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完整word版传播学教程第二版期末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5123823       资源大小:136.70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完整word版传播学教程第二版期末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

    1、1 提出了传播学的5W模式:谁(who)、说什么(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产生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2 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3 提出了社会传播的三个功能:监测环境的功能、协调社会的功能、传承社会遗产的功能(2) 卢因美籍德国人,社会心理学家: 贡献:1 首创了“场论”与“群体动物论”(个人受群体影响)2 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3) 拉扎斯菲尔德美籍奥地利人,社会学家: a.1940年“伊里调查”假说(与卡兹一起进行,人民的选择):1 政治既有倾向与选择性接触机制(既定的政治自由倾向决定选择性接触媒

    2、体)2 意见领袖大众传播只有通过意见领袖的中介才能发挥影响(“二级传播”)b.贡献:1 提出了“二级传播理论”,破除“魔弹论”2 倡导并确立了“实地调查法”(4) 霍夫兰美国实验心理学家:大众传播实验(1949)、船舶与说服(1953),学术主要关心在于揭示传播效果形成的诸条件,如信源的条件、传播方法和技巧的条件以及受传者本身的属性条件等,并为此进行了大量实验。1 形成了传播学的“耶鲁学派”2 将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传播学领域3 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定早期的“子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的依据4 创立“控制实验法”学科开创者、集大成者施拉姆:a.贡献:将他人的贡献集中起来,进行整理

    3、,使之完善化、系统化,最终使传播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一个具有创建“传播学”这样的一个独立学科的明确意识并为之奋斗终生的人。b.具体事迹:建立了四个专门的传播学研究机构编辑、出版了近30部著述:大众传播学(1949)、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1954)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如:电视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国际传播中的信息流通、传播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等。曾经于20C 70N末和80N初数次访华,是最早向中国介绍传播学的外国学者之一。3.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单选、判断、名词解释、简答):(1)经验学派: a.基本概念:经验学派,在广义上指的是主要以经验性方法来考察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流派,它与主要以思辨性方

    4、法考察社会现象的流派相区别。在传播学中,经验学派尤其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主流传播学。从后者而言,它既是一个方法论的概念,又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定的社会观和传播观。b.基本特点:功能取向的学术立场:不同传媒的受众的某种共同认同的东西,以便更充分地利用这种资源,达到最大限度的政治控制或最大限度的市场开发的目的。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主张从外部环境的变量出发来揭示事实和行为,科学、可验证。c.意义:经验性研究方法强调切实可靠的经验材料或客观数据来揭示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原因和客观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经验性研究方法也是社会科学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经验学派出发点和着眼点都是紧扣具体的传播实践,有意

    5、探索如何通过传播来控制人的行为,这些研究对于管理层来说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d.局限性: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无限复杂,而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的经验材料是有限的,尤其是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的人的理性和精神活动,在许多情况下并不能单纯地用经验材料就能够加以说明。在目前的情况下,经验性研究所依赖的程序或技术主要是问卷调查或控制实验。就前者而言,仅仅具有“概率论意义上的科学性”,并不具备自然科学的精确和严谨;就后者而言,虽然一部分变量或条件在实验环境中得到操作、分析和处理,但在有限的实验控制条件下得出的结论,往往说明不了丰富多彩和复杂的社会现实。经验性研究所依赖的主要是个人或小群体层面上的经验材料,在研究

    6、现实的社会微观现象方面具有一定的效用,但在考察社会的历史过程以及宏观社会结构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尽管经验性方法论者主张“纯客观”的态度来研究社会现象,但这一点在现实当中很难做到。每一个学者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社会价值和意识形态,这使得他们的学术立场或多或少都具有特定的倾向性,所谓用“纯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考察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2)批判学派:a.基本概念:是在社会科学的法兰克福学派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派,他们从一开始就对美国传播学的实用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态度抱有强烈的批判态度,具有思辩性。b.特点:对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传播结构持否定和批判态度,并把他们作为变革的对

    7、象。在研究方法上,以辩证分析法为主,反对实证主义态度,但并不一概地排斥经验调查和量化研究。在理论研究上,更多地将传播理论与社会理论结合在一起,着重考查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问题。4.传播、信息、符号的定义(名词解释):(1)传播: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基本特点: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系统。(2)信息: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的存在的物质运动形

    8、式。信息看作是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获得确知的讯息或关于事物的确定状态。(3)符号: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符号在一定的指代和表述关系中产生,可以在形式上独立存在,但和指称的对象事物和意义密不可分,人们以符号为介质从事信息传播,这种交流互动只有通过传授双方的对符号意义的解释才能获得。符号又可理解为能指,通常表现为声音或图像,能够引发人们对特定对象事物的概念联想。5.传播模式的几种类型5W模式、香农-韦弗模式、马莱茨克模式(名词解释、简答、论述):(1)5W模式(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 a.内容:谁 说什么 通过什么渠道 对谁说 有什么效果

    9、传播者 讯息 媒介 受传者 效果(who)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with what effect)b.意义:这个模式首次将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后来大众传播的五大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就是沿着拉斯韦尔模式的思路形成的。c.局限性:作为早期的过程模式,这个模式还不完全,这主要表现在它属于一个单向直线模式,没有提供反馈渠道,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2)香农-韦弗模式:a.基本内容:香农-韦弗模式是描述电子通信过程的。它的第一

    10、个环节是信源,由信源发出讯息,再由发射器将讯息转为可以传送的信号,经过传输,由接收器把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讯息,将之传递给信源。在这个过程中,讯息可能受到噪音的干扰,产生某种衰减或失真。b.重要意义:香农-韦弗模式导入了噪音的概念,表明了传播不是在封闭的真空中进行的,过程内外的各种障碍因素会形成对讯息的干扰,这对于社会传播过程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是对5W模式的完善和补充。香农-韦弗模式对一些技术和设备环节的分析,提高了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和认识,这种作用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越来越明显了,这个模式为以文理结合的方法考察传播过程打下了基础。对传播过程当中作了深入分析,看到了发

    11、出的信息和收到的信息之间的不一致性,对传播的过程做了更深入的探讨,启发人们去思考传播过程不单纯是一个传播的过程,它和其它过程特别是社会过程联系在一起。由于香农-韦弗模式描述的是电子通信过程,而且是一个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的环节,完全应用于人类的社会传播是不行的。(3)马莱茨克模式:a.主要内容:这个模式揭示出了这些环节所受到的社会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的影响和制约。 从“传者”来看,它受到了传者的自我形象、传者的个性结构、传者的工作环境、传者的社会环境和媒介内容的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从“传者”和“讯息”之间来看,有讯息的压力、内容选择等。从“媒介”来看,它和“受者”之间的关系,有内容选择、媒介的压力

    12、、感受和效果等。从“受者”来看,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自我形象、个性结构、受众群体中的受者和受者的社会环境。马莱茨克的系统模式表明,社会传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评价任何一种传播活动,解释任何一个传播过程即便是单一过程的结果,都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而必须对涉及该活动或过程的各种因素或影响力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6.非语言符号的作用、传播过程的意义(简答):(1)非语言符号的作用:a.补充或强调作用:它往往与语言同时使用。b.替代作用:他也常常单独使用。在很多时候,可以不需要语言,甚至不适合使用语言。c.矛盾作用:有时,非语言符号的意思,会与语言符号不一致,从而透露出传者的真实想法。(2)传播过

    13、程的意义:a.传播者的意义:在传播行为中,传播者通过符号来传达他所要表达的意义,亦从事符号化操作。然而,传播者的意义并不总是能够得到正确的传达,作为符号化过程的结果而形成的符号系统(文本)未必能完全代表传播者的本意。b.受传者的意义:对同一个或同一组符号构成的文本,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同一时代的不同个人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或解释,这说明符号本身的意义与受传者接收到的意义同样也未必是一回事。c.情境意义:所谓语境,在传播学中叫做传播情境。传播情境指的是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总称。在很多情况下,传播情境会形成符号文本自身所不具有的新意义,并对符号文本的意义产生

    14、制约。7.组织内传播非正常渠道的传播特点(简答):(1)交流的信息广泛:其内容不仅涉及组织或工作任务本身,而且包括个人私事、兴趣、时事等广泛的自由话题。(2)交流的双向平等性:在非正式渠道的传播中,上司和部下都作为普通一员参加,没有地位高低。交流大都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每个人都有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3)本意交流和感情交流的成分多:由于非正式渠道的传播具有自由性和平等性,人们更倾向于说真话,许多在正式渠道不便表明的观点和态度,都能够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同时,非正式传播渠道中有大量充满人情味的内容,是组织成员相互沟通感情的重要纽带。8.人际传播的特点(简答):(1)人际传播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多

    15、,方法灵活。(2)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3)人际传播的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4)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在人际传播中,双方都没有强制对方的权利,也没有接受强制的义务,这意味着人际传播是一种相对自由和平等的传播活动。9.集合行为出现的条件及其传播的特殊机制(简答):(1)教材(A)与老师ppt(B)二选一即可:A.集合行为出现的基本条件(教材):a.结构性压力:例如,在自然灾害、经济萧条、失业、物价不稳、社会不公、政治动荡、种族关系恶化达到临界点等危机状况下,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不安、不满、焦虑和紧张情绪,这些结构性因素是集合行为发生的温

    16、床。b.触发性事件:集合行为一般都是由某些突发事件或突然的信息刺激引起的。近年来频发的网络“人肉搜索”等网民集合行为,也多是由刺激性的网帖信息所引发的。c.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在大众传媒公信力丧失、政府信息封锁严重或公开度极低的情况下,人们与其相信报纸、电视等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主渠道发布的正式信息,更倾向于相信来路不明的流言等。由上可以看出,在集合行为发生的三个条件中,至少有两个条件与信息传播有直接的关系。即便是第一个条件,即人们感受到社会的危机状况和结构性压力,也是社会传播的结果。因此,信息传播贯穿于集合行为的始终。集合行为容易引发破坏性的社会后果,治理集合

    17、行为的根本,在于消除它产生的温床或发生的条件。B.集合行为发生的六个“必要且充分”的基本条件(老师ppt整理):a.结构性压力b.环境条件c.行为动员d.社会控制能力e.诱发因素f.普遍情绪(2)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a.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群体暗示:暗示指的是一种传播方式,即不是通过直接的说服或强制,而是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暗示在人家关系中也是常见的,但在这里,接不接受暗示通常基于受传者的理性判断。集合行为中的暗示更接近于临床医学中的催眠暗示。也就是说,集合行为通常是大量人群聚集于狭小的物理空间,人们保持着高密度的接触,参加者通常处于亢奋、激动的状态,这样的一些

    18、情境状态容易使他对周围的信息失去理智的分析批判能力,表现为一味地盲信和盲从。群体感染:在集合行为中,群体感染指的是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首先,紧张使某一集体的成员非常容易相信稀奇古怪的传说和谣言;其次,在朋友之间蔓延比在陌生人之间快得多;最后,感染或行动在那些具有共同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的人中间迅速蔓延。其传播速度快,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在现场亢奋的氛围中,成员失去理性的自控能力,而对来自外部的刺激表现出一种本能的反应。b.群体模仿与“匿名性”:群体模仿:模仿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提出的概念(模仿律,1890),他认为,社会上的一切事物不是发明就

    19、是模仿,而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现象,模仿又分为无意识模仿和有意识模仿。无意识模仿个人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对他人行为的反射性效仿有意识模仿基于一定的动机或目的的自觉效仿集合行为中的模仿更多地表现为无意识的、条件反射性的模仿。这是因为,在人们面临突然或灾难性时间时,用常规的方法很难应付局面,反应一般基于本能进行,而最简单省力的反应莫过于直接模仿周围人的行为,于是便出现了相互模仿。“匿名性”:在集合行为中,人们处于互不知道姓名与身份、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中,失去了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c.流言传播与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流言的定义:在集合行为中,信息的流动也呈现出一种异常状态,其主要形式是流

    20、言。流言是一种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而正规的传播渠道(如大众传媒等)不畅通或功能减弱的时期。流言的特点:流言信息的变形和奇异回流现象;流言中伴随着大量的谣言。(不重要可不看)流言发生和传播的条件:R=I*A(流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证据的暧昧性),即:涉及的问题越重要,真相越是含糊不清,流言传播活跃的几率越大。R=I*A*U(流言流通量=与问题的关联度*社会成员的不安感*环境的不确定性),“关联度”指的是社会成员与流言信息所涉及问题的关联程度,人们与该问题关系越密切,越有卷入留言传播的可能,而且在通常情况下,流言是从关系最密切的群体中滋生和

    21、蔓延开来的。“不安感”强调的是流言发生和传播的心理条件,其中包含对事件未来发展的解释或忧惧。“不确定性”既是指环境的不稳定状态,也是指由于权威信息渠道不通畅或公信力缺失所导致的信息紊乱。10.大众传播的定义、社会功能、负功能、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名词解释、简单、论述):(1)大众传播的定义: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主体)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媒介),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目的)。大众传播的特点:a.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b.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c.大众传

    22、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受众”。d.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e.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特别是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大众传播,属于单向的很强的传播活动。f.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2)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a.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环境监视功能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b.赖特的“四功能说”: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c.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最重要,只背这一个即可):政治功能监视(收集情报);协调(解释情报;制定、传播和执行政策);社会遗产、法律和习俗的传递经济功能关于资源以及买和卖的机会的信息

    23、;解释这种信息、制定经济政策、活跃和管理市场;开创经济行为一般社会功能关于社会规范、作用的信息;接受或拒绝协调公众的了解和意愿;行使社会控制,向社会新成员传递社会规范和作用的规定;娱乐(消遣,摆脱工作和现实问题,附带学习和社会化)d.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3)大众传播的负功能:a.社会地位赋予功能:无论个人、组织、事件,一旦上“报”或登“台”,即名扬天下。b.社会规范强制功能:大众传媒通过将偏离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的行为公诸于世,能够唤起普遍的社会谴责,将违反者置于强大的社会压力之下,从而强制遵守社会规范的作用。c.麻醉精神功能:

    24、现代人已淹没在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滔滔洪水当中,人们每天在接触媒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4)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和公益性:a.大众传播组织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生产者和提供者,在满足社会的普遍信息需求方面起着一种公共服务的作用;b.大众传播组织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道德具有广泛而强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涉及到普遍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共生活;c.大众传播组织是某些“稀有”公共传播资源(例如广播电视使用的电波频率)的受托使用者,作为公共财产的使用人,它们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11.几种主要的受众观(简答、论述):(1)作为社会群体

    25、成员的受众:受众分属于不同的社会集团或群体,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受众对大众传媒的接触虽然是个人行动,但是受到他的群体归属关系、群体利益关系以及群体规范的制约。受众的群体背景或社会背景是决定他们对事物的态度和行动的重要因素。(2)作为“市场”的受众:把受众看作是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和大众传媒的市场。“受众即市场”:a.“受众即市场”是大多数媒介机构的基本观点,反映了传媒活动经营性、商品性和竞争性等特性,也能够揭示受众作为消费者某些行为的特点。 b.但从传播学的角度讲,这个概念是不完善的。麦克卢汉指出:它容易把传媒与受众的关系固定为“卖方”和“买方”的关系这种观点更多地着眼于受众的购买能力与消费特点相

    26、关的人口统计学属性这种观点容易把“商品销售量”收视率或发行量作为判断媒介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而忽视公共利益把受众视为“市场”只是传媒一方观点,而不是从受众立场出发考虑问题。我们不能把受众简单地等同于物质商品的消费者,也不能将传媒简单地等同于生产和提供物质商品的企业(3)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受众不仅仅是传媒信息的使用者和消费者,还是构成社会的基本成员,也是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公众。受众具有传播权、知晓权和传媒接近权。a.传播权:传统称表现自由或言论自由的权利,社会成员是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他们有权将自己的经验、体会、思想、观点和认识通过言论、创作、著述等活动表现出来,并有权通过合法手

    27、段和渠道进行传播。b.知晓权:社会成员获得有关自身所处的环境及其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c.传媒接近权:传媒接近权的核心内容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12.把关人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论述):A.把关人理论:(1)概念:传播者不可避免地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视角上,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即守门),凡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守门人)。(2)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a.库尔特卢因的“把关人”概念:“把关人”(gatekeeper)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库尔特卢因提出的。库尔特卢因在1947年发

    28、表的群体生活的渠道中(如何决定家庭食物购买)首创“把关”(gatekeeping)这一名词。文章考察和研究了家庭主妇如何决定购买食物以及向家庭成员推荐食物的过程。卢因发现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关卡”(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者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者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就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作出决定。列文所说的把关完全是比喻性的说法,它的真正含义是指传播者对信息的筛选与过滤,表明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要受到一些个人或集团的控制。b.怀特的新闻选择“把关”模式: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个概念引进新闻研究领域,明确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的“把关”模式(下图):(N

    29、=新闻的信源,N1.2.3.4=新闻,N21.31=选择的新闻,M=受众,N1N4=舍弃的新闻)这个模式说明: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新闻素材,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而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媒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口”传达到受众那里的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积极影响:怀特的“把关”模式对我们理解大众传媒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局限:怀特在提出这个模式时并没有意识到“把关”是一种组织行为,而认为它主要是新闻编辑基于个人主观判断的取舍选择活动,而且只强调了编辑的“把关人”作用;“把关”虽然与记者、编辑个人的价值判断密切相关,但这些判断只有在与传媒组织的报道方针不相冲突的前提下才能产生实质性影响,说明了“把关”活动的组织性。怀特的“把关”模式还只是对新闻信息取舍选择过程的一种简单概括,它指出了经过大众传媒这道关口,某些新闻入选、某些新闻遭到舍弃这一事实,但并没有说明哪些新闻会入选或者遭到舍弃,而正是后面的这个问题,才涉及“把关”过程的实质。(3)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a.新闻信息的客观属性:新闻信息有两个本质属性:新闻信息必须具有真实性,它传达的


    注意事项

    本文(完整word版传播学教程第二版期末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