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初中学校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5059648       资源大小:72.57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学校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1、姓名韩慧宇出生日期1985.8.30民族汉本科毕业时间2008.7本科毕业院校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学士学位名称文学学士本科毕业专业英语2、研究课题简况论文题目基于职业生涯阶段的中学教师专业情意发展研究课题类型应用研究课题来源省部级课题一部分与导师研究课题的关系导师课题一部分注:课题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其它课题来源:省部级项目、校级项目、国际合作项目、横向项目、自选项目二、论文选题的依据1、研究背景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然而,在过去的几年,我国校园安全事故频发,脆弱的校园安全环境成为了挥之不去的阴霾。从新闻报道与有关学校安全资料中显示,触目惊心的校园安

    2、全伤害数字,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学校安全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校园安全的根本性隐患是什么?如何更加有效地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如何因地制宜地建立完整稳定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对于有效应对突发校园安全事故,改善人才教育环境,促进中小学教育和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2、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2.1研究目的2.1.1 探讨教师职业生涯各阶段专业情意的发展水平与特征,描绘出专业情意发展轨迹图2.1.2 分析各支持因素对教师专业情意发展的支持水平及其群体差异;2.1.3 分析各支持因素在教师职业生涯各阶段的支持水平差异相关关系;2.1.4 分析专业情意各维度的发展水平及其差

    3、异。 2.2研究意义2.2.1通过研究,能够找出本区域内中小学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关键环节及薄弱环节。2.2.2 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刻反思当前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不断优化完善本区域的安全管理机制,努力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对青少年生命健康的威胁,及时有效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将偶发事件对青少年生命健康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2.2.3 试图通过我区的研究与实践,为其他区域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3、理论与实践依据3.1 理论依据3.1.1 R.Fessler 职业生涯周期理论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费斯勒和圣露易斯大学教授克里斯坦森(JChristensen)两位教授历经八年,研究了160

    4、多位中小学教师的基础上,通过访谈,个案追究和跟踪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著名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周期模型”(Teacher Career Cycle Mode1)。提出教师职业生涯周期八阶段理论。教师作为发展中的人,每个阶段的特征和需求都是不同的。教师的个人环境与学校组织环境对教师产生影响。所以,每一阶段教师的专业情意也受到这两方面的影响,笔者将根据Fessler职业生涯周期理论探讨教师每个阶段专业情意受到影响因素的变化过程,揭示处于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教师,由于其职业心理成熟度、专业素质的差异,他们对支持因素的认知和利用状况存在差异,进而影响着专业情意发展的水平。3.1.2 教师的师德素质教师道德

    5、是一种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教师的道德影响着教师的专业态度,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的教师在教育中,显示出来的人格特征,都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的形象。在教师从事教师职业过程中,教师的理想与教师的师德紧密相连。教师的理想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层次。有的把个人发展作为奋斗目标,有的为多培养出优秀人才作为奋斗目标等。由于理想的层次不同,因此在

    6、教学工作中产生的动力也不同。那些具有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努力奋斗的教师、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才具有长远而高尚的理想,由此产生的动力就巨大。他们不为眼前利益所困惑,呕心沥血,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贡献出自己的全部。3.1.3 双因素激励理论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西方激励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对教师管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理论强调的是组织中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对人的积极作用。教师在学校中的工作环境、工资水平、领导的关心程度、同事间的关系以及与学生的关系这些基本的因素有助于教师对学校产生信赖感,保证教师信守职业承诺,维护学校的利益。教师自身对工作的认识、认可程度、在工作中的成就感以及价值体现、受人尊重程

    7、度等因素,能够诱发教师的工作动机、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因此,在教师管理中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民主激励与目标激励相呼应、信息激励与工作激励相配合、责任激励与晋升激励相衔接、个体激励与群体激励相兼顾的激励模式,调动教师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爱程度,提高教师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提高教师专业情意中专业自我的提升。3.1.4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以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表明了员工不是被动的,孤立的个体,他们的行为不仅仅受工资的刺激,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人的影响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群体舆论和监

    8、督来实现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无疑能使人心情舒畅,使管理载体的组织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学校中,群体支持差异对专业情意发展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群体间的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情意的发展。反之,将不利于教师与学生、同事、领导间的沟通,阻碍教师的发展。3.1.5 情绪心理学理论认知和情绪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人的认识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心境郁闷消极时,则思维凝阻,操作迟缓,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所伴随的情绪,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工作、学生乃至同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能

    9、力的学习意愿、学习效果等方面都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教师专业情意的激发与培养涉及两个相互关联的因素:社会要求和个人意愿。其中社会要求来源于社会需求和大众期望,反映了教师应该做的事情和应该达到的效果,它对情意的特殊作用在于做了目的方向和具体内容的规定;而个人意愿来源与教师的需要和态度,反映了教师愿意做的事情和愿意达到的效果,体现的主要是对行为动力水平或个人所愿意投入程度。我们要激发和培养教师的专业情意,也就是要化社会要求为个人意愿,化外在需求为内在需要。这一转化过程的实现,受到情感体验的制约,因为“情感总是和个人意愿有着直接的联系,并在发生上处于心理活动的前沿”。3.1.6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

    10、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他的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1、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它已经得到什么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 够影响行为。2、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人,首先要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才能考虑更高层次的需求。教师专业情意属于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范畴。因此,学校要根据人的基本需求来提高教师对组织的承诺和专业情意的发展。3.1.7 群体心理与行为理论学校是一个集合的概念,任何学校的内部都有层次和结构,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把学校教师划分成不同的群体。在同一群体内的

    11、教师由于受多种等同或近似因素的影响,以致有着相同或相似的需要、工作方式、价值观和行为。因此,不同的群体间就形成了差异。3.2实践依据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教学的效果同教师的智力并无显著的相关。当教师的智力超过某一关键水平以后,它不再起关键作用,而其它认知因素或人格特征就起着更大的决定作用。陈永明在现代教师论中所陈述的:“即使教师待遇提高,工作条件改善足以吸引优秀学生投身于教育,并且假设教师标准提高到足以把不合格者拒之门外,也假定当代最先进的人类学习成果武装了未来的教师倘若专业团体中的成员没有自主决断的专业权力和责任感,专业依然不会得到健康发展专业化的努力也注定要失败。”表明了教师专业情意对教师专

    12、业发展的重要性。阳利平在“教育变革中的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研究”中指出,两位教师的知识相似,由于受到不同情意的影响,教师会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所以说,教师的教学情意是学生发展、课堂气氛和管理以及教师职业满意度的有效标志。秦小艳,吴娥英在“浅论教师专业素养”中指出,教师的专业情意显著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工作效果。王燕霞, 严弋琴在“小学教师专业情意状况调查与分析”发现,教师个体因素、社会因素、群体因素影响了教师专业情意的发展。何丽丽2004年通过对“优秀语文教师的专业情意研究”,得出教师专业情意的质量离不开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的的影响。4、国内外研究动态4.1 国外关于教师专业情意的研

    13、究4.1.1 关于专业情意结构的研究美国知名学者布卢姆、克拉斯沃尔等人在1956年所著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情意领域一书中指出情意应包含诸如兴趣态度、价值、信念等个性质量。在马丁和布里格斯提出的情意领域分类中包含了自我发展、价值、道德与伦理、态度、社交能力、持续性动机、兴趣、情绪和情感、归因等方面的目标,其中自我发展是最高层次的情意目标。库尔特围绕与实习教师个性的非认知方面心理结构对实习教师的情意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其构建的研究框架主要包括:价值观念、态度和兴趣、自我概念和自我尊重、关心和焦虑、信仰。这些研究从心理学角度把专业情意的结构划分的非常详细,突出了情意的特点,为在今后研究专业情意结构时奠定

    14、了基础。但是研究只是根据教师本身的个性特征或者是心理结构进行的划分,没有考虑到教师整个职业生涯周期发展中,生理因素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4.1.2专业情意各维度研究美国的保罗韦地博士花了40年的时间收集、整理了九万名中学生的信,归纳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十种专业性向:友善的态度;尊重课堂内每一个人;有耐心,“决不放弃一个人,直到你做到为止”;兴趣广泛,“带给学生课堂以外的观点”;良好的仪表,“语调和笑容使人欢畅”;公正,“没有丝毫偏差”;幽默感,“欢乐而不单调”; 良好的品质,“不发脾气”;对个人关注,“帮助认识自己”;伸缩性,“说出自己的错”。该研究表明了一名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能够更好的与学生沟通

    15、,促进学生的学习。但是他对教师专业性向的划分只是从学生的角度进行的,没有考虑到作为教师,即使他们的性格特征不符合当教师,但是他们是不是在从事教育行业过程中,是不是对学生也是一样符合标准,并且这种划分太理想化,没有考虑到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日本心理学家大竹成1960年调查了初一和高二共698名学生得出学生喜欢的教师品质有理解学生、平易近人、能信赖、公正、教得清楚、开朗、感情真挚、教育热心、守时、活泼、教得有趣、知识丰富、责任心强、认真、教学水平高、民主、一丝不苟、品德高尚、有信仰、文雅。研究表明教师的角色重要性和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有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有高尚的品质。强调了教师良好的的专业性向更能

    16、够是学生自我约束,努力学习。而且教师个性特征对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自我成就感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列出的教师品质过于笼统,没有针对性,不能给出明确的参照。马来西亚的MaznaIl Ismail(1993)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了6022个学生心中有效能的教师所具有的特征,得出结论,在教师品德11项中,排在前五位的是广博的知识、责任心、关心学生、人情味和公平。该研究更明确的表述了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品德素质。列出了教师最应该符合的品质,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教师品质上,给出了详细的参照。施穆克(Rschmuck)的研究表明“当学生把他们的教师看作富有同情心时,课堂内学生之间更能分享喜爱和感情”。科根

    17、(ML cogan)发现“教师的热情对于学生的工作完成量、学科兴趣及行为有效性均存在重要关联度”瑞安斯(DGRyans)则认为“有激励作用、生动活泼、富有想象力并热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工作较为成功”。上述关于教师专业情意各维度的研究表明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人格特征,为今后完善教师专业情意研究上奠定了基础,但是作为教师不仅仅是具有良好的人格特征,就能够成为一名好教师,教师的自我成就感、满足感、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和对工作本身的重视程度,以及外在因素的作用,都对教师的专业情意产生着影响。因此,不仅要研究教师自身的特点,还要考虑教师本身对这个职业的认识和态度。4.2 国内关于教师专业情意的

    18、研究4.2.1关于教师专业情意内涵的研究对教师“专业情意”的研究最早开始于对“教师职业伦理”、“职业精神”“专业态度”的研究,后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便进一步提出了“专业情意”的概念。胡东芳2001年在“教师形象:从“公仆”到“专家”创新教学呼唤教师专业化”中指出“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对教育、教学专业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教师专业化的成熟境界意味着专业情意的健全。”该研究是从专业化的角度来说明专业情意的发展过程,教师掌握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师逐步向专业成熟化的时候,教师才能更深的发觉教师职业的崇高,专业情意才能在教学中得到体现。但是该研究没有指出专业情意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也产生着重要影响

    19、。冯龙芝2005年5月指出“专业情意是一种外在于专业知识的自我意识、价值观等具有人文内涵的情感体验状态。”该研究是从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师范生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在师范生的培养上提供了理论参考。王港、邹保禄2005年6月通过对教育学理论的研究,在“论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中指出“专业情意是指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的认同度以及在本专业中的自我感知度。”该研究说明专业情意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影响,但是只谈了专业情意中专业自我、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三个维度,没有表明教师的性格特征对从事体育教师也产生重要影响。王秀香2005年9月通过问卷调查法,对辽宁地区的298名

    20、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在“对辽宁省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中指出“专业情意是基于对所从事专业的价值、意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指教师在专业教学行为活动中形成的情感和意志力,也反映了对工作的一种热情程度或者说是一种专业情绪,从心理学意义上说是一种更高的职业境界。”张雯2006年指出“专业情意是教师对教育工作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教师进行教育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系统,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育知识和技能。它决定了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内在动力和方向,是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源泉。教师在专业情意方面表现出的良好特点,积极推动他们在教育活动中取得卓越的教育成果。”上述研究以专业情意的内涵

    21、为研究对象,丰富了教师专业情意内涵的内容,指出了专业情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是自我意识的体现,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追求。4.2.2 关于教师专业情意结构的研究陈会忠2002年在“生活化:当代教师教育的缺失”中指出教师的专业情意结构包括:教育信念(是一种文化和习惯,是积淀于教师心智结构中的价值观念,它常作为一种无意识或先验假设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教师信念(教师对有关教与学现象的某种理论、观念与见解的判断)、教育情感(教师对教育、对于学生表现出的稳定的态度与心理体验)、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有教育工作中所遵循的比较稳定的基本行为规范);该研究表明了教师的专业情意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22、但是这种情意在当代教师中正在缺失。指出了教师在专业情意发展上还需要加强。但是没有提出怎样有效的提高教师的专业情意。宋广文、魏淑华2005年在“论教师专业发展”中提出教师专业情意的构成要素概括为:专业情感、专业期望、专业价值观;作为内驱动力结构,情意系统包括职业意识(对所要从事职业的内在角色认可)、职业道德(作为教师具有的道德质量等)、心理素质(信仰、追求、理智感、挫折承受力)。叶澜等在教师专业情意结构中强调了教育信念、专业态度和动机以及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等因素。还有人对优秀教师进行了深入研究,归纳出了教育大师们身上所表现出的情意方面的结构特征。上述研究总结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划分了教师专

    23、业情意的结构,使人们可以更清楚的了解专业情意的构成。但是研究是从教师本身特性出发,这中特征是教师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慢慢积累起来的对教育工作的执着和热爱,研究存在片面性,没有考虑到其他因素对专业情意结构的影响。4.2.3专业情意各维度研究戚瑞丰2002年指出“从我国中学生中调查发现,教师的个性特征与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水平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具有爱心、耐心和公正等良好个性特征的教师往往能成为学生喜欢的对象,反之则为学生排斥与厌恶。”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教师本身的个性特征对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起着重要影响,有助于教师与学生良好的沟通,激发教师对工作的热情,提高教师的专业情意。姬学友2001年指出“

    24、有人格作背景是新世纪教师的重要素质。这种人格背景,就是以高尚的师德、超人的才情、深厚的学养为基础,升华而成的具有感召性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同样在2001年,刘爱吉、许兴荣指出“作为教师首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即“师德。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王希海2007年指出“高尚的道德情操一直是教师师德的根本标志,教育观念是教师专业情意提高的核心,它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方向,是塑造教师教育行为的基础,是提高教师工作

    25、效益的重要一环。李慧2006年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并采用问卷调查对青年教师进行调查,指出教师的专业理想和专业自我的发展,严重影响着教师的专业情意的发展。曹建霞2008年对湖北省中小学的教师进行调查和访谈,指出“教师总体的教育信念比较坚定,但也有少数教师仍然需要更确切的明白自己的职业动机和规划。上述研究表明教师的专业信念,人格特征在教师工作中的影响重大,良好的个性特征更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提高教学效率,但是研究没有提到专业情意发展的各维度之间是什么关系,什么因素促进了教师专业信念的坚定,专业认识的提高以及教师如何更好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情意,促建专业发展。4.2.4关于教师专业情意影响因素研究

    26、何丽丽2004年在硕士论文中指出“教师的情意质量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这些是他们成长的外部条件在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在教师专业情意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关注自我发展与自我更新,内在自我发展机制的形成,才能使之充分利用环境和各种各样的有利因素,并形成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陈书洋2007年对我国当前小学教师专业情意的现状进行调查,从社会、学校及教师个人三方面分析影响教师专业情意的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同样在2007年楼汉葳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调查了教师的专业情意,指出由于工作压力大、工作不顺手、社会(家长)期望过高,使教师职后的职业态度低于职前的职业态度。”上述研究证明了社会、

    27、学校、家庭对教师的专业情意产生影响。但是没有具体的说明哪个因素对教师的专业情意影响显著,每个阶段教师的专业情意受到因素的影响,是怎样变化的,这些研究内容,论文中都没有提到。4.3 研究展望通过上述的文献分析发现,国内外学者通过实地调查或问卷调查形式对教师专业情意进行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师专业情意本身的概念、构成要素、特点等方面整体层面的研究。通过研究,证明了专业情意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了,并且也说明了教师的专业情意推动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提高。但是研究对教师的评价是从外在要求出发,没有衡量教师自身的发展特点,而且从职业生涯阶段对教师的专业情意研究,尤其是职业生涯各阶段中不同因素对教师

    28、专业情意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几乎空白。另外,对影响教师专业情意发展因素的划分上较为笼统,都是从社会、家庭和个人三个层面对其进行分析;没有做到细致入微的划分。后续研究还应该从教师职业周期的发展规律和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组织承诺、自我满意度、幸福感等多种维度考虑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情意发展的问题。如果能够描绘出专业情意发展轨迹图进行描绘、勾勒,对完善教师专业情意理论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起到积极的作用。综上所述,这些关于教师专业情意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全面、系统、科学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教师明确不同发展时期的任务和目标,确定努力方向,引导教师更好地实现专业发展,为加强教师的职业生涯阶段

    29、管理提供良好可行的合理化建议。促进教师健康、快乐、科学、有序发展。5、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5.1 研究工作积累购买了与教师专业情意有关的著作15本;利用vip中文科技期刊、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到我国大陆学者自1979年至2011年期间关于教师专业情意方面的论文13篇。查找了与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有关的10项理论;之后,设计了问卷,进行初测,并根据调查结果对问卷进行修订,用统计软件SPSS18.0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在实际调查过程中,抽取小学教师690人,中学教师427人,共计1117人,回收有效问卷1112份。并采用SPSS18.0和Excel对问卷进行了

    30、数据分析。实际访谈15位教师,小学6位,初中9位,通过访谈了解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态度以及哪些因素对教师专业情意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5.2研究工作已经初步开展对教师专业情意的调查;通过SPSS18.0软件对设计的问卷进行分析,信效度良好;通过对教师专业情意的初步分析,完成了阶段性论文:1、 基于职业生涯阶段中小学专业情意发展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4)2、 小学教师专业情意发展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版),2011(5)三、研究工作方案1、研究变量设计(要求给出变量的抽象性定义和操作性定义)原因变量(自变量):支持因素支持因素(抽象性定义):指的是个体在一个有机整体中,所受到的各方面的帮助以及个体与这些支持者之问的交往活动(支持性的活动)所构成的系统。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支持因素 (操作性定义):给予教师鼓励、帮助、关注、扶持所得到的结果个体支持(抽象性定义):设定发展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自己给予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撑和保障对教师专业情意产生的影响。个体支持(操作性定义):个体支持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学校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