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B.使人类彻底摆脱神学束缚C.促进了人类思想解放 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22.全球定位卫星发出的信号,由于处在不同的参照系上,时空无法和地面同步,只有根据卫星和地面的原子钟不断调整时间,才能保证定位系统的精确。据此可知,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得益于A.电磁感应 B.经典力学 C.量子论 D.相对论23.列宁在论述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时说:“达尔文的著作最后把上帝从自然界赶走了,生物科学便站立起来了。”这表明列宁认为达尔文进化论A.彻底推翻了欧洲封建神学 B.建立了真正科学的

    11、生物学C.为生命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D.被广泛用于人类社会研究24.从1640年到1840年,西方进人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这从本质上体现了A.西方向着工业文明不断迈进 B.西方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C.科学技术直接影响社会生活 D.交通运输业得到了极大提升25.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轰轰烈烈,有人评论说实际上每个互联网企事业基本都是“互联网+企业”。例如:淘宝是互联网+零售;小米是互联网+制造;QQ是互联网+通信等。这反映了互联网A.给各行业都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B.发展颠覆了传统行业C.部分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和产业结构

    12、 D.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26.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27.三国曹魏的三体石经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28.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

    13、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29.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30.昆曲在明朝万历年同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都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

    14、.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第卷二、材料解析题(31题16分、32题12分、33题12分,共40分)31.(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平王东迁后的混乱形势,表现为三个方面:一、周王宣丧失了对请侯国的约束能力。东迁依靠晋、郑两。东迁后,周室仅有洛阳周国教百里之地,相当于一个小国。春秋初晋国内乱无取外顾,郑国操王宝权柄。郑武公死后,平王想立虢公为卿士,因郑庄公不满而罢。为取信于郑国,平王还与郑庄公交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部交质”。平王死后,桓王又想使虢公执政,郑庄公派士兵抢效周地温和成周的庄稼,史称“周郑交恶”。桓王十三年(

    15、前707年),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即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平中郑军“射中王肩”,天子威信扫地。西周有诸侯定期向王室述职纳贡的制度,而春秋时诸侯国不再遵守。被视为执行周礼典范的鲁国也不照旧制行事了,“春秋之世、鲁之朝王者二,如京师者一,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鲁大夫聘周者仅四,其聘齐至十有六,聘晋至二十四”。失去朝首使王宣陷入贫困,甚至要向诸侯“求赙”(要财物助丧)、“求车”“求金”。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材料二 孔子很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尽管他对于旧制度认为应该有损有益。在他看来,作为贵接行动规范的礼,不应该仅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如果离开了仁

    16、,礼就没有意又了。所谓的仁就是“爱人”,是贵族才能具各的一种品德。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各国的软待,但他没有得到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面对当时的实际,墨家要求“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反对当时君主和贵族的奢侈无度,以“去无用之费”。墨家还竭力宣杨天下如能“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由此出发,墨家反对当时以强政弱的残酷战争。一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社会秩序混乱的原因及其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墨家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主张,并加以简单评价。(8分)32.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期关羽形象三国至隋唐三国志中

    17、的关羽:东汉末年名将,勇武、重义,做慢自大、刚愎自用。隋唐时期,未得到统治者及文人士大夫的重视和颂扬,名气也不大。宋元统治者对关羽赐庙额、封王;关羽的祠庙在全国各地兴起;南宋文人对关羽忠义、英勇的形象特质进行了多方渲染;关羽故事在话本、戏曲中大量出现,刚勇、忠义、儒雅是关羽形象的主要特征;元明之际,罗贯中将关羽形象定格在三国演义中。明清统治者先后加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忠义神观武关圣大帝”;在民间逐渐成为一个禳灾祈福之神,受到百姓的顶礼膜拜。摘编自郭素媛诠释史论、刘海燕关羽形象与关羽膜拜的演变试论从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关羽形象的变化,并结合

    18、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试论结合,史实准确)。33.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间中国思想家意大利思想家4-5世纪范缜的著作神灭论)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原则,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指出人的神(精神)和形(形体)是互相结合的统一体古罗马的奥古斯丁认为,一切美源自天主。美是分等级的,最高的、绝对的美是上帝。其次是道德美,形体美是低级的、相对的美12-13世纪朱熹认为:“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朱子语类载,“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敦为人欲?日: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托马斯阿奎那认为,自然的道德生活可以使人得到尘世的幸福,但这种幸福是暂时的、虚幻的,

    19、只有神性的德性生活,才能使人换得永恒的、真正的幸福,即来世的天国幸福15-16世纪王阳明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马基雅维利认为,共和国不会像独裁君主那样限制人民的创造性和参与精神,因此共和国比君主国更能长治久安,更善于调动公民精神投入战争上表是自4世纪到16世纪中国和意大利的部分思想家的思想对比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5:DCADA 6-10:BCAAD 11-15:CCAAB 16-20:CBACA 21-25:

    20、CDBAC 26-30:ABCBD31、(1)原因:周王空夜微,周王丧失对诸侯国的约束力;宗法制和礼乐制遭到破坏;生产力发展,诸侯国实力发展不平衡,争霸战争出现;地王阶级逐渐兴起推动诸侯国内部政权变动。(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影响:一方面,诸侯争霸引起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了重大灾难;另一方面,打击了旧贵族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4分,言之成理即可)(2)主张:孔子主张“仁”“礼”结合;重视周礼,主张恢复西周社会秩序。墨家主张官民无贵贱之分;提倡节俭,反对浪费;主张“兼爱”“非攻”(反对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4分,言之成理即可)评价:孔子主张实行“仁、礼”,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

    21、,稳定和维护社会秩序,但在春秋后期奴隶社会逐步瓦解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保守主张不利于社会关系变革,无法实现其政治抱负。墨家“节俭”“兼爱”“非攻”等主张反映了当时普通民众的愿望,有利于促进社会关系的缓和,但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难以实现。(4分,言之成理即可)32、示例1:变化:从三国到隋唐再到宋元,关羽形象从武将变为儒士。(2分)论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长期战乱,关羽只是众多名将其中一员,此时期在思想领域儒、佛、道均有发展;隋唐时期,国家实现统与繁荣,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两宋民族手盾突出,关羽身上明武忠义的特质契合统治者的需要和当时反抗异族压迫的社会心理需求;此时期儒学复兴,理学兴起,关

    22、羽身上的忠义又契合了偶家的伦理道德,受到极力推崇,成为偶士代表性人物;市民文学兴盛,完成了对关羽形象的重塑。(10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2:变化:从宋元到明清,关羽从儒士变为宗教神灵。(2 分)论述:两宋民族矛盾突出,关羽身上勇武、忠义的特质契合统治者的需要和当时反抗异族压迫的社会心理需求;此时期儒学复兴,理学兴起,关羽身上的忠、义又契合了儒家的伦理道德,受到极力推崇,成为儒士代表性人物;市民文学兴盛,完成了对关羽形象的重塑。明清统治者对关羽大加封谥,渲染其“忠义”,以此训导民众,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其形象中的“义”契合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中凝聚众商、以诚取信的社会需求;下层百姓基于自身的某种现

    23、实需要和避祸得福的生活理想推动了对关羽的信仰和崇拜,其又成为宗教神灵性人物。(10分,言之成理即可)33、示例:论题:古代中国和意大利的社会思想有不同的发展方向。(3分)阐述:中国传统儒学没有关于鬼神的信仰,所以古代中国是一个没有主体宗教信仰的社会。由于中国社会长期盛行自然经济,儒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强调加强个人的修身养性,从先秦的孔子、孟子到宋明时期的朱嘉、王阳明,都强调加强个人修养,这成为统治阶级控制社会大众的思想工具。意大利长期盛行有神论,是一个有主体宗教信仰的社会,社会主流思想发展的重要方向是逐渐打破宗教的束缚。在古罗马时期强调宗教美是最高的、绝对的,反映当时宗教统治人民思想。到了中世纪有所进步,承认社会大众对幸福的追求,但仍然用宗教观点束缚这种追求。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发展起来,要求打破宗教对人们追求个人幸福的束缚。16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意大利出现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意识。(9分)(“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本题考查中西思想对比。材料体现古代中国唯物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和意大利人文思想在不同时代的演变,可从古代中国和意大利思想演变的趋势的角度进行分析。同时也可以结合题干中不同时期古代中国和意大利思想的演变,可从人与时代思想的关系这一角度进行分析。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中检测题第一单元第三单元测试.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