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浅析南京瞻园的造园艺术.docx

    • 资源ID:5157804       资源大小:20.64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析南京瞻园的造园艺术.docx

    1、浅析南京瞻园的造园艺术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毕 业 设 计(论 文)SNL/QR7.5.4-3 专 业 学生姓名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摘要瞻园是南京现存最为悠久的园林。其瞻园山石布局奇巧,池水以小见大,园中造景手段丰富,园北静而南宣,建筑布局十分灵活。瞻园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色彩,本文以瞻园的造园手法为研究目的,从瞻园主要的景点以及山石、水景多个角度入手以点概面,并且分析景与景之间的联系,山水的布局,以及回廊、凉亭等小品设计的独到之处,挖掘其中的蕴含的形式美和自然美。 In Nanjing the most existing long garden. The sunflower

    2、rocks the ingenious layout, seeing a pool, garden landscaping means rich, Park North static and South Xuan, the layout of the building is very flexible. Sunflower is rich in poetic and artistic flavor, the sunflower gardening practices for research purposes, from sunflower main attractions and rocks

    3、, features multiple angle of almost face to point and analysis the link between the king and king, landscape layout, and a cloister, arbor and sketch design unique, mining which contains the form beauty and natural beauty.关键词:江南古典园林; 自然美; 山石取胜; 理水深妙目录1、瞻园简介2、江南古典园林审美特点3、研究思路4、瞻园的空间布局5、主要景点及小品的布置5.1静

    4、妙堂以及布局5.2院内廊的特点5.3岁寒亭的布局6、瞻园的山石之景6.1南假山6.2北假山7、瞻园的水景处理7.1北池7.2南池7、总结1、瞻园简介瞻园又称中国第一园,大明王府,乾隆行宫。是南京唯一保存最完好,也是唯一开放的明代王府。具有600多年历史,原为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赐予开国第一功臣中山网徐达的王府。清乾隆帝南巡时的行宫。“瞻园”二字就是乾隆帝亲笔御提的。太平天国时期先后为东王杨秀清、夏官副丞相赖汉英衙署和幼西王萧有和府。瞻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单位,该园在历史上多次毁于兵燹。1955年南京市市委指示重修瞻园,之后又在1985之1987年之间进行第二期修缮。其增幅园林面积4000多平方米,

    5、修建楼台楼阁13间,建筑面积2882平方米。这使瞻园犹如新生,重夺往日风采。 2、江南古典园林审美特点 江南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中一个独立的体系,其特点是不可替代的。其特点是善于叠石理水,水石相映,称为园林主景。并讲究水石与建筑以及花木之间的布局配合。使得景色在视觉上拥有“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自然美。并且造园者善于系情于景,使得园林处处透着诗情画意的艺术气息,是游人很好地感受到眼前山水之间的意境美。 江南园林所拥有的古典艺术及传统历史文化是任何建筑形式所不能代替的,作为一个完整的设计体系,它采用了诸多的造园手法,例如平面的布局、空间的组织、意境的创造等。主要特点包括立意与布局;空间的延伸、渗

    6、透与分隔;空间的含蓄;空间的虚与实。 3、研究思路 本文重点在于分析瞻园的造园手法,空间结构以及山水布局。并将按照单个景点、空间等因素其划分成若干小块逐一进行描写。 自3月初拟了开题报告之后,我利用课业至于在网上收集了瞻园的资料,并且参考了不少研究瞻园的论文。为证明本人论点的正确性,在图书馆里查阅了有关江南古典园林的特点以及常见的造园手法。在4月中旬去瞻园进行了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其中蕴藏的艺术手法。而本文则是这几个月来调查成果加上个人观点的浓缩与整合。4、瞻园的空间布局 瞻园地处市井,占地面积较小,其园内以假山居多,起到了分割空间的作用。山水,植物,小品之间互有交集,浑然一体。山水相辅相成,是

    7、园中的骨干。静妙堂是园中的主体建筑,将全园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弥补了南北空间狭长的缺点,北部的视野宽阔而南部的景色生动,北静而南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瞻园中的小品多是依水而建,广阔的北池西边的假山上挺立着岁寒,扇面二亭;东岸更是由南至北建有观鱼亭,小轩,一笔虎碑,瞻园重建碑等诸多建筑。依次排开的建筑是池岸冗长却不显荒芜,点缀了北池的景色也增加了整体的层次感。而园北端的假山恰到好处的封住了北池,只留了一个狭窄的隘口供水流通。广阔的水池到此戛然而止,使得游客并不会审美疲劳而是焕然一新,隘口的石桥又起到了联通池岸与假山的作用,是景与景之间的联通更为便捷,加快了景物交替的节奏。 坐落在园中的静妙堂分割

    8、了全园,而静妙堂并不孤立,它被花房,竹林院,花篮厅以及盆景四景成矩形包围。这四个副景与主景静妙堂遥相呼应,起到了衬托主景的作用。并且植被丛生,将整个中心部都点缀的生机盎然。堂后面紧挨南池,别有洞天,山,水,建筑切换自如,正是瞻园空间划分得体之处。5、瞻园主要景点及小品的布置 瞻园西部的主体结构是静妙堂,在静妙堂南北各有水池,分别堆有湖石假山,其中南部假山为新叠,北部假山基本保留了明代原貌,园的西侧为土山,上建有扇亭与岁寒亭。园东侧有曲廊贯穿南北,曲廊北部终点于水池之东,建有一水榭。静妙堂东侧的曲廊起点为一百年古藤,树荫达十余方米,实为瞻园一景。 景观,景区的营构,是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精粹之笔。所

    9、体现的景观、景点艺术水平之高下是决定这一园林价值的关键。而瞻园在园林景观的布局营构上确有其独到的一面。首先,位于瞻园中心的静妙堂一面依水,宛如水榭,并将全园分成两部分,南北各建一水池,以溪水相连,有聚有分,相映成趣。这正是印证利用自然,顺应自然,仿造自然的古典园林理论。再者静妙堂四周遍布林荫小道,简洁地将各处景点联系在一起。曲折蜿蜒的小道幽静无比,当人们从噪杂喧嚣的尘世进入其中是感到心情释然,放松无比,唤起人们回归自然的感受。 廊在瞻园中屡见不鲜,瞻园中主要是曲折蜿蜒的游廊,他们坐落在景点之间,有的延溪水延伸。不仅巧妙地连接了空间,更使得景色变化的更为流畅,使景物多样性得到了提升。而且许多廊的

    10、宽度与水面,建筑的宽度形成比例。使区域空间的层次感愈发明显,使石水之间增添了几分从容,协调之美。 岁寒亭坐落在园中的西甲山上,此亭紧依山石,周围植被丛生,有两条回廊由南至北贯穿。南至扇面亭,北至北假山。该亭大部分隐于草木之中,游人跋山涉水游进至此,稍有疲乏的心情顿生“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这种有抑扬,有有文化,有节奏的手法在古典造园手法不为罕见,其优点既不致景色一览无余,又能将主景的意境美有效地凸显出来。而从远处眺望,此亭又与周围山石,植被以及北池的池水紧密相容。形成一幅结构紧密的古典山水画面。在这幅画面里,有亭,有廊,有山,有水。虽有只有几十平方米的面积,却给人咫尺山林的感觉。充分的体现出江

    11、南古典园林特有的自然美,形式美。而且亭台,山石之间有高有低,近大远小,关系十分得当。从亭中往北走去,映入眼帘的依次是幽静的湖面,峥嵘的山石以及茂密的树林。一步一景,景景有变化,步步有新意。景色丰富又不失紧凑,随着空间的改变产生了抑扬顿挫的节奏感,韵味十足。体现出瞻园造园手法的成熟。5、瞻园的山石之景 瞻园素来被称为移山石取胜,其对于山石之景的布局,也是在江南古典园林中出类拔萃。瞻园西北南部被假山包围。南北假山之间有北池池水相连,但各自也独立成峰,各有独立的特点。 南假山是采用土石并用的掇山手法,计成园治一书中称为为“雅从兼于半土”,认为半山半石品味最为高雅。南假山由绝壁,主峰,山谷,水洞,瀑布

    12、,石径,洞龛等组合。表现出“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一书效果。正面观赏南假山,其主峰,次峰,绝壁参差跌宕,给人一强烈的层次感,绝壁虽然不高,但形为龛状,从视觉上增加了景深,而山下潭中的步石布置的也是恰到好处,穿越山谷,游客抬首仰视绝壁和瀑布,感受着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景色,变相的增加了山体的高度。循此道通入绝壁东侧至山体后方。游人移动足步就可以观赏道假山的全景。正是印证了“循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一说。从瞻园的整体布局上来看,南假山与静妙堂对立,两者相距二十余米。所以身在堂中就可以听到潺潺的溪水声和飞湍的声,可谓是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给南假山增添了几分神秘感。穿过侧方的拱门侧则可以观赏到南假山的全景

    13、。两者一动一静,景色分明。 瞻园的北假山坐落在北部西南面和北端。山体是以太湖石堆叠而成的石山,太湖石是从江湖中捞取的岩石,以太湖出产的最为有名太湖石以造型取胜,多玲珑剔透,重峦叠嶂,在江南园林至北方皇家园林争相采用。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著有太湖石记专门描写此石。 北假山除了山形重峦叠嶂,轮廓起伏明显,其山中蹬道更是将面积不大的山体打通,供游客攀爬。这是山体中的各个部位连接的天衣无缝,虽然空间不大,但有人身在其中毫无拘谨之感。反而从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种“路不尽,道无穷”的趣味。 假山上伸入水池中的石矶是山体的一大特色,这些矶石上连中间石径,下浸池水,犹如山体的“根”,从远处看古树一样,为整体山体注入了

    14、不少生机。并且这些矶石使得山峰到水面毫无突兀之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功效。这些矶石形态生动,与山谷的洞穴很好的交织在一起。致使山体不会被一眼看透其内部,从而增加了视觉深度,使北假山全景少了几分单薄,多了几分立体。而在水池北部,还有一块贴近水面的石平桥沟通了东西游览路线。使得游客能更加从容地赏景。6、瞻园的水景处理 瞻园是一个以“山石取胜,理水为辅”的园林,其中的水城用于辅助,成为借景的资源。瞻园的水面有聚有分,北池较大,从池的东岸可以观赏到以北假山和岁寒亭为背景的整个池面,波光粼粼的水面与岿然不动的山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全景动静结合,恬静又不失生动。山水之间得到了互补,良好的体现了园林山水的

    15、自然美。而南池则被一分为二,池北紧贴静妙堂水榭,南临南假山绝壁,两池之间有步石相连,使整个南池分而不散。步石南假山山下的1石径相连,立于步石则可观赏到南假山高耸的山峰,绝壁险峻。整个南池虽然面积不大,但五脏俱全,立于池旁可将一幅山水组成的美景一览无余。步石将水体分割成远近二重空间,增加了园景深度。扩大了游客的眼界,是典型的以小见大的布局手法。7、总结在众多江南园林中,瞻园的叠山理水,入门奥如,建筑布局都有其独到之处。在此我总结出以下几点:1、园内水域划分合理 瞻园的水域范围并不大,约3亩左右,但其利用建筑将其有效分割成若干块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北大南小,北静南喧。这使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意境在一

    16、片水域上得以体现。有效的利用了水域面积,使得水景多样化,生动化。2、山石形态生动瞻园的假山多傍水而砌,池西北南各有三座大假山。瞻园假山最大的特点是形态峥嵘各异且布置得体。北假山洞龛使得局部衔接更为流畅,而南假山绝壁上的瀑布增添了不少动态的自然美。参考文献中国名园罗哲文 曹南燕 黄斌;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皇家园林谢燕 王其均;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从江南名园到皇家苑囿_瞻园和如园造园艺术初探袁蓉;2009窗体顶端窗体底端“有真为假,作假成真”瞻园掇山手法研究郭旭;2011基于空间句法的南京瞻园空间研究李志明 郑敏 张倩;2011 小议南京瞻园造园和古典园林张濛;2003 南京瞻园叶菊华;1980


    注意事项

    本文(浅析南京瞻园的造园艺术.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