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精编完整版农村土地整理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

    • 资源ID:5329968       资源大小:35.62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精编完整版农村土地整理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

    1、1.2.2项目位置及范围项目区位于田集街道南部,东至古沟於湖村,南到架河许岗村及田集电厂,西邻天柱山路,经纬度坐标为东经1160 48251160 5014,北纬320 4402320 4608。涉及田集、朱圩、吴湖3个行政村,7226口人。总土地面积566.67公顷,其中:项目建设规模481.67公顷,不动85公顷1.2.3项目规模项目区总土地面积566.67公顷,其中:项目建设规模481.67公顷,不动85公顷。项目概算投资575.9万元,单位面积投资1.01万元/公顷。1.2.4项目工期项目建设工期一年。1.2.5项目治理目标本次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481.67公顷,整理后项目区耕地总量

    2、357.96公顷,新增耕地74.4公顷,新增耕地率12.49%。疏浚排涝沟14.71千米,新建防渗渠9.95千米;修建土渠3.1千米;桥、涵、闸等各类配套建筑物169座;修建泥结石道路5.33千米;植树造林5.22万株。通过林、路、渠、沟、塘、及老村庄的综合整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渠相连的高产稳产农田生态区,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高效、可持续利用。1.2.6整理后农业生物措施利用情况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土地整理后针对项目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粮食产量低的现实,推广农作物秸秆“生物剂”堆腐还田技术,

    3、增施有机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使项目竣工后就能实现农、林、副业综合经营,向多功能特色农业转化。2.报告编制依据和过程2.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4)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5)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6)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7)国土资源行业标准土地开发整理标准(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9)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2.2编制过程(1)立项审查。确定项目是否符合淮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潘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田

    4、集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2)勘测调研。确定项目的类型、性质、范围和规模。(3)规划设计。本着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充分考虑与项目区对外排、灌水系及道路的衔接,合理进行水、路、林的规划布置。(4)概算编制。按照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进行投资概算。(5)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项目区概况3.1自然条件3.1.1地形地貌项目区属沿淮平原地貌,南北略低,中部略高,高程从海拔22.1米到23.9米不等,地势起伏不大。3.1.2气候项目区属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主要特征:春温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干冷、季风显著、四季分明。3.1.3植被项

    5、目区林木以意杨为主,混生少量的小叶杨,草灌木稀疏,有羊草、硬质早熟禾、中亚苔草、萎菱草等。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等。果树资源有柿、梨、枣、葡萄等。3.1.4土壤资源项目区的土壤属砂姜黄土,经多年种植水稻,现已形成潜育型水稻土。土壤质地粘重板结,易旱易涝,养份含量较低,土壤耕作层较浅,适宜种植小麦、水稻、大豆、玉米等作物。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不高,肥力中等,土壤中主要营养物质现状为:有机质12.49g/kg,全氮0.29g/kg,速效磷5PPM,速效钾131PPM。土壤PH值在6.58之间,呈中性或微碱性。但近几年呈下降趋势。土壤耕作层容重1.38g1.61g/cm3,孔隙度3948,由于土壤渗漏量

    6、较低,对保水保肥较为有利,但排水不良易形成渍害。从项目区的资源现状及特点分析,项目区的土地开发整理投资少,见效快,利用范围广,经过开发整理后,可极大提高土地利用率。3.1.5自然灾害项目区位于淮北大堤保护区内,其防洪标准达到40年一遇,但土地渍害较明显,排涝沟淤积严重,排水不畅,其排涝功能较差。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平均为十年一次,但项目区水源有保证,通过治理,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后,该灾害将得以彻底解决。3.2自然资源3.2.1光热资源项目区太阳辐射总量年均122.1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323.1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1-53%,气温21期间的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540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

    7、5,活动积温为51305210;稳定通过10的天气数213天,有效活动积温为4752.14755.7;无霜期长达215223天;多年平均降雨量937毫米(19512001);多年平均蒸发量1613.2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6%。光能充裕,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雨热同期,有利于植物生长,适合多种动植物生存。田集街道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为项目区的土地资源利用提供了多种适应性,有利于综合治理,发展农、林、副各行业生产。3.2.2水资源3.2.2.1水源情况项目区水资源以淮河为主,顾高新河、自然降水、地下水为辅。灌溉水源以河流取水为主,自然降水为补充,居民及牲畜用水使用地下水,水质良好,水资源丰富。3.

    8、2.2.2水资源情况分析a、需水量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85%需水量202.64万立方米,包括灌溉用水量(水稻、小麦)、居民及牲畜需水量,具体为:(1) 灌溉用水量项目区规划新造耕地74.4公顷,全部为水田。整理后项目区耕地总面积357.96公顷,全部为稻麦轮作耕地,复种指数1.88。水稻生育期概化为:泡田、返麦、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期和黄熟期。小麦生育期概化为插种出苗、分蘖迫麦、拔节孕穗、抽穗杨花、灌浆成熟,经淮南地区试验农作物各阶段净用水量。(详见下表1)表1 水稻、小麦灌溉定额计算结果表农作物 保证率用水定额水 稻小 麦综合用水定额50%85%95%净灌定额256.6327.54

    9、46.5123.0142156189.8234.7301.2渠系水利用系数0.6毛灌溉定额428546744205237260316.5391.5502则:水稻的灌溉需水量:107万立方米; 小麦的灌溉需水量:68万立方米 。灌溉用水量为175万立方米。(2)居民及牲畜用水按照淮南市水资源评价,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为130升/人天,涉及项目区总人口7226人,年用水量为27.58万立方米;大小牲畜用水定额分别为30升/头天、2升/头天,项目区2005年大牲畜存栏数0.05万头,小牲畜存栏0.02万只,牲畜年用水量0.06万立方米。项目区居民及牲畜年用水量合计为27.64万立方米。b、供水量项目

    10、区设计水平年P=85%总供水量495.28万立方米,包括地面径流量、地下水和客水三部分。具体为:(1)地面径流量:项目区建设面积481.67公顷,椐田家庵站1951年2001年50年的降雨资料统计,设计水平年降水量9314.71毫米,年降水总量292万立方米,年地面径流量78.84万立方米(径流系数取0.27)。(2)地下水:街道、村居民及牲畜饮年用水量为27.64万立方米,直接在村庄内打井取水,满足生活需要。(3)客水:淮河是项目区的主要灌溉水源,利用架河电灌站进行提水,通过架河总干渠及东一、二、三支渠把水引入项目区,架河电灌站总装机15台,2240kw,每年有1台机组可为项目区供水165.

    11、24万立方米,满足项目区灌溉用水的需求。表2 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85%架河电灌站供水量统计表序号名 称设计流量供水时间效率供水量(万立方米)m3/s 天/年时/天%1架河站(1155kw)1.352085165.24有效供水量为总供水量扣除蒸发量部分。项目区整理后坑塘水面8.99公顷,年均蒸发量1613.20毫米,实际蒸发量按40%计算为5.8万立方米(8.991.61320.4)。表3 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85%水资源供需情况表 单位:万立方米类 型数 量类 别备 注需水量灌溉用水量175可有效供水量地面径流量78.84居民、牲畜用水量27.64地 下 水客 水165.64开机20天蒸 发

    12、 量-5.8合 计202.64271.72通过水资源供需条件分析可知,项目建成后,设计水平年P=85%有效供水量为271.72万立方米,大于需水量,各项用水需求可以满足。(详见表3)3.2.3生物资源项目区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适宜多种生物繁衍生存,动植物种类繁多,生物资源种类具有多样性,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等,林木以意杨、油桃、雪梨为主,混生少量的小叶杨,草灌木稀疏,有羊草、硬质早熟禾、中亚苔草、萎菱草等,果树资源有柿、葡萄等。动物资源有畜禽及水产品等,水产品以鱼类为主 ,有鲢、鲤、鲫、草、青等。3.3社会经济条件项目区耕地产出率相对较低,人均占有耕地很少,当地农民以种田为主,伴以经商、外出打

    13、工等方式谋生。2005年该街道农民人均收入为2501元,项目区人均收入仅2193元,收入水平较低。(详见下表4) 表4 2005年项目区所辖各村社会经济情况表 单位:人 、公顷 、元村 名人 口耕地面积人均耕地 人均收入田集214126.870.01252440朱圩2660126.670.04762230吴湖2425130.020.053619107226283.560.037921933.4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3.4.1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项目区灌溉主要以架河电灌站供水为主,总装机2240KW,斗渠3条,农渠16条,排涝沟12条,配套建筑物38座,大都在七八十年代兴建,沟渠淤塞严重,致使项目区

    14、灌排不畅,且输水渠道均为土渠,渗漏严重,水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利用。3.4.2交通状况项目区对外交通较为便利,南有淮阜铁路,北有淮潘公路,祁古路穿区而过,但是田间道路、生产路缺乏统一规划,占地较宽,且多为土路,坑洼不平,特别是阴雨天更是泥泞不堪,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3.4.3林网建设状况且林木品种单一,缺棵断带现象十分严重。3.4.4电力设施状况项目区东南有“单机甲中华”之称的平圩电厂,区内有50万kv高压线路穿区而过,为以后整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3.4.5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区内无工矿企业,无污染源,林网建设框架基本形成,但缺乏统一组织、统一规划设计,农田基本建设、水土保持等工程

    15、不能有序正常进行,林木覆盖率不高,生态环境较差。4项目分析4.1项目合法性分析本项目符合淮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淮南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和田集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系潘集区土地整理重点项目,其规划方向与市区级规划所确定的用途一致,符合法定要求。4.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项目区土地面积566.67公顷,由田集街道朱圩、吴湖、田集3个行政村集体所有,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二大类。农用地包括耕地283.57公顷,其他农用地96公顷;建设用地包括住宅用地102.10公顷,不动85公顷。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不合理,土地的产出率相对较低,水稻单产450公斤/亩,小麦单产215公斤/亩。通过对项目区土地综合整治,可有效

    16、改善种植条件,提高经济效益。表5 项目区土地登记情况一览表公顷项目名称土地权属村名土地面积其 中农用地建设用地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田集街道土地整理项目集体108.8752.875622316657234.8160.574.3566.67379.57187.34.3土地整理潜力分析本项目主要通过整理田间沟、渠、路、塘,提高耕地质量和增加耕地面积。该工程预计新增耕地74.4公顷,新增耕地率15.4%。新增耕地主要包括:整理前农村道路用地114.71公顷,整理后农村道路用地16.09公顷,新增耕地1.01公顷;整理前农田水利用地50.7公顷,整理后农田水利用地33.7公顷,新增耕地17公顷;项目区原有

    17、坑塘水面28.2公顷,东二支南北坝塘沟、老干渠、朱圩大沟、部分小沟塘,新增耕地21.26公顷;老村庄占地面积102.1公顷, 整理后66.97公顷, 新增耕地35.13公顷;通过以上措施,可使项目区内耕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得到明显提高。表6 田集街道朱圩等三个村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规划对比表公顷、%土 地 利 用 类 型现状所占比例规划农 用 地耕 地(11)水田(111)283.5758.87357.9774.32旱地(114)菜地(115)林 地林地(131)其他农用地(15)农村道路用地(153)114.713.5516.093.34农田水利用地(156)50.710.533.77.00

    18、坑塘水面(154) 28.205.856.941.44小 计78.81414.786.1建 设 用 地 住宅(25)农村居民点(253)102.1021.2066.9713.9 合 计481.671004.4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4.4.1自然因素项目区原土壤属砂姜黄土,经多年种植水稻,现已形成潜育型水稻土,质地粘重,耕作层浅,适耕期短,耕作阻力大,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易渍、易涝、易旱。项目区内部排、灌、蓄、养功能设施较差,造成灌溉不及时,排涝无出路,道路蛛网密布,降低了土地利用率。4.4.2经济因素2005年该街道农民年人均收入为2501元,项目区所属各村年平均收入仅2193元,收入水平较低。地

    19、方无规模企业,无投入来源,虽然群众治理项目区积极性较高,但由于地方财政紧张,无力自行整治。4.5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实施后,通过农田林网建设和村庄周围植树绿化,改善了生态环境,通过涵养水源,项目区内水系得到合理调控,有效改善了农田供排水条件,增加了林网的防护功能,使项目区的环境优雅美观,改善了项目区内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对本区域和周边环境起到了良性循环作用。4.6基层组织及公众意见项目的实施能够得到街道、村基层组织的拥护,各村均召开村民大会征集项目实施意见。当地群众认为该项目完成后对实现农业产业化,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一致同意项目实施。4.7土地适宜性分析土

    20、地整理区是适宜性评价,是否合理确定项目区土地选用结构和用地空间布局的基础,这次土地适宜性评价的重点是对耕地后备资源的评价。通过对项目区土壤物理性状各土壤化学性质分析,根据土地属性对耕地利用的适应性程度及对土地整理可能产生限制的因子类型和强度参考土地形态和目前整理水平及进一步开发的可能性,采用综合分析和主导因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分别选择坡度,耕地厚度、土壤PH值灌溉条件、排水条件、侵蚀程度、土壤养分、土壤性质、对外交通9个影响因子,经分析表明,项目区所选择的各单元土壤养分值在1.02.0%之间,均为“中等适宜等级”;坡度分值在69度之间,属“中等适宜”等级,土壤质性为砂壤土

    21、分值均为“适宜”等级,其它各单元评价均在“中等适宜”以上,因此整个项目区土地适宜耕作程度均在“适宜”等级以上,土地利用方向定为水旱轮作是适宜的,能同时满足水、旱作物的要求。5.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5.1项目规划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统一规划、统一布置、统一整理,坚持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原则,科学安排农、林、交通、村镇等用地,坚持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多造耕地原则,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5.2项目规划依据(1)国土资源行业标准土地开发整理标准(2)淮南市土地

    22、开发整理规划(4)田集街道农村道路“十一五”总体规划(5)田集街道水利设施“十一五”总体规划(6)国家、省有关部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5.3项目总平面布置说明5.3.1农田水利方面布局项目区田间工程采取支、斗、农三级布置,其中:支、斗渠采用沟-路-渠布置;田间采用农渠(沟)、路相间布置,即一渠两边灌,一路下两田。5.3.1.1灌溉工程布局项目区灌溉以淮河为主要灌溉水源,利用架河电灌站进行提水,通过架河总干渠及东一、二、三支把水引入项目区,将水输入斗渠,然后经农渠把水灌入田块。为了节约耕地,节约用水,缩短灌溉周期,计划将支渠、斗渠建成混凝土防渗渠,其中:支渠控制面积为3000亩5000亩,其长度为2

    23、000米5000米,间距为800米1200米;斗渠控制面积300亩700亩,长度为 米1600米,间距为300米700米;农渠控制面积50亩360亩,长度为300米800米,间距为100米400米。5.3.1.2排涝工程布局项目区排涝以自排为主,排涝通过农沟排入斗沟,由斗沟排入中沟,而后排入淮河。排涝系统以现有中小沟为骨架,布置斗、农沟,斗、农排水沟与斗、农渠采沟渠合一(半地下渠)的办法,排灌兼用。5.3.1.3田间配套布局为便于农机下田,斗、农渠及斗、农沟之间相互贯通,在田间道、生产路与沟渠交叉处修桥、涵63座,同时为了把水及时有效灌入田间,在斗农渠上修闸、渡槽、放水口门等106座。5.3.

    24、2农村道路布局道路工程规划以方便群众交通生产,有利于耕作为原则,主要规划了田间道路和生产道路两种,田间道路主要沟通村庄与田块之间交通,生产道路主要沟通田块与田块之间交通,道路建设布局上与沟、渠衔接为沟-路-渠形式。5.3.3其他工程布局为加强生态保护,防止水土流失,有效的保护项目区耕地,规划在田间道路、生产道路、沟渠两侧及整理后村庄房前屋后均植树绿化,这样既起到生态防护作用,又能美化项目区环境。5.4项目主要工程内容5.4.1土地平整5.4.1.1建设标准项目区土地平整全部为废弃沟塘平整。项目区内废弃沟塘平整,采取剥离表土后利用原有开挖沟塘弃土及顾高新河弃土回填,然后在回填好的地块上覆盖剥离的表土并增施有机肥、农家肥等生物措施,使新造耕地耕作层土壤各项理化指标达到开发整理项目二级耕地质量水平,满足农业耕种要求。5.4.1.2主要工程内容及工程量土地平整开挖回填需做土方14.35万立方米。表7 土地整理措施工程内容、工程量及投资估算表


    注意事项

    本文(精编完整版农村土地整理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