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4.docx

    • 资源ID:5398521       资源大小:522.20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4.docx

    1、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4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整合提升专题一全球性环境问题1.环境污染具体表现主要原因典型案例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我国“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垃圾大城市郊外的垃圾场噪声污染建筑、娱乐、交通城市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日本福冈核电站泄漏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墨西哥湾海上石油泄漏2.生态破坏具体表现主要原因典型案例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滥伐森林,森林面积锐减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

    2、漠化滥伐、滥垦、滥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土地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等黄淮海平原的次生盐碱化大气增温、臭氧层破坏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氟氯烃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恶化、沙漠扩大、南极臭氧层空洞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生物多样性被破坏3.资源短缺具体表现主要原因典型案例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量少华北平原的春旱、南方缺水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耕地减少、草场退化等能源短缺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资源分布不均我国东部地区天然气短缺【对点训练1】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

    3、确的是()A.a表示资源开发B.b表示生产活动C.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D.d表示废弃物排放(2)属于a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是()A.煤矿开采地面沉降B.化工厂水污染C.火电厂大气污染D.冰箱使用臭氧层破坏解析第(1)题,b、c表示生产活动及产品。第(2)题,a表示开采资源,煤矿开采会导致地面沉降。答案(1)C(2)A专题二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主要环境问题地区问题产生原因治理措施东北平原黑土流失长期不合理的垦殖开荒秸秆还田,培肥黑土,停止开垦沼泽地华北平原春旱总降水量少;春季升温快、降水少修水库;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打机井夏涝降水集中;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水土流失、河流中下游河床抬高修水库蓄洪;

    4、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固堤防、挖新河道入海盐碱低洼地积水,排水不畅;旱涝不均;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地下水位上升酸性物质中和: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使土体脱盐;改良土壤春季风沙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冬季风还很强烈,土地沙化严重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黄土高原、江南低山丘陵水土流失严重夏季降水集中、黄土质地疏松、丘陵地区土层薄、植被稀疏、长期的滥垦滥伐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业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洪涝地势低平;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河道、湖泊;围湖造田上游地区建设防护林保持水土;中下游加固堤防、疏浚河道;退耕还湖水污染人口、城市集中,大量工农业、生活污水、废水任意排放提高人们的环

    5、保意识;健全法规;进行综合治理江南低山丘陵红壤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降水量大,营养物质淋失多增施熟石灰、有机肥改良土壤酸性和肥力;增施沙土,降低黏度;种植茶树、油茶、杉木、马尾松等经济林木,抑制土壤流失东部沿海台风北太平洋热带洋面低压强烈发育沿海防护林;加强预报等【对点训练2】下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读图,描述我国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2)M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_。(3)N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有_。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可持续发展区

    6、域空间分布规律为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到较差状态。第(2)题,M地区为我国经济发达的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经济发展中资源、能源不足。第(3)题,N地区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答案(1)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到较差状态(2)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能源不足(3)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脆弱专题三分析环境问题的方法1.分析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应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入手,判断出该环境问题是什么,是属于生态破坏还是环境污染,从而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判断该环境问题的特征以及在其他区

    7、域的分布等。2.分析成因一般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1)人为原因分析重点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资源和能源的不合理利用,因此人为原因是分析的重点。(2)自然原因不可忽视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缓慢的流速,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3.分析后果与危害主要是指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回答问题时要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都产

    8、生了重大影响,在回答问题时这两方面都要分析到,不可偏颇。4.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一般可从政策、法规性措施,工程、技术类措施,宣传、教育类措施等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对于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可分不同的环境问题采取不同措施:(1)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2)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3)资源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

    9、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对点训练3】下图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a表示_,b表示_,c表示_。(2)全球气温上升对江苏沿海地区带来的危害有_、_等。(3)我国产生c现象最严重的地区是(填写下列选项字母)_,这些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_,原因是_。A.山西、陕西 B.新疆、内蒙古C.吉林、山东 D.江西、湖南(4)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现象十分严重,试提出你的改善措施。解析解答该题关键是把握以下几点:(1)关联图判读,理清其中的因果关系。(2)CO2等温室气体含量升高全球气候变暖沿海地区低地被淹,地

    10、下水质量下降。(3)西北地区干旱气候(4)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采取措施。答案(1)CO2含量升高土壤盐碱化土地荒漠化(2)部分沿海地区被淹地下水质量下降(3)B气候干旱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砂质沉积物,加上每年冬春干旱季节大风日数多,风沙活动强(4)修建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修建水库);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人工降雨;海水淡化等。第六章章末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宇宙飞船经济”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外,人

    11、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生命就是在这川流不息的物质循环中得以体现的。“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人类按照生态学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体系,它将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据此完成12题。1.“宇宙飞船经济”体现了()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B.人地伙伴论思想C.人地对抗性思想D.人定胜天思想2.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使()A.人类崇拜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B.人地关系和谐,地理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D.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解析第1题, 本题主要考查人

    12、地关系思想,读题意可知:“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人类按照生态学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体系,它将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这体现了人类不破坏环境,而环境又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是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符合和谐论思想。故答案选B。第2题,该人地关系思想是和谐论思想,其观点是人地关系和谐,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是有利的,既作用于环境,又不会产生环境问题,而环境的发展是向着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向发展。故选B。答案1.B2.B 江西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 km已形成一片面积达4.5万亩的厚田沙漠,被称为“江南水乡第一大沙漠”。虽然专家们曾在此展开了多项治沙试

    13、验,但始终成效不大。沙漠中心的龙王庙村青壮年纷纷携全家外出打工。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低热值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林木。 阅读材料,回答34题。3.造成江南水乡地区出现大沙漠的人为原因是()A.生活习惯B.滥砍乱伐现象极为严重C.执法不严D.气候变迁4.本地区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A.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推广省柴灶、沼气B.先移民,后治理C.加大对哄抢盗伐现象的处罚力度D.建水电站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造成江南水乡地区出现大沙漠的人为原因是砍伐薪柴为燃料,滥砍乱伐现象极为严重,B对。生活习惯、执法不严不是主要原因,A、C错。气候无明显变化,D错。第4题,本地区的人地关系恶

    14、化,环境承载力下降,治理成效不大。所以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先移民,后治理,B对。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推广省柴灶、沼气不能治理荒漠化问题,A错。加大对哄抢盗伐现象的处罚力度不能解决根本问题,C错。建水电站不能解决植被破坏造成的荒漠化,D错。答案3.B 4.B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分布对比图,回答56题。5.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跨越亚热带、暖温带及中温带B.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发少C.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D.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6.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

    15、分析,正确的是()A.甲地区以旱地为主B.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C.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D.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甲是南方地区,跨越亚热带、热带,A错。 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B错。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C正确,选C。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 D错。第6题,甲地区是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A错。甲地区能源供应不足,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B错。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

    16、水状况,C正确,选C。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比甲地区丰富,D错。答案5.C6.C 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 km2,1月份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下表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表完成79题。年份耕地林地草地城乡工矿用地沼泽地和滩地其他195415.91%38.18%9.13%0.43%32.74%3.61%200551.17%31.63%3.86%1.94%8.81%2.59%7.该地形区是()A.太湖平原 B.江南丘陵C.三江平原 D.黄土高原8.1954年,该地形区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少冻土广布开发

    17、历史较短,人烟稀少A. B.C. D.9.关于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城市化水平较低B.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C.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D.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种植业解析第7题,该地形区1月份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太湖平原1月均温在0以上,山东丘陵距离秦淮线(我国1月0等温线通过)不远,1月气温不会达到16.4,所以该地区最有可能是三江平原。根据表格分析可知,该地有大面积的沼泽地和滩地,我国的沼泽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只有三江平原位于东北地区,所以C正确。第8题,我国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是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土壤中

    18、冻土阻挡了水的下渗,所以形成了沼泽。第9题,根据表格分析,该地有大面积的沼泽地和滩地,位于三江平原,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主要原因是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种植业,不是城市化水平较低。答案7.C8.A9.A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为贵州某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完成1011题。10.2000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A.1 300米以下地带B.1 3001 900米地带C.2 500米以上地带D.1 9002 500米地带11.20002

    19、008年,该地区1 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C.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解析第10题,图示1 300米以下,2008年比2000年的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明显减小;即是其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选A正确。第11题,该地区1 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2008年较2000年明显增大,即人地关系趋于缓和;该地区1 900米以上地带,海拔高坡度大,开垦农田易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当地迁出人口,利于生态保护,缓解了人地关系矛盾。答案10.A11.C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

    20、证是国内最权威的绿色产品、环保产品认证,又被称作十环认证,代表官方对产品质量和环保性能的认可。结合下图回答1213题。12.对中国环境标志理解错误的是()A.中国环境标志图形中心由青山、绿水、太阳组成,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B.外围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相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C.该标志具有明确的产品质量要求,贴此标志的产品质量已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标准D.与同类产品相比,贴此标志的产品具有绝对无毒无害、节约资源的特点13.某商场经营的下列四种产品中,有可能取得中国环境标志的是()A.蟒蛇皮背包 B.含磷洗衣粉C.无氟冰箱 D.一次性木筷解析第12题,产品贴有中国环境标志说明该产品质量已达到

    21、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的特点,不是无毒无害,D错误,选D。中国环境标志图形中心由青山、绿水、太阳组成,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A正确。外围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相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B正确。该标志具有明确的产品质量要求,贴此标志的产品质量已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标准,C正确。第13题,能取得中国环境标志的产品必须是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产品,污染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产品,不能取得中国环境标志。蟒蛇皮背包、一次性木筷都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A、D错。含磷洗衣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B错。 无氟冰箱对环境影响小,可能取得环保标志,C对。答案12.D 13.C为减少环境污染

    22、、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循环经济即是其中的一条重要措施。读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完成1415题。14.下列对图中循环经济的理解,错误的是()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B.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废弃物再利用,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C.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降低环境污染D.在农业中推行循环经济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并增加就业机会15.我国下列省区中,最适宜推广图中循环经济模式的是()A.青海省 B.四川省C.广东省 D.河南省解析第14题,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条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A项符合题意。故选A。第15题,青海省在河谷地带种植青

    23、稞,四川省、广东省广泛种植水稻,图中的粮食作物为玉米,所以应为河南省。D项正确。故选D。答案14.A15.D“第六产业”是指农户不仅种植农作物,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即将第一、二、三产业相加(123)或相乘(123),正好都等于6,故名“第六产业”。成都市浦江县成佳镇有着“中国西部绿茶之乡”的美誉,通过发展“第六产业”,昔日单一茶叶种植园又成为茶叶新品种培育基地、高端茶叶产业园和乡村旅游的“观光景点”,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据此完成1617题。16.下列关于“第六产业”叙述正确的是()基础是农业适宜在城市推广符合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目的是美化环境A. B. C. D.17.成佳镇发展“第六

    24、产业”主要目的()改善茶叶品质,拓展销售的渠道延长茶园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岗位,推动城市化进程三大产业相融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A. B. C. D.解析第16题,根据材料的提示,“第六产业”是指农户不仅种植农作物,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基础是农业,所以不适宜在城市推广,故对,错;通过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最终目的是提高农民收入,符合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而不是美化环境,故对,错。故正确,答案选B项。第17题,成佳镇通过发展“第六产业”, 把单一的茶叶种植延长到了茶叶加工和销售及“观光景点”,增加了茶叶附加值;发展乡村观光旅游,通过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

    25、,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故正确,答案选C。答案16.B17.C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1819题。18.图中甲、乙、丙、丁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表示人口 B.乙表示环境C.丙表示资源 D.丁表示经济系统19.P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A.过度开发利于生态系统平衡B.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C.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D.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解析第18题,结合废弃物排放到甲,故甲表示环境;而人口利用环境中的资源发展产业活动、产品消费,故乙表示资源;丙表示人口;丁表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系统(生态、社会、经济)中的经济系统。故选D。第

    26、19题,P表示资源的开发过程,过度开发会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可能出现环境污染。过度排放污染物和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都是废弃物产生的环境问题,不是资源开发过程的问题。故选D。答案18.D19.D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下图为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读图回答2021题。20.该产业构想对农业的影响是()A.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外出务工的竞争能力B.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C.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D.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增加21.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

    27、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列最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活动是()A.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B.湖区的混合放养C.北方的退耕还草D.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解析第20题,读图可知,该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了农产品及废弃物的综合循环利用,但对于农民素质提高没有影响,A错。不会降低劳动生产率,B错。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C对。实现了综合利用,不会加剧燃料、饲料等相争的矛盾,D错。故选C。第21题,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完全符合循环经济模式,是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而B、C、D三项尽管也符合保护生态,充分利用资源的生产原则,但不能做到对资源的循环利用。故选A。答案20

    28、.C21.A 下图是某区域产业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2223题。22.该区域可能位于()A.吉林 B.甘肃 C.山西 D.广西23.甲、乙代表的产业分别是()A.化学工业和棉花生产 B.造纸工业和粮食生产C.造纸工业和棉花生产 D.化学工业和粮食生产解析第22题,读图,区域种植作物甘蔗,应分布在热带地区,该区域可能位于广西,D对。吉林、甘肃、山西三地不种植甘蔗,A、B、C错。第23题,根据图示,甘蔗制糖后,蔗渣可以成为造纸工业的原料,甲是造纸工业。乙的产品是制作糕点的原料,代表的产业是粮食生产,B对。化学工业与甘蔗无关,棉花生产与糕点无关,A、C、D错。答案22.D 23.B下图是我国某地社会

    29、可持续发展示意图。读图完成2425题。24.下列关于该地19851995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A.环境污染水平整体不变B.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C.经济发展指数保持在相同水平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25.该地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A.19851990年 B.19901995年C.19952000年 D.20002005年解析第2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来,该地从1985年到1995年,环境污染指数在下降,资源能源消耗指数在降低,但数值仍较高,维持在较高的水平,B正确;经济发展指数由原来的0.1增加到0.24,经济发展指数上升;资源能源消耗的指数依然比较高,且经济发展指数较低,因此人地关系并没有协调发展。第25题,从图中看出,1985年到1990年之间,环境污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4.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