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诗三首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5105061       资源大小:42.79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诗三首教学设计.docx

    1、诗三首教学设计诗三首教学设计1、内容和解析 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情人,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用表现。这首诗歌意境高远、清幽,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曹操的短歌行这首诗,反映了曹操感伤乱离,叹息时光流逝,渴望贤才辅助功业的思想。诗歌写出了曹操“烈士暮年,壮心未已”的壮志,写出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气魄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大概写于诗人辞去彭泽县令,隐居田园的六年。诗人以兴奋的心情写出了田园景物的美好和她对归隐生活的热爱,也写出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以及高远志趣和守正不阿的高尚情操。2、目标和解析 知识与能力:(1)了解五言诗的基本特点;(2)了解

    2、古诗十九首创作的时代特点以及曹操、陶渊明等诗歌风格;(3)欣赏诗歌委婉曲折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1)熟读并背诵全诗;(2)在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意境美。 情感和价值观:了解古人对真挚情感的向往和他们的高尚情操。3、教学问题诊断 意境和主旨,一直是诗歌教学的重点难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其次要介绍作者生平和思想以及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加强吟诵,反复朗诵。4、教学方法 诵读法、赏析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法。5、教学过程基本流程: 课时安排:2课时 涉江采芙蓉教学要点1、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理解诗

    3、歌的主题意义;2、能够体会诗歌的情感。相关资料: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作者为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失意文人仕途碰壁后所产生的生命无常、及时行乐等颓废情绪。将抒情、议论、叙事、写景融为一体,达到了高度的自然和谐,还善于抓取人物的典型活动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语言浅近凝练,自然和谐。一 、情景导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在采薇这首诗歌里,讲述了戍卒采薇充饥,采薇,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但这仅仅是一个做动作吗?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这字里行间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是一股浓浓的思乡之情和爱国之情,今天我们来感受一下,涉江采芙蓉,这个动作

    4、到底又记录了怎样一段心理历程?这个故事是否像采薇那样让人刻骨铭心,黯然销魂?二、诵读课文(一)学生读一遍,大体了解文章的内容。(二)听录音(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正音,把握诗歌节奏,体味文章情感基调。1、正音:“采之欲遗谁”,读“wi”,意思是赠送,送给远方所思念的人。2、教师指导阅读节奏:诗歌断句(本诗采用二三格式断句,但是在朗诵上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地延长发音)涉江 采芙蓉,兰泽 多芳草。采之 欲遗谁?所思 在远道。 3 体味文章情感基调:全诗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字词是哪个?(明确:忧伤)诗歌是不是从头到尾都是忧伤的?从哪里开始转变情感?(明确“涉江”前两句是欣喜的,“采之”两句转变情感,情感变为

    5、“失落”,之后这种感情越来越重。所以整首诗歌的情感变化是“ 欣喜” 到“失落” 到“忧伤”)(三)、学生齐读诗歌,注意节奏和情感。教师总结:这首诗歌是写远方的游子采摘花草借以表达对亲人及朋友的思念,但是这芙蓉并没有送出去,心情由欢喜转为失落,这样的的叹息让人遗憾悲切。2、研读课文:1、研读第一、二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问题:这两句中有那几个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明确:“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芙蓉,即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因此“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同样,“兰泽”、“芳草”,也是纯洁、美好的。)2、研读第、三四句

    6、: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问题:这里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这两句自问自答,语气缓和,写出了自己所思念的人在远方。“远道”一词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了一些信息。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3、研读五、六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问题:品读五、六句,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动作心理)。(用自己的话完成)“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还顾”,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出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写主人公与还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内心的

    7、极度痛苦,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4、研读七、八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问题:这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明确: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的忧伤,这多么让人心碎!)。三:学生自由朗诵课文,加强背诵。四:教师小结:古诗十九首 “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钟嵘诗品),比如在涉江采芙蓉里一个“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游子“才上眉头,却上心头”的绵绵忧愁;一个“望”字,让我们体会到作者了“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相思之情,这简单的动作让我们体味到主人翁的感情是黯然销魂、扣人心弦的。这就是中国诗歌的独特魅力。短

    8、歌行教学要点:1.学习短歌行,体味诗人“忧”而发奋、慷慨激昂的情绪。2.反复诵读,背诵全诗。 一、新课导入: 在初中我们学习过曹操的龟虽寿和观沧海,有几句名句,比如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歌的是壮志,抒的是豪情。而今天一起来学习他的短歌行,看一下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题解: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 “短歌”就是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短歌行是曹操按旧体写的新辞,原作两首,是曹操的传世名篇。3、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

    9、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四、初步感知课文(一)、教师范读(听录音),学生在听的时候体会生字词和诗歌的节奏、情感。生字词: 譬如朝露(p) 青青子衿 (jn) 呦呦鹿鸣(yu) 何时可掇(du) 契阔谈宴(q) 绕树三匝(z) 周公吐哺(b)诗歌的情感基调:开头低沉,后来昂扬。(二)、学生齐读,感受全诗的气势。(三)学生自读一遍,要求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并画出表现诗歌情感的字词。5、内容讲解:(1)、请一位学生读第一节,并找出诗歌表现情感的句子和字词?并分析。(明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忧”、“思”)分析:1、“对酒当歌,人生

    10、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解析:庄子有言:“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卻,忽然而已。”作者觉得时间匆匆,像(比喻手法)朝露般的短暂转眼即逝,逝去的岁月太多,言外之意是余年渐少而功业无成,所以可以总结为作者:“忧”:人生苦短,功业未就。可谓是“烈士多悲心”,而从这种悲心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是不满于现实而又积极改变现实的壮志豪情,正如龟虽寿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2、“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那杜康真的可以解忧吗?(明确:不能,正如李白所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杜康,相传是发明酿酒的人,一说是皇帝时代的人,一是说周代人,这里作为酒的代称,是用了借代这一种手法

    11、,)3、除了忧“人生苦短,功业未就”,作者还忧什么?往下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确:“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选自于诗经,本意指姑娘思念恋人。曹操借这句话是说自己思念人才。这就是用典的表现手法。“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二句,巧妙的表达了曹操对贤才的渴望及礼遇贤才的内心诉求。所以这种“忧”,是一种对贤才的思慕)4“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是一个怎样一个场面?是实写还是虚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举办一场其乐融融的宴会,在宴请嘉宾,这是引用诗经里的诗句,是作者想象的场面,虚写。“嘉宾”指贤士人才。写自己对人才的渴望,去迎接人才。我们可以看出渴望人才的那种

    12、心情刻画的感人至深)(2)、全班齐读第二节,并赏析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月亮在很多诗歌当中都出现过,作为出现在本诗里的代表着什么? (明确:贤士、人才像天上的月亮,什么时候才能把人才揽入到自己集团之中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人才的追渴求。结合时代背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是曹操所生活的时代,那时,人心思治,尽快结束纷战的局面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一世之雄”,曹操肩负起了统一大业的重任,所以需要多纳贤才。在这里,明月,代表了作者对贤才的渴望,更代表着作者宏大的政治抱负。所以诗歌接着说“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为自己渴望求贤以统一大业的宏图壮志而忧心不已)2、“越

    13、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这又是写什么场面?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这是作者想象的场面,是虚写。写作者想象人才从四面八方赶来,和作者相谈甚欢的场面。再次把思慕人才的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乌鸦有什么象征意义吗?诗人想要表达什么情感?(明确:用“乌鹊”比喻人才。说当时的人才们都在到处寻找自己的寄身之所,当时是三国鼎立,有三个君主,所以有很多贤才不知道哪才是他们的用武之地。曹操借乌鹊绕树形象的说明了当时贤士人才的现状。曹操作为一个君王,说这些人才不知道要到哪里出实际上想说都到我这来。我这可以提供给你们用武之地。既然如此,就要表达自己对待人才的态度

    14、了,是什么态度?往下看)4、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如何理解?(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能突出地表现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多多益善。)五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前面已经提及,简要概括)(一)巧用比兴。朝露、明月、乌鹊(二)巧用典故。青青

    15、子衿、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周公吐哺(三)借代。唯有杜康六、再读一次课文七、小结:读这篇诗歌,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曹操是一个不满现实而又积极进取的军事家;是一个不畏艰险而又胸怀天下的政治家;是一个“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文学家,这就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的曹操。归园田居教学要点: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教学过程: 1、导语 羽泉的歌曲归园田居有这样一段歌词:“采一朵野菊 插在你酒窝,酿出牛郎织女的传说;吹一首牧笛 暖在你心窝,看那斜阳笑山坡,为了什么才离开 又为什么而归来,故乡是永远能给我原谅的胸怀。”我们可以感受到一股清泉静静的流淌在我们心中,一声晚笛缓缓地

    16、泻在田野里,这正契合了我们回归自然、寻找自我的一首诗歌。我们也知道东晋诗人陶渊明,在做官多年后毅然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这是为什么?他归田园后又是怎样的生活状态?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

    17、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

    18、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三、解题 (一)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归”。设计意图: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 (二)提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 讨论、明确: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设计意图: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四、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一)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

    19、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 “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 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我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我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设计意图: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把握主旨。(二)为何归来? 明确:性本爱丘山

    20、(本性)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 (注意炼字“误”) 养家糊口,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适俗”就是适应仕途中繁缛礼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

    21、情操,第二句写自己流连山水喜爱田园,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 追问:据我所知,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 明确:1、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彻底悔悟;、也许是一种托词。 追问:所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 明确: 守拙归园田 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 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

    22、,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结合陶辞官原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设计意图:分析作者情感,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选择归隐田园的矛盾心理。 (三)归向何处? 明确:归向田园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概括追问: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明确: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

    23、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是 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农村的城市化和城市中某些人的走向农村(文明的异化)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 起。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这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 舒缓的、柔

    24、和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 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 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设计意图:体会作者对官场厌恶,追求淡泊宁静的心境。 (四)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明确: “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 追问:从中可见作

    25、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最后两句收束全文,诗人似乎在回答人们的疑问,为何对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鸡鸣狗吠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呢?原来是作者“久在樊笼”的缘故,作者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触处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亲切而欣慰,可以说,这两句诗,是对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生活的形象的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设计意图:深入了解诗歌主旨,陶渊明的人生志向。 (五)小结: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五、 总结全文。 这就是陶渊明。他的归来,他的舍得,在我们心中留下了许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浩然傲气,鄙弃官场,厌恶功名的高洁情怀,他不仅创作了世界上最美丽的诗文,而且塑造了世界上最完美的人格。他的独特艺术个性及伟大品格深刻影响着并将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六、全班同学朗读课文并练习背诵


    注意事项

    本文(诗三首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