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信息技术课程深化改革之关键校本化Word格式.docx

    • 资源ID:5050305       资源大小:21.51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信息技术课程深化改革之关键校本化Word格式.docx

    1、国家课程实施质量是由学校的课堂来决定的,因为学校课堂才是课程改革真正发生的地方,因而,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提高课程实施质量,最关键的自然是学校的课堂改革。有效深化学校课堂改革,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关键。众所周知,虽然我们在学校均衡发展上已经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但学校间的差异还是客观存在的,受办学条件、学校传统、教师群体、学生群体、社会基础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这种差异或许将永远存在。那么,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围绕课程标准,链接未来发展,结合学校实际,充分而合理地开发使用各类课程资源,使不同类别的学校、师生在达成共同目标的基础之上,实现各有所长的发展,这也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本质属性。它与国家中

    2、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中明确提出的“要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也是相一致的。相对于其他学科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更为重要。首先,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地区差异明显。这不仅体现在设施、设备上,还体现在课程政策、课程管理等多个方面。像广东、江苏、浙江等均有地方性的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或课程标准),这对规范地方性的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无疑具有很好的导向与规范作用。其次,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性极强。信息技术课程是从20世纪50年代的计算机教育发展而来的,它经历了“文化论、工具论、信息素养论”的发展阶段,目前又进入以计算思维培养为核心指向的

    3、“计算思维论”。几乎每10年会发生一次比较大的变革,这与信息技术本身的飞速发展特性是一致的。如果我们的课程不关注它的发展,那自然会被淘汰。国家课程标准在设计时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建议中就强调“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1,它显然给予了教学实施者一定的空间,而这必然需要通过校本化的实施来体现。具体到操作层面,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呢?我们认为需要做好“三重”工作,即内容重组、方式重建、评价重构。内容重组 教育部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从中我们不难理解,国家课程标

    4、准并没有限制师生的最大选择范围,没有框定师生的最佳成就标准2,它给予了教师较大的课程自主权,有“我的课程我做主”的意谓。教师的课程自主权,首先反映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与重组上。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都习惯并依赖于教材,这可能与师生手中都有这份材料,教师方便教、学生方便学有关。的确,教材也是经过系列研讨、编写、审查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这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基础性保证,但大多教师忽视了一个问题:教材只是学习内容的一个呈现,虽然现有教材也注意了学习方法的渗透与建议,但一本教材要适应所有不同类别的学校,显然是不太科学、不太合理的。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结合本校实际,对学习内容做出必要的重组。1. 结合学

    5、生认知基础,让学习内容更贴近实际 课程实施时,我们需要针对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依据课程标准,参考教材,对学习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学生学习基础差异正变得越来越大,这不但表现在不同的地区和学校,就是在同一所学校内,也是如此。像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由于江苏有比较好的基础,现有必修模块的学习内容大多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完成,那么高中必修内容的学习就没有必要按照教材顺序进行。我们可以在课程标准基础之上确立更高的发展性要求,重组学习内容,提升课程实施质量。在重组方法上,可以在主框架下强化核心内容,拓展新的元素,着力于能力提升。如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可以围绕文字处理问题、数据处理问

    6、题、图像处理问题、视频处理问题、信息集成问题等几大类基本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而进行,着力提升学生利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2. 结合文化传统,让学习内容更具情感 文化与课程的全面融合是新一轮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一个亮点。3这里的文化包括学校文化、地方文化、历史文化等。学校文化是学校经过多年办学实践积淀下来的,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包括课堂教学。当然它也是需要不断丰富与传承的。例如,有一所学校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张謇所创,学校以“弘謇、学謇”为办学理念,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学习技术所用的操作材料大多为张謇先生创业、教育的一些小故事。这一方面落实了学校办学理念,另

    7、一方面又让学生对学习操作的素材十分感兴趣。当学生把包含张謇先生故事的素材做成一个个精美的作品时,学生的认知、技能、情感收获一定是丰富的,课堂学习的效果也就得到了有效保证。3. 结合地方特点,让学习内容更具特色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人身处的地方、区域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地方特色、传统、习俗无不影响着当地的人们。学校的课堂自然也就应该关注到这些方面。比如,一所海边的学校,在它的课堂中一定会有海洋的影子;在青墩遗址上成长的学生,一定会在课堂中学习到该遗址的特点、内涵、价值,等等。我们可以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将地方特色、传统与文化有机渗透在学科学习之中。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可以让地方特色的内容成为操作

    8、的素材,也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地方特色做数字化的研究,让学生在研究中提升信息素养。通过这样的一些学习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家乡,培养家乡情怀。在内容重组的操作方法上,建议以学校学科组为单位进行,若学校学科组教师力量不够,也可以实施一定区域内的联合操作,形成区域内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在内容重组划分上,可以考虑三个维度:基础性内容、发展性内容、整合性内容。基础性内容着眼于课程标准的达成,解决共同基础问题;发展性内容是在课程标准基础之上,着眼于学科发展方向的学习内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发展很快,各个国家对这一课程的定位也在不断调整,如现在倡导的关于“计算思维”的培养,在重组内容时,就应该纳入发展

    9、性学习内容之中。整合性内容除了整合学校文化、历史文化、地方特色的内容之外,也可整合多学科的内容,主要着眼于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可以是解决本学科的发展性、综合性问题,也可以是用本科学的知识、技能去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有点类似于综合实践类问题。在内容重组时,考虑这一点,对深化课程改革、提升综合能力尤为重要。方式重建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课程改革需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经过多年的改革,追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基本共识。也就是说,对学习方式改革这一问题的认识已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更好地推进学习方式的深化变革,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是课程校本

    10、化实施中的“方式重建”所要切实解决的基本问题。现代学习方式的共同特点在于:指向学生发展,尊重学生主体性,体现新课程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索的基本理念。4从操作层面来说,其关键在于:一是让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有兴趣,能够吸引学生;二是学习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能给学生较高的成就感;三是必要的学习管理与支持机制,即对学习有明确的考核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建立较好的学习帮助系统,利于学生学习困难的及时解决。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 强化项目学习与问题解决,优化学习的平台与载体 学习活动一定会依靠一定的平台或载体而进行。课程改革后,不少学校

    11、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研究,如以“学案”“活动单”“讲学稿”等为载体的学习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极大地推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如何进一步深化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个人认为,以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平台支持为基础,以项目学习或问题解决为载体的学习应该成为改革的重要方向。这里的平台与载体建设,有多样化的方案与途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建设并用好。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建立数字化的学生学习成长平台,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以选择纸质或简易的成长档案平台来实施。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既可以自己开发信息化的学习平台,也可以使用现有免费平台,或者选择使用一个FTP服务器来管理学习过程与结果。以上

    12、探索都能有效优化学习的过程与方式。项目学习或问题解决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在项目学习中,学生会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如梳理与分析、模拟与尝试、优化与创新等。面对不同的问题,学生可能采取不同的方法,这样就有效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升了学生学习能力。如让学生完成一个介绍学校的项目作品,它自然涉及多个方面的问题:如何来介绍?要收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从哪些途径获取?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需要使用哪些工具?小组如何分工?如何将作品介绍给同学?围绕这一项目工作,学生通过合作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达成学习目标,进而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2.

    13、统筹课内与课外,拓展学习的时空 学习方式的变革不仅仅是课堂内的事情,让学生能在任意环境下,促进自主学习的发生,提升学习能力,是学习方式变革的追求。当前,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只要你愿意学习,学习可以发生在任意时间和地点,所以课堂内的学习方式变革,一定会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外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是课程改革中必须关注的。课程校本化实施,也要求学校能为学生提供课内外学习的场所、资源。如上面提到的以介绍学校为主题的项目作品活动,它一定是一个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的活动。实践也表明,有不少活动都是学生在课外完成的。如采访、资料查询、信息加工等。还有不少学生为了提高自己作品的效果,专门研究了图像加工软

    14、件、视频编辑软件等,让自己的作品更具个性。现在大家关注的翻转课堂,其实质也是在调整课内与课外的学习内容,将课内、课外学习有机整合在一起,让学习更有质量。3. 强化创新与实践,提升学习的品质 创新与实践,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早在1998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就正式提出“创新教育”的理念。在学习方式变革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创新与实践的主人。从操作层面来说,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为学生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必要的场所、资源(器材)。这里,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要给学生创新与实践的机会。教师应当有机整合校内外资源,结合学生的特点、学科的特性,多设计创新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创新与实践活动提供机会。如在机

    15、器人学习中,教师为学生提供部分素材(器材),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意、实践,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二是要不断提升学生创新与实践的能力。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可能通过12次活动来达成,要通过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层次的系列化活动,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像信息技术机器人学习中智能风扇创意项目,给学生提供了电风扇、红外线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让学生交流、讨论如何设计智能风扇。有了创意,学生就可以通过编程将程序写入控制板,再经过不断调试完成项目。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讨论:还能使用哪些传感器来提升它的智能?风扇本身是否可以做出革新?这样可引导学生将创意与实践活动深入推进。评价重构 校本化的课程

    16、实践,一定要有校本化评价跟进,要结合学校、学生的差异,设计校本化的评价体系,提升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水准。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建构中,可以结合模块学分认定,让学生明确模块学分获取的要求,并按要求完成模块学习的相关任务。在这一评价体系中,应当综合考虑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如参与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对小组及全班的贡献情况等,要从多个方面体现学生学科学习的情况,构建学生学科学习的评估报告,作为学生学科模块学习的重要依据。在具体操作方法上,可采取积分式(对模块学习中每一个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当学生累计积分达到一定值,可以直接认定学分)、项目式(将学习内容划分为若干项目,当学生完成所有项目的

    17、学习并经考核合格后认定学分)、综合式等。当然,不管采取何种方式,在评价体系重构上,都应当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结合。1. 注重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结合,让评价更加全面 注重过程的评价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基本理念。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就强调要“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查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5。学习过程对学习结果的影响至关重要,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但评价中对过程的关注度往往低于对结果的关注。新的评价体系应当是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结合,甚至更强调过程的重要性。关注过程,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机、态度、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等,为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并促进学生发展提供第一手资料。要关注过程,必须涉及

    18、对过程学习证据的收集与整理,各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借助信息化的学习平台或学习档案袋等收集。关注结果,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为后续的学习确立基础。关于对结果的评价,需要提醒的是,要更加关注学科本身的学习内容,不要太多指向学科学习以外的内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技术的应用是否恰当、技术的应用是否高效,而不应该过多关注完成的作品美不美。所以在作品评价指标上应当体现这一评价要求,从而更好地去引导学生根据评价指标去创意并完成自己的作品。2. 注重个人与集体的有机结合,让评价更加合理 合作学习是现代社会对未来人才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那么,在

    19、评价体系建构上就必须体现这一要求。要通过评价,反映出集体与个人在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中的价值。以项目学习为例,一个项目一般都是通过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的,如果让一个人来做,在规定的时间内是不可能完成的,这就是集体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所在。在评价中,就应力求体现出这样的价值。如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分工任务情况、交流情况,小组在全班内分享情况等。3. 注重全面与个性的有机结合,让评价更具特色 现有评价方式一般都是给学生一个抽象的分数,这对于了解学生学科学习情况并无太大价值。如果能对学生的学科学习情况给出一个评估报告,无疑更有意义。因此构建全面而有个性的学科学习评估特色报告,可以成为评价重构的重要内容。该

    20、评估报告可以全面给出学生参与学科学习的情况,如参与过哪些项目任务、在小组中担任过哪些角色、具体完成了哪些工作、完成情况如何、做过哪些分享、有些什么创新等。当然,评估报告还应当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尤其是那些在这个领域有突出天赋的孩子,一定要在评估报告中进行恰当的说明。学科学习评估报告,既是对学生阶段学习的客观描述,又会增强他们阶段性学习的动力,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果。(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教育局教研室) 参考文献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1-43. 叶美雄.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思考与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4). 张德举.普通高中课程校本化建设的路径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 2014(4). 蒋立红,罗敏.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探索与思考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4(1)


    注意事项

    本文(信息技术课程深化改革之关键校本化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