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地质灾害评估技术要求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5275945       资源大小:24.91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地质灾害评估技术要求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

    1、5.评估范围与级别5.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不能局限于建设用地和规划用地面积内, 应视建设和规划项目的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予以确定。5.2若危险性仅限于用地面积内,则按用地范围进行评估。5.3崩塌、滑坡其评估范围应以第一斜坡带为限; 泥石流必须以完整的沟 道流域面积为评估范围;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的评估范围应与初步推测的可 能范围一致;地裂缝应与初步推测可能延展、影响范围一致。5.4建设工程和规划区位于强震区, 工程场地内分布有可能产生明显错位 或构造性地裂的全新活动断裂或发震断裂,评估范围应尽可能把邻近地区活 动断裂的一些特殊构造部位(不同方向的活动断裂的交汇部位、活动断裂的

    2、拐弯段、强烈活动部位、端点及断面上不平滑处等)包括其中。5.5重要的线路工程建设项目, 评估范围一般应以相对线路两侧扩展 500 1000m 为限。5.6在已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 建 设工程处于已划定为危险性大中等的区段,还应按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性 与工程特点进行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5.7区域性工程项目的评估范围, 应根据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及工程类型确 定。5.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进行, 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建设项 目重要性划分为三级。见表 5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复杂程度估分级项目重要 7复杂中等简单重要建设项目一级较重要建设项目二级三

    3、级一般建设项目5.8.1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见表 5 2,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1地质灾害发育强烈1.地质灾害发育中等1.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2地形与地貌类型复杂2.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2.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3.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变 化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 不良3.地质构造较复杂,岩性岩相 不稳定,岩土体工程地质性 质较差3.地质、构造简单,岩性单一, 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不 良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 差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良 好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 活动强烈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 活动较强烈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 活动

    4、一般注:每类5项条件中,有一条符合复杂条件者即划为复杂类型。582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见表5 3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表5 3项目类型项目类别开发区建设、城镇新区建设、放射性设施、军事设施、核电、二级(含) 以上公路、铁路、机场,大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 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新建村庄、三级(含)以下公路,中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 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小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 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5.9在充分收集分析已有资料基础上,编

    5、制评估工作大纲,明确任务,确 定评估范围与级别,设计地质灾害调查内容及重点,工作部署与工作量,提 出质量监控措施和成果等。6.技术要求6.1一级评估应有充足的基础资料,进行充分论证。一、 必须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各类地质灾害体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逐一进 行现状评估;二、 对建设场地和规划区范围内,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本身可 能遭受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分别进行预测评估;三、 依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综合评估建设场地和规划区地质灾 害危险性程度,分区段划分出危险性等级,说明各区段主要地质灾害种类和 危害程度,对建设场地适宜性作出评估,并提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与建议6.2二级评估

    6、应有足够的基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一、必须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逐一进行 初步现状评估;二、对建设场地范围和规划区内,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本身可 能遭受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分别进行初步预测评估;三、在上述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评估其建设场地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分区段划分出危险性等级,说明各区段主要地质灾害种类和危害程 度,对建设场地适宜性作出评估,并提出可行的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6.3三级评估应有必要的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参照一级评估要求的内容, 作出概略评估。7地质灾害调查与地质环境条件分析7.1地质灾害调查的重点应是评估区内不同类型灾种的易发

    7、区段。7.1.1在相同地质环境条件下,存在适宜的斜坡坡度、坡高、坡型,岩体 破碎、土体松散、构造发育,工程设计挖方切坡路堑工段,将是崩塌、滑坡 的易发区段,应为调查的重点。7.1.2经初步分析判断, 凡符合泥石流形成基本条件的冲沟, 应为调查的 重点。7.1.3依据区域岩溶发育程度、 松散盖层厚度、 地下水动力条件及动力因 素的初步分析判断、圈定可能诱发岩溶塌陷的范围,应做为调查的重点。7.1.4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 圈出各类特殊性岩土分布范围, 可做为调查 的重点7.1.5对线状及区域性的工程项目, 必须将地质灾害的易发区段和危险区 段及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点作为调查的重点。7.2地质灾害调查

    8、内容与要求7.2.1崩塌调查一、崩塌区的地形地貌及崩塌类型、规模、范围,崩塌体的大小和崩落 方向。二、崩塌区岩体的岩性特征、风化程度和水的活动情况。三、崩塌区的地质构造,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的产状、组合关系、闭 合程度、力学属性、延展及贯穿情况及编绘崩塌区的地质构造图。四、气象(重点是大气降水) 、水文和地震情况。五、崩塌前的迹象和崩塌原因,地貌、岩性、构造、地震、采矿、爆破、 温差变化、水的活动等。六、当地防治崩塌的经验。7.2.2滑坡调查一、搜集当地滑坡史、易滑地层分布、水文气象、工程地质图和地质构 造图等资料,并调查分析山体地质构造。二、调查微地貌形态及其演变过程;圈定滑坡周界、滑坡壁、

    9、滑坡平台、 滑坡舌、滑坡裂缝、滑坡鼓丘等要素;并查明滑动带部位、滑痕指向、倾角, 滑带的组成和岩土状态,裂缝的位置、方向、深度、宽度、产生时间、切割 关系和力学属性;分析滑坡的主滑方向、滑坡的主滑段、抗滑段及其变化, 分析滑动面的层数、深度和埋藏条件及其向上、下发展的可能性。三、调查滑带水和地下水的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体、湿 地分布及变迁情况。四、调查滑坡带内外建筑物、树木等的变形、位移及其破坏的时间和过 程。五、对滑坡的重点部位宜摄影或录像。六、调查当地整治滑坡的经验。7.2.3泥石流调查 调查范围应包括沟谷至分水岭的全部地段和可能受泥石流影响的地段。 并应调查下列内容:一、冰雪

    10、融化和暴雨强度、前期降雨量、一次最大降雨量,平均及最大 流量,地下水活动情况。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松散堆积物的物质组成,分 布和储量。三、沟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沟谷的发育程度、切割情况,坡度、弯 曲、粗糙程度,并划分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及圈绘整个沟谷的 汇水面积。四、形成区的水源类型、水量、汇水条件、山坡坡度,岩层性质及风化 程度。查明断裂、滑坡、崩塌、岩堆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及可能形成 泥石流固体物质的分布范围、储量。五、流通区的沟床纵横坡度、跌水、急湾等特征。查明沟床两侧山坡坡 度、稳定程度,沟床的冲淤变化和泥石流的痕迹。六、堆积区的堆积扇分布范围,表面形

    11、态,纵坡,植被,沟道变迁和冲 淤情况;查明堆积物的性质、层次、厚度,一般粒径及最大粒径以及分布规 律。判定堆积区的形成历史、堆积速度,估算一次最大堆积量。七、泥石流沟谷的历史,历次泥石流的发生时间、频数、规模、形成过 程、暴发前的降雨情况和暴发后产生的灾害情况,并区分正常沟谷或低频率 泥石流沟谷。八、开矿弃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及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 情况。九、当地防治泥石流的措施和经验。7.2.4地面塌陷调查 地面塌陷包括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宜以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为主,分 别查明下列内容:岩溶塌陷:一、调查过程中首先要依据已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区内岩溶发育、 分布规律及岩溶水环境

    12、条件。二、查明岩溶塌陷的成因、形态、规模、分布密度、土层厚度与下伏基 岩岩溶特征。三、地表、地下水活动动态及其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关系。四、划分出变形类型及土洞发育程度区段。五、调查岩溶塌陷对已有建筑物的破坏损失情况,圈定可能发生岩溶塌 陷的区段。采空塌陷:一、矿层的分布、层数、厚度、深度、埋藏特征和开采层的岩性、结构 等。二、矿层开采的深度、厚度、时间、方法、顶板支撑及采空区的塌落、 密实程度、空隙和积水等。三、地表变形特征和分布规律,包括地表陷坑、台阶、裂缝位置、形状、大小、深度、延伸方向及其与采空区、地质构造、开采边界、工作面推进方 向等的关系。四、地表移动盆地的特征,划分中间区、内边缘和

    13、外边缘区,确定地表 移动和变形的特征值。五、采空区附近的抽、排水情况及对采空区稳定的影响。六、搜集建筑物变形及其处理措施的资料等。7.2.5地裂缝调查 主要调查以下内容:一、单缝发育规模和特征以及群缝分布特征和分布范围。二、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断裂等) 。三、地裂缝成因类型和诱发因素(地下水开采等) 。四、发展趋势预测。五、现有防治措施和效果。7.2.6地面沉降调查 主要调查由于常年抽汲地下水引起水位或水压下降而造成的地面沉降, 不包括由于其它原因所造成的地面下降。主要通过搜集资料、调查访问来查 明地面沉降原因、现状和危害情况。着重查明下列问题:一、综合分析已有资料查明

    14、第四纪沉积类型、地貌单元特征,特别要注 意冲积、湖积和海相沉积的平原或盆地及古河道、洼地、河间地块等微地貌 分布。第四系岩性、厚度和埋藏条件,特别要查明压缩层的分布。二、查明第四系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埋藏条件及水力联系;搜集历年 地下水动态、开采量、开采层位和区域地下水位等值线图等资料。三、根据已有地面测量资料和建筑物实测资料,同时结合水文地质资料 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圈定地面沉降范围和判定累计沉降量,并对地面沉降范 围内已有建筑物损坏情况进行调查。7.2.7潜在不稳定斜坡调查 主要调查建设场地范围内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等潜在隐患的陡坡地段。 调查的内容包括:一、地层岩性、产状、断裂、节理、裂隙发

    15、育特征、软弱夹层岩性、产 状、风化残坡积层岩性、厚度。二、斜坡坡度、坡向、地层倾向与斜坡坡向的组合关系。三、调查斜坡周围,特别是斜坡上部暴雨、地表水渗入或地下水对斜坡 的影响,人为工程活动对斜坡的破坏情况等。四、对可能构成崩塌、滑坡的结构面的边界条件、坡体异常情况等进行 调查分析,以此判断斜坡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可 能的影响范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视为可能失稳的斜坡:一、各种类型的崩滑体;二、斜坡岩体中有倾向坡外、倾角小于坡角的结构面存在;三、斜坡被两组或两组以上结构面切割,形成不稳定棱体,其底棱线倾 向坡外,且倾角小于斜坡坡角;四、斜坡后缘已产生拉裂缝;五、顺坡向卸荷

    16、裂隙发育的高陡斜坡;六、岸边裂隙发育、表层岩体已发生蠕动或变形的斜坡;七、坡足或坡基存在缓倾的软弱层;八、位于库岸或河岸水位变动带,渠道沿线或地下水溢出带附近,工程建成后可能经常处于浸湿状态的软质岩石或第四系沉积物组成的斜坡;九、其它根据地貌、地质特征分析或用图解法初步判定为可能失稳的斜 坡。7.2.8其他灾种根据现场实际,可增加调查灾种,并参照国家有关技术要求进行。7.3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7.3.1一切致灾地质作用都受地质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控制。 地质环境条 件分析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础。7.3.1.1分析地质环境因素的特征与变化规律。地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一、岩土体物性:岩土体类型、组

    17、份、结构、工程地质特征;二、地质构造:构造形态、分布、特征、组合形式和地壳稳定性;三、地形地貌:地貌形态、分布及地形特征;四、地下水特征:类型、含水岩组分布、补径排条件、动态变化规律和 水质水量;五、地表水活动:径流规律、河床沟谷形态、纵坡、径流速与流量等;六、地表植被:种类、复盖率、退化状况等;七、气象:气温变化特征、降水时空分布规律与特征、蒸发与风暴等;八、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形式与规模。7.3.1.2分析各地质环境因素对评估区主要致灾地质作用形成、 发育所起 的作用和性质,从而划分出主导地质环境因素、从属地质环境因素和激发因 素,为预测评估提供依据。7.3.1.3分析各地质环境因素各自的和相

    18、互作用的特点以及主导因素的 作用,以各种致灾地质作用分布实际资料为依据,划出各种致灾地质作用的 易发区段,为确定评估重点区段提供依据。732综合地质环境条件各因素的复杂程度,对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复 杂程度作出总体和分区段划分。733各种致灾地质作用受控于所有地质环境因素不等量的作用。主导地 质环境因素是致灾地质作用形成的关键;从属地质环境因素总是以主导地质 环境因素的作用为前提或是通过主导地质环境因素发挥作用;激发因素是在 致灾地质作用孕育成熟的条件下,因其作用而导致灾害发生。因此,在预测 评估过程中,应首先分析某些地质环境因素可能发生的变化而出现不稳定状 态,评价地质灾害发展趋势。7.3.

    19、4有关区域地壳稳定性、高坝和高层建筑地基稳定性、隧道开挖过程 中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地下开挖过程中各种灾害(岩爆、突水、瓦斯突出等) 问题,不作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可在地质环境条件中进行论述。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8.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在查明各种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 规模、和承灾对象社会经济属性(承灾对象的价值,可移动性等)的基础上,从致灾体 稳定性和致灾体与承灾对象遭遇的概率上分析入手,对其潜在的危险性进行 客观评估。8.2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见表8 - 1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表8 1确定要素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危险性分级危险性大 :强发育危害大危险性中等中等发育危害中等危

    20、险性小弱发育危害小8.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 性预测评估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8.3.1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基本查明评估区已发生的崩塌、滑坡、 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灾害 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布、类型、规模、变形活动特征,主要诱发因素与 形成机制,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其危险性和对工程危害 的范围与程度做出评估。8.3.2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是对工程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工程建设 安全的邻近地区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做出评估。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各种地质环境因

    21、素相互影响,不等量共同作用的结 果。预测评估必须在对地质环境因素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判断降水或人类活 动因素等激发下,某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可调节的地质环境因素的变化,导致 致灾体处于不稳定状态,预测评估地质灾害的范围、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内容包括:一、 对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可能引发或加剧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 塌陷、地裂缝和不稳定的高陡边坡变形等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做出 预测评估。二、 对建设工程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 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危害隐患和潜在不稳定斜坡变形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 害程度做出预测评估。三、对各种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可采

    22、用工程地质比拟法,成因历史 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数字统计法等定性、半定量的评估方法进行。833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 估结果,充分考虑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 分布、危险程度,确定判别区段危险性的量化指标,根据“区内相似,区际相 异”的原则,采用定性、半定量分析法,进行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 险性等级分区(段)。并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难度和防治效益,对建设 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和建议。一、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危险性划分为大、中等、小三级;二、 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基本不设计防治工程的,土地适宜性

    23、为适宜; 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防治工程简单的,土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地质灾害 危险性大,防治工程复杂的,土地适宜性为适宜性差。见表 8-2建设用地适宜性分级表表8 2级别分级说明适宜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简单,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引 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易于处理。基本适宜不良地质现象较发育,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变化较大,工程建设遭受 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中等,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 中等,但可采取措施予以处理。适宜性差地质灾害发育强烈,地质构造复杂,软弱结构成发育区,工程建设遭 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防 治难度大

    24、。三、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应根据各区(段)存在的和可能诱发的灾 种多少、规模、稳定性和承灾对象社会经济属性等,综合判定建设工程和规 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等级区(段)。四、分区(段)评估结果,应列表说明各区(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存 在和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种类、规模、稳定状态、对建设项目危害情况并提 出防治要求。9成果提交9.1地质灾害危险性一、 二级评估, 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三 级评估,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9.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或说明 书,并附评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和有关的 照片、地质地貌剖面图等。9.3地

    25、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是评估工作最终成果, 应在综合分析全部资 料的基础上进行编写。报告书要力求简明扼要、相互联贯、重点突出、论据 充分、结论明确;附图规范、时空信息量大、实用易懂、图面布置合理、美 观清晰、便于使用单位阅读。9.4地质灾害性评估报告书参考提纲如下:、尸 、 亠前言说明评估任务由来,评估工作的依据,主要任务和要求。第一章 评估工作概述一、工程和规划概况与征地范围二、以往工作程度三、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四、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气象、水文二、地形地貌三、地层岩性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五、工程地质条件六、水文地质条件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第三章

    26、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一、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阐述已发生的灾种、数量、分布、规模、形 成机制、危害对象、稳定性等。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按灾种分别进行评估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一、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二、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在山地丘陵区进行工程建设,一般工程设计挖方切坡工程,对潜在不 稳定边坡,必须进行危险性预测评估,可列专节论述)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三、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四、防治措施结论与建议9.5成果图件的基本内容9.5.1 评估区地质灾

    27、害分布图比例尺:按委托单位的要求并考虑便于阅读可自行规定。 该图是以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为背景,主要反映 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一、平面图内容(一)按规定的素色表示简化的地理、行政区划要素;(二)按 GB12328-90 规定的色标,以面状普染色表示岩土体工程地质 类型;(三)采用不同颜色的点、线符号表示地质构造、地震、水文地质和水 文气象要素;(四)采用不同颜色的点状或面状符号表示各类地质灾害点的位置、类 型、成因、规模、稳定性、危险性等。二、镶图与剖面图 对于有特殊意义的影响因素,可在平面图上附全区或局部地区的专门性 镶图。如降水等值线图、全新活动断裂与地震震中分布图等。同时应附区域 控制性地质地貌剖面图。三、大型、典型地质灾害说明表 用表的形式辅助说明平面图的有关内容。表的内容包括:地质灾害点编 号、地理位置、类型、规模、形成条件与成因、危险性与危害程度、发展趋 势等、9.5.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 比例尺;按委托单位要求并考虑便于阅读可自行规定。 该图主要反映地质灾害危险


    注意事项

    本文(地质灾害评估技术要求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