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5082269       资源大小:28.41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Word文档格式.docx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项事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成败的特殊困难的事业。它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而开拓、创新和不断向前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在中国的开创与不断推进,决不是偶然的,它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文化落后,国弱民穷。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也因此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进行国家

    2、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两大历史任务相互关联,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开辟道路,创造必要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奋斗目标和必然结果。为了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为了救国救民,中国人历经千辛万苦,进行了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然而,“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即从一八四 年的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了,抵不住,宣告破产了。不得已,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组织过政党,举

    3、行过革命,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就在中国人陷入迷惘之际,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发生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然而,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中国

    4、的革命者不可能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著中找到有关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具体答案,而只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实际问题为中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建国理论,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进行革命斗争。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系统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斗争的最后胜利表明,毛泽东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

    5、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完全正确的。伟大的中国革命胜利后,在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进行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也遭受了严重的曲折。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当代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问题,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第二次历史性

    6、飞跃,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20世纪中国最后二十多年间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证明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所积累的治党治国治军的新的宝贵经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而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7、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在 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它阐明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特殊运动规律,指出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趋势,论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以及为了实现这一历史使命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和所要创造的条件。马克思主义代表了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严整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的行动指南。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在书斋

    8、里制造出来的某种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在19世纪40年代欧洲的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中创造的科学体系,因而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正如恩格斯所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是,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就在于它是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是在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着的。马

    9、克思主义又是发展的理论,其发展的深刻内涵,就在于各国共产党人把它的基本原理与时代变化的特征相结合,与处在变化了的时代中的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对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新的回答,得出新的科学的结论,从而不断出现用“新内容、新思维、新语言”写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新版本”。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科学。既然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者就应当以科学的、发展的态度来对待它。列宁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

    10、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分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和特征,揭示了帝国主义时代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得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在少数国家甚至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结论,阐明了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建设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理论,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理论和策略,从而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它的指引下,

    11、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功地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行动指南。马克思列宁主义伴随着十月革命的隆隆炮声传入中国,并在五四时期广为传播开来,逐步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进而成为中国革命的新的理论武器和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尽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是普遍适用的,但毕竟不是万能的教义和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进行革命和建设、改造社会与世界的认识工具和行动指南。它不可能直接提供

    12、解决各国革命和建设中具体问题的现成答案,而只能提供认识世界、掌握规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因此,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实现程度,不仅取决于中国对它的需要程度,而且取决于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一理论的运用程度,取决于这一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程度。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正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要求来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尽管在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上,党内曾经出现过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错误态度,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

    13、化的正确方向。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早在五四时期就提出,对于社会主义,“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它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恽代英也指出,要“寻求一个适合国情,而又合于共产主义的方针来”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中国共产党“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里,毛泽东明确而完整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并把它作为一个十分重要、十分紧迫的问题提到全党面前。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

    14、的内在要求,在总体上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才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不同历史阶段所产生的重要成果,又以新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具体实际的客观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始终要坚持的原则。这里所说的中国实际

    15、,具体指的是什么呢?应当说,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它包括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程度,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各阶级经济地位、政治态度及其相互关系,当前运动的特点及其规律性。 1949年之前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当时中国的最大国情。认清这一特殊国情,是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期间中国最大的国情是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认清这一国情,是解决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经济文化落后,

    16、科学技术水平低,因此,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一基本国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中国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就是不同阶段中国的最大实际。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是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并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以及在这种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中国实际的主要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人的正确认识

    17、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它只能从社会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进行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这些经验加以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就是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会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实际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十分重要的内容,那就是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曾经创造了举世公认的东方文明,有着独具特色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传统。这是一份非常宝贵的历史遗产,代表着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它渗透在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已经成为今天的中国和未来的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

    18、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和中国具体的优秀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其结果,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本身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从而具有了“中国作风”、“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并且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另一方面,也促使中国历史文化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从而推进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现代化。需要指出的是,任何时候的中国实际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总是处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一定的国际环境之中。因为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来,这个世界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处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和这个世界紧密相联。与此相应的是,任何国家

    19、的革命和建设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孤立地发生和存在着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从属于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的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中国从属于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当代中国处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处在开放的世界之中,中国的经济必然成为整个世界经济或者说全球经济的一部分;中国的民族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中彰显特色,焕发青春 ,等等。因此,所谓中国实际,是指处在一定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中的中国基本国情、社会实践和历史文化。中国的这些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正是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其中国化的。第四,马克思主

    20、义中国化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1、,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和勇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不仅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自己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而且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作出新的理论贡献,不断产生新的理论成果,不断实现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思考中国实际问题,逐步认识了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现时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社会。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

    22、到达社会主义。在深刻认识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特点的基础上,党不仅制定了最高纲领,而且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以及一整套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与此同时,党以广大党员、干部的模范行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努力实践党的纲领。这一切生动具体地展现了党的先进性,使党赢得了人民的信赖。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没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党就不可能揭示出中国革命的规律,并制定出反映中国革命特点和规律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原则,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也就不可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推翻内外反动派的压迫,迎来中

    23、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党的先进性也就无从谈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在全面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一整套方针、政策、原则 ,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一个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中顺利实现了划时代的深刻社会变革,奠定了中国今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显著改善,这一切都彰显了党的先进性。为了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坚持把

    2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尽管在这一探索中经历了严重的曲折,但最终还是找到了一条能够较快较好地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之路。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进于江泽民。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正是由于邓小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和当代中

    25、国实际相结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制定和贯彻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而使我们国家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因此也得到了生动、具体的展现。当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进 21世纪的时候,人类所处的时代和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无论从国内看还是从国际上看,中国共产党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要应对挑战,继续前进,就必须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党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就有丧失先进性和失去领导资格的危险。正是在科学判断

    26、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强调全党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善于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根据变化了的实际的客观要求和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善于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进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制定了党进入新世纪之后的发展路线。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变革的先导。理论创新必将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各项事业也

    27、就必将在不断创新中向前推进。而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又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总之,无论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需要,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抑或是中国的具体实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质,都要求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且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八十多年的实践证明 , 只有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深入和科学的进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中国的革命、

    28、建设和改革才能取得胜利。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必然的。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三大理论成果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是一贯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的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作出新的理论贡献,不断产生新的理论成果。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

    29、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宝贵经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三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三大理论成果。它们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主要是关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必然要遇到许多欧洲革命所没有的特殊的、复杂的问题,显然,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革命的一般原理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相结合,探索和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个理论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第四章 社会主义国家理论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