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模式DOC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模式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有:概念课、规律课、实验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实践课。 概念课 要求教师能够运用合适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明确概念引入的缘由,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学会应用物理概念解释物理问题。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内容体系的重要部分。概念的教学可分为两类:概念与例题应用结合型,概念与实验验证探索型。(1)概念与例题应用结合型这类课包括“速度与平均速度”、“压力与压强”、“功”、“功率”等。一般教学程序为:揭示目标:既要能理解概念,又要能运用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自学指导:应用导学案引导学生细读教材,老
2、师指导看书。学生看书,自学思考导学案问题。学生讨论并相互纠正问题中出现的概念理解方面的错误。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的例题部分,要求几分钟后能模仿做同类型的习题。学生仿做同类题。学生互评课堂训练题,互评不到位,再由老师点拨。不光让全班学生知道解题结果的“对”、“错”,更重要的是让大家都知道“对”的依据和“错”在哪里?特别注意讲评过程中的方法指导以及解题思路和对解题规范的严格训练与要求。如“压力与压强”,教学的具体步骤可设计如下:揭示目标。学生看书上“压力”部分的内容,练习画压力示意图。自学效果检测:学生练习。学生讨论,解决疑难。学生做研究压力产生效果的实验,分析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看书上
3、“压强”部分的内容,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评点。小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2)概念与实验验证探索型这类课又分两种:一种是先认识概念,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如“摩擦力”、“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质量”、“杠杆平衡条件”等,其一般的教学步骤为:揭示目标:知道通过本次实验验证什么规律;明确做好本次实验要掌握哪些实验操作技能;知道实验得出的结论有哪些重要的应用。指导学生边看书边做实验,或看完整个步骤后独立完成实验。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老师可作适当的指点帮助。启发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归纳结论(有数据的要分析数据),完成对所学概念的实验验证过程。练习:可运用实验知识解答12道练习题,也可运用实验结
4、论解决12个实际问题。再一种是通过实验探索自主建构新的概念,并能运用新建构的概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阿基米德原理”、“焦耳定律”、“功的原理”等。这类课一般可分八步完成。如“阿基米德原理”一节的教学,其具体操作步骤可设计如下:揭示目标。指导学生自学实验1的内容,了解实验的基本过程及需要探究的内容。学生完成实验1,探究浸入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水重的关系。学生实验,教师进行操作技能指导与纠错。如:怎样往溢水杯中倒满水;石块浸入水中后要注意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壁;称小桶重力时要把桶中的水倒干净;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等。学生完成实验2,探究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水重的关系。引导学
5、生分析实验1、2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自行总结、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要求学生板演例题1和2。评点:针对板演出现的问题评点。一般做法:实践引入 激发兴趣 自学解惑 初步感知 深入质疑 发现问题;讨论交流 理解内涵 联系实际 反馈矫正 归纳小结 巩固提高。 规律课 要求教师能够运用合适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体验用实验验证、理论推导、利用图像等多种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了解物理规律应用的前提条件,使学生理解物理规律的内涵与外延,并会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一般做法: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设计方案 体验过程 总结概括 感知规律 明确条件 理解内涵 联系实际 反馈矫正 延伸迁移 巩固提高。 实验课 要
6、求教师能有效的组织学生实验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结论)、实验中注意事项、实验报告规范;并能使学生了解其中的相互关联,并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学生实验课(1)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课大致可分为下述3种类型:技能训练型。如“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的亮度、“组成串联和并联电路”、“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等。测量型。如“用刻度尺测长度”、“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等。实验探索型。如“研究液体的压强”、“研究电磁铁”
7、等。(2)学生实验课的一般流程:揭示目标:明确实验任务和要求。知识准备: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实验教材,回答导学案中出现的问题;熟悉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步骤和要研究的问题;设计好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理解实验目的,熟悉实验方案和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验前指导:突出仪器使用规则、操作规程、预防人身伤害和仪器损坏的注意事项。如测开水温度的实验中,倒开水要特别小心,防止开水溅出烧杯发生烫伤事故;学生使用电源前应把控制输出电压的旋钮调至零值,实验时不接触电源插头金属部分;记录数据要尊重事实,不可随意改动数据等。实验操作:学生自己做实验,教师巡视。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学生发生操
8、作错误,让学生讨论,找出错因后自行纠正。完成实验报告:学生在对实验现象和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完成实验报告。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况指导学生总结实验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进行与本次实验有关的科学方法和科学规范的教育。(3)下面是“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的具体操作过程。第一步:揭示目标,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练习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目标是正确地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第二步:知识准备。自学前的指导:规定看书范围;怎样看;看后要能达到什么样的要求;看多长时间等。先学:学生看书、看录像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学生按要求紧张地看书自学,迅速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帮助、指导少数自学过
9、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完成自学任务。第三步:检测自学效果。指名学生上前演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其余学生观看并协助纠正。第四步:实验前指导:倒开水的正确方法;倒入开水的量。第五步:学生实验。第二、三步两个教学环节完成后,学生已基本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即使如此,有些实验步骤仍需要教师作适时必要的指导。如温度计的选择;温度计进入水中的位置;读数时的视线等等。在学生动手测量时,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辅导,使实验过程既统一管理,又不是老师包办代替,也不会出现意外事故而使课堂秩序混乱。第六步:实验总结。 实验总结的方法有两种形式,可以由学生自行体会本实验的收获或要领,也可以由教师对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
10、成绩进行肯定和表扬,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或提出要求。第七步:完成实验报告。一般做法:教材导读 自学准备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 规范操作 记录现象 讨论交流 解决问题 归纳小结 延伸提高 清洁整理 方可离室。 实 验 探 究 课环节解读1、课前预习(1)明确探究目的。在实验前应充分了解设计本实验的背景和原因,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明确探究目的,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2)了解实验原理。通过预习,了解实验依据的原理,并能够尝试找出理论依据。(3)知识链接。依据实验原理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对实验所涉及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回顾,进一步加深对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的认识。(4)提出猜想,设
11、计实验方案。能利用日常经验或已知事实进行猜想与假设,对一些经验和事实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提出猜想(对于验证性、现象类实验,学生重点要做的是放在设计实验上,可以没有猜想环节)。初步设计实验方案,熟悉实验步骤、材料和器材,初步弄清设计该实验过程的目的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2、课内探究(1)明确任务,强化要求。学生要明确本节课应完成的实验任务,知道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特别是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问题。(2)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与假设,会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能考
12、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具有科学方法的初步意识。(3)小组互动、合作探究。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于实验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存在疑问,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明确:设计该实验的目的、该实验具体体现了教材中哪一部分知识、交流评估实验方案,并进一步优化实验方案.解决上述问题后,组内成员可进一步规划好实验程序并做好分工。最后学生根据所掌握的实验步骤,结合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实验探究过程中应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记录每步实验的数据及现象等。实验完成后,应归纳形成完整的实验记录。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确对待实验结果,针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实验
13、过程中教师应巡回指导。(4)交流体会,升华提高。通过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的理解和把握,特别是通过实验操作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思考实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加以纠正,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实验误差出现的原因,总结实验结论。3、课后练习(1)完成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过程、结果、结论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方法和经验总结可以小组为单位,以书面形式写好)。(2)拓展思考训练。教师设计少量与本实验相关的拓展思考题和实验练习题,引导学生将教材中部分实验进行变式重现,要求学生限时完成,及时批阅。 习题课 物理习题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14、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如教材中的“路程与时间的计算”、“密度的应用”、“液体压强的计算”、“热量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等等都属于这一课型。物理习题课教学的一般步骤为:(1)揭示目标:使学生明白本节课将练习运用什么知识来解决什么问题,重点要学会哪些方法等。(2)引导复习与本节课有关的概念、规律或方法(最好能让学生在课前先行整理和复习),可列成图表,也可写成文字或公式,便于学生记忆。(3)指导自学:要求学生自学例题的解析过程,重点看解题思路和方法,为完成同类型练习题打好基础。(4)学生自学(练习或板演)。(5)点评。若板演出现错误,可让学生直接对照板演内容进行互评,要求说出错误在哪儿和产生错误
15、的原因,应该怎样订正。另外,也可将巡查中出现的问题列出,引导学生分析和纠错。(6)布置作业。主要训练学生运用物理概念和公式进行解题的能力,同时兼顾解题格式的规范化训练。例题和练习选择的注意事项:(1)所选的例题要有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和实用性,要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命题尽量采用书本上的语言或与学生水平接近的语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接受和取得好的效果。确定习题的量有一个原则,即既要保证基本知识的覆盖面,又要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2)要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练习,既照顾优等生又照顾后进生。每次练习题均要有基本题和提高题,基本题为主,提高题为辅,基本题为全体学生必做题,提高题供学有
16、余力者选做,以保证各类学生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各自得到发展和提高。 如“路程和时间的计算”的教学,可先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公式变形,再让学生自学例1、例2的解题过程,着重理解解题思路和规范。接着仿做例1、例2的同类习题来检测自学效果,然后教师针对学生板演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更正,归纳出注意点。最后当堂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一般做法:提出问题 精选习题 实战演练 规范作答 交流评价 反馈矫正理清思路 总结方法 举一反三 延伸迁移 巩固训练 总结升华 复习课 要求教师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明确重、难点;注重物理方法;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物理复习课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7、(1)检测评点练习复习课 适用于单元复习和知识的归类复习。采用这种方法容易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师生的双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复习的兴趣,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一般教学步骤为:揭示目标。阐述复习的内容和要求。检测。 发给学生一份检测题,采用填空题或选择题,针对本阶段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和简单应用命题。规定时间(一般58分钟)让学生完成。一方面是为了学生自我回忆和整理,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摸准学情。检测点评。 先让学生互阅检测的内容,再让学生交流、讨论互阅中发现的问题和体会,最后针对练习中典型的或共性的问题,由教师精点、精评。练习。 精选一定量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18、题目的形式要多样化,内容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评议。 分小组评判练习情况,汇报出现的问题,老师只做适当的引导、补充或更正。(2)组合实验复习课 这种方法适用于光学、电学的实验复习。可以把课本中有相互联系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有机的进行组合。如电学部分的所有学生实验和大部分演示实验就可组合在同一块教板上进行复习,其操作步骤如下:揭示目标。阐述复习内容及要求。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归类整理(一般安排在实验复习前)。引导学生从书本上查找本阶段共学过哪些实验,实验目的、原理、器材、装置图各是什么,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又是什么。实验与讨论。 学生分别上讲台进行操作表演,在同一示教板上做出几个不同的电学实验。如伏
19、安法测电阻的装置,就可完成电学部分的好几个实验。一个同学在讲台上演示,其他学生就认真观察、思考与分析,然后再讨论:实验步骤是否正确,操作是否规范,结果是否正确,必要时还要分析实验的成败原因。最后学生就下列内容进行小结:组合实验中涉及到哪些概念、方法和原理?实验中使用的核心装置和主要元件的作用是什么?组合实验中联系各个实验的纽带又是什么?还可提供其他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如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用纸遮住凸透镜的某一部分,观察和分析成像情况并与原先的假设相印证,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实验总结。 学生用文字整理出组合实验中形成的实验知识和方法体系。(3)典型习题
20、为中心的复习课 利用典型练习题进行变式复习,重点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练习与讨论。这种模式适用于对规律和原理应用的复习,如浮力计算、热量计算、电功率计算等。其一般操作步骤为:揭示目标:阐述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和要求。复习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整理出表达物理原理、规律的公式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如复习浮力时,可先复习计算浮力的几种方法;复习电功、电功率时,先写出所有计算电功、电功率的公式。出示典型题,学生进行变式训练。教师给出题目主干或中心,学生由简到繁提出问题并解答。通过增减条件,或改变条件形成新的问题。最后引导学生将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一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点
21、评:针对学生在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课后合作学习训练:让学生自由合作,在课后练习时相互提出命题,进行变式和解答训练。一般做法:明确考纲考点,基础知识回顾; 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剖析,专项实战训练; 总结规律方法,跟进巩固提高。 试卷讲评课 试卷讲评课的具体要求是:课前要分析学生考试的基本情况,统计错误的类型,确定讲评重点;要将试卷发给学生,要求分析错因;讲评应做到“突出重点,抓薄弱环节。不平均使力,学生出错率低的知识点可略或省,而学生出错率高的知识点则需重点突破;学生主体,教师点拨。尽量让学生谈选项及选此项的原因,让学生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提倡学生讲和评;加强思路分析,
22、讲究对症下药,总结规律,教给方法。注重知识规律的总结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注重落实,典型错误和难点问题要加强巩固练习。一、教学流程二、环节解读1、课前预习(1)分析体验。要让学生明确本次测试所涉及的知识点及重要程度。教师可将课程标准或考试说明中的相关要求以及各种考试中的典题链接在学案上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自主理解、体验知识的重要程度。(2)纠错寻因。学生自查自纠,进行错因分析,找出每道错题的出错原因,把做错的题进行错因归类。(3)查漏解惑。教师根据出错情况总结出学生对知识的遗漏点和迷惑点,并进行归类,设计相关问题加以强化。可通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回顾再现,解决学生能够自行解决的绝大多数问题,同时
23、记录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4)总结反思。学生自我总结、自我反思,内容包括:本次测试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哪些知识点需强化等,并写在试卷的空白处。2、课内探究(1)考情分析,确立目标。教师对试卷、试题及答题情况做概要分析。(试卷讲评课最重要的是前期的准备工作,要求教师逐题进行错题率统计,按难度系数将卷面试题粗略划分为“难题”、“中档题”和“送分题”三个层次,使教师在上课时更有针对性,将学生的情况分析透彻。在“难题”和“中档题”中仔细核查学生的错误答案,分清楚哪些是由于粗心或审题不透所致,哪些是由于知识没有掌握到位所致。这两种层次也是不同的,应将它们区别对待。同理,在“送分题”中,也可能潜藏着一些问题
24、:答案上没有反映出来,但学生的思路中却有碰运气、“旁门左道”的成分。教师不能被虚假繁荣所迷惑,只有分析过程细致到位,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明确指出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让学生对号入座,使学生明确讲评课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以及应达到什么目标等。(2)自主合作,互补完善。在教师进行考情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自主分析测试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对错了的题目,要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更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纠正。对于一般基础类、计算失误、审题不对、答题不规范等问题,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我查纠来解决,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深刻认识错因,吸取教训,从而完善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25、。对部分学生不能解决的题目及疑问,可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组织学生进行互查、互帮、互补,达到互惠共赢。尤其是个别学生存在的个别问题,力争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解决。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好记录。(3)展示思路,暴露问题。针对学生出现的相关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展示讨论的结果,展示形式可灵活多样。小组展示后可让其他组的同学进行点评,将“问题”以及“错因”充分暴露出来,展现学生当时的解题思路。教师也可以有准备地让个别学生在全班进行展示,指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会造成这些错误。(4)释难答疑,方法指导。根据学生暴露出的问题,教师需要重点指导。这是试卷讲评课的发展部分,重在解法的强化、规律的总结、认知结构的完
26、善等。学生已经掌握大部分题目的解题方法,但只是做到了就题论题,教师应根据学生暴露的问题“借题发挥”,进行重点指导;在分析学生解题思路展示的基础上,找出学生在理解物理学知识上存在的问题,在思维方法上存在的缺陷等,教师要找准切入点,进行方法指导。如从何处分析,为什么这样分析,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如何挖掘隐含条件,如何建立正确模型,如何排除思维障碍等。还要指导如何快速切题,如何才算完整的叙述和规范的表达等。(5)变式训练,升华提高。针对有代表的共性题应设计相应的变式练习。以练促思,以练促改,练中悟法。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掌握方法、思路、规律。通过当堂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出这些错题
27、的解答方法和思路,明确此类题目容易出现的错误的原因。同时要求学生答题时做到审题仔细、计算准确、答案规范等,从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6)反思总结,自我整理。根据错误原因、题型、知识点等方面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和反思,写出感悟,完成满分答卷。3、课后训练(1)二次达标。针对学生在考试中暴露出来的普遍性问题,再设计一些相应的逆思路题或变式题进行二次过关考试。题目要针对学生在考试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题量不要太大,要求学生限时完成。(2)反馈评价。教师要及时批阅二次过关试卷,并做出相应的反馈和矫正。一般做法:分析考情 评价激励 讨论纠错 查找错因 理清思路 总结方法 举一反三 延伸拓展 多题归一 还原模型 总结升华 巩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