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实验学校教学楼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5129253       资源大小:169.03K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实验学校教学楼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文档格式.docx

    1、于2009年将初中部撤并到某某实验学校就读,2010年6月撤回了某某等六所学校,成立寄宿制某某实验学校。2014年又开始将初中部恢复,于2016年将学制恢复完整;学校现有学生914名,22个教学班,寄宿生811人。根据现某某乡全乡4所幼儿园生源数据显示,大班217人,中班219人,小班220人,也就是说某某实验学校到2018年生源将达到1600人左右,预计36个教学班。学校现有校舍不能满足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教学用房只能满足小学部的教学,初中部没有教室与功能室,急需新建教学楼,用于初中部的教学与全校功能室的使用。为了消除大班额,健全各教学功能室,根据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

    2、精神,某某区教育体育局故提出对该项目进行建设。四、项目概况(一)建设地点:该项目位于某某区某某实验学校校园。(二)建设规模与目标该教学楼为五层双面框架结构,基底面积833.22平方米,建筑面积4366.30平方米。建设目标:项目建成后,可提高师生的教育教学环境,满足周边群众不断增长的就学需求,使学生享受到良好的教学资源,为全面提高某某实验学校的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三)主要建设条件1、符合填平补齐项目要求2、符合城市规划要求,该项目在城市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建设,符合规划要求,社会环境条件良好。3、场地交通便利,道路通畅,满足消防要求。4、符合施工要求,学校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教学楼拟建于学校校园

    3、,场地地势平坦,地质条件良好,城市道路基础设施齐全,便于施工。(四)主要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35021.8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741.48平方米原有建筑面积:11375.18平方米新建教学楼建筑面积:4366.30平方米新建教学楼基底面积:833.22平方米总基底面积:4758.69平方米容积率:0.45建筑密度:13.59%绿化率:30%(推荐)五、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研究容1、编制依据某某区某某实验学校教学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委托书某某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 (建设部)中小学校设计规 GB50099-2011农村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建标109

    4、-200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颁布的有关行业规划、法规和设计标准 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和其它有关文件证明2、研究围受项目承办单位委托,在项目承办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对该项目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可行性研究。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与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的要求,可研人员对现场进行调研,并与承办单位详细座谈,了解他们的建设思路,广泛收集建设单位几年来发展的资料,在认真分析项目建设前景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报告研究的主要容和围

    5、有:1、项目提出的过程、新建的必要性。2、项目建设的规模、容与标准。3、新建设计方案。4、资源有效利用与节约。5、环境影响分析。6、劳动、安全与卫生。7、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8、社会影响分析与评价。9、结论与建议等主要容。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为全面落实国家和某某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着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根据2013年1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部署和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

    6、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解决某某省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某某区某某实验学校是按照“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的调整思路,在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下,于2008年8月在原某某初级中学和某某小学的基础上改建而成,一次性撤并了某某六所不足百人的学校,于2010年6月撤并了某某六所小学,成为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学校现占地面积35021.86平方米,建筑面积11375.18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面积为3005.00平方米。现有22个教学班,学生914人,其中寄宿生786人,教职工97人。根据现某某乡全乡4所幼儿园生源数据显示,大班217人,中班219人,小班220人,也

    7、就是说某某实验学校到2018年生源将达到1600人左右,预计36个教学班,到时学校的教学用房将急剧短缺,不能满足师生的教育教学需求,将严重影响到了全区教育的发展。近些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调整中小学布局结构,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学校改造工程等一系列教育重大工程项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11年,某某省“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义务教育进入了注重涵、提高质量、推进均衡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但是,某某省作为一个西部经济欠发达的省份,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义务教育教学条件较差,寄宿制学校宿舍、食堂等

    8、生活设施不足,村小和教学点运转比较困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学科结构不合理,辍学率相对较高,城市义务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大班额问题十分突出,是某某省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全面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不让贫困家庭孩子输在成长“起点”,既是守住“保基本”民生底线、推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力措施,也是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后劲、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关乎国家长远发展。结合当地城镇化发展规划、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和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规划,实事,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

    9、力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故提出该项目的建设。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村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新教学楼的建设,有利于提升某某区某某实验学校的综合办学能力,完善办学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学用房紧的局面,满足师生的教育教学需求等突出问题。从全县宏观布局来看,也有利于完善基础教育设置不平衡的现状,有利于某某区教育尽快接近或达到全市的发展水平。2、本项目的建设是某某区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前进。根据某某区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某某区某某实验学校于2014年起恢复了

    10、初中部,成为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随着学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预计到2018年下半年某某实验学校的学生规模将达到1600人左右,需设36个教学班,到时学校的教学用房急剧短缺,将严重影响到了全区教育的发展,这一问题急需解决。3、本项目的建设是小城镇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某某区城乡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教育事业的建设逐渐成为重点,某某实验学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导致学校教学用房紧问题直接影响其发展乃至全区的发展。为了适应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满足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新建某某区某某实验学校教学楼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第三章 项目建设地区概况一、区域概况二、乡域概况+第四章 需求分析与预测一、需求

    11、分析根据学校现有实际情况,在对学校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经某某区教育体育局领导商议决定,拟在某某区某某实验学校新建一幢五层双面框架结构教学楼,以解决学校的当务之急,对提高教学用房设施条件,推动某某区公共教育协调发展,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二、规模论证根据农村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第五章(校舍建筑面积指标)第二节(教学与教学辅助用房使用面积指标)中:表4-3(农村普通完全小学教学与教学辅助用房使用面积基本指标)和表4-5(农村普通初级中学教学与教学辅助用房使用面积基本指标)可知,某某区某某实验学校教学与教学辅助用房建筑面积应为(1826+2373)/0.6=6968.33。学校现有教

    12、学与教学辅助用房面积为2705.00,则某某实验学校新建教学楼建筑面积应为6968.33-2705.00=4263.33。通过对学校设施的调查和分析,在满足实际需要的条件下,最终经建筑方案设计确定,新建教学楼为五层双面框架结构,建筑面积为4366.30m2。该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某某实验学校的教学条件,新建教学楼共计设置29个教学班,加上学校现有22个教学班,将全面解决学校教学用房短缺与功能教室不完善的局面,与满足学校后期发展的教学用房需求。从现场条件和周围环境条件来看,建设4366.30平方米的教学楼是适宜的、合理的,也是十分必要的,是学校扩大办学规模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发展某某区基础教

    13、育事业的重要举措。第五章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与建设条件一、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一)社会环境为本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不断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在此背景下,普通百姓越来越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政府部门也更加注重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抓住国家大力扶持基础教育的难得机遇,不断深化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在此背景下进行本项目的建设,顺应了社会的需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得某某区某某实验学校呈现出基础教育出现良好局面。(二)教育事业发展促进本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当今世界,知识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

    14、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各国纷纷把发展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举措。能否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因此,项目的建设符合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是可行的。(三)本项目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项目建设积极可行本次学校的建设是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从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出发,为了保护和开展更加合理的教学工作,教育部门在此期间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正是有了这些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热切关注,使本项目建设具备了良好的外部建设条件和实施环

    15、境。不久的将来,某某区某某实验学校将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子女提供一个更好的基础教育培养与学习的平台。因此,本报告认为本项目建设是积极可行的。二、场地建设条件1、地形与地貌+2、气候与气象某某区属北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具有明显大陆性气候特点。据某某气象局资料,本区年平均气温为9.1;最冷月为一月份,月平均气温为-5.6,最热月为七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2.8,极端最高气温为34.6,极端最低气温为-19.7;最大冻土深度为79cm。多年平均降水量535.0mm,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分别为110.2 mm、110.0 mm、97.1mm),以暴雨形式出现,此时期降水

    16、占全年降水量的59.3%,降水强度大,24小时降水量96190.2mm,6小时最大降水量60.7mm,年蒸发量达1470.3mm;年平均日照时数2428小时,平均风速1.6m/s,最大风速13 m/s,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最大冻土深度79,无霜期236天。3、工程地质条件根据某某区某某实验学校教学楼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可知:勘探深度围,地层复杂程度一般,自上而下主要由人工填土(Q42+ml)、晚更新世马兰黄土(Q3eol)、 古土壤 (Q3pd)与中更新世黄土(Q2eol)构成。分述如下:1层:人工填土(Q42+ml)层厚0.903.40m,灰褐色;稍密;稍湿;成分主要为黄土状粉土,含碎

    17、砖等建筑生活垃圾。局部分布。2-1层:马兰黄土(Q3eol)层厚6.109.10m,层顶高程1181.901184.80m,呈黄褐色;不均匀;可塑;孔隙发育,具虫孔,针孔结构,成分主要为黄土状粉土,干强度中等,韧性低,光泽度低,摇震反应无。全场分布。2-2层:(古土壤)(Q3pd)层厚2.503.30 m,层顶高程1175.601176.40m,棕褐色;孔隙发育,具虫孔,针孔结构,主要为黄土状粉质粘土,具竖向节理,底部含结石颗粒,粒径37cm,干强度低,韧性中等,光泽度低,摇震反应无。层:黄土(Q2eol)揭露层厚4.405.10m, 层顶高程1172.501173.20m,呈浅黄色;均匀;硬

    18、塑;略具针孔结构,含白色蜗壳与结石颗粒,零星分布,粒径515cm,干强度低,韧性低,光泽度低,摇震反应无。风积成因,全场分布。依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GB500252004),该场地湿陷程度均匀,场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性土层下限深度7.1011.10m,湿陷等级级,湿陷程度中等。该场地综合评价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性土层最大下限深度按11.10 m考虑,湿陷等级级,湿陷程度中等。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规定,该场地土层等效剪切波速(Vse)为150m/sVse250m/s,综合评定为中软场地土,覆盖层厚度大于50m,场地类别为类。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

    19、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分组属第三组。场地与其附近无断裂构造分布,未发现全新世后地震活动遗迹,该场地适宜该工程建设。4、交通运输条件某某区某某实验学校位于某某乡街道,为乡政府所在地,所处地理位置交通相对便利。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运输方便,且周边各砂石料场均有道路相通,汽车运输方便。5、公用设施条件(1)电力条件学校电网与某某电力供应主干线相接,电网覆盖全校,供电方便,完全能够满足基建工程的电力需要。(2)采暖条件采暖热源由学校现有的锅炉设备进行供给,完全能够保障该项目建成后的供暖需求。(3)给水条件供水水源由学校现有自来水管网进行供给,用水水量、水压均能满足项目建设期间的供水需求与运营后

    20、的正常用水。(4)排水条件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污水经后期拟建150m化粪池处理后排水室外排水管网,雨水经雨水箅子收集后排水室外雨水管网。(5)电信条件为了适应电化教育教学的时代需要,网络宽带目前已接入某某实验学校,为了与学校的快速发展相适应,满足师生数量增加后的网络需求,学校将增加网络带宽。(6)道路条件该项目位于某某区某某实验学校校园,学校东侧为道路,与外界的交通便利。6、施工条件本项目建设施工不会对周边环境构成永久性负面影响,建设区在某某区某某实验学校校园,东侧为道路,交通便利,便于项目施工建设。项目所用砂、石、原木等材料可在当地就近采撷,其材质状况良好,完全可以满足本项目的建

    21、设。钢材、水泥等建材可从某某市建材市场采购。第六章 建筑设计方案一、工程建筑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一)场地分析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地下水埋藏较深,不考虑地下水对建筑物的影响,地理条件良好,是理想的建设用地。(二)规划理念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为基础,应用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和原则,探索独具特色的学校建设的创作模式与建造方法。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与地理条件,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和适宜性建造技术,以建筑室外物理环境控制为主要着眼点,强调建筑在整个寿命周期尽可能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降低环境污染,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整体环境布局与单体建筑设计相结合,新建建筑与现有建筑相结

    22、合,建筑功能与科学技术相结合,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实现规划、设计与建筑施工的整体策划与统一实施。场地总体规划由区政府规划部门统一组织规划,本单位设计规划围绕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满足消防与疏散要求。(三)规划设计原则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要求规划满足城市规划对基地、道路、红线建筑突出物,建筑高度的要求,满足乡镇的总体规划,满足当地规划部门规定的建筑覆盖和密集率。二、建筑设计(一)建筑方案设计依据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013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中小学校设计规 (GB50099-2011)建筑制图标准 (GB/T5

    23、0104-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 (GB50011-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环境污染控制规GB50325-2010农村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无障碍设计规 (GB50763-20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15)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 (GB50025-2004)建筑设计防火规 (GB50016-2014)(二)设计原则与构思在平面设计中,充分考虑人流疏散的方便和畅通,使用功能布局合理,节约工程造价。立面设计按照使用合理、经济、美观的原则,以满足学生学习的设计要求,并结合实施环境和使用功能,采用现代化建筑设计风格,力求创造具有个性与富有艺术效果和现代气息

    24、的建筑。(三)总平面布置某某区某某实验学校总用地面积为35021.86平方米,主入口位于校园的东侧,东侧为街道。从校园主入口进入为学校现有教学与办公用房,本次新建教学楼场地西北侧,呈“一”字形布置,南北长45.40米,东西宽18.00米,距东侧现有建筑物27.70米,距西侧现有建筑物8.30米,距南侧现有建筑物15.10米,距北侧现有建筑物13.05米。整个建筑与学校原有建筑相互协调,与周围环境相符合,使此建筑既适合周围环境,又不显得落后。(四)总平面竖向设计由于场地地势平坦,新建教学楼一层室地坪与室外相差0.45米,场地地面采用平坡式,地面雨水与废水考虑采用有组织排放(经处理后)均以暗管系统

    25、排入室外排水管网。(五)总平面交通组织学校主出入口设在校园东侧,校园路网成环路,线型美观流畅,与建筑物结合自然,距离适当,同时路网结构也便于组团的划分,使组团分区明确、合理,场地主要人流方向考虑为东向疏散。消防道路宽为4米,满足防火与消防扑救要求。(六)主要经济指标(七)建筑设计1、工程概况新建教学楼为五层双面框架结构,南北长45.40米,东西宽18.00米。建筑面积4366.30平方米,基底面积833.22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9.95米,室外高差为0.45米。该工程耐火等级为二级,室环境污染类别为类,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为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屋面防水等级为级,防水层耐用年限为10年,设计使

    26、用年限为50年。2、平面设置该方案因地制宜,将平面布局设计为“一”字型;在平面设计中根据各用房的特点进行划分,每层功能具体设置如下:一层主要设置:普通教室、教师休息室、值班室、卫生间与盥洗间等。二四层主要设置:普通教室、教师休息室、卫生间与盥洗间等。五层主要设置:普通教室、会议报告厅、多媒体教室、卫生间与盥洗间等。3、交通疏散与无障碍设计该工程为五层教学楼,建筑面积4366.30平方米,平面交通设计中,为避免人流干扰,方便使用, 共设计两部楼梯与水平走道联系,在一层共设置了三个出入口。在建筑主入口设置无障碍坡道,一层设无障碍厕位。4、立面设计立面设计紧紧把握校园整体规划意图,创造出一种新颖却又

    27、不失稳重,现代丰富而又不繁琐的建筑造型。同时在建筑上根据新建教学楼与周边建筑做一定的呼应,表达当地的地域特色。在整合各功能分区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线条的有机结合和细部精心处理,从墙面线条到门窗形式和部装修力求整幢建筑风格简洁统一。文化气息浓厚,立面色彩以灰色、白色为主,使其立面造型更加简洁、美观。5、剖面设计本工程室外高差0.45米,一至五层层高均为3.90米,建筑高度为19.95米。 6、用料表、门窗表与装修1)装修2)墙体外墙填充墙采用300厚非承重粘土空心砖,墙为200厚非承重粘土空心砖,所有填充墙与隔墙一律砌至梁板底。3)外装修外墙面一层窗台下采用灰色仿真文化石贴面,以上采用外墙涂料。4)门窗窗均选用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节能窗,门选用简易防盗门,外门玻璃为安全玻璃。7、防火分区本工程耐火等级为二级,全楼设有封闭楼梯间,每层形成一个完整的防火分区,因此建筑每层设置一个防火分区。三、绿色建筑设计(一)设计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规 SZJG30-2009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 JGJ/T229-2010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50033-200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3-200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 GB50176-93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50555-2010公


    注意事项

    本文(实验学校教学楼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