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教案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5157413       资源大小:29.08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教案文档格式.docx

    1、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初读要求。(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多读两遍。(2)思考:课文中“亲人”指谁,想想作者写了他们什么事?2.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巡视,适时指导。3.反馈、交流。(1)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妮”、“耗”等生字读音。(2)学生汇报本课写到的亲人有:大娘、小金花、大嫂,并用课文的语句说出她们为志愿军战士做了什么事。4.速读课文。(1)找出直接体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段落,放声读读。(2)指名学生读直接体现依依惜别情的段落(46)。四、激情朗读,引发悬念1.是啊,分别的时刻令人肝肠寸断,你从这段文字又明白了什么?2.江报、交流(师

    2、相机出示送别图、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3.小结:从刚才的朗读中,老师也深深地体会到志愿军战士不忍心离开朝鲜的亲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呢?按常理说,志愿军战士离开祖国,离开家乡长达八年之久,“归心似箭”,志愿军们是多么想回到妻儿身边、白发双亲身边。可是他们却希望(齐读)列车啊,请开得慢些,4.那么还有什么比亲人的等待还更让人割舍不了,还有什么比祖国的召唤还令人留恋?课文1-3段会让我们明白其中的原因,下节课,我们再细细品味13段内容。五、布置作业1.背诵46段,熟读13段。2.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激情导课1.志愿军叔叔们在回国之际,不忍心离开朝鲜亲人,火车即将开动了,他们

    3、拼命挥手,深情地呼唤。(全班齐背46段)2.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牵动着志愿军战士们的心呢?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味课文13段。二、精读品味,体现真情(一)教学第一自然段1.请同学们放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圈出你认为最重要的词语。并细细体会体会。2.反馈交流(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 (1)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齐读,读了这一句话,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引导学生提出“什么事能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再读课文,划出能表现出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事例。总结:枪林弹雨送打糕;为救亲人失孙儿;为救亲人勇献身;为了亲人失双腿。 (2)出示句子

    4、:您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顶着打糕,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学生可抓住“冒”、“穿”、“顶”、“送”等动词展开想象,体会大娘的真情。指出“雪中送炭”这个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指导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指导朗读,体会感情。(二)迁移学法,合作学习第二、三段。1.总结学法:放声读,划句子。读重点句,抓重点词,展开想像,体会真情。有感情朗读,读中悟情。2.按以上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3.反馈交流。根据学生读的句子,随机点拨。例如, (1)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抓住“噩耗”、“同归于尽”两个词品味

    5、。)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抓住“代价”一词,说说“代价”具体指什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比较表达情感的不同。 (3)讨论: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三、回归整体,感受“亲人”1.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事例真是感人肺腑,志愿军怎能忘怀呢?让我们走进志愿军叔叔,跟他们一起和朝鲜人民话别,愿意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感情朗读13段)2.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是经受过战火洗礼的。当年,志愿军战士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有200万优秀的中华儿女奔赴朝鲜战场,其中36万余人将热血洒在了朝

    6、鲜的三千里江山。同学们可以结合学过的课文,展开想像,说一说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可以采用第二人称来讲。3.指名生讲志愿军战士的感人事迹。4.填空、交流,然后全班齐读。在朝鲜战场上,_(谁)为了_(谁)浴血奋战,_(谁)为了_(谁)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两国人民用_凝成了_的情谊,因此两国人民胜似_。5.列车越开越远再也看不到亲人熟悉的身影,再也听不到亲人亲切的叮咛,战士们在心里深情地呼唤,朝鲜人民也在心里深情地呼喊,请男生担任战士们深情背诵4-6段,女生充当朝鲜人民可模仿课文语言向志愿军战士深情话别。四、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收集有关抗美援朝中出现的感人

    7、小故事,开个英雄故事会。【板书设计】6、再见了,亲人人物事情老大娘带领全村妇女把打糕送到阵地上,为抢救志愿军,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小金花大嫂【作业设计】一、按意思写词语:、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帮助别人非常及时。 ()、形容一起走向死亡,共同毁灭。()、深厚的感情与友谊。、全世界各地。【教学后记】15*、金色的鱼钩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喜出望外、热气腾腾、奄奄一息”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体会文章中

    8、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2、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二、整体感知,领悟情感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

    9、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3.鼓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

    10、内容。(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4)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4.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3)指导分角色朗读。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1.出示: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2.让学生结合整节课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3.建议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以日记的形

    11、式记录下来。【板书设计】 18 *金色的鱼钩(闪着光芒)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红军战士 忠于革命、舍己为人一、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哪些是打比方的句子。1、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2、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3、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4、我们的精神显得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柴,好像过节似的。16桥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搀扶、祭奠、乱哄哄、跌跌撞撞”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

    12、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教学准备】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桥”的课文?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这篇课文又会写些什么内容呢?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不理解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自己解决,也可向学习伙伴请教,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1)检查字音、字形(2)学生提出难理解的词语,共同帮助解决。(3)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朗读。(4)说说课文

    13、主要讲了什么事? 3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三、感受险情1让我们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可怕的一幕。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文中描写洪水(或雨水)可怕的句子,用心体会。2汇报交流谈体会,感情朗读促感悟:(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抓住“像泼”、“像倒”谈感受。(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 势不可挡。 A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 B比较“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C指导读出洪水的凶猛。(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A“跳舞”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B指导朗读。(

    14、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A读着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朗读: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样露着狰狞面目的洪水读出来。 3说话练习:观察课文第一幅插图(或播放洪灾的录像资料),结合课文内容,你能说说这样的险情吗? 4感受人们的紧张 (1)当时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2)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惊慌失措的样子吗? (3)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读出自己的感受。第二课时一、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二、感悟老支书的崇高精神 1洪水如猛兽般袭来,死亡正一步步逼近,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就是全村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桥。当他们跌跌撞撞地向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请同

    15、学们自由读第二、三大段,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3交流汇报。(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A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B不说话的老汉会想些什么? C朗读。(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里报名。(4)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快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A抓住“冲”、“揪”、“凶得像只豹子”体会老汉对不服从命令者的态度。 B指导表情朗读,读出老汉的凶。 C可是老汉揪出来的人是谁?把儿子揪出来排到后面,就意味着他

    16、死的危险更大,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从哪里看出来?(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抓住“吼”、 “少废话,快走”、“用力推”、“似乎要喊什么”等词来理解老汉爱儿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他还来得及喊,他会喊什么? D既然老汉这么爱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要把他从队伍中拉出来呢? E有表情朗读,读出敬佩。(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等)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段。 三、学习结尾,抒发情感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1师配乐

    17、朗诵,再学生朗读。 2文章为什么要在最后才交待两人的关系呢? 3想像说话:祭奠时,老太太会在坟前说些什么呢?那些搀扶着老太太前来祭奠的乡亲们会怎么哭诉呢? 4写话抒情:此时此刻,假如你就在老支书的坟前,你又想怎么赞颂这位老共产党员呢?大家想一想,把它写下来,最好用上“桥”这个字。 5交流四、理解题意,总结全文 1文章以“桥”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2总结:五、体味语言,感情朗读1这篇课文是根据谈歌的小小说改编的,全文只有五百来字,却被评选为优秀短篇小说,它好在哪儿?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可以上网查阅更多“感动中国”的人物故事。【板书设计】:桥老支书窄窄的木桥

    18、前 像一座山开始发抖冲上去揪出儿子痛苦呻吟用力推儿子上桥轰地塌了被洪水吞没了 (不朽的生命桥)请同学们借助字典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并用“你拥我挤、势不可挡、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写一段话。 17* 梦想的力量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

    19、学难点是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搜集资料了解非洲缺水的状况一、“梦想”的质疑1.出示课题:梦想的力量2.读了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梳理归纳:(1)谁的梦想? (2)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3)梦想是怎么实现的?(4)这个梦想究竟有什么力量?二、“梦想”是什么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2.尝试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1)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个

    20、怎样的梦想?三、“梦想”怎样实现的1.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意见,进一步深入理解。(1)瑞恩为攒够这70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大声朗读。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瑞恩还是一个孩子,是什么使他放弃玩耍的机会,做那么多的家务活。当时瑞恩心里会怎么想的?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瑞恩的同情心感动了很多人,得到了同学、老师和其他很多人的支持。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一周以后,瑞恩受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瑞恩筹齐了一口井的钱。瑞恩的老师没想到是瑞恩和同学们让非洲的孩子们通上了信。当人们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中听到瑞恩

    21、的故事后,他们会怎么想的?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话。3.再次默读课文,深入地思考:是什么使瑞恩的梦想成真?(实现梦想不仅仅是钱,更是人们的同情心和爱心。四、“梦想”的力量瑞恩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2.课堂交流。(1)打好了瑞恩的第一口井。朗读课文第十四自然段到第十六自然段。当瑞恩来到非洲后,站在“瑞恩的井”边时,他会想些什么?瑞恩和他的父母为什么而激动?为什么幸福地流泪?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2)“瑞恩的井”基金会成立,已经为非洲打了30口井。3.讨论:你还认为“梦想的力量”大在哪里?梦想的力量,能够唤起人们的爱心,能够为非洲人民带来生存的希望

    22、,能够为非洲建设作出贡献。1、瑞恩满怀希望的去募捐,当他得知七十块钱只够买一个水泵时,幼稚的他并没有失望,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虽然这非常非常难,但瑞恩依然执着地做着。他的执着感动了妈妈的一位朋友。她决定帮帮这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他把瑞恩的事写成了文章。如果你就是妈妈的朋友,你会在文章中写些什么呢?请结合上下文,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段话。参考题目:执着的瑞恩、瑞恩的梦想、瑞恩的井也可以自己命题。 竟有如此之大!筹集70块钱做额外家务活筹集2000块钱感染了周围人筹集买钻井机的钱感染了更多人口语交际习作四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2.培养学生

    23、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4.能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力争写得具体、生动。1.“洗脚”公益广告片段的课件。2.公益广告片段;刘翔的图片;音乐丹顶鹤的故事;3.搜集古今中外让自己感动的故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激情引入,交流感受播放电视广告。配音:每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她日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她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的孩子感恩。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二、开拓视野,感受

    24、“感动”1.讲古代感动的故事。如黄香温席、孔融让梨2.随机设问:你为什么而感动?3.不仅我国古代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古今中外更是层出不穷。小组说说感动的故事。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来讲讲。4.不仅有许多感动的故事,我们的生活中更不乏感动的图片或音乐。5.配乐引出丹顶鹤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却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音乐响起)听了这个故事和音乐,你有什么感受?6.出示刘翔的图片。这是谁?你喜欢他吗?说说他的故事。再听刘翔获冠时响起的国歌声。同学们,当我们再回到二年前的希腊雅典,

    25、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你感动吗?7.小结:感动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因为我们善良,所以我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三、互动交流,重温“感动”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指名说说。一位同学说完后,请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引导学生说最感动的地方,说清感动的原因。2.组织小组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拟定评选条件: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3.开展活动。在音乐感恩的心中结束。第二课时(习作指导)一、独立撰写,巡视指导1.导语:同学们,老师和你们一起分享自己亲眼所见的最难忘、感人的事。2.生练习,教师巡视。二、指导写作1.交流写作:请学生把自己写的片断展示出来,读后,请


    注意事项

    本文(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教案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