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4课 《色彩的对比调和同类色与邻近色》Word格式.docx

    • 资源ID:5219253       资源大小:20.86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4课 《色彩的对比调和同类色与邻近色》Word格式.docx

    1、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案检查签名 :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部分: 由茶杯套和小壶的色彩导入, 启发学生分析得出 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基本概念。 同类色: 是单一色彩, 需要利用明度、纯度和冷暖变化创造色彩效果。 邻近色: 是色相环上相邻色彩的搭配。 二、 讲授新课: ( 一) 同类色与 邻近色: 1、 展示同类色和邻近色在生活中实际应用 的图片, 分析其中的色彩关系 。 启 发学生思考同类色与 邻近色在色彩上效果上有哪些相似之处, 又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虽然邻近色与同类色都具有和谐的色彩效果,但邻近色搭配显得活泼强烈些, 而同类色则更加柔和统

    2、一。 它们的美感有相似之处又不是完全一样的。 2、 练一 练 找出图片中的彩色, 分析它们用 了 那种色彩关系 ? 小水壶 小盒子 青蛙皂盒 电吹风 烛台花瓶 通过色彩模板与 学生作品加强学生对同类色与 邻近色的感受。 再次强调同类色与 邻近色的概念, 让学生明确二者的特点。 ( 二) 色彩的对比: 1 同时对比: 两种色彩同时并置在一起, 对方都会把对方推向 自 己的补色。 红和绿并置, 红得更红, 绿得更绿; 黑和白 并置, 黑显得更黑, 白 显得更白。 这就是色彩的同时对比。 明度对比、 纯度对比、 色相对比等, 都是在同时对比作用下产生对比效果的。 在某种对比环境下, 原来的绿色看上去

    3、也许就带蓝味了 。 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如一个灰色, 靠近橙色就会带蓝味, 靠近蓝色就带褐位;靠近白色则显得深, 靠近黑色显得较为明亮。 色彩的这种同时作用, 影响着所有色彩的对比效果。 我们在处理各种对比关系 时, 只 有将同时性的作用 加以考虑,才能掌 握 好 对 比 规 律 (图3-1 ) 图 3-1 2 . 补色对比: 在色环两端的色互为补色( 图 3-13)。 确定两种颜色是否为互补关系, 最好的办法是将它们相混, 看看能否产生中性灰色, 如果达不到中性灰色, 就需要对色相成份进行调整, 才能寻找到准确的补色。 补色的概念出自 视觉生理现象视觉色彩补偿。 与其把它们看作对立的色, 不

    4、如看作姻缘之色, 因为补色的出 现总是符合眼睛的需要。 一对补色并置在一起可以使对方的色彩更加鲜明, 如红与绿搭配, 红变得更红, 绿变得更绿。 在最简单的 6 色相环中, 每一个原色都与 一个间色构成补色对, 这一间色包含着另 两个原色。 因此, 一对补色总是包含三原色, 也就包含了 全部色相( 图 3-14)。 红与绿=红+( 黄+蓝) 蓝与橙=蓝+( 黄+红)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黄与紫=黄+( 红+蓝) 补色相混、 三原色相混、 全色相相混, 都将产生中性灰。 通常, 在我们的概念中, 最典型的补色对是红与绿、 蓝与橙、 黄与 紫。 黄紫色对由于明暗对比强烈, 色相个性悬殊

    5、, 因此成为三对补色中最冲突的一对 蓝橙色对的明暗对比居中, 冷暖对比最强, 是最活跃生动的色彩对比。 红绿色对明暗对比近似, 冷暖对比居中, 在三对补色中显得十分优美。 由于明度接近, 两色之间相互强调的作用非常明显, 从而会产生炫目 的效果。 补色对比的对立性促使对立双方的色相更加明显, 人的视觉生理适应性使补色关系天然和谐。 因此补色对比是最有美感价值的配色。 3. 补色协调法: 看书 P14 页 4. 色相对比: 不同颜色并置, 在比较中呈现色相的差异, 称为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可以发生在饱和色与 非饱和色之间。 用美丽的、 未经掺和的色环纯色相比, 可以得到最鲜明的色相对比效果。 鲜

    6、明的颜色对比能够给人们视觉和心理带来满足。 图 3-12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图 3-12 当 纯色以光谱的顺序排列时, 色相对比统一在柔和过渡的波长秩序中, 优美、 和谐、 昭示着宇宙的光辉( 图 3-12)。 5. 原色对比: 在色料中, 红、 黄、 蓝三原色是色相环上最极端的色, 它们不能由别的颜色混合而产生, 却可以混合出环上所有其他的色。 红、 黄、 蓝表现了 最强烈的色彩气质, 它们之间的对比属最强的色相对比。 如果一组色仅是两个原 色或三个原 色的搭配, 就会令人感受到一种极强烈的色彩冲突, 这样的色彩对比很难在自 然界的色调中 出现, 它似乎更具精神的特征。 世界上

    7、许多国家都选用 原色作为国旗的色彩. 6. 间色对比: 橙色、 绿色、 紫色为原色相混所得的间色, 其色相对比略显柔和, 自 然界中植物的色彩呈间色为多, 像橙、 绿、 紫这样的对比都是活泼、 鲜明又具有天然美的配色, 许多果实都为橙色或者黄橙色, 我们还可以经常见到紫色的花朵( 图 3-13) 7. 邻近色相对比: 在色环上顺序相邻的基础色相, 如红与橙、 黄与 绿、 橙与 黄这样的色 并置关系 , 称为邻近色相对比。 临近色对比属色相弱对比范畴,这是因为在红橙色对中 , 橙已带有红味, 在黄绿对比中 , 绿已带有黄味, 它们在色相因素上已有相互渗透之处; 但像红与橙这样的色在可见光谱中 具

    8、有明显的相貌特征, 都为单色光, 因此仍具有清晰的对比关系。 邻近色对比的最大特征是具有明显的统一调性, 。 或为暖色调,或为中性调, 或为冷色调, 同时在统一中仍不失对比的变化. 8. 类似色相对比: 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在色环上非常邻近的色, 如蓝与 绿味蓝, 蓝与紫味蓝这样的色相对比, 称为类似色相对比, 是效果最弱的色相对比。 类似色相对比在视觉中所能感受的色相差很小, 调式统一, 常用于突出某一色相的色调, 注重色相的微妙变化。 在色相对比中 , 视觉的色彩补偿会使相比较的各色发生一定的色相偏离。 例如同一块黄色, 放在橙色上偏向 柠檬黄色,放在蓝色上则偏向中黄。 在对比色相交界的边

    9、缘部分, 这种偏离尤为明显, 如在橙色与黄色交接的部分, 橙色向 红偏离, 黄色向黄绿偏离。 在蓝与黄相交的部分, 蓝向 蓝紫色偏离, 黄向橙色偏离。 在色环上相隔角度越小的色, 色相对比越弱; 角度越大, 对比越强。 相差 15 左右为类似色相对比, 45 左右为邻近色相对比, 120 为原色对比, 180 为补色对比。 要想使一色的特征增强, 可以通过另 一色的对比来达到。 9. 冷暖对比: 人们 对一部分色彩产生暖和的感觉, 对另 一部分色彩产生寒冷的感觉 , 这种感觉的差异, 主要体现在不特色相特征. 上。 从色环上看, 明显的寒冷印象的色彩是蓝绿至蓝紫的色, 其中蓝色为 最冷的色,

    10、明显有暖和感觉的色是红紫至黄的色, 其中 红橙色为最暖的色。 色彩的冷暖性质在色彩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视觉上,冷暖对比产生美妙、 生动、 活泼的色彩感觉。 冷色有后退感和收缩感。 在艺术表现中 , 冷色与暖色都有极丰富的精神内涵. 10. 明度对比: 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每一种颜色都有自 己的明度特征。 饱和的紫色和黄色, 一个暗, 一个亮, 当它们放在一起对比时, 视觉上不仅能分辨出它们的色相不同, 还会明显地感觉到它们之间有明暗的差异,这就是色彩的明度对比. 11. 纯度对比: 什么是纯度对比? 鲜艳的红色与含灰的红色并置在一起,能比较出 它们在鲜浊度上的差异, 色彩的这种鲜浊上的性质

    11、的比较, 称为纯度对比。 纯度对比既可以体现在单一色相中不同纯度色的对比中, 也可以体现在不同色相的对比中。 纯红和纯绿相比, 红色的鲜艳度更高; 纯黄和纯黄绿相比, 黄色的鲜艳度更高。 当 其中一色混入灰色时, 视觉也可以明显地看到它们之间的纯度差。 黑色、 白色与 一种饱和色项对比, 既包含明度对比, 亦包含纯度对比。 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降低饱和色相的纯度。 ( 1)混入无彩色黑、 白 、 灰色。 ( 2)混入该色的补色。 任何一种鲜艳的色, 只要它的纯度稍稍降低, 就会表现出不同的相貌与品格, 我们以黄色的纯度变化为例。 纯黄是极夺目 的、 强有力的色彩。 但只要稍稍掺入一点灰色,

    12、立即就会失去其耀眼的光辉。 纯度的变化也会引 起色相性质的偏离。 如果黄色里混入更多的灰色, 它就会明显的变冷,在色相上转变为一种不透明的、 毫无生气的黄绿色味。 白色混入黄色中 , 会使黄色迅速淡化, 变得及其柔和, 失去光辉。 黑色混入黄色中 , 使原本灿烂的色变为一种非常浑浊的灰黄绿色。 在纯度变化中 , 一种和浊色相比显得很显眼的颜色, 当它和更鲜艳的颜色对比时, 看上去就不如原来那样颜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色了 。 紫色、 红色与 蓝色, 在混入不同量的白色之后, 会得到较多层次的淡紫色、 粉红色和蓝色, 这些颜色虽经淡化, 但颜色的面貌仍较清晰, 也很透明, 但黑色却可

    13、以把饱和的暗紫色与暗蓝色迅速的吞没掉。 改变一个颜色的纯度的过程, 无论加白 、 加灰还是加黑, 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使该色的色相及冷暖倾向 发生变化。 一般说来, 冷色会变暖, 暖色 会变冷。 要想产生一种单纯的、突出 纯度对比的色组, 应该选用两种色彩: 一种为某一饱和色相, 另 一种是与这一饱和色明度相等的灰色。 用这样的两色相混, 所得出 的对比效果基本排除了 明度对比也基本排除了 色相对比( 因灰色的混入会引 起色相的些许变化)。 将纯色不断增加灰色, 直至完全的中性灰, 就可获得一个完整的纯度色阶, 把不同等级的纯度色组合并置,就可以获得强、 中、 弱纯度的各种对比效果( 图 3-9)

    14、。 (三) 色彩的调和 调和: 没有对比, 就无所谓调和。 对比与调和, 是色彩的两大特性, 是构成色彩美感的两个基本要素。 和谐统一下的对比叫 做调和。 色彩调和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 有秩序的组合在一起, 形成和谐统一的色彩搭配。 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大体可分为两种: 类似调和、 对比调和。 色彩调和的目 的: 使有明显差别的色彩经过调整, 形成和谐而统一的完美整体。 合理地组织选择色彩搭配, 使其形成具有目 的性的美的色彩关系。 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 1) 相同色相调和: 这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调和方法, 给人简洁、 明快、 单纯的美感。 主要体现其明度、 纯度的差别 。 在设计时避免明

    15、度差、 纯度差太接近而产生模糊不清、 单调乏味感或明度太强烈而产生过分刺激视觉效果。 ( 2) 相同明度调和: 同明度调和, 是指孟塞尔色立体同一水平面上各色的调和, 即明度相同、 色相不同、 纯度不同, 有含蓄、 丰富、 高雅的视觉效果。 色相距离角度越大, 不容易调和,色相距离角度小, 容易调和。 纯度低的各色, 容易调和。 纯度高的各色, 面积大小对比强烈时容易调和; 面积大小相等时,不容易调和, 并随着色彩位置的不同而调和感不同。 在设计时,应避免色相、 纯度过分接近而模糊; 也应避免互补色相、 纯度过高和面积相等现象。 ( 3) 相同纯度调和: 同纯度调和指纯度相同, 而明度和色相不

    16、同的调和。 在设计时, 应避免因色相差, 明度差过小而产生模糊, 或纯度过高、 互补色相过分刺激。 ( 4) 无彩色调和: 无彩色调和是指黑、 白 、 灰( 无任何色彩倾向) 间的调和。 只表现明度的特性, 除明度差别 过小、 过分模糊不清及黑白 对比过分强烈刺激外, 均能取得很好的调和效果。 无彩色调和, 可产生高调、 中调、 低调等色调, 无彩色与有彩色搭配均能取得良好的色彩效果。 标志设计、 招贴设计的很多优秀设计是采用无彩色与 有彩色的搭配。 三、教师小结: 怎样更好的运用 色彩。 四、 板书设计: 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色彩的同类色与邻近色, 对比与调和 ( 一)同类色与 邻近色 ( 二)色彩的对比: ( 补色对比、 色相对比、 原色对比、 间色对比、 邻近色对比 ) ( 三)色彩的调和: ( 同类色相调和、 不同色相调和。 。 ) 五、作业布置 运用所学的知识运用拼贴、 绘画等方法, 运用 色相对比、纯度对比、 明度对比和冷暖对比中 任何一种对比完成一幅装饰画。 六、课堂反思:


    注意事项

    本文(第4课 《色彩的对比调和同类色与邻近色》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