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0703.doc

    • 资源ID:526782       资源大小:645KB        全文页数:6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0703.doc

    1、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修编) 规划说明目 录第一章 概 况1第一节 杭州城市概况1一、城市性质1二、位置与人口1三、自然条件1四、历史沿革2第二节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概况3一、西溪地理位置3二、西溪兴废史3第三节 规划依据8第二章 规划总则10第一节 现状分析10一、优势条件10二、存在问题11第二节 风景资源评价12一、风景资源12二、风景资源评价14第三节 湿地公园范围、性质和发展目标15一、湿地公园范围15二、湿地公园性质16三、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6四、湿地公园发展目标17第四节 规划结构与布局19一、湿地公园子系统按三级配置19二、旅游服务子系统按三级配置19三、湿地公园养

    2、护及管理子系统按二级配置20第五节 湿地公园容量及生态原则20一、游人容量20二、公园建筑容量22三、生态原则23第三章 专项规划24第一节 保护培育规划24一、分类保护24二、分级保护25第二节 风景游赏规划27一、景观特征分析及景象展示构思27二、 功能分区及景点设置27三、游览组织31第三节 典型景观规划32一、湿地公园湿地景观规划32二、植物景观规划36三、建筑风貌及园林景观规划39第四节 科研监测及科普规划39一、科研39二、监测40三、科普教育40第五节 游览设施规划41一、规划原则41二、游人与游览设施现状分析41三、规划布局41第六节 基础工程规划42一、道路交通规划42二、电

    3、力电讯规划44三、给水规划48四、排水规划49第七节 公共环境保护规划49一、现状49二、对策及规划49三、水质保护与改善50第八节 防灾规划51一、消防51二、水系及航道治理51三、湿地公园防洪52四、湿地公园排涝52五、湿地公园病虫害防治53第九节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53一、现状分析53二、居民点调整与控制规划55第十节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55一、经济现状分析55二、经济发展引导方向56三、经济发展引导措施56第十一节 分期发展规划57一、规划分期57二、分期目标与工作重点57第四章 实施规划的对策及措施59一、管理体制与政策法规的确立与完善59二、法规政策60三、人力资源的聚集与培养60四、

    4、资金保障60五、对外交流6060第一章 概 况第一节 杭州城市概况一、城市性质杭州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的重要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二、位置与人口杭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的西部、浙江省的北部、杭嘉湖平原与浙西山区交汇之地,辖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滨江、萧山、余杭八个区。市区面积3068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73万人,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仅次于上海的第二个区域性大都市。三、自然条件杭州市的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连接山峦起伏的天目山地,为海拔五百米以下的低山丘陵,东北部地势平坦,连接河网交叉的杭嘉湖平原,海拔在黄海标高3到10米之间。杭州市的

    5、水系有钱塘江汇新安江、衢江、分水江、浦阳江、富春江诸水,自西南横穿杭州流向东北,经杭州湾注入东海。运河、上塘河、余杭塘河等河道纵横于东北平原,河荡交错,构成江南水乡。西湖三面群山低丘环绕,东部与杭州城区相连,风光秀丽。杭州市地处亚热带北缘,在中国气候区划上,划入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长江中下游南区的钱塘江小区,年平均气温15-17,年极端最高温度42.1,极端最低气温-10.5,年平均相对湿度78%,年平均降水量1399毫米,年平均风速8.1米/秒,年平均日照时数1900小时,无霜期年平均250天左右,总的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较长,四季分明。四、历史沿革杭州市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早在

    6、四千六百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城区西北十八公里的良渚城区老和山水田畈一带,就已经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从事农业生产兼营渔猎和畜牧,创造了以玉器及黑陶为特征的“良渚文化”。相传夏禹治水成功,到会稽会诸侯曾在杭州余杭(航)登陆,因名之“禹杭”,后遂称“余杭”,为扬州之域。春秋后期,这里是吴越争霸的地方,先属吴,后属越,战国时属楚。秦始皇统一六国,在灵隐山麓设置县治,称钱唐县属“会稽郡”,西汉因之,仍称钱唐县,先隶属扬州,后又归会稽。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钱唐郡而置杭州,杭州之名就于此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隋炀帝开凿了江南运河,促进了杭州经济的发展。唐代,杭州先后改属于江南道,两浙道,

    7、贞观以后,杭州日趋繁荣,成为了“东南名郡”。五代的吴越国以杭州为首府,在凤凰山修筑“子城”和“罗城”作为国治,经过吴越三代五帝七十二年的开拓建设,杭州已是全国经济繁荣,文化荟萃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北宋时的杭州隶属两浙路,已是“万物富庶的东南第一州”。宋室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南渡,升杭州为临安府,隶宁浙西路。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定杭州为行都,环凤凰山建皇城。从此,杭州成为南宋朝庭一百五十二年的都城,开始了杭州鼎盛时期。正如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说,杭州是当时“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元灭宋后,杭州称杭州路,降为江浙中书行省。这是繁华的杭州城惨遭一场空前的浩动。元至正十九年(公

    8、元1359年),张自成举旗反元,割据浙西五郡,重建杭州城。明代的杭州,建制为杭州府,隶属浙江布政使司,杭州经过一段复苏之后,到明万历年间,又是四方商贾云集,游人纷至沓来,据万历杭州府志载,已是“今民居栉比,鸡犬相闻,极为繁荣”。清代建制仍为杭州府,隶属浙江布政使司。清初顺治七年(公元1648年),傍西湖建旗营,俗称满城,城周十里,高一丈九尺,置设五门,占地1436亩。清代杭州,数乾隆年间最为繁华,杭州共有44余万民户,207多万人。鸦片战争后,杭州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城市,中日甲午战争(公元1895年)失败后,被迫订立中日马关条约,定杭州为通商口岸,拱宸桥一带辟为日本租界。宣统三年(公元1911

    9、年)11月4日,杭州光复。民国元年(公元1927年),废清杭州府,并钱塘、仁和两县,改称杭县。民国十六年属钱塘道(公元1927年)建制为杭州市,5月17成立市政厅,6月20改为市政府。民国十九年(公元1920年)置省政府。在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民革命战争时期,杭州处于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下,政治、经济受南京、上海的达官豪富所控制,是少数剥削阶级享乐的消费形城市。一九四九年五月三日,杭州解放,这座古城开始了新的历史时期。第二节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概况一、西溪地理位置西溪在何处?各个时期说法不一:南宋咸淳临安志卷36说:“西溪在武林山之西。”明洪瞻祖西溪旧志说:“溪薄余杭界,自分金岭挟上埠诸

    10、涧细流,划原田、穿市镇、而逆受余杭南湖之浸,并山三十六里,过生桥、会干江、注古荡,与湖合。”清雍正西湖志卷4说:“松木场入古荡,溪流浅狭,不容巨舟,自古荡而西,并称西溪。”光绪杭州府志卷23说:“西溪在灵隐之西北,自松木场水口沿山十八里,汇余杭塘河,合新开运河。”民国杭州市新志卷4说:西溪“在西湖北山之阴,有三路可入、一水道,由松木场过古荡以西,并称西溪。”近期(1995)出版的杭州市志卷1说:“沿山河,又称西溪,也称留下溪,发源于余杭境内板照山麓,由七支溪水汇合,沿留下镇、天目山路、到松木场桥、西溪河下,连通京杭运河,全长35公里。”明清以来对西溪这条河流各有认识,归纳起来有两种:一种认为西

    11、溪是指从余杭南部山区流来经由留下至古荡的这条河;另一种认为西溪是从余杭南部山区流来经由留下古荡松木场西溪河下这条河,从河流的定义来衡量,后一种说法较为合理,它具有发源、流向、长度三个要素,而人们习惯上还是把古荡留下这条河称为西溪。西溪湿地指哪些地方?综合南宋以来的文献记录,历史上的西溪湿地应该指西溪古荡留下段两岸的宽阔地带,其范围:南岸包括今日老和山秦亭山灵峰山北高峰美人峰龙门山竹竿山小和山山脊线以北的丘陵坡麓地带;北岸包括余杭塘河以南五常乡蒋村乡带水网平原,面积约60平方公里,即雍正西湖志卷4所说的古荡以西“曲水弯环,群山四绕,名园古刹,前后踵接,又多芦汀沙溆。”的地方。二、西溪兴废史西溪湿

    12、地的兴废史可分以下几个时期:北宋以前 在西溪南侧山上建立不少寺院,如东晋咸和年间(326334)僧慧理在石人岭建古夕照庵,义熙十三年(417)僧昙翼在法华山建法华寺。唐贞观年间(627649)在桐坞建悟空寺、在安乐山建永兴寺,显庆元年(656)建光明寺,长庆初年(821822)在秦亭山建喜鹊寺,中和年间(881885)建福清庵,五代后梁贞明年间(915921)在西溪西南罗坞建永乐庵,后唐同光年间(923926)在西溪西北建隆庆寺,后晋天福七年(942)在碧峰山下建佛慧寺等等。北宋时期 继续建寺,如宋建隆三年(962)吴越王建报先寺(知名度很高,旧有“千年灵隐,八百报先”之谚)。同时,开发自然景

    13、点和其他人文景点,如秦亭山(宋秦观建亭于山上,因名)、白兔泉、碧峰山唐人洗马滩、桃源岭方井(传说王方平曾饮此井水,井亭由米芾书扁额“方井桃源岭”)、北高峰塔(宋苏轼有遗文)。按元丰九域志,西溪当时已立为镇、为钱塘四大镇之一,但环境还是比较偏僻的。元佑四六年(10891091)任杭州通判的杨蟠(其时苏轼任杭州知州)写过一首至今公认为最早的、歌颂西溪的诗:西 溪 杨蟠为爱西溪好,尝忧溪水穷。山源春更落,散入野田中。南宋时期 宋室南迁,西溪有了很大发展,这与宋高宗赵构开辟西溪“辇道”有关(“辇道”是一条从古荡沿山行直至余杭“石平如砥”的车马道,是赵构去余杭洞霄宫的专用道路)。明末吴本泰在西溪梵隐志卷

    14、1中说过:“西溪一洼水耳,复古未闻。自宋辇经途,斥为皋壤,沟塍鳞次,耕渔栉比,兼绕梅竹茶笋,而香雪十八里遂成佳话矣!”南宋时在西溪南岸辇道两边育梅栽竹,同时发掘了金鱼井、东法华泉。乾道三年(1167)在法华山下坞口建东岳行宫(民间称老东岳庙),嘉定十二年(1219)造忠义桥(至今尚存的杭州最古老的单孔拱形石阶桥)。这些景点旧址有的至今仍可寻到。在西溪北岸平原区、今五常南部有白荡滩、蒋村南部、当时则称为南漳湖或蒹葭深处、河渚、涡水,民乐耕渔,不少游客来此棹船载酒浮咏。当地军民还营造寺庙,如绍兴年间(11311162)在南漳湖侍卫马军司驻屯建庵以奉诸军香火。淳熙初年(1174)建大圣庵,大圣庵在淳

    15、熙七年(1180)又改为资寿岩禅院。蒋村建蒋相公庙,蒋家牌楼。五常、蒋村一带此时开始大面积嫁接、培育柿树。西溪,已为南宋文人所喜爱,当时曾辑有西溪百咏集(收录于四库全书)。南宋时,就行政区而言,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分别属于蒋村里,西溪里,西溪市,整个“西溪”属钱塘县。从环境角度说,“西溪”充满着幽美的山水景色和朴素的田园风光,下面引用南宋两位诗人的两首诗加以证明;西 溪 叶绍翁一条横木过前溪,村女齐登采叶梯。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梢啼。西 溪 董嗣杲渔樵耕牧自成村,就屋编篱古意存。出坞野云多曲折,过桥溪水半清浑。一逢白壁书香社,几见朱元障塞门。地理最饶人事简,山家还有别乾坤。明清时期 明代除了

    16、维修宋时景观,使古刹增新外,还开发很多旅游项目。在西溪南岸,正德十年(1515)重修方井(由洪钟补书“方井桃源岭”),嘉靖38年(1559)重建方井旁的真觉寺。新建石人岭的涌山阁、梅花泉、柏家园、花坞、留下安乐山的放山台、双井、茶市街、金莲池、横山草堂、杨家牌楼等等,居民则大量培育梅花,并以“种梅为业、不事杂植。”从王在晋西溪探梅记、杨师孔华山看梅记以及诗人们不断歌咏永兴寺的两株绿萼梅的情况估计,明代中期“西溪探梅”一大景色已经形成。西溪北岸,明代后期在蒹葭里一带也建许多名园名庵,如章次白的“西溪梅竹山庄”、冯梦祯的“西溪草堂”、刘符的“淇园”、邹文学的“泊庵”、洪钟的“洪园”。正德年间,洪钟

    17、退居河渚、还发起端午节“龙舟竞渡”活动,以“庆丰年”、“祈社安”。万历初年(1573年稍后)在南宋正等院旧址上建交芦庵,万历年间(15731629)建省庵(崇祯十二年即1639年,改名为慈觉庵),崇祯元年(1628)建曲水庵,崇祯七年(1634)又在南宋资寿岩禅院旧址上建秋雪庵。明末清初张岱在西湖梦寻卷5“西湖外景”中写道:“其地有秋雪庵,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大是奇景。”在张岱以前,明末朱梦彪已写有观秋雪庵芦花记,由此断言“西溪观芦”在明末成为西溪又一大景色。吴本泰因秋雪庵风光极佳,罗列了“秋雪八景”,即仙岛荡、幔芦港、秋雪滩、莲花幢、杨柳城、苍葡篱、护生堤、弹指楼,并各有诗咏。曲水

    18、庵前、景色也美,曲水杂咏中就提到法华秋霁、北峰起云、蒹葭泛月、河渚渔歌、佛慧晚钟、竹林问渡、西溪梅墅七景。明代蒹葭里遍地种植梅花,咏者不乏其人,如:西溪梅墅 僧大绮孤山狼籍后,此地香未已。花开十万家,一半傍流水。据称,当时西溪与灵峰、孤山已成为杭州三大赏梅胜地。明代西溪保持着田园风光,它与具有脂粉气的西湖风格截然不同,文人对其诗画者甚多,如唐寅绘西溪图,僧大善重辑西溪百咏集。蒹葭里尤为僧侣、隐上所“钟情”,录明人律诗两首。过河渚故人庄 陈贽南漳营别业,农父作邻家。山色当窗好,溪流绕屋斜。襟怀付鱼鸟,生理在桑麻。浊酒能留客,东篱正菊花。蒹葭里 僧大善千顷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鸥凫栖水高僧舍

    19、,鹳鹅巢云名士楼。蒼葡叶分飞鹭羽,荻芦花散钓鱼舟。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清兵入关,并未对西溪湿地造成破坏。顺治十八年(1661),在浙江传教多年的意大利人马丁诺马丁尼(卫匡国)去世后就被安葬于方井附近(“卫匡国墓”今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康熙年间西溪湿地又增添许多新建筑,如放鹤亭、镜水楼、西溪山庄、临流草堂、张区别业、桐荫山房、捻花书屋等等。1699年西溪湿地出现它历史上的辉煌,康熙南巡到了西溪,御笔留下“竹窗”两字和宸翰五言诗一首(此两件与苏轼题诗原藏于交芦庵):西 溪 玄烨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森。暖催梅信早,水落草痕深。俗籍渔为业,园绕笋作林。民风爱淳朴,不厌一登临。按雍正西

    20、湖志卷4,当时“西溪探梅”已为西湖十八景之一。1751年乾隆南巡到杭州,又为西溪留下宸翰西溪探梅诗一首。清代学者都热爱西溪,尤以康熙雍正年间曾被推荐为博学鸿词的厉鹗和杭世骏为最。他们为西溪留下不少艺术成就很高的田园诗词,如:泛舟河渚,过曲水、秋雪诸庵两道 厉鹗芦锥几顷界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记取飞尘难到处,矮梅下系庳蓬船。道光十年(1830)戴熙访蒹葭里,以“一曲溪流一曲烟”诗意画交芦庵长卷(210cm26.7cm,现存上海博物馆)。清代对西溪湿地加强开发,使西溪湿地与(西)湖上、南山、北山并列为杭州四大景区(据江南问题研究会:杭州概况调查,1949),与苏州邓尉、江宁蟠龙并列为江南三大赏梅区

    21、(根据嘉庆道光年间龚自珍病梅馆记)。明清时期西溪湿地仍归属钱塘县。民国时期 清末民初,许多名园古刹因年久失修倒坍。随着居民耕作业的改变,即不再培育梅花,原有梅树渐渐枯萎消失。蒹葭里一带芦滩面积也逐年缩小。1925年陆曾藩在西溪秋雪庵一诗注释中写到:“西溪本以梅得名,近梅林已悄悄变为桑田矣!”。1926年胡颖之在其律诗中写得更清楚:泛舟西溪 胡颖之秋雪庵前真似雪,交芦庵畔已无芦。频年来洗看花眼,有客同题放棹图。樊榭风流今不作,梦坡好事古为徒。待寻曲水苍凉境,更种梅花十万株。樊榭是厉鹗的字,梦坡是周庆云的字。湖州周庆云于1919年花银元9000块重建秋雪庵(并在庵内增设两浙词人祠,每年霜降以后对以

    22、张志和为首、历代七十二名家、一千零四十四位词人举祭),这是“西溪”一次大规模的抢修工程,但终究没有能挽回整个西溪湿地的衰落。据民国新市志,二十年代西溪港汊沂湾中已长满喜旱莲子草,诗人们称:“蔽溪革命草,滋蔓愈葱茜。”所谓“辇道”,也因1924年建成杭徽公路而渐渐弃用、湮没。不过西溪的野趣依然如故,如1927年深秋马一浮还约友人金蓉镜等去清游,其邀请信中说:“西溪山水幽胜,足以发先生之诗,近虽蒹葭已苍,而霜林野水,弥复清远。”(马一浮集第二册,495页)学者们并没有忘记西溪这块诗赋乐园,其中不乏有外籍学者。1935年春,郁达夫在微雨中还有西溪之行。一俟日寇侵华,西溪湿地便遭极大破坏,如“三深”火

    23、烧,蒹葭里居民生活难以为继,伐桑作薪。抗日期间西溪荒芜了。解放以后 本世纪5060年代西溪南岸丘陵坡麓地带鳞次栉比盖起厂房和住宅,多数景点遭到损坏。1958年当时香火尚属兴盛的法华寺和老东岳庙被毁掉。70年代末期至今,大量多层建筑落成,丘陵坡麓地带景点几乎丧失殆尽。所以西溪南岸旧时景观今日很难再现。西溪北岸,1950年“土改”时秋雪、曲水、慈觉、交芦诸庵佛像被砸,庵内文物散失。1958年大跃进把大片芦滩改为农田(这些“农田”后因备受旱涝之虞而废为荒滩)。1966年“文革”伊始,对旧时庵堂作了进一步处理:“秋雪”夷为平地,“交茭”、“曲水”、“慈觉”或改造为厂房,或改为民宅,至今“秋雪”故址尚存

    24、百年柿树两棵、乌桕一棵、早竹一簇;“交芦”故址留有1918年种的盘槐两棵;“慈觉”只剩倒向水面的百年香樟一棵;“曲水”已空无一物。由于西溪南岸的高大建筑阻挡视线,在“曲水”无法望到“北峰”、“法华”的苍翠。所幸者,原在蒹葭里一带河网及岸上的植被没有“旧貌”换“新颜”,以保持着固有的自然状态。城市建设不仅蚕食了西溪湿地大片土地,西溪本身河道也被人工填土“挤”得越来越窄。60年代初期松木场至留下可通舟楫(河宽25米、深2米,水下卵石可数,水体清澈),而今西溪宽度只不过15米左右,且水流不畅,污染十分严重。人们真不知道区区杭城,何处觅西溪!解放后由于只重视工业和交通建设、轻视风景资源的保护,造成西溪

    25、湿地的废弃,这是很惨痛的教训。一部西溪湿地兴衰史,大致经历五个阶段:东晋发现,唐宋发展,明清全盛,民国衰落,解放后废弃。从现状来看,目前只有五常至蒋村南部片水网平原自然环境基本保持完好,但五常属余杭区,杭州外环线及其高架桥穿过该乡。原蒹葭里一带,大致西起五常港、东至紫金港、南接沿山河、北界文二路延伸线,在这范围内水乡田园风光依旧存在。从现实意义上讲,当今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只能指这片水网平原,这里经过治理重建,原有景观可以恢复,并予以优化,其他地方昔日景观不能再现。第三节 规划依据规划以资源调查评价为基础,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吸收国外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科学原理,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

    26、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确保把具有较高自然与文化价值的西溪湿地世代传承下去。规划依据的法律法规与相关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523号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国务院建城国函字(1983)99号关于杭州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浙江省文物保护管

    27、理条例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管理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风景名胜区工作的意见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建设部(2001)83号文“关于发布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委托任务书杭政函200412号“关于杭州市西溪湿地保护区总体规划的批复”市委办通报2006100号“以启动二期工程为突破口 加快建设和谐杭州示范区”(王国平书记调研西溪二期工程的讲话)市委办通报2006第138期“推进西溪模式 打造湿地公园样板”(西溪三期规划专家评审会上王国平书记讲话) 杭规发2006321号“关于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二期工程修

    28、建性详细规划(中间成果)方案审查会议纪要”第二章 规划总则第一节 现状分析一、优势条件(一)风景资源类型丰富,资源特点突出西溪湿地内集中了河泽溪塘,山林田园、民俗风情、建筑遗迹、历史文化等多种类型的风景资源,资源的互补,适合组织多类旅游项目。在众多的风景资源中尤以自然质朴的溪流河荡风光、历史悠久的文化遗迹,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田园风情最为突出,而这些风景资源正好迎合风景旅游发展的趋势。回归自然、山水游览、民俗采风、古迹与历史文化探寻以及休闲娱乐等旅游内容将成为未来风景旅游发展的主流。(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西溪湿地的开发史与杭州这七大古都之一的城市发展不可分的,吴越和南宋两度建都杭州营造了许多寺

    29、观建筑、名胜园林建筑、私家园林建筑,虽然至今仅留下遗址,但还是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宋、明两代皆有西溪百咏,清四库全书收录两卷,足见其文化价值,清代对西溪歌画者不少;现代林纾、郁达夫等西溪游记又颇为时人所喜爱,都有欣赏价值。事实上在北宋西溪已立为镇,为钱塘四大镇之一,在南宋高宗赵构开辟西溪“辇道”给西溪发展带来极大机遇,而在明清时期达到全盛,当西溪与灵峰、孤山已为杭州三大赏梅胜地;“西溪”充满幽静的美山水景色和朴素的田园风景与充满脂粉气的西湖风格截然不同,清代西溪湿地与(西)湖上、南山、北山并列为杭州四大景区;历史上的“西溪”它是杭州“西湖”以外的另一大景区,张岱把西溪作为西湖外景;民国初朱祖

    30、谋西溪泛舟写呈梦坡诗中有:“溪水何缘也姓西,淡妆浓抹更相宜”;今人陈从周把“西湖”与“西溪”看为杭州景区的一正一副,这都是西溪本身旅游资源地域组合十分恰当的结果。就“西溪”和“西湖”关系而言,西湖处于城区,西溪处于城郊,两者风范不同。在南宋,西湖已是“歌舞升平”的时候,西溪刚刚“渔耕成村”。到了明代,西湖繁华嘈杂,西溪依旧幽雅寂静。张岱在西湖梦寻卷5中说:“余谓西湖,真江南锦绣之地,入其中者,目厌绮丽,耳厌笙歌,欲寻深溪盘谷(深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朱祖谋在上述诗中又说西溪“小颓风范与鸥期”,而“西湖虽好仅无词”。(三)生态环境健全西溪湿地池塘遍布、河道贯通、水域广阔、芦荡飘曳,周边无严重污染的工业厂矿,水质较清澈,少受工业污染。湖岸曲折,两岸树木苍翠,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高。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合于人们修身养性、休闲度假。(四)区位优势突出,客源市场广阔湿地公园地处于浙东的主要旅游城市杭州,靠近上海,临近宁波、温州,该地区经济繁荣,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高,交通


    注意事项

    本文(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0703.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