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XX县片区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综合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资源ID:5355211       资源大小:381.63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XX县片区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综合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1、XX县片区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综合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县片区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综合建设项目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1.基本情况1.1XX镇基本情况1.1.1地理位置XX县XX镇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是XX县城所在镇,处于滇川两省三市州(XX市、XX市、XX州)三县(XX县、XX县、XX县)结合部。金沙江流经XX镇的XX村、XX村、县城、XX村、XX村,流入XX县XX镇境内,流径30km。属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由于西、北两面受金沙江的切割,形成断头山地丘陵地貌,造成境内山高谷深、群峰环抱、基座相连,地形复杂,坡耕地多,形成典型的山区立体农业气候 。全镇辖XX等11个村委会3

    2、16个村民小组,3个社区107个居民小组,全镇22835户76230人,国土面积245.97平方公里。1.1.2气候、水文、土壤1.1.2.1气候XX镇属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在9001100毫米,其中旱季(15月)降雨量仅为120190毫米,属典型的干热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18.7,最热月平均气温28.3,最冷月平均气温8.2,日照时数大于1000小时,有效时光比在8389%,有效积温51006200,无霜期达330天,干冷同存、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小,高温时间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相对湿度79%。1.1.2.2水文由于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降雨存在着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春

    3、冬干旱少雨,夏秋洪涝多雨,江边雨少旱情严重,二半山多雨成涝,年平均降雨量在9001100毫米之间,年平均蒸发量700800毫米,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全镇水资源分布与降雨分布基本一致,除蒸发损失外,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73.4万立方米,全镇水资源总量为1.8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量3300立方米。由于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全镇水资源与降雨量分布呈现海拔高的南部多,海拔低的北部少。1.1.2.3土壤主要成土母岩为砂岩、页岩、玄武岩、石灰岩等,主要土壤有黄、褐色土壤;受地形地貌影响,用地条件差,坡度较大。受成土母岩影响,土壤存在瘦、酸、薄等突出问题,跑水、跑土又跑肥,俗称“三跑地”。全镇粮食

    4、平均亩产量仅210公斤,仅能解决口粮问题。1.1.3社会经济发展状况1.1.3.1人口及劳动力2008年末,全镇总人口76230人,其中农业人口56375人,有农村劳动力30178人。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常年在外务工人员18450人。1.1.3.2土地利用现状全镇国土面积245.97平方公里,有耕地70424亩,其中:水田16263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3.1 %,全年播种面积139942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7322亩。总体上全镇耕地开发利用程度低,二半山以上区域因光热条件限制,粮食作物产出率较低,江边河谷地区因水利化程度低,土地利用率低,尤其是随着向家坝水电站的建设,大量沿江高产农田被淹

    5、没。农业种植主要以传统农、经作物为主,近年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逐步发展了果蔬、竹、魔芋、品芋等特色农业。由于土地负债过重,导致土壤瘦薄、地力下降,粮食产出率较低。1.1.3.3农业生产水平农业生产绝大部分仍然停留在以传统耕作技能为主的生产方式上,农业生产条件差,耕作方式粗放,投入多、产出低。2008年,全镇粮食总产量16643吨,平均亩产不足250公斤,农民人均有粮298公斤,全镇农业产业结构主要以 “粮、猪”结构为主,竹、茶、魔芋、果蔬产业和劳务输出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1.1.3.4主要经济发展指标与农民收入2008年,全镇农业生产总值1.8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17.15

    6、元,粮食总产量1664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298公斤。1.1.3.5社会发展现状人口素质。劳动者素质普遍较低,生产效率低。劳动力中是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占相当大的比例,短期内无法实现从“体力型农民”向“知识型农民”转型,导致科技推广利用的瓶颈限制,长期停留在传统的经验型种养方式上,经济结构单一,增值收益不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一是基本农田建设滞后,高稳产农田比重小,且分布不均。全镇高稳产农田12800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21%,且多分布在海拔400米以下的沿江坝区,随着向家坝水电站的建成蓄水,绝大部分良田沃土将被淹没。二是水利化程度低。现有蓄水工程477 件,其中小(二)型水库1件、旱

    7、浇池476件,总容积53.01万立方米,有效蓄水不足20万立方米;有引水渠工程392件,长度467.16千米,其中三面光渠道总长仅213.07千米。交通条件。境内乡村公路覆盖率低,没有形成公路网络,交通不便,增大了农副产品的运输成本,制约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其它薄弱环节。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城镇化建设进程缓慢,市场发育不健全,农村富余劳动力闲置;农村电力、通讯建设相对滞后,边远偏僻山区市场信息获取难;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相对薄弱,农业科技的教育、培训和推广还停留于以“粮、猪”为主的低层面,没有形成规模化、市场化、系统化、特色化、多元化的服务体系,农村群众掌握使用先进农业科技的整体水平不高。1.2.

    8、项目区基本情况XXXX片区位于XX县县城以西7公里,涉及XX镇大沙村6、7、8组和XX镇农业村12、13、14、30组共7个村民小组,有国土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80亩,林地面积480亩,果园地面积765亩(其中柑橘115亩、枇杷300亩,半边红李子300亩,皮球桃50亩),已建成大棚蔬菜基地200亩,区内海拔410米至520米,相对高差110米。实施综合治理1.95平方公里,有农业户450户1844人,劳动力1125人,耕地面积1680亩,其中:水田664亩,旱地1016亩。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薯类、豆类等,主要经济林为桃、李、枇杷等。2008年末实现粮食总产量30.8万公

    9、斤,平均亩产208公斤。现已种植枇杷300亩、皮球桃50亩、半边红李子300亩;建设大棚蔬菜基地200亩,人均耕地0.91亩,人均有粮食167公斤左右,人均纯收入1240元。区域内未解决温饱的贫困户104户426人。土壤以紫色页岩发育而成的紫色土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3-1.2%之间,氮、磷、钾等元素含量相对较少,主要成土母岩为砂岩、页岩、玄武岩、石灰岩等,受地形地貌影响,用地条件差。受成土母岩影响,土壤存在瘦、酸、薄等突出问题。1.2.1基本农田大田-XX片区的耕地总面积1680亩,其中水田664亩,旱地1016亩,因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灌溉困难,产量较低。1.2.2农田水利项目区现有旱

    10、浇池14口、土坯沟渠2件6000米,渗漏严重,水流量小,水利化程度极低,无法满足农业灌溉需要。现有管引工程1件,管道长9500米,农户多数饮用地窖水。由于项目区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缺乏持续发展后劲,同时也制约该片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利基础设施滞后,制约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1.2.3交通项目区现有二条总长4公里土坯公路,路面凹凸不平,覆盖面窄、路况差、晴通雨阻,公路等级低,群众生产生活资料靠人背马驮,农副产品销售困难,由于县乡财政严重不足,对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交通建设滞后,交通不畅成为制约该片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最大瓶颈。1.2.4项

    11、目实施目标计划在该项目区实施农业综合治理1.95平方公里,主要建设内容为:一、农田水利建设工程51件。其中:1、改造三面光沟渠1件,长4公里,起点为龙孔湾,止点为XX。2、新建100m3旱浇池50口。二、交通工程2件,长4公里。改扩建乡村公路2条,一条是锦鑫页岩砖厂至余家坝,长2公里;另一条是火炮仓库至大沙新村委会,长2公里。三、工程效益1、沟渠和旱浇池建设。将新增灌溉面积650亩,改善灌溉面积980亩,增粮7.5万公斤,每公斤粮食按市价1.8元计,增收13.5万元;由于改善了灌溉条件,765亩水果每亩增收300元,可实现年增收23万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后,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再发展经济林果63

    12、0亩,按每亩水果增收1500元计算,630亩水果可增收94.5万元,三项合计可增收131万元。粮食单产也将增加,人均有粮从167公斤增加到207公斤,人均增粮40公斤以上;2、改扩建乡村公路。实施两段共长4公里的乡村道路改扩建,将有480户1844人受益。公路建成后,能进一步改善和加强项目区的信息和商品流通渠道,加速农村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项目实施后,项目区人均纯收入可从1240元增加到1950元,人均增收710元。大田-XX片区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综合建设项目将对该片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生态保护、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将极大改善区域内的交通运输闭塞、农业灌溉

    13、困难的现状。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大田XX片区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综合建设有利于鼓励群众参与以工代赈项目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基础条件,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改扩建乡村公路和水利设施建设已成为项目区内群众的迫切愿望。第一、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XX镇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缺乏持续发展后劲。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提升区域内水利化程度,改善土地灌溉条件,增加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率,对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随着向家坝电站和新县城建设

    14、的推进,海拔381米以下的果蔬基地将随着电站库区水位的上涨而被淹没。根据县委的“三县”建设目标及打造XX镇“活力XX、实力XX、和谐XX”的奋斗目标,项目区农民积极响应号召,决心通过三年的努力,在现有果园765亩基础上,新发展630亩,达到1395亩,在XX大田-XX片区形成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格局。第二、有利于促进片区资源开发和商品流通。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打破农村地区自然封闭状态,有效地促进农村资源开发,使项目区丰富的矿产、经济林果以及旅游等资源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可以有效降低片区群众生产生活运输成本,增加群众收入。第三、有利于改变片区运输方式。农村公路是农村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

    15、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既是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既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既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交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基础。第四、有利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业人口多和劳动力剩余量大是XX镇重要镇情之一。由于人口逐年增加,加之移民安置后人均耕地减少和生产

    16、效率不断提高,全村剩余劳动力将会逐年增多。实施公路改造工程,对发展片区二、三产业,创造就业岗位,解决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劳动力过剩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五、有利于生态保护。项目区土壤贫瘠,水资源短缺。由于人口多、密度大,长期过度垦植,植被严重破坏,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实施治理,在稳粮生产的基础上加强对千亩果园的管护,在较短时间内能改善生态环境,对恢复项目区内的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意义重大。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一是随着近年来扶贫整村推进及新农村建设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增强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广大群众和镇党委、政府迫切希望国

    17、家继续给予大力扶持,进行片区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大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先进农业科技,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发展蔬菜、水果基地建设,大幅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切实改变项目区落后面貌,对此,群众积极性空前高涨;二是在多年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干部和群众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和建设经验,技术上有依托,劳动技能有保证,诸多有利条件为项目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区域内交通条件滞后,多数村民小组未通公路,大量的农用物资和农产品存在着运输困难的现状,群众迫切希望改善现状,进行投资建设可充分发挥资金效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项目供需水量平衡分析3.1灌溉水源条件分析此次申报的项目

    18、,灌溉水源就近引用溪沟水和依靠雨季降水储水,水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48的规定,依据现有水文资料,项目区灌溉水源水量充沛,能满足用水需要,水源可供水量详见表3-1。通过建设“三面光”引水渠,提高防渗等级,配套旱浇池,增加蓄水量,可提高灌溉水源保证率,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大田-XX片区水利灌溉系统,确保项目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计划建设的农安堰是项目区最重要的骨干引水工程,取水点在龙孔湾,位于农业村南面,海拔高程700米左右,水源为溪流水,属XX镇境内小流域水系,但集水面积大,为满足项目区农业生产用水,急需改造三面光沟渠4000米,设计引水流量为0.2m3 /s。3.2项目需水分

    19、析3.2.1农作物种植结构依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云南省用水定额(DB53/T168-2007),项目所在地区存在严重缺水,作物以旱作物为主,灌溉保证率取P=73%。本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农业区域性结构单一,比较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些因素不仅造成农产品“贱卖”,而且直接影响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不利于农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必须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在稳定增加粮食产量,保持区内自求平衡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市场需求大的特色经济作物和水果,形成上

    20、规模、上档次的产业化经营。项目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及比例见表3-2。3.2.2.综合灌溉定额项目区内主要作物为玉米、小麦、水稻、蔬菜和经济林果。根据云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53/T 168-2007)及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设计保证率75%的灌水定额见表3-3。田间渠系配套建设灌区主要作物灌溉制度(P=75%) 表3-3单位:m3/亩农作物月份玉米小麦水稻蔬菜经济林木其它140151523515153153020 151043060 2510540230 302063585 352072555 3520835920101520201130201512402515合计1

    21、45190450 2909070根据项目区内作物灌溉制度,按各种作物组成、种植比例、作物允许灌水延续时间、栽插进度,计算项目区设计灌水率及万亩综合净用水过程线。根据项目灌区灌溉渠道大部分为土渠的实际情况,现状年渠道利用系数按s=0.43,田间水利用系数f=0.93,则灌溉水利用系数=sf=0.750.93=0.4;水平年渠道利用系数按s=0.75,田间水利用系数f=0.93,则灌溉水利用系数=sf=0.750.93=0.7,推求农业需水量。农田灌溉需水量等于灌区设计灌溉面积乘以万亩综合净定额,再除以灌溉水利用系数。项目区万亩综合用水过程线和作物灌溉需水量见表3-4。 3.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根

    22、据项目区水源特点,充分发挥现有水利设施的作用,在考虑区域经济发展严重缺水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区域内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基础上,项目区水源统一调度,联合运行,相互调剂,引、蓄相结合,本着高水高用的原则,同时以自流灌溉为主,就近灌溉为先,长途输水为次,尽可能减少输水损失,提高水的利用率;农业用水按现状年作物种植比例及项目区工程实际进行分析计算;平衡时同时兼顾项目区外上下游用水要求;土地资源按动态平衡的原则进行平衡分析。详见表3-5,36。根据农田灌溉需水量计算,水源可供水量完全能满足农业灌溉需水要求。但因灌区多为土渠,渠道受沿程渗漏、蒸发等影响,加之绝大部分渠道年久失修,水利设施

    23、现状供水能力在作物灌溉用水高峰期保证率极其低下,不能满足灌区的农业灌溉用水要求,需改造引水渠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节约水量,增强供水保证率。4.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及遵循原则项目区属贫瘠干热河谷区,耕作层浅,有机质含量低,土地板结,旱灾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加之局部地方农民采取掠夺式经营,致使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产业结构单一,所建果园产量低,粮食单产低下,农业效益不高,农民尚未解决温饱,贫困面大。根据项目区现状及存在的有利因素,规划片区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治理方案。4.1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

    24、,集中力量,紧紧围绕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稳定解决群众温饱为重点,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稳粮基础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实现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处理好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经济与社会、生态效益之间关系,以科技为先导,采用工程、农艺、生物措施相配套,综合治理,连片开发,大幅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搞好片区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良好生态环境,达到富民强镇的目标。4.2奋斗目标 通过工程措施综合治理,切实改善片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人均有粮从167公斤增加到207公斤,人均

    25、纯收入从1240元增加到1950元以上,区域内贫困户将实现稳定脱贫。4.3遵循原则(1)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围绕我县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改善和完善项目区农业基础实施;(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优先抓好重点工作,力争在短期内发挥效益;(3)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务求实效,发挥综合功能;(4)坚持片区综合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5)坚持依靠广大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片区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6)坚持科学规划和设计,严格工程质量管理; (7)坚持依法治理的原则,强化执法监管力度。5.

    26、主要建设内容和任务5.1主要建设内容该项目区拟综合治理1.95平方公里,实施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开发,主要实施内容是:改造农安堰长4千米、新建100m3旱浇池50口、改扩建乡村道路长4公里。5.2具体任务5.2.1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51件。其中:1、改造引水渠1件,建设标准底宽50 cm、高60 cm、口宽60cm,长4千米。起点为龙孔湾,止点为XX。2、新建100m3旱浇池50口,蓄水总容量5000 m3。(一)引水渠工程设计1.工程设计依据(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2)云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53/T168-2007);2.灌溉渠道及建

    27、筑物设计改造农安堰三面光沟渠,长4km,初拟断面尺寸为底宽50 cm、高60 cm、口宽60cm;其中过水断面深45cm,安全超高15 cm。流量渠道设计流量按最大需水量进行计算,根据农田灌溉需水量分析,五月最大需水量49.6万m3,渠道设计流量为:Q=(49.6+2.19)3086400=0.2m3/s。根据本灌区实际及渠道里程长,流量设计采用加大20%计算,则渠道设计流量为:Q=0.20m3/s1.20=0.24m3/s。则渠道最大过水断面设计流量确定为0.24m3/s。过水断面尺寸拟定渠道过水断面型式为梯形,采用明渠均匀流公式进行计算,明渠均匀流公式为:Q=C(Ri)1/2式中:过水断面

    28、面积,以m2计;=(b+mh)h=(0.5+0.10.55)0.55=0.305R水力半径,R=/=0.305/1.605=0.19其中:湿周,以m计x=b+2h(1+m2)1/2=0.5+20.55(1+0.12)1/2=1.605;B过水断面净宽,以m计;C谢才系数,C=R1/6/n=0.191/6/0.017=44.6n过水断面糙率,砼、浆砌石抹面采用n=0.017;i渠底纵坡(),主干渠设计坡降为3。Q=C(Ri)1/2 =0.244.6(0.190.003)1/2=0.212m3/s渠道过水断面根据以上的明渠均匀流公式试算法确定,渠道断面为梯形断面,渠道设计成果如下:过水流量设计为0

    29、.24m3s,经渠道水力计算,设计坡降3,渠底净宽为0.50m,渠顶净宽为0.60m,渠深(含渠道安全超高)为0.6m。底板采用C20混凝土,厚0.1m,渠道侧墙为C20混凝土结构,墙厚度为0.2m。因渠道不宽,经过渠道的人行道路根据需要设置,人行桥采用预制钢筋砼面板。本次全段改造长4000m。挡墙根据现场踏勘,沿线因水毁需要增加的挡墙设计为重力式挡土墙,挡墙顶为配套人行路宽0.7m。由于地下水丰富,挡墙均设置泄水孔。挡墙的地基容许承载力应大于150Kpa。背水桥对拆除重建的背水桥,面板采用C20钢筋混凝浇筑防洪水冲刷,导水墙布置为八字型。具体尺寸结构设计见设计图。(二)旱浇池工程设计根据XX

    30、片区地形和产业布局现状,结合投资规模,此次在该村范围内布置50口容积为100立方米的旱浇池,采用红砖砌筑池壁,砼底板。旱浇池统一按圆形设计为地下式,埋置深度地面以上0.8米,地面以下2.2米,旱浇池标准尺寸:内径D1=7.2米,上口外径D2=8.4米,池深2.8米,蓄水深2.5米,旱浇池设计详见标准图。5.2.2乡村道路工程改扩建乡村道路长4公里,按山岭重丘四级公路设计,拟改扩建大沙村大田片区乡村公路里程2km,(火炮仓库至大沙新村委会),路基宽为6.5m,路面宽为6m,每1km设3处宽10m、长20m的汇车道,极限最小轴半径为15m。拟改扩建农业村XX片区乡村公路(锦鑫页岩砖厂至余家坝),里

    31、程为2km,路基宽为4.5米,路面宽为4米,每1km设3处宽10m、长20m的汇车道,极限最小轴半径为15m。)。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6.1投资估算投资参照县水利局、交通局有关依据和现行估算。(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51件,总投资170.56万元,其中:渠道工程:改造三面光引水渠1件4km,投资80.3万元。配套新建旱浇池50口,投资90.26万元。(2)改扩建乡村公路4km,投资40.16万元。以上各项合计投资210.72万元。6.2资金筹措该项目总投资210.72万元,申请国家补助资金210万元。7.效益分析7.1经济效益7.1.1增粮项目改造断面为底宽50 cm、高60 cm、口宽60cm小型引水渠1件,长4千米。配套旱浇池50口,新


    注意事项

    本文(XX县片区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综合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