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5096917       资源大小:260.80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

    1、转录语翻译同时进行转录在核内、翻译在胞质中细胞分裂方式无丝分裂为主有丝分裂为主病毒主要是由核酸分子和蛋白质构成(非细胞形态的生物体)第四章 细胞膜的结构类型:1、“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明治模型2、单位膜模型:细胞质暗亮暗3、“流动镶嵌模型”:细胞结合镶嵌免疫荧光标记技术,质膜中的蛋白质可流动,双膜膜脂中存在蛋白颗粒4、脂伐模型:在甘油磷脂为主体的生物膜上,胆固醇、鞘磷脂等富集的区域形成相对有序的脂相,如同漂浮在脂双层上的“脂伐”样载着执行某些特定生物学功能的各种膜蛋白。脂伐最初可能在高尔基体上形成,最终转移到细胞质膜上。质膜主要由膜蛋白、膜脂、糖类构成。膜脂的三种基本类型:磷脂(甘油磷脂、鞘

    2、脂 )、糖脂、固醇 磷脂:膜脂的基本成分(50以上);包括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二类(亲水头部和疏水尾部,人工制备的双分子层脂质体) 糖脂:普遍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的质膜上(5以下),神经细胞糖脂含量较高,神经节苷脂是神经元细胞膜中的特征性成分。 固醇:存在真核细胞膜上,含量约膜脂的1/3,植物细胞膜中含量较少;功能:提高膜的稳定性,调节流动性,降低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细菌质膜不含有胆固醇)膜脂的运动形式:1.侧向扩散:同一平面上相邻的脂分子交换位置;2.旋转运动:膜脂分子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快速旋转;3.摆动运动:膜脂分子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左右摆动;4.翻转运动:膜脂分子从脂双层的一层

    3、翻转到另一层。在翻转酶的催化下完成;膜蛋白的类型:(3种)1.整合膜蛋白:(内在膜蛋白)2.外周膜蛋白(外在膜蛋白);3.脂锚定膜蛋白去垢剂:是分离和研究膜蛋白的常用试剂细胞质膜的基本特征特性: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不对称性:糖脂的不对称性是完成其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膜蛋白的不对称性具有明确的方向和分布的区域性 流动性:(影响因素)(选择题)侧向运动(主要):脂肪酸链越短,不饱和程度越高,膜脂的流动性越大;(分子本身的性质)温度对膜脂的运动有明显的影响;膜骨架对膜流动性有影响作用;在动物细胞中,胆固醇对膜的流动性起重要的双向调节作用;膜骨架:指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功能

    4、:参与维持细胞质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细胞质膜的基本功能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排除,其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 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跨膜传导; 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 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膜蛋白的异常与某些遗传病、恶性肿瘤,甚至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很多膜蛋白可作为疾病治疗的药物靶标;第五章脂双层的不透性和膜转运蛋白 细胞内外的典型浓度差:低钠高钾; 调控细胞内外浓度差的机制: 存在于细胞膜上的、特殊的膜转运蛋

    5、白 取决于细胞膜自身的疏水性和选择透性; 膜转运蛋白的类型: 载体蛋白:特异性识别溶质,依赖载体蛋白自身构象的改变完成转运; 通道蛋白:根据溶质的大小及其电荷进行识别;通道蛋白有3种类型:离子通道、孔蛋白以及水孔蛋白;通道蛋白形成选择性和门控性跨膜通道转运底物。离子通道的特征: 转运速率高;其动力来自于跨膜的电化学浓度梯度 离子通道是门控的; 特异性和非饱和性;被动运输(概念):又称协助扩散,是指溶质顺着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在膜转运蛋白协助下的跨膜转运方式 简单/自由扩散限制因素:物质的脂溶性、分子大小和带电性问:为什么所有带电荷的分子(离子),不管它多小,都不能自由扩散? 答:带电的物质通

    6、常同水结合形成一个水合的外壳,这不仅增加了它们的分子体积,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脂溶性。因此,所有带电荷的分子(离子),不管它多小,都不能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需载体蛋白。葡萄糖转运蛋白:通过其构象的改变完成葡萄糖的协助扩散,转运方向取决于葡萄糖的浓度梯度。 离子通道扩散:水孔蛋白:为水分子的跨膜通道,又称为水通道蛋白;水分子在组织中的快速跨膜运动,只容许水而不容许离子或其他小分子溶质通过主动运输(概念):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电化学梯度或浓度进行的跨膜转运的方式,消耗ATP。主动运输的特点: 依赖于膜运输蛋白; 逆浓度梯度的运输; 消耗细胞的代谢能; 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 ATP驱动泵:具有载

    7、体和酶的双重作用;又称为初级主动运输;离子泵:(2类)直接消耗ATP,借助膜上的离子梯度Na+-K+泵的主要生理功能: 维持细胞的膜电位;为神经和肌肉电脉冲传导提供了基础; 维持动物细胞的渗透平衡; 吸收营养,为葡萄糖协同运输泵提供驱动力;钙泵: 两种激活机制: 1).Ca2+/钙调蛋白(CaM)复合物的激活; 2).蛋白激酶C的激活(内质网型); 运输机制: 类似于Na+-K+ ATPase。每水解一个ATP将两个Ca2+离子从胞质运输出到细胞外。 偶联转运蛋白/协同转运蛋白,又称为次级主动运输;包括2种类型 同向转运蛋白: 反向转运蛋白: 光驱动泵: 主要在细菌中发现,主动运输与光能相耦联

    8、;ABC超家族通过ATP分子的结合与水解完成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转运。胞吞作用:胞饮作用,吞噬作用 吞噬作用:细胞内吞较大的固体颗粒物质;需受体介导的信号触发过程;需要微丝及其结合蛋白的参与 胞饮作用:细胞吞入的物质为液体或极小的颗粒物质;连续发生,不需信号触发;需要笼形蛋白形成包被及接合素蛋白连接胞吞的运输途径: 质膜 内体; 高尔基体 内体; 高尔基体 溶酶体、植物液泡;以LDL为例说明受体解导的胞吞作用受体介导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是一种球形颗粒的脂蛋白,直径为22nm, 核心是1500个胆固醇酯;外面由磷脂和未酯化的胆固醇分子包裹,由于外被脂分子的亲水头露在外部,使LDL能够溶于血液中;最外

    9、面的辅基蛋白B-100能与特定细胞的表面受体结合; 一旦LDL与受体结合,就会形成被膜小泡被细胞吞入,接着是网格蛋白解聚, 受体回到质膜再利用;而LDL被传送给溶酶体, 在溶酶体中胆固醇酯被降解, 胆固醇被释放出来用于质膜的装配,或进入其他代谢途径。膜成分有三种可能的去向:1).随细胞质膜受体分选产生的小泡重新回到质膜上再循环利用;2).构成高尔基体的一部分,可能通过小泡的回流同内质网融合;3).随着溶酶残体的消失而消失;胞吐作用:是指真核细胞中含有待分泌物的包被小泡与质膜融合, 从而将内含物排出胞外的过程。胞吐作用的类型: 组成型外排途径,特征: 1. 所有真核细胞; 2. 连续分泌过程;

    10、3.质膜更新(膜脂、膜蛋白、胞外基质组分、营养或信号分子);4. 限定途径:除某些有特殊标志的驻留蛋白和调节型分泌泡外,其余蛋白的转运途径:粗面内质网 高尔基体 分泌泡 细胞表面; 调节型外排途径,特征: 1. 特化的分泌细胞; 2. 储存刺激释放; 3. 产生的分泌物(如激素、粘液或消化酶)具有共同的分选机制,分选信号存在于蛋白本身,分选主要由高尔基体TGN上的受体类蛋白来决定;第六章 线粒体和叶绿体植物叶绿体和蓝藻光合片层中进行光合作用;动物通过分解代谢取得能量,线粒体是高效地将有机物转换为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的细胞器;产能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本特征:(3点)

    11、分布:线粒体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叶绿体仅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形态特征:二者均为封闭的双层单位膜结构,且内膜演化为表面积扩增的内膜特化结构系统(结构框架、包含酶的内腔); 遗传特征: 都具有环状DNA及自身转录RNA与翻译蛋白质的体系; 遗传半自主性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自己的遗传物质和进行蛋白质合成的全套机构,但组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各种蛋白质成分则是由核DNA和线粒体DNA或叶绿体DNA分别编码的;线粒体形态结构: 呈颗粒或短线状; 封闭的双层单位膜结构 外膜:孔蛋白构成的桶状通道;通透性很高;外膜标志酶为单胺氧化酶 内膜:不透性(有很高的蛋白质/脂质比,缺乏胆固醇,富含心磷脂);线粒体内

    12、膜是氧化磷酸化的关键场所,内膜向内延伸形成嵴,大大增加了内膜的表面积,其形状、数量和排列与细胞种类及生理状况密切相关;内膜的标志酶为细胞色素氧化酶 膜间隙:液态介质含有可溶性的酶、底物和辅助因子;膜间隙的标志酶是腺苷酸激酶,可催化ATP分子末端磷酸基团转移到AMP生成ADP。 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发挥功能的最重要部位):富含可溶性蛋白质的胶状物质,具有特定的pH和渗透压;催化线粒体重要生化反应,如三羧酸循环、脂肪酸氧化、氨基酸降解等;含有DNA、RNA、核糖体以及转录、翻译所必需的重要分子。氧化磷酸化过程: ATP合酶:既可合成ATP,又可分解ATP,只是r轴转动的方向不同;特点:可逆性复合酶空

    13、间上,3个亚基和3个亚基交替排列,形成一个“橘瓣”状结构,其中和亚基具有核苷酸结合位点,但只有亚基的结合位点具有催化ATP合成或水解的活性。 质子驱动力:基质中的质子借助高能电子释放的能量被不断地定向转运到膜间隙。 电子传递链:线粒体内膜上一系列可逆地接受及释放电子或质子的脂蛋白复合体,形成相互关联、有序排列的功能结构体系,并偶联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反应电子载体:黄素蛋白、细胞色素、泛醌/辅酶Q、铁硫蛋白、铜原子复合物I(NADH-CoQ还原酶):电子传递:NADH FMN Fe-S CoQ复合物(琥珀酸-CoQ还原酶):琥珀酸 FAD Fe-S CoQ复合物(CoQ-细胞色素c还原酶):2还原态

    14、cyt c1 + CoQH2 + 4H+M 2氧化态cyt c1 + CoQ + 4H+C复合物(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 c CuA hema a a3 CuB O2氧化磷酸化的过程:叶绿体的形态结构: 在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呈凸透镜或铁饼状,直径为510m,厚24m。可占细胞质的40%;在藻类中叶绿体形状多样,有网状、带状、裂片状和星形等,而且体积巨大,可达100 分布在细胞质膜与液泡间薄层的细胞质中,呈平层排列在叶绿体通过位移避开强光的行为称为躲避响应;在光照较弱的情况下,叶绿体会汇集到细胞的受光面,这种行为称作积聚响应 外膜通透性大,内膜的通透性较低。内膜上有各种转运蛋白,依

    15、靠浓度梯度驱动,选择性地转运进出叶绿体的各种大分子。 类囊体: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小囊,沿叶绿体的长轴平行排列。膜上含有光合色素和电子传递链组分,又称光合膜; 叶绿体基质:叶绿体内膜与类囊体之间的液态胶体物质,主要成分是可溶性蛋白质和其他代谢活跃物质光合作用:光反应(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和暗反应 光反应 发生部位:产物: 原初反应:叶绿素分子被光激发至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叶绿素(蓝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紫光和兰光)、藻胆素(杂色光)光化学反应:是指反应中心色素分子吸收光能所引起的氧化还原反应。 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反应方程式:2H2O + 2

    16、NADP+ + 8光子 O2 + 2NADPH + 2H+光系统的构成和功能:PS:捕光复合物和反应中心复合物:吸收光能并将光能传递到光反应中心;利用吸收的光能在类囊体膜腔面一侧氧化水(水裂解);并在类囊体膜的两侧建立H+质子梯度。细胞色素b6/f 复合物: 功能:将PS和PS连接起来PS:捕光复合物和反应中心复合物利用吸收的光能或传递来的激发能在类囊体膜的基质侧还原DADP+形成DADPH。光合磷酸化:由光照所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生成ATP的过程。光合作用通过光合磷酸化形成ATP,再通过CO2同化将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非循环光合磷酸化:通过非循环电子传递途径:电子 H2O PS

    17、Cyt b6f PC PS NADP+循环光合磷酸化:通过循环电子传递途径电子 PS A0;A1;Fe-S Fd Cyt b6f PC PS区别:非循环光合磷酸化的产物:ATP和NADPH(绿色植物)或NADH(光合细菌);循环光合磷酸化的产物:只有ATP的产生,不伴随NADPH的生成和O2的释放。循环光合磷酸化的作:调节并满足ATP和NADPH的比例(3:2),有利于CO2的释放暗反应 发生部位:暗/固碳/碳同化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使CO2还原为糖类等有机物,即将活跃的化学能最后转换为稳定的化学能,积存于有机物中。这一过程不直接需要光(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C3途径:

    18、亦称卡尔文循环。CO2受体为核酮糖-1,5-二磷酸(RuBP),最初产物为3-磷酸甘油酸(PGA) C4途径:,CO2受体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最初产物为四碳的草酰乙酸(OAA);CO2的固定在叶肉细胞半自主性细胞器的概念:自身含有遗传表达系统(自主性);但编码的遗传信息十分有限,其RNA转录、蛋白质合成、自身构建和功能发挥等必须依赖核基因组编码的遗传信息(自主性有限)第七章: 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整个区域,以及存在于其中的一切构造;细胞质基质:除去细胞核、线粒体、溶酶体、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等细胞器及其各种有形成分后的可溶性成分;又称为透明质、细胞液、胞质

    19、溶胶细胞质基质的功能: 完成各种中间代谢过程:如糖酵解过程、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糖原的合成与某些生物大分子的分解等; 为某些蛋白质合成和脂肪酸合成提供场所; 与细胞质骨架相关的功能:维持细胞形态、细胞运动、胞内物质运输及能量传递;作为细胞质基质结构体系的组织者,提供细胞器的锚定位点; 与细胞膜相关的功能:细胞质基质产生区室化;依靠细胞膜或细胞器膜上的泵蛋白和离子通道维持细胞内外跨膜的离子梯度; 蛋白质的修饰、选择性降解。蛋白质的修饰 辅酶或辅基与酶的共价结合 磷酸化与去磷酸化 蛋白质糖基化作用 甲基化修饰 酰基化控制蛋白质的寿命 降解变性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帮助变性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重新折

    20、叠,形成正确的分子构象细胞内膜系统:指位于细胞质内,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有一定联系的膜相结构的总称。内膜系统是真核细胞所特有的结构内质网的两种基本类型 糙面内质网(RER); 滑面内质网(SER);特殊类型的内质网: 微粒体、肌质网内质网的功能 蛋白质的合成是糙面内质网的主要功能粗面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类型: 分泌蛋白; 整合膜蛋白; 内膜系统各种细胞器内的可溶性驻留蛋白,需要隔离或修饰; 共翻译转移/转运 注意: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并都是起始于细胞质基质中“游离”的核糖体; 光面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重要场所ER合成细胞所需几乎全部的膜脂(包括磷脂和胆固醇)。除鞘磷脂和糖脂(ER开始;G

    21、olgi complex完成)外。合成磷脂的3种酶是ER膜整合蛋白,活性部位都定位在ER膜的细胞质基质侧;ER上合成的磷脂向其他膜转运的三种可能机制: 以出芽方式通过膜泡转运: 例如,ER GC、Ly、PM; 经磷脂交换蛋白在膜之间转运 通过膜嵌入蛋白介导的膜间直接接触 蛋白质的修饰与加工 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蛋白质糖基化;糖基化:是指在糖基转移酶作用下,在ER腔面单糖或寡糖与蛋白质共价结合形成糖蛋白的过程; 作用:使蛋白质能够抵抗消化酶的作用;赋予蛋白质传导信号的功能;维系蛋白质在糖基化之后的正确折叠; 类型:N-连接的糖基化:与天冬酰胺残基的NH2连接,其氨基酸的特征序列为:Asn-X-S

    22、er-Thr(X:代表任何一种氨基酸),糖的供体为核苷糖,如UDP-N-乙酰葡糖胺(Asn)、GDP-甘露糖; O-连接的糖基化:与丝/苏/羟赖/羟脯的OH连接,连接的糖为半乳糖或N-乙酰半乳糖胺,在高尔基体上进行N-连接糖基化与O-连接糖基化的比较:羟基化:新生肽的脯氨酸和赖氨酸羟基化形成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胶原细胞中); 酰基化发生在ER的细胞质基质侧:软脂酸 Cys(半胱氨酸),如蛋白质附着于糖基磷脂酰肌醇(GPI)成为脂锚定蛋白; 在内质网发生二硫键的形成; 蛋白质折叠和多亚基蛋白的装配; 在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分泌泡发生特异性的蛋白质水解切割。 新生多肽的折叠与组装正确折叠涉及驻留蛋白

    23、:具有KDEL或HDEL信号 内质网的其他功能SER的解毒功能、肌质网储存和释放Ca2+、内质网上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类固醇激素的合成高尔基体结构:膜的特性:主要功能:高尔基体是细胞内大分子加工转运的枢纽 高尔基体与细胞的分泌活动 高尔基体TGN区是蛋白质包装分选的关键枢纽,至少有3条分选途径: 溶酶体酶的包装与分选途径:甘露糖-6-磷酸(M6P)标记;溶酶体酶的分选路径:依赖于M-6-P的分选途径;不依赖于M-6-P的分选途径(肝细胞中);对ER驻留蛋白依赖于KDEL信号的反向运输:对错误包装的ER蛋白质进行“回收”,维持ER蛋白的稳定;细胞对不良环境作出的应激反应; 调节性分泌途径:特化类型

    24、的分泌细胞; 组成型分泌途径:所有真核细胞,均可通过分泌泡连续分泌某些蛋白质至细胞表面。 蛋白质的糖基化及其修饰 蛋白酶的水解和其它加工过程标志酶:溶酶体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的囊泡状细胞器。 嵌有H+质子泵(H+-ATPase),形成和维持溶酶体中酸性的内环境; 具有多种特殊的转运蛋白,用于各种水解产物向外转运; 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能有利于防止自身膜蛋白的降解;细胞内的消化作用,一般可概括成内吞作用、吞噬作用和自噬作用3种途径。 异噬作用:对细胞内吞物的消化,包括: 吞噬作用:形成吞噬体; 胞饮作用:经早期胞内体、晚期胞内体,至溶酶体; 自噬作用:消化自身破损和衰老的细胞器,形成

    25、自噬体 粒溶作用:消化分解细胞内多余的分泌颗粒(分泌自噬)。 自溶作用:“自杀囊”的形成;1.“清道夫”的作用: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2.防御功能:是某些细胞特有的功能,它可以识别并吞噬入侵的病毒或细菌,在溶酶体作用下将其杀死并进一步降解;3、作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为细胞提供营养;4、在分泌性腺细胞中,溶酶体摄入分泌颗粒参与分泌过程的调节;5、程序性死亡后的细胞被周围吞噬细胞溶酶体消化清除:参与清除赘生组织(两栖类变态)或退行性变化的细胞(哺乳动物断奶后乳腺的退化);6、受精过程中的精子的顶体反应;:酸性磷酸酶; 胞嘧啶单核苷酸酶(CMP);过氧化物酶体

    26、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体直接利用分子氧第八章 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蛋白质分选:真核细胞中绝大多数蛋白质都是由核基因编码,在游离核糖体上起始合成,然后的翻译过程或在细胞质基质(游离核糖体)中完成,或在粗面内质网膜结合核糖体上完成,再以不同机制转运至细胞特定部位。蛋白质的分选途径(大题)蛋白质分选转运的基本途径: 后翻译转运途径; 共翻译转运途径;蛋白质分选转运的类型: 蛋白质的跨膜转运; 膜泡运输; 选择性的门控转运; 细胞质基质中蛋白质的转运;信号假说概念:分泌性蛋白质可能携带N端短信号序列,一旦该序列从核糖体翻译合成后,结合因子和蛋白结合,指导其转移到内质网膜,然后继续在内质网膜上进行翻译信号

    27、假说的关键因子:信号肽、信号识别颗粒、信号识别颗粒的受体第九章 细胞信号转导信号转导的概念:强调信号的接收与接收后信号转换的方式(途径)和结果。包括配体与受体结合、第二信使的产生以及其后的级联反应等, 即信号的识别、转移与转换;G蛋白概念: G蛋白偶联受体概念:CAMP信号通路:磷脂酰信号途径:双信使系统概念:第十章 细胞骨架微丝(肌动蛋白):分布于质膜的内侧化学组成:球状肌动蛋白,为肌动蛋白单体;单体呈哑铃形;纤维状肌动蛋白,为肌动蛋白聚合体;踏车现象:又称为轮回,微丝装配时,若G-肌动蛋白分子添加到F-肌动蛋白丝上的速率正好等于G-肌动蛋白分子从F-肌动蛋白上失去的速率时, 微丝净长度没有改变的一种动态平衡现象。确定细胞表面特征,使细胞能够运动和收缩;微管:分布于核周围,呈放射状确定膜性细胞器的位置和作为膜泡运输的导轨微丝、微管的区别:马达蛋白种类:包括依赖于微管的驱动蛋白(负到正)、动力蛋白(正到负)和依赖于微丝的肌球蛋白;第十一章 细胞核与染色质染色质概念:指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 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染色体: 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 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染色体种类(3种) 常染色质概念:指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 处于伸展状态(典型包装率750倍), 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


    注意事项

    本文(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