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四川省乐山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 资源ID:5066708       资源大小:29.31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四川省乐山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1、四川省乐山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四川省乐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卷 选择题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癸(gu)丑 潭柘(zh)寺 靡(m)有朝矣 会(kui)稽 B彭殇(shng) 廿(nin)四桥 平平仄仄(z) 鲑(xi)珍 C敛裾(j) 蓊蓊(wng)郁郁 游目骋(chng)怀 腰襦(r) D猗(y)郁 妖童媛(yun)女 流觞(shng)曲水 溘(h)死2、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蕈菌 房檩 事殊世异 急不瑕择 B攘垢 急湍 静燥不同 一椽破屋 C玳瑁 桑葚 修褉事也

    2、 夙兴夜寐 D修姱 伶俜 自我徂尔 揠苗助长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B电视评论的犀利和深刻是主持人思想创造性的外化, 主持人只有具备思想的创造性,才能将观点转化为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评说。 C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D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女性学者都被称为美女学

    3、者,我还听说过美女主持,美女政治家的说法,估计没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 B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以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们遗忘的一干二净。 C俄罗斯有发展远东的计划,中国有振兴东北的战略,如果有效对接,可能实现双赢,不过目前还只是一种期待。 D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是因为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和悠闲的心情。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

    4、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中华饮食起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自土地。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近世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大量外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在对外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

    5、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猎的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中华饮食引进外食物的过程,一是接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

    6、,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自先秦两汉至唐代,进食采用“分餐”方式。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胡床”即现在的马扎,“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而对“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

    7、实上也建构在“和”文化的理念之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可。 (摘编自肖向东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5、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 ) A在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之后,汉族的食物更加多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

    8、作物被接受,后有了新的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 C在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华饮食逐渐接受了亚洲其他地区的食物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饮食范围。 D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今天我们翻开中国食谱,大多数人已经不易准确地辨认出哪种食物是地道的中国食物。 B“胡床”“貊盘”带了很多便利,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进餐形式的发展。 C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蔬菜肉鱼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 D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餐馆,只要是提供“中式餐饮”的,

    9、就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同样,中华饮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个性。 B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被世界各国认可。 C中华饮食不断引进外饮食元素,这一方面丰富了传统饮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促进了自身的革新。 D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并与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紧密相关。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熊鼎,字伯颖,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

    10、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

    11、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节选自明史熊鼎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黑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结聚合 B.邓愈镇江西,数延见 延招聘 C.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12、 赞辅佐 D.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长执掌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 ) 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 复以细故烦御史 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 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 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知寇伪降,密疏论之A B 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赦令,此时又要查究;熊鼎认为朝廷应当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B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C熊鼎面对威逼,表

    13、现出凛然正气。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察觉其中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 D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第卷 非选择题四(30分)11、将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4分) (2)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4分) 12、用斜线给下列短文的划线部分断句。(4分)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

    14、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官舍竹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 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1)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4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10分,每空一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 ),( )

    15、,映带左右。 (2)(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微风过处,送缕缕清香,( )。 (4)( ),桃李罗堂前。 (5)还顾望旧乡,( )。 (6)( ),天下归心。 (7)既见复关,( )。 (8)淇则有岸,( )。五(23分)郁达夫:一个人的旅程卞流光郁达夫少年即负文名。他对自己的期待很高。从他的诗中,可以感觉到他认为自己早晚会成名。扬名海内的沉沦发表时,郁达夫不到26岁。可是他等这一天仿佛等了好久。 郁达夫属于早慧的人,因为三岁丧父,他的童年生活是孤寂的。记忆中,母亲经常奔波在外,祖母每天念经礼佛。这在一个小孩的心中播下了孤寂的种子。接下的学习生活,从私塾到

    16、新式小学到中学,郁达夫的成绩一直优异,性格却越越孤僻,这两者好像相辅相成,形成了他既自负又自卑的矛盾性格。1913年17岁的郁达夫东渡日本,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留学生涯,除了积极广泛的学习本领外,孤寂和落寞再次强烈地包裹了他。他曾给一个叫隆儿的女孩做过这样的诗句:几年沦落滞西京,千古文章未立名。感情上的不顺,志向的难酬,这是他一生焦虑的开始。1922年回国后,接触到中国现实后,郁达夫跟许多海外回的知识分子一样,有一种幻灭感。还乡记这样写道:我一边走一边想起了留学时代在异国的首都里每晚每晚的夜行,把当时的情状和现在在中国的死灭的都会里的流离的状态一对照,觉得我的青春,我的希望,我的生活,都成了过去的

    17、云烟。沉沦的风行海内并没有给郁达夫带了实质性的改变。经济上照样无法立足,还引无数的误解和谩骂。回国后一直到1927年僻居上海,郁达夫挣扎在大学教职和作家、杂志编辑两种身份之间。回国伊始,郁达夫一边在安庆教书,一边写作、编辑创造月刊。之后辗转北京,武汉、广州、上海,郁达夫总是不满教书(他称之为“贩卖知识”)的刻板乏味以及大学里同事的勾心斗角,转而写作、编杂志,然后又因为生计无着,再去教书。这样回回有三四次,“为饥寒的驱使,乞食四方,车无停辙”。这个时候郁达夫写过一系列文章,如还乡记、还乡后记、南行杂记和感伤的行旅,给读者一个飘零的旅行者的背影。1926年春,时在广州的郁达夫接到远在北京的儿子龙儿

    18、病危的电报,仓惶北归,却还是没得及见儿子一面。多年的奔波漂泊的苦楚,一下子汩汩而出。他在散文一个人在途上的结尾这样写道:现在去北京远了,去龙儿远了。自家一个人,只是孤零丁的一个人,在这里继续此生大约是完不了的漂泊。如此凄凉的自况,孰料却成为他一生的谶言。感情上的连连受挫,加重了他的流离感。1927年与王映霞相遇之前,郁达夫放浪形迹,流连酒楼歌馆。“检点青衫旧泪痕,歌场到处有名存。”然而其背后的孤苦和辛酸,恐怕十倍于他的放纵吧。与王映霞的结合,让他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朝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郁达夫拒绝了鲁迅的劝阻,从上海移家杭州,过起了半名士半隐士的家居

    19、生活。然而好景不长,与国事一样,家庭同样遭遇风雨飘摇。备受打击的郁达夫此时应该是很绝望的,从他的选择可以看出:只身去国,自我放逐。“投荒大似屈原游,不是逍遥范蠡舟。忍泪报君君莫笑,新营生圹(坟墓)在星洲。”见过郁达夫临难前的最后一张照片。那沧桑的面容,蜷曲凌乱的发须,几乎让人难以辨识。他的一生,仿佛是一次一个人的旅程。不管是选择还是命定,郁达夫没有回头。郁达夫的性格中有一种自我毁灭的气质。他的沉沦、颓废、软弱、自卑、自我暴露,掩盖不了其率真赤诚对这个社会强大的冲击力。郁达夫有许多缺点,这些缺点让人恨,也让人爱,因为这就是他。终其一生,他没有屈服改变过,哪怕这漫漫旅程,他必须一个人走。15、下列

    20、对于郁达夫及本文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当代小说家,散文家。 B.文章第一段写到“沉沦发表时,郁达夫还不到26岁,可是他等这一天仿佛等了好久”,这说明有文才、对自己期望很高的郁达夫年轻时也急切地想要成名。 C.文章末段说郁达夫有许多让人恨和爱的缺点,并且说“终其一生,他都没有屈服改变过”,从这里可以看出,郁达夫的一生都是在矛盾中度过的。 D.选文回顾了郁达夫的人生经历,并且分析了他的思想性格,作者的评价客观,笔端饱含深情。16、第一段中为什么说“他等这一天仿佛等了好久”?这句话有什么作用?(4分) 17、作者说“他的一生,仿佛是一次一个人的旅程

    21、”,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5分) 18、郁达夫的作品风格独特,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我们学过的故都的秋,就体现了他的创作特点。结合文中提到的他的其他作品,谈谈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启示。(6分) 19、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六(7分)20、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当年国语课本定位极为明确:_,_,_,_,_。 吸收现代文明从而博纳多种价值和宽容各种思想 继承传统价值不以强横的标准答案桎梏学生以母语教育为本 AB C D21、我们住在钢筋混凝土的灰色世界里,我们的眼睛渐渐失去了灵动的光辉,我们不再相信自然界的山川草木是冥冥有灵的,这

    22、是人类生命力委顿的征兆。我们传统的节令,不是身外纯自然的季节,而是生命的四季,四季的景致莫不附着于生命的脉动。比如清明字眼里便有水汽氤氲。大暑热烈的极至,蝉歌如雨。 请你在“立春,惊蛰,夏至,寒露,霜降,大雪,秋分,白露”这几个节气中挑选两个,写两则节气的个人解读。要求意蕴恰切,情感真挚,富有诗意,每则不要超过20个字。(4分) (1)_ (2)_七、(60分)22.作文。(60分)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转身”有下列意思:转动身体,改变方向。转身,本是一具体动作行为,但蕴含其中的或许是处事方式的转变,或许是人生态度的转变,或许是事物发展情态的转变小鸟一转身,生出一分轻盈;江河一转身,增添一分

    23、雄壮;游子一转身,带走一分乡愁;有人逃出火海又转身冲进火海;有人面对坦途又转身选择了险峰;有人面对掌声和鲜花却转身走入寂寞转身是一种深情,是一种勇气,是一种智慧,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会有转身。关于转身,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请以“转身”为题,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30分,每题3分)1.B A项“靡有朝矣”应为 m ,C项“腰褥”应为 r , D项“妖童媛女”应为 yun ,“溘死”应为 k。2.D A项“急不暇择”,B项“静躁不同”,C项“修禊事也”3.B “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24、鞭辟入里”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深中要害。“江河日下”指江河的水一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呼之欲出”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4.C A项“没被我漏举”不合逻辑,应删掉“没”。B项语序不当,应先说“五年以后”,后说“甚至两年以后”。D项句式杂糅,去掉“原因是”或者“因为”。5.D “任何”一词过于绝对,原文是说“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和酒店”,不是“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就必须”也过于绝对,原文是说“只有 有机结合才能”。6.B“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 ”不对,原文是“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7.B “中华饮食文化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被世界各国

    25、认可”曲解文意,原文是说“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 世界各国所认可”。8.B 延:邀请。9.C (1)句表现熊鼎的孝顺,(2)句是熊鼎对皇帝的谏言,表现他的正直和直言上谏的特点。10.B “被诬贪污行贿”“依法予以释放”于文无据。11.(1)本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的说法是妄造的。(4分,“固”“一”“齐”各一分,大意一分)(2)熊鼎到任,奏请罢免不合格的官员数十人,各个部门安定清平。(4分,“奏罢”“有司”“列数”各一分,大意一分)12. 原文: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

    26、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一处0.5分) 译文 古代的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但要有超出普(通世)人的才华,也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过去大禹治水,打通龙门,疏通大河,使河流流进大海。当他的功业尚未成就的时候,也有溃堤、渗露(冲突也是溃堤的渗露的意思)等等可怕灾祸,只有能够预先知道事情的龙去脉,事情到了(可以)不畏惧而且(能够)慢慢地为这件事情谋划,因此能够得到最终的成功。13.(1)两字运用了拟人手法,“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了竹声的美妙含情,令人神往;“侵”写出了竹的影子映在棋盘上,似与人同乐。(2分)营造了一种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2

    27、分)(2)托物言志,竹“不随夭艳”“独守孤贞”,表现了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2分)作者以竹自喻,表达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2)14.(1)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3)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4)榆柳荫后檐(5)长路漫浩浩(6)周公吐哺(7)载笑载言(8)隰则有泮(每空1分,共10分)五(23分)15.AD (2分)16(4分)(1)因为从童年生活到求学生涯,孤寂和落寞一直强烈地包裹着他,经历了太多的艰难曲折,壮志难酬。(2分)(2)承上启下,(1分)承上文意发生转折,引起下文对他孤寂一生的叙述。(1分)17(5分)(1)童年和学生时代是在孤寂中

    28、度过的,形成了他孤僻的性格。(2)回国后,中国的黑暗现实使郁达夫产生了一种幻灭感。(3)经济上无法立足,居无定所,没有固定职业,四处漂泊。 (4)早年丧子,孤苦零丁,境况凄凉。(5)感情生活连连受挫,只身离开祖国,自我放逐。(每答出1条得1分,答出其中四点5分。)18(6分)(1)文章与作者的思想性格、密切相关。 (2)经历、生活体验是写作的泉。(3)文章要率真赤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4)文章要自己的风格。(每条2分,答出3条,言之成理即可。)19(4分)全面概括、评价郁达夫的性格和一生。(2分)总结全文,呼应文章题目。(2分)20.A(3分)21.(4分)立春 -百花眼中的黎明,人们心中

    29、的希望。 大雪-单纯的心灵,能掩盖世间所有的污浊。22.作文。(60分) 参考译文: 熊鼎,字伯颖,是临川人。元朝末年在乡试中中举,任龙溪书院的院长。长江以西发生叛乱,熊鼎组织乡兵自行防守。陈友谅多次威胁他,他不予理睬。邓愈镇守长江以西,多次请他会见,认为他才能出众,向朝廷推荐他。太祖想对他委以官职,熊鼎以双亲年老为由推辞,于是留在邓愈的幕府里辅助军务。为母亲守丧完毕后,熊鼎应朝廷征召到京城,被任命为德清县丞。松江人钱鹤皋造反,临近的各郡都大为惊恐,鼎熊镇压了钱鹤皋,使局势得以平静。调职负责编写起居注,接受皇上诏令搜括那些值得惩罚、可引以戒的旧例,写在新造的宫殿的墙壁上。舍人耿忠出使广信返回,

    30、向皇上报告郡县官员违法的情况,皇上派遣御史去查访此事。而当时已颁布赦免诏书,丞相李善长两次进谏,皇上不接纳;熊鼎和给事中伊正一起进谏说:“朝廷向全国各地布施大信义,若又因为小事情劳烦御史,将失去信义,还是应该暂且保持宽大而威严的态度。”帝沉默了许久,还是决定不派出御史。洪武皇帝改元之后,新设浙江按察司,让熊鼎担任佥事,分管台州、温州。台州、温州自从被方氏窃夺占据后,有伪官和悍将二百多人,非常暴虐蛮横。熊鼎全把他们迁到江、淮一带,老百姓这才得到安定。平阳州的知州梅镒被告犯贪赃之罪,他不停地为自己辩解,当地几百位百姓都申诉说知州没有犯罪。熊鼎将要接受百姓的意见,有官吏告诉熊鼎说:“放过知州,没有充分的理由,怎么办?”熊鼎叹息着说:“法律是用诛杀罪人的,我怎么能因为害怕谴责,诛杀无罪的人呢!”熊鼎释放了梅镒,把情况报告皇上,皇上回复批准了他的奏章。宁海人陈德仲肢解了黎异,黎异的妻子多次投诉,但得不到公正判决。熊鼎就逮捕了陈德仲,查清了事实,很快让他承当了应有的罪责。这年秋季,山东刚刚平定,在那里设立按察司,皇上又让熊鼎担任佥事。熊鼎到了山东,上奏章罢免


    注意事项

    本文(四川省乐山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