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如东县06滩涂开发垦区配套工程可研报告.docx

    • 资源ID:539603       资源大小:39.95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如东县06滩涂开发垦区配套工程可研报告.docx

    1、如东县06滩涂开发垦区配套工程可研报告第1章 综合说明如东县洋口外闸二期围区位于如东县西北部,地处原小洋口闸下游,在小洋口闸下迁二期围区内,该围区于2003年底动工,于2004年底匡围而成.新垦区东临新建洋口渔港,西与凌洋垦区、拼北垦区接壤,匡围总面积约1.8万亩。本项目计划配套面积8000亩,位于新围垦区东部。新围垦区西接拼北垦区和凌洋垦区东部,拼北垦区斜港闸,凌洋垦区东闸通过其内。根据水质及流量, 斜港闸作为新垦区的淡水源。根据围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地形条件,以及灌排分开的原则,新围垦区水系配套共分为“三横、五纵”。本项目区安排在围区北部,规划总面积8000亩。由于项目区西部地面高程达2

    2、.5(废黄河高程系)以上,植被相对较好,规划为种植区,面积约6000亩,项目区东北部为原小洋口闸下游老港槽,地面高程较低,规划为养殖区,面积约2000亩。本次实施主要工程包括机耕路13.6公里,排水暗管1.4公里,灌排两用渠7公里,输变电线路5.06公里,变压器3台。工程总投资407.67万元,其中财政投资350.0万元,自筹资金57.67万元。项目建成后,能新增农业土地面积8000亩,有效促进耕地的动态平衡,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维护粮食安全。能有效改善项目区农业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能有效促进滩涂开发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有利于促进沿海滩涂农业结

    3、构的调整优化。通过财政资金的投入引导,能够吸引“三资”投入项目开发,尽快形成项目集聚效应,从而加快我县小洋口地区开发建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源。第2章 水 文2.1流域概况工程所在地区地处副热带北缘,受高空西风环流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两种大气环流影响和控制,具有较好的降水条件,初夏秋末冷暖气流在长江和淮河流域交锋形成梅雨和秋天连续阴雨,还有夏末初秋台风带来的台风雨。洋口外闸担负部分长江流域和部分淮河流域排涝任务,其范围内分属江淮平原和东部滨海平原区,地表起伏甚微,皆属堆积平原,形成历史不久,土壤主要为潮土类和盐土类,地面高程一般在3.5m4.5m之间。2.2水文气象2.2.1气温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

    4、14.8,最高气温38.6,最低气温-10.6。最高月平均平均气温30.8,最低月平均气温-0.9,多年平均日照2050.5小时,平均无霜期222天。2.2.2 降水该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受海洋调节及季风环流的影响,具有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时空分配不均的特点。本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63.0mm,最大年降水量1560.9mm(1960年),最小年降水量469.9mm(1978年)。因梅雨水和台风的影响,全年约55%的降水量集中在汛期69月份,其中又以7月份最大,占全年汛期的77%左右,而此时正值夏、秋季农作物生产的旺盛期,易引起农田田间积水,抬升地下水位,同时又不能及时排除涝水,严重影

    5、响农作物的生长。全年降雨天数大于10mm的天数为31.9天,大于等于25mm的天数为10.7天,大于等于50 mm的天数为2.8天,全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1.7天,月最大降水量287.1 mm,历年最大三日暴雨量为556.5 mm(1960年8月2-4日)。2.2.3 风全年大于7级风天数23.5天,累计最多的风向为春ESE;夏SE;秋SSE;冬NE。强风为ESE,次强风为NNE。影响本地区台风次数平均2.8个/年,最多5个。2.2.4潮性该区沿海高潮位主要受天文大潮和风暴影响(包括台风和冬季风暴,如1981年9月1日14号台风,在吕四以东海面上转弯东折,在如东小洋口形成历史最高潮位6.77m

    6、),小洋口以北至东台市沿海地区是全省高潮位最高的地区,其潮差最大,该地区历年低潮位都发生在冬季。根据小洋口站资料和谣望港闸观测资料进行内插,其潮位特征如下:历史最高潮位: 5.42m (1997)历史最低潮位: 0.97m (1986)多年年平均高潮位: 4.33m平均低潮位: 1.32m最大潮差: 5.29m最小潮差: 1.96m平均潮差: 3.82m50年一遇设计高潮位: 5.67m100年一遇设计高潮位: 6.00m200年一遇设计高潮位: 6.23m300年一遇设计高潮位: 6.33m平均涨潮历时: 3小时08分平均落潮历时: 9小时17分2.2.5内河水位 本区内河汛期正常水位2.2

    7、0m,非汛期正常水位1.80m,警戒水位2.80m,每年短时间水源紧张时水位1.40.60m。该流域最高水位都是集中暴雨形成,如1960年8月4-5日;最低水位主要原因是干旱枯水年长期干旱,加上工农业生产大量用水造成,只有少数发生在枯水季节或由于沿海涵闸开闸排涝所造成水位陡降。2.2.6地下水埋深多年平均汛期地下水埋深为0.8m左右,非汛期为1.0m左右,雨季接近地面。2.2.7地震烈度本区按中国地震烈度表(1990年)划定基本烈度为度。据江苏省地震年表统计,15051949年南通地区共发生地震16次,一般强度在5级以下;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洋面曾发生过6.2级地震,建筑物摆动明显。2.

    8、3水系概况洋口闸排涝受益范围内地貌是典型的滨海平原,分属三角洲平原,古泻湖平原和海积平原三种类型。境内地势平坦,地面高程一般在3.5m4.5之间,局部高地达5.0m,受益区内的种植情况有水稻、棉花、小麦、玉米、花生及油料作物等,农业布局是夏熟以三麦二豆油菜为主,秋熟以棉花水稻为主,土质以沙粘土为主。解放初期该流域盐碱土的治理途径和技术措施基本沿用历史上张謇办盐垦公司的办法,即以旱改为主的开沟爽碱、围堰蓄淡、铺生盖草等办法来治理盐碱土。60年代,由于1959年以后兴建了引江灌溉工程,年引江水约50亿立方米,把江水送到黄海边,采取了引淡挤咸、排咸换淡结合冲淤保港、改良水质,以水改为主的种稻淋盐的治

    9、理措施,使盐碱地有了条件种植水稻,滨海地区有了利用独立水系的优势,70年代以后,除继续采取引淡排咸、种植水稻淋盐外还采用人工冲洗、养鱼改土以及“水、草、萍、绿”综合措施改良重碱地的办法,使盐碱土的脱盐效果显著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得到大量的积聚,土壤物理性状有了明显改良。表2-1:如东地区农作物耐淹历时及水深作物名称生长期耐淹历时(天)耐淹水深(cm)小 麦分蘖-成熟110棉 花开花-结铃1-25-10玉 米抽 雄 期1-1.58-12孕穗灌浆期28-12成 熟 期2-310-15大 豆开 花 期2-37-10水 稻生 长 期1-310-30建国以来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先后维修加固海堤1

    10、00多公里,新筑海堤130多公里,围垦造田31万亩,沿海堤防能抗御建国以来最高(6.77m)潮位;该地区主要入海河道情况见表2-2:表2-2:流域主要一级河道情况表河 道 名 称起 讫 地 点长 度(km)标 准开 挖 时 间底宽(m)底高(m)河坡九圩港九圩港-马塘46.6240-25-2.01:31958如泰河洋口外闸-泰兴县界105.345-20-1.51:31958拼茶河塔子里-小洋口72.688-30-1.01:31954遥望港石港-遥望港35.918-10-2.01:31955北凌河贲家集-北凌新闸49.160-30-2.01:31979沿海主要涵闸情况见表2-3:表2-3:沿海主

    11、要涵闸情况表:涵闸名称规 模设计流量(m3/s)排涝面积 (万亩)兴建年月孔数净宽(m)闸底高程 (m)小洋口闸972-1.05961921955.7东 安 闸936-1.0321481960.6掘 苴 闸1236-1.0282451958.6北凌新闸532-2.0210481980.11遥望港闸324-1.5260401974.92.4.1 历史灾情(1)台风、高潮建国以来,台风和高潮影响如东近100km海堤的次数达22次,其中损失最严重的共4次。1951年8月19日至21日,16号台风过境,沿海风力达11级以上,台风掀起高潮,潮水猛涨,洋口潮位达6.49m,潮水冲击海堤,全县老海堤打掉2/

    12、3,台风过境后,县委组织5.9万人培修加固海堤,土方约1.8106m3;1970年9月17日,风6-7级,潮位5.73m,1969年新围筑的洋北港西侧北堤溃决,缺口宽200m,海水倒灌一直流至内地古坝,县革会组织3万多人抢险围堵,在其内侧筑“月”形堤一道,长3km,经18天全力抢筑完成,修筑土方80万m3;1981年8月31日至9月3日,14号台风达11级风力,持续达60多小时,正值农历8月初大潮汛,台风激起高潮,洋口潮位实测达6.77m,风大浪高,海堤损失土方近200m3。(2)涝灾建国初期,1949年7月下旬,全县普降大雨,受淹农田40多万亩,7月25日至26日,11号台风过境降暴雨,受淹

    13、农田70多亩,低洼地积水深达1.3米多,部分乡村一片汪洋,全县粮棉大面积减产,30多万亩农田欠收;1954年连续暴雨成灾,全年降雨量1349mm,其中5-7月份的降雨量达807.8mm,连续降雨使内河水位猛涨,加之海安、如皋的客水压境,沿海无较大的涵闸排泄,全县受淹面积127万亩,占总耕地的80%以上,全县农业大面积受灾;1979年5月至9月,全县平均降雨量805.6mm,先后下大雨、暴雨15场,加上客水压境,双甸水位达3.2m,全县100多万亩农田受涝渍,25万亩棉田发生枯萎病,粮棉大面积受损;1991年5月21日至6月20日,南通市普降暴雨,有500万亩农田普遍受淹,其中受涝200多万亩,

    14、近500家企业被迫停产或半停产,建材、制盐业损失严重,共计直接损失近15亿元。(3)渍害由于该区的土壤多为轻质砂粘土,土壤水份的毛细管上升作用强,自由孔隙的容水量小,渗透性差,雨后地下水位易升难降,因而易引起渍害,致使本区农作物的产量难以稳定。如1979年5月至9月的连续降雨其一引起耕作滞水,蒸发作用受阻,土地膨胀,孔隙阻塞,水分下渗困难,使得棉花大面积发生枯萎病死亡。其二是潜水位的影响,它反映了降水量的大小及排水能力的强弱,据该如东县粮棉产量与降水量的相关分析,粮食产量:平水年比丰水年提高(25-35)%左右,最小增产6.3%,棉花产量:平水年比丰水年提高10%左右,最小增产也达到期4.7%

    15、。由此可见,洪、涝、渍对粮棉产量的稳定及农业的发展影响很大。2.4.2成灾原因南通地处副热带北缘,受高空西风环流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两种大气环流的影响和控制,降水在时空上分布极不均匀。(1)原防潮阵地不够巩固如东县原海堤均是土堤,且堤身单薄,每遇到高潮位(天文大潮和风暴潮,特别是天文大潮遭遇风暴潮)时,潮水冲击破坏海堤,海水倒灌,冲毁村庄,淹没农田,污染和破坏宝贵的淡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加剧土壤的盐碱化,破坏该流域良性生态系统。近几年,经过海堤达标建设,对堤身加高培厚,同时对外坡进行护砌,防潮阵地有所加强,但目前由于防洪战线太长,防潮压力仍然较大,以期洋口外闸的外迁后,通过高标准修筑海堤和缩短堤线

    16、,减少防潮压力,降低灾害发生的可能性。(2)涝水的外排出路不畅梅雨季节和秋季的台风雨,造成内河水位猛涨,同时由于出海排涝闸上、下游港槽淤积严重和下游港槽太长,洋口外闸不能达到正常使用功效,排涝达不到原设计排涝标准,又受上游洪水顶托,从而不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排除涝水,排涝十分缓慢。每遇较大汛情,内河水位长期居高不下,导致地农田田间积水农作物受淹,同时引起下水位抬升,加剧土壤的盐碱化,影响农作物的产量。第3章 工程地质3.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1.1勘区地形地貌勘区东临黄海,属堆积平原海岸型地貌形态,微地貌为黄海淤涨型沙质海滩。地势略有起伏,泥面高程为1.041.40m,表层有3cm5cm的淤泥。

    17、勘区北侧为兵房港的中心港汊,港汊内地形受潮汐影响而变化,港内地形受潮汐和洋口外闸排水水流的双向影响淤涨变化较大。3.1.2场地地基土层根据土性特征、颗粒组成及物理力学性质等指标和工程特性可将场区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自上而下分为十一个土层,其中层5又分为两个亚层。层8及以上土层成因年代为第四系全新统海陆相冲(淤)积层,层9以下为第四系晚更新统陆相沉积层。现将各土层土性分别描叙如下;层1:低液限粉土灰色,混灰褐色淤泥质低液限粘土,表层有5cm淤泥。塑性低。流动软塑。饱和。层厚0.00m1.70m,层底标高-0.64m-0.10m。层2:淤泥质低液限粘土灰色,灰褐色,混少量灰色、青灰色低液限粉土。

    18、塑性中等。流动。饱和。层厚0.00m1.80m,层底标高-2.34m-0.76m。层3:低液限粉土与淤泥质低液限粘土互层低液限粉土灰色、青灰色,淤泥质低液限粘土灰色,灰褐色,局部见“千层饼”状构造,水平层理。低液限粉土微有塑性,流动软塑;淤泥质低液限粘土塑性中等,流动。饱和。层厚0.40m3.20m,层底标高-2.74m0.11m。层4:粉土质砂夹低液限粘土粉土质砂灰色、青灰色,夹层灰色,灰褐色,一般底部夹层较多,水平层理。粉土质砂稍松,低液限粉土塑性中等,流动软塑;流动。饱和。层厚1.40m2.80m,层低标高-5.40m-1.29m。层5-1:粉土质砂灰色、青灰色,含贝屑,夹薄层灰褐色低液

    19、限粘土,局部夹层较多,水平层理。稍松中密。饱和。层厚0.00m6.60m,层底标高-11.60m-11.34m.。层5-2:粉土质砂灰色、青灰色,含贝屑,夹薄层灰褐色低液限粘土,水平层理。中密为主,局部稍松。饱和。未见底。层6:粉土质砂与低液限粉土粉土质砂灰色、灰黄色、青灰色,低液限粉土灰色、青灰色,偶夹薄层灰褐色低液限粘土。粉土质砂中密,局部稍松。低液限粉土软塑。饱和。层厚5.20m5.40m,层底标高-16.80m-16.66m.。层7:淤泥质低液限粘土与低液限粉土淤泥质低限粘土灰色、灰褐色,低液限粉土青灰色,层厚比为2:13:1。上部为低液限粘土,夹青灰色粉土砂,“千层饼”状构造,水平层

    20、理。淤泥质低液限粘土中等塑性,流动。层厚4.40m4.60m,层底标高-21.26m-21.20m.层8:粉土质砂灰色、灰黄色、青灰色,含水量贝屑。密实,饱和。层厚3.20m3.30m,层底标高-24.56m-24.44m。层9:低液限粘土上部至26.30m左右为灰色、灰褐色,夹青灰色粉土质砂,水平层理,“千层饼”状构造。其下为灰黄色、黄绿色、灰色、灰黑色等杂色低液限粘土,混同色低液限粉土。塑性高,可塑,上部软塑。饱和。层厚2.40m2.60m,层底标高-27.10m-26.94m。层10:粉土质砂黄色、灰黄色、金黄色。中密。饱和。层厚3.80m4.00m,层底标高-30.96m-30.74m

    21、。层11:低液限粉土夹低液限粘土低液限粉土灰色、青灰色,夹层灰褐色,水平层理。低液限粉土微具塑性,软塑。低液限粘土塑性中等,流动软塑。饱和。未见底。3.1.3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及承载力标准各地基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承载力标准详见工程地质成果总表(见附表02)3.2水文地质条件层1低液限粉土,渗透系数Kv=2.8510-5cm/sec,渗透性等级为弱透水。层2淤泥质低液限粘土,渗透系数Kv=1.6810-6cm/sec 4.1210-6cm/sec,平均渗透系数Kv= 2.9010-6cm/sec, 渗透性等级为微透水。层3低液限粉土夹淤泥质低液限粘土,渗透系数Kv=2.8910-5cm/se

    22、c4.3310-5cm/sec,平均渗透系数Kv=3.7010-5cm/sec,渗透性等级为弱透水。层4粉上质砂夹低液限粘土,渗透系数Kv=6.9410-5cm/sec 3.8910-4cm/sec,平均渗透系数Kv=1.7910-4cm/sec, 渗透性等级为中等透水。层5-1粉土质砂,渗透系数Kv=4.3210-4cm/sec 8.3810-4cm/sec,平均渗透系数Kv=6.5610-4cm/sec, 渗透性等级为中等透水。层5-2粉土质砂,渗透系数Kv=4.3210-4cm/sec 8.3810-4cm/sec,平均渗透系数Kv=6.5610-4cm/sec, 渗透性等级为中等透水。

    23、根据本次勘探结果判断;勘区地下水层8及以上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层9以下为第四系微承压含水层。3.3闸址地基土液化判别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区与七度区分界处,按七度近震液化判别:标准贯入击数基本值No取6击,场地内15m以浅闸底板以下饱和粉土、砂性土进行液化判别情况详见下附表02。液化判别公式:Ncr=No0.9+0.1(ds-dw)(3/pc)1/2 ,闸址地基土液化等级为轻微中等液化。3.4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根据场地地基土的土性特征、颗粒组成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综合评价,场地土类别为中软场地土。建筑物场地类别为类场地.3.5评价根据地基土的埋藏条件、空间分布情况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拟建闸址处地

    24、基土层3及以上土层水平向有变化,层3以下土层水平向分布稳定。层1低液限粉土含水率高,流动,高压缩性,欠固结,抗剪强度差,承载力低,S1号孔缺失本层,该层是本工程的不良工程地质层。层2淤泥质低液限粘土含水量水率高,流动,高压缩性,欠固结,抗剪强度很差,承载力低,亦是本工程的不良工程地质层。层3低液限粉土与淤泥质低液限粘土互层含水率高,流动软塑,中等压缩性,欠固结,抗滑稳定性较差,其空间位置位于闸底板附近,不宜直接作为拟建闸基础持力层。层4粉土质砂夹低液限粘土强度较低,承载力标准fh=110Kpa,其空间位置位于闸底板以下,可作拟建闸基础持力层。层5-1及以下土层除层7淤泥质低液限粘土与低液限粉土

    25、强度较低外,其余各土层强度较高,均可作拟建闸基础持力层。第4章 工程任务和规模4.1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如东县东濒南黄海,南近长江口,西接苏中腹地,北通欧亚大陆桥,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全境总面积1895km2,人口114万,其中农业人口99.5万,占总人口的84.3%,下辖12个镇、31个乡(其中4个渔业乡),位于中国重点开放区域长江三角洲东北翼,为苏东沿海经济带上的发达县份。先后跻身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百家明星县、全国科技百强县行列。1995年进入江苏省25个小康县行列。1996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02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7.5亿,财政收入2.92亿元,为全国优

    26、质棉生产基地县、全国商品棉出口基地、全国粮食先进高产县,199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21亿元,财政收入3.35亿元。自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以来,如东县积极实施开发开放战略,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推进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已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目前已初步形成化工、机械、纺织、建材、食品等多门类的工业体系,有一批电子、化工、轻纺、丝绸、饮料、生化为主体的重点企业。根据如东县2006年统计年鉴,该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见表4-1:表4-1:如东县社会经济状况表 总 面 积耕 地 面 积总 人 口粮 食棉 花其 它农 业 总产值人 均 收 入km2(万

    27、亩)(万人)(万亩)(万亩)(万亩)(亿元)(元)156420594118662123.53080如东县交通运输便利发达,苏317线、202线、203线联结通、扬、宁等大中城市。境内公路全部为沥青路面。江、海、河运输通畅。距县城仅50km的南通机场、南通港可达世界各地。通信、供电设施日趋完善已形成以光纤、数字微波为主的中继传输网和自动交换网,与世界五大洲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通邮关系。华东电网有3条供电线路直达如东;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县城掘港镇是苏中著名古镇,明代就 有“小扬州”之称。 “海上迪斯科”(滩涂踩文蛤)、“空中交响曲”(滩涂放风筝)等特色旅游项目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吸引大量中

    28、外游客。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如东经济开发区、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分别位于县城掘港、东凌开发区、凌洋垦区,成三足鼎立之势。如东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10.14km2,其中先期开发的3.32 km2起步区,已实现“五通一平”,区内辟有全国台联台商工业园区、 日商投资区、高新技术园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大东方旅游休闲中心和欧 洲广贸商场,六大园区是全县二、三产业的龙头;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 规划面积300 km2,以沿海滩涂开发为主,其中堤内100 km2,堤外 200 km2,区内辟有粮棉油立体种植、堤内特种养殖、堤外海产品养殖等三大基地。两区环境优良,交通便捷,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

    29、全,是中外客商看好的投资热土。两区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具有良好的投资条件,目前已有来自美国、日本、瑞士、德国、西班牙、荷兰、意大利、泰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区投资兴业。如东县同时又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盛产粮、棉、油、麻、茧等农副产品,是国家粮食、优质棉、瘦肉型猪、蚕茧生产的基地县。全县粮食年产70万吨,棉花年产3.5万吨,蚕茧年产1万吨,油籽年产3万吨,生猪出栏60万头。全县拥有海岸线100 km,可开发的沿海滩涂面积有700 km2, 是江苏省海岸滩涂面积的七分之一,已围垦开发300 km2,土地开发潜力十分巨大。4.2项目背景、现状1)项目背景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海

    30、上苏东”发展战略,加快“海上如东”的建设步伐,2000年如东县提出了小洋口闸外迁及下游滩涂围垦开发利用的项目规划。经省农业资源开发局批准同意,如东县小洋口闸下迁围堤工程被列入全省“十五”百万亩滩涂开发启动工程。根据批复精神,围堤工程分两期进行,其中一期围堤于2001年底完成洋北垦区(一期),通过不断开发,目前已开发建设成为综合新区。二期围堤工程于2003年11月开工建设,2005年初全面完成围堤及护坡工程(洋北二期),目前已进入开发利用阶段。为呼应我省“江海联动”战略,抢抓新一轮全省沿海开发机遇,2005年如东县委、县政府提出“争当江苏沿海第一县”目标,加大对新围垦区的规划及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31、,极力打造项目载体。规划建成集风电、渔港、种植、特种淡海水养殖、育苗、加工以及旅游休闲于一体的规模化、现代化园区。2)现状洋北垦区(二期)匡围总面积约2万亩,东临洋北一期围区,西接如东凌洋垦区。围区为典型海岸滩涂地貌形态,由于围区内部分布原小洋口闸下游老港槽,地势起伏相对较大,滩面高程1.5m5.5m(废黄河高程),老港槽约占围区面积的三分之一,沿凌洋垦区东堤外侧一线滩面较高,植被丰富。2005年如东县不断加大对围区基础设施及项目建设投入。风电项目已在建设之中,2006年上半年将并网发电;中心渔港项目港池护砌即将竣工投入运行;规划项目区内,目前已新建排水闸1座,开挖骨干河道4km,新筑机耕路8km,具备一定的开发基础条件。4.3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如东县是全省海洋大县、滩涂


    注意事项

    本文(如东县06滩涂开发垦区配套工程可研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