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课程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国家定稿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5160271       资源大小:103.02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课程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国家定稿文档格式.docx

    1、(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近代近代世界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5近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

    2、40至1900年问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3)辛亥革命(4)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5)新民主主义革命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现代现代世界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

    3、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5现代科学技术(1)相对论和量子论(2)现代信息技术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文学的主要成就(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中国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

    4、)“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5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

    5、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 选考内容选考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4王安石变法5欧洲的宗教改革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7俄国农奴制改革8明治维新9戊戌变法选考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1)洛克(2)卢梭217世纪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1)大抗议书(2)内战3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1)独立宣言(2)人权宣言(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1)法国大革命(2)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5近代中

    6、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1)康有为、粱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2)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3)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6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1)宪章运动(2)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选考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2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3)“非战公约”(4)国际联盟3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美苏冷

    7、战局面的形成(2)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3)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4)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2)中东战争(3)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4)海湾战争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始皇(2)唐太宗(3)康熙帝2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克伦威尔(2)华盛顿(3)拿破仑4“亚洲觉醒”的先驱(1)孙中山(2)甘地(3)凯末尔5无产阶级革命家(1)马克思、恩格斯(2)列宁(3)毛泽东、邓小平6杰出的科学家(1

    8、)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2)牛顿、爱因斯坦选考五探索历史的奥秘1历史与历史的重现2人类起源之谜3二里头文化4三星堆遗址5米诺斯宫殿遗址6玛雅文明7大津巴布韦遗址选考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1)“世界遗产公约”(2)世界文化遗产名录(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2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1)金字塔和拉美西斯二世遗迹(2)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3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产(1)希腊雅典卫城的巴特农神庙(2)奥林匹克遗址群(3)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4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1)佛罗伦萨(2)圣彼得大教堂5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1)秦始皇陵兵马俑(2)万里长城(3)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

    9、寝(4)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5)昆曲6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1)塞内加尔的戈雷岛(2)奥斯威辛集中营2007年普通高考广东卷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征求意见稿一、命题指导思想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考查考生初步的人文素养及创新意识,注重能力和素质考查,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二、考试范围与内容以教育部考试大纲的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为考试范围,具体内容见教育部历史科考试大纲的相关内容。三、考试形式闭卷,笔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四、试卷结构与题型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分值各占50。五、内容比例 古代为25,近代为35,现代为35六、难度比例难中易的比例为

    10、l:5:4七、基本题型示例(样题)(一)选择题 1右图(图略)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中国迄今出土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答C2 右图(图略)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C宋代己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答:C3“天兵来杀妖,

    11、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这首曾在安徽芜湖地区流传的歌谣所反映的史实是 A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 B鄂豫皖根据地土地革命 C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D北伐战争时期安徽地区农民斗争 答:4据记载,江南制造局的工人在1867年的收入,是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的48倍。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 A民用企业利润丰厚,工人福利待遇较好 B官方重视军事工业,工人工资相对较高 C招募的工人多来自西方国家,工资收入自然较高 D民族资本家为笼络工人,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 答:B41918年孙中山致电新建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对十月革命表示极大的敬意,“更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一行动表明孙中山 A

    12、已经接受了列宁主义 B重视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 C希望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权 D确立了“联俄”的政策 答:51936年8月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郑重声明“我们赞成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成召集由普选权选举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人民和抗日军队的抗日救国代表大会,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平建国 B准备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 C准备联合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在政治上完全认同南京国民政府 答:61943年1月,美、英分别与中国签订新约,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10月,中美英苏在莫斯科发表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11月,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举行开罗会议。上

    13、述史实说明 抗日战争为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美英认识到应该平等对待中国 中国已经成为与美、英、苏平起平坐的大国 中华民族的抗战,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 B C D 答:7上海曾有个资本家说:“现在搞厂容易了,过去要和杜月笙、流氓、警察打招呼,现在不同了,销售有百货公司,配料有轻工业部,贷款有人民银行,还有党、团、工会搞增产节约,我们好做事了。”这反映当时 资本家的经营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 资本家已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加强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 A B C D 答:8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

    14、9491952年各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52年的是 A严重、困难、农民、地区、解放 B敌人、解放军、中国人民、美国、解放 C准备、中国共产党、敌人、改造、经济建设 D中国人民、侵略、中国、美帝国主义、祖国 答:9拉斐尔擅长画圣母像,他笔下的众多圣母充满人情和母爱,这主要体现了当时 A蒙昧主义思想 B人文主义思想 C禁欲主义思想 D浪漫主义思想 答:10据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 “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群组。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

    15、的现象。”这反映了 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场增多 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流动 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 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 A B C D 答:l116世纪英国街头戏剧有这样一段台词:“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金钱,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对这台词的解释 说明着商品经济正在取代自然经济 表达了人主主义的生活观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心理 表明古往今来人们都喜爱金钱 A正确错误 B正确错误 C正确错误 D正确错误 答:A1217世纪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革命,下列各项最能够表明这一性质的是 A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打败王

    16、军 B没收出卖王室土地,废除地主对国王的封建义务 C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D1649年5月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答:(二)非选择题1墨子说:“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又说“(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年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就一引言论,指出其思想核心,说明其社会根源,并分析其积极意义。(14分)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这些言论的思想核心是“兼爱”、“非攻。(2分)。墨子生活在战国初期。当时,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封建经济初步形成,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小生产者的队伍不断壮大。他们深受剥削和压迫,要求摆脱贫困,渴望温饱富裕生活(4分)。同时,

    17、各诸侯国为掠夺土地和人口混战不已,生灵涂炭,生产破坏。广大小生产者厌恶战乱,渴望安定。(2分)阐述“兼爱”、“非攻”的积极意义,按以下三个层次评分,不得累计,即最高分为6分第一层次:墨子的这些言论在当时是进步的。 第二层次:墨子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掠夺战争,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他的这些言论在当时是进步的。(4分) 第三层次:墨子要求人们相亲相爱,互助互利,和睦安定,共同富裕,是符合人民利益的(2分)他反对掠夺战争,谴责战争对生产的破坏,这也是符合人民利益的。(2分)墨子提出“兼爱”、“非攻”,企求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发展生产,有利于社会进步,顺应了历史潮流。(1分)墨子的这些言论,是祖国传统文

    18、化的瑰宝,是值得弘扬的。(1分)2(15分)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救亡主张不尽相同。例如:维新派大力宣传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理论,说:吾既自居于弱味,安能禁人之兼攻?吾既日即于乱亡,安能怨人之取侮?”义和团的一份揭贴则说:“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回答:对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挽救民族危亡的途径,维新派和义和团持何种不同点?(9分)两种观点各具有什么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6分) 答案要点: 维新派认为造成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主要是在于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以及由此带来国家贫弱只有通过

    19、变法维新,发展资本主义,求得国家富强,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义和团认当时的民族危机是由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必须通过武力反抗将它们赶出中国。(9分) 维新派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它认为只有通过自身的社会改革,中国才能从根本上求富强和独立,但它不主张正面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体现了了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义和团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它主张正面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其局限性在于它不包含进行社会改革内容,还带有蒙昧,迷信和笼统排外的倾向。(6分)3(14分)18世纪中后期,清政府主持编修了四库全书。同一时期,法国的狄罗主编了百科全书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辞典。 请回答: (1)分别简述这两部巨著出现的社会背景。 (2)

    20、编纂(撰)这两部巨著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 (4分) (3)这两部巨著各自产生了什么影响? (1)18世纪中后期,清朝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时期,国力强盛;文化思想高度专制。(2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资产阶级已经成为重要力量,为推翻封建统治掀起了启蒙运动。 (2)编纂四库全书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2分)编撰百科全书的目的是为了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3)四库全全书保存了大量的古籍,是对古代文化的一次全面总结;对弘扬民族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3分)百科全书全面批判了封建意识形态,宣扬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思想主张,提倡科学技术;使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为欧美资产阶级革

    21、命提供了思想武器。(3分)4(14分)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衰败,有人预测,它必将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 (1)哪些因素导致了取代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非封建王朝?(10分)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取代清王朝的民主共和国与以往封建王朝的根本不同。 (1)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发展壮大;清政府实施的各项改革。 (2)制定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采取总统制和三权分立制度。 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单位:百万美元)高收入国家中三种类型全世

    22、界高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美国欧共体日本1965年2003700141328016304069890031757091290所占10070.538.1434.8815.854.561993年231125661824753699026262598996279762421420478.954.2827.0827.1728.23 根据世界银行1991年和1995年的发展报告统计的数字 (1)说明1965一1993年高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高低收入国家之间的经济状况呈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它们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7分) (2)分别说明美国、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实力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出这

    23、种变化对三者之间的经济格局有何影响? (5分)(1)1965一1993年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经济都在发展。(4分)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差距在扩大。(2分)这种变化不利于低收入国家。(2)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在90年代已相对衰弱:(1分)欧共体的经济实力已超过美国;(1分)日本和美国的著距缩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1分)这种变化使原来美国独霸的经济格局演变为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格局。(2分) 6(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 一一摘自礼记 材料二 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

    24、:羹,有浓汁的食品) 摘自礼记 材料三 羹之有菜者用木夹,其无菜者不用木夹。(木夹,筷子) 摘自礼记 材料四 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 据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 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或摘抄原文) 本题要求考生从两个层次回答问题。 第一层次信息:宴饮时,按身份(等级)分配食品;食具有筷子:食具有叉子:食品的摆放有一定的规定;食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饮食行为有礼仪要求。(8分) 第二层次信息:饮食之礼起到加强宗族团结,沟通社会关系的作用:周代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饮食礼俗;饮食礼俗体现了等级有差,贵贱有序的思想。(5分) 评分说明: 本

    25、题主要考查考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第一层次,要求考生从材料中直接提取有效信息。答对5个要点给8分,答对4个要点给6分,答对3个要点给5分,答对2个要点给3分,答对1个要点给2分。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本层次总分不超过8分。第二层次,要求考生在第一层次信息基础上,通过分析,找出信息间的某种联系。答对3个要点给5分,答对2个要点给4分,答对1个要点给2分。本层次总分不超过5分。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本,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

    26、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动力。 材料四 鲁讯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1)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的辨别方向的功能? (2分) (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 (3)材料四中鲁讯揭露了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注意事项

    本文(新课程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国家定稿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