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历年国民总收入分析及相关数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资源ID:5353929       资源大小:32.48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历年国民总收入分析及相关数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 工业总产值增长了 1.3 倍,而农业总产值却下降了 22.7%,粮食产量减少了 1031 亿斤,降到 1951 年的水平,工业和农业产值的比例由 5.7 4.3 变为 7.8 2.2 。1958-1960 年,轻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 55%下降到 33.4%;财政收支严重失衡,三年的财政赤字达到 169.4 亿元,货币流通量增加了 82%。在三年“大跃进”期间,人民必需的消费品已难以保证基本需要。 1957-1960 年,全国人均消费的粮食由 406 斤降到 327 斤,猪肉由 10.2 斤降到 3.1 斤。 1961-1963 年是为期三年的经济调整期。 1960 年 9 月 30

    2、 日,中共中央在批转国家计委关于 1961 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中提出: 1961 年,我们要把农业放在首要地位,使各项生产、建设事业在发展中得到调整、 巩固、充实和提高。 1961 年 1 月八届九中全会宣布: 1961 年应当适当地缩小基本建设的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在已有的胜利基础上,采取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 同 1960 年相比, 1962 年基本建设投资由 384 亿元减少到 67.60 亿元,积累率由39.6%降为 10.4%,施工项目减少 2/3 以上。对那些缺乏原材料、肖耗高、质量低、经济效果差的工业企业,实行必要的关、停、并、转。经过调整,全国工业企业数由 195

    3、9 年的 31.8 万个减少到 1962 年的 19.7 万个,减少了 38%。还降低了大多数重工业的生产指标。 与 1960 年相比, 1962 年重工业产值下降了 58.6%,它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由 52.1%降为 32.3%。到 1963年 6 月,全国共减少职工 1887 万人,城镇人口压缩了 2600 万人。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经济调整取得较明显的效果,整个国民经济开始扭转了下降的局面。农业生产开始回升, 1962 年与 1961 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 6.2%,粮食增产 250 亿斤,总产量达到 3200 亿斤。工业生产形势也开始好转,特别是轻工业的比重明显上升,在工业总

    4、产值中的比重,由 1960 年的 33.4%提高到 1962 年的 47.2%。1962 年财政收支平衡,结余 8.3 亿元;货币流通量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同上年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减少了 15%。1962 年同 1960 年相比,全国人均粮食消费量增加 11 斤,猪肉增加 1.6 斤。从 1963 年起,又用三年时间,继续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到 1965 年,经济调整的任务已胜利完成,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财政收入以及主要产品产量都大大超过了 1957 年,其中不少经济技术指标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1963-1965 年,国民收入和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分别高达 14.7%和 1

    5、5.5%。1966 年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发生了。1966 年下半年,当时的动乱主要集中在文教部门和党政机关,大部分生产指挥系统尚未被打乱。然而,在 1966 年底这场动乱扩展到工业交通企业之后,特别是在“全面夺权”中,经济工作的指挥、调度和管理系统陷入瘫痪或半瘫痪状态,使国民经济的运行失控。如作为最重要的综合性经济管理部门的国家计划委员会,由于受政治动乱的冲击,“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机构就被打乱,工作基本陷于停顿。 1967 年和 1968 年甚至没有编制年度计划。在文革中,由于政治动乱影响,中国国民收入损失约 5000 亿元,经济曾几次大幅度下降。第一次是

    6、 1967 和 1968 年的经济倒退。1967 年工农业总产值比 1966 年下降 9.6%,1968 年比 1967 年再下降 4.2%。1968 年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比 1966 年分别下降了 13.4%和 13.3%,国家财政收入下降了 27%。第二次是 1974 年的所谓“批林批孔”运动,“四人帮”把矛头指向主管经济工作的周恩来总理,导致这一年经济停滞不前,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分别比 1973 年仅增长 1.4%和 1.1%,而财政收入下降 8.4%。第三次是 1975 年底开展所谓“批邓、反右倾翻案风”运动,使 1976 年经济又呈现混乱状态。 1976 年同 1975 年相

    7、比,工农业总产值仅增长 1.7%,而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则分别下降 2.7%和 8.5%。1970 年之后又重新出现基建规模过大、 超过国力可能的倾向,积累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由 1969 年的 23.2%急剧上升到 1970 年的 32.9%,1971 年再上升到 34.1%,以后一直维持在 31%以上, 1970-1976 年年均积累率为 32.6%。高积累是靠压缩人民的消费达到的。 在投资总额中重工业投资的比重,“三五”计划为 54.5%,“四五”计划为 52.1%,比“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时期尚分别高 15.8%和 13.4%。在处理内地、沿海工业和国防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方面,过分强调战备

    8、和内地建设,使“三五”、“四五”计划中内地建设投资比例分别高达 66.8%和 53.5%,并强调“靠山、分散、隐蔽”,虽然浪费了大量资金,但客观上缩小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差距,为内地打下了工业基础。今天看来,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国家财政 1967-1976 年连年发生赤字,财政赤字累计达 65.1 亿元。 1965-1975 年全民所有制职工平均工资下降 6%。1979 年和 1980 年先后两次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缩小了工农业产品之间的“剪刀差”。农业税也由过去向农民征收实物改为折征现金。因而就基本上改变了 30 多年的统购派购政策,把农村经济逐步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促使传统农业向专业化、

    9、商品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1987 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数达到 8805 万人,产值达到 4764 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 50.4%,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这是中国农村经济的一个历史性变化。1982 年 9 月之后,经济体制改革迅速地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全国改革的重点逐步转向城市, 其他领域的改革也迈开了步伐。 1984 年 10 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把经济体制改革推到一个新的阶段: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点,明确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

    10、;突破了社会主义企业只能由国家直接管理,不能自主经营的观点,明确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所有权同经营权可以适当分离;突破了政企职责不能分开的传统观念,明确政企职责分开,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将由直接控制转为间接控制为主。1987 年同改革前的 1978 年相比,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产值所占的比重由 77.6%下降到 59.7%;集体经济由 22.4%提高到 34.6%;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和其他非公有制成分由几乎为零提高到 5.6%。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 全民所有制商业由 54.6%下降到 38.7%,集体商业由 43.3%下降为 35.7%,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11、由 2.1%上升到 25.6%。“六五”计划时期, 1985 年同 1980 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由 7707 亿元增加到 13335 亿元,按 1980 年不变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 11%;国民总收入由 4546 亿元增加到 9041 亿元,按 1980 年不变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加 10.8%,超过原计划每年增长 4-5%的速度,也超了“一五”计划至“五五”计划年平均增长速度,但低于 1963-1965 年年平均增长速度( 15.1%)。“七五”计划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 7.9%,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11.3%,均超过“七五”计划的要求。 从增长规模看, 1990 年国民

    12、总收入为 18718 亿元,比 1985 年增加 9677 亿元,平均每年增加 1935 亿元,增长规模远远超过以往各个时期。 七五时期经济发展起伏较大,呈现不稳定状态。初期经济发展处于一种过热状态,后期进行治理整顿,使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 5 年间国民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的最大落差分别为 7.4 和 31.5 个百分点。社会产品物耗率上升,从 1985 年的 57.7%上升到 1990 年的 61.9%;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资金利税率从 1985 年的 23.8%下降到 1989 年的 16.8%;财政赤字由“六五”计划时期年均 25 亿元上升到“七五”计划时期年均 94.4 亿元

    13、。信贷、货币投放一度失控,出现了较明显的通货膨胀。5 年中信贷资金运用增加 10686 亿元,货币投放量达 1657 亿元,增幅不仅明显高于计划,而且也明显高于经济增长。 全社会零售物价水平大幅度增长, 年均涨幅达 10.1%,比“六五”计划时期平均涨幅高 2 倍。其中 1988 和 1989 年曾分别高达 18.5%和 17.8%。收入分配过于向个人倾斜,宏观调控能力削弱。居民收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 1985 年的 58.7%上升到 1989 年的 62.9%。在财政收入中, 中央财政所占比重由 80 年代初期的 57.6%下降到 1989 年的 45.2%。中央掌握的外汇由 60%

    14、下降到 40%。1993 年 11 月 14 日召开了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该决定成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动纲领。以邓小平 1992 年年初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国民经济以更高的速度向前发展, 1989-1991 年国民总收入三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5.8%,而 1992-1995 年则分别高达 14.1%、13.7%、13.1%和 9.3%,八五时期年均增长 12%。九五计划时期,由于遭遇亚洲金融危机及其后的通货紧缩影响,年均发展速度只有 8.7%,比八五时期

    15、低 3.3 个百分点,也低于一五和六五时期,但是高于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和七五时期。十五时期,国民总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又重新达到 2 位数,并且延续到十一五时期的前两年,其中 2007 年 GNI 的增长达到 13.3%,是近 10 年的高峰。 2008 年,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 GNI 增速回落到一位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年份总值19521191960218197027519804601990163420007054195314219611851971288198148919911879200174791954144196217319722921982526199222872002

    16、7972195515019631811973309198358219932939200390301956165196420819743101984695199439232004105011957168196524019753271985855199548541958200196625419763161986956199655761959216196723519773391987110319976053196822219783791988135519986307196924319794171989151219996534中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

    17、三产业工业建筑业3645.21027.51745.21607138.2872.54062.61270.21913.51769.7143.8878.94545.61371.621921996.5195.59824889.54891.61559.52255.52048.4207.11076.65330.55323.41777.423832162.3220.711635985.65962.71978.42646.22375.6270.61338.17243.87208.12316.13105.72789316.71786.39040.790162564.43866.63448.7417.925851

    18、0274.410275.22788.74492.73967525.72993.812050.612058.632335251.64585.8665.8357415036.815042.83865.46587.25777.28104590.317000.916992.34265.9727864847945448.418718.318667.850627717.46858859.45888.421826.221781.55342.29102.28087.11015.17337.126937.326923.55866.611699.510284.514159357.43526035333.96963

    19、.816454.4141882266.511915.748108.548197.99572.722445.419480.72964.716179.859810.560793.712135.828679.524950.63728.819978.570142.571176.614015.43383529447.64387.423326.278060.87897314441.93754332921.44621.626988.183024.384402.314817.639004.234018.44985.830580.588479.289677.11477041033.635861.55172.13

    20、3873.498000.599214.614944.745555.940033.65522.338714108068.2109655.215781.349512.343580.65931.744361.6119095.7120332.71653753896.847431.36465.549898.9135174135822.817381.762436.354945.57490.856004.7159586.8159878.321412.773904.3652108694.364561.32005183618.5184937.42242087598.177230.810367.374919.32

    21、006215883.9216314.424040103719.591310.912408.688554.92007266411265810.328627125831.4110534.915296.5111351.92008315274.7314045.433702149003.4130260.218743.21313402009341401.5340902.835226157638.8135239.922398.81480382010 403260 401202 40533.6 187581.4 160867 26714.4 173087历年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万元人 均年国 内 生国 内第 一 产第 二 产第三产生 产份产总值工运输邮贸易、业总 值电业餐饮业(元)1949438342010510874105962781285520157441265584924553171631638378014133105165481477146529684239622338258017819180107845494643738035625175521001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历年国民总收入分析及相关数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