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福建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奥鹏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doc

    • 资源ID:5005944       资源大小:83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福建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奥鹏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doc

    1、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复习资料一、 填空题。1周作人在1921年6月,率先把文学散文称为 美文 。2胡梦华在1926年3月发表的 絮语散文 一文中,着重介绍了欧美的Familiar Essay。320世纪20年代中期,鲁迅的杂文带有鲜明的 政治 色彩。4. 1932年12月,黎烈文主编 自由谈 副刊,使之成为继新青年和语丝之后最重要的杂文阵地。5. 林语堂早期的杂文风格接近于 钱玄同 ,慷慨激昂,悍泼放恣。6. 李广田最初的散文创作收在 画廊集 。7. 文学史家唐弢在 晦庵书话 里曾高度评价梁遇春的散文。8. 借用陆机的话说,朱自清杂文的风格是 论精微而朗畅 。9. 陆蠡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散

    2、文集有海星和 竹刀 。10.柯灵1940年出版的杂文集是 市楼独唱 。11刘半农的我之文学改良观一文最早具体论述散文变革的问题,并首先提出 文学散文 的概念。 12鲁迅的野草影响深远,青年作家 高长虹 、韦丛芜等人的作品明显带有野草影响的痕迹。 13周作人在为俞平伯的散文集 燕知草 做跋时,主张散文的语言必须有涩味与简单味。14. 梁遇春的随笔集有 春醪集 和泪与笑。15. 郁达夫1936年应邀赴闽,他在宇宙风上撰写了一组游记 闽游滴沥 。16. 从1945年春起,唐弢在万象等报刊上,发表了独创一格的 书话 上百篇。17. 野草上的杂文多采用谈天说地、借古论今的形式,形成了 外软内刚 的特点。

    3、18. 梁实秋的第一本杂文集是 骂人的艺术 。19. 王力自己认为他的小品文是 血泪写成的软性文章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散文, 是在继承 延安散文 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1. 邓拓、吴晗 、廖沫沙三位作者合作于1961年10月至1964年7月,在前线杂志开辟三家村札记 杂文专栏。22. 1971年4月开始,丰子恺悄悄创作往事琐忆系列随笔,最后定编时改名为 缘缘堂续笔 。23. 苏叶的代表作 总是难忘 ,像一支温馨而沉重的“少女奏鸣曲”,展示了一群20世纪60年代初中女生天真烂漫的生活。24. 巴金从1978年12月开始写作 随感录 ,他的目的就是给“十年浩劫”作一个总结。25.

    4、阿盛从1977年开始写作散文,他作品的主题紧紧扣住的是“土地”和 人性 。26司马中原认为,他的散文集 月光河 ,最能显示他生命成长的痕迹。 27在香港作家的域外游记中, 蔡澜 的作品可说是别具一格,如海隅散记、西班牙等,写得很随意,很轻松。281996年12月由香江出版有限公司推出的香港后青年散文集合,是香港_后散文_的一次大检阅。 29林中英在 女人情结 系列散文中,刻划了中年女性“到了四十这个门槛上才有摧心刻骨的体会”。30陶里的实验性散文收在 静寂的延续 一书里。 31“五四”时期记游作品形成了两大分支:一是采风访俗、了解社会的旅行记,一是写景抒怀、发现自然的 山水游记 。 32. 1

    5、938年11月,王任叔、唐弢、柯灵、周木斋、周黎庵、文载道六人出版了杂文合集 边鼓集 。33. 野草上的杂文多采用谈天说地、借古论今的形式,形成了 外软内刚的特点。34. 邵燕祥认为, 理性批判精神 的复活和高扬才是新时期杂文所取得的“最可贵”的成就。35. 全国五大散文期刊之一的 散文天地 ,先后于1996年至2001年推出“新生代散文专号”。36. 柏杨1960年在自立晚报上撰写 倚梦闲话 专栏,这是他杂文创作之始。3720世纪70年代末期, 也斯 、西西等人,发起了一场小型的“散文的后现代主义革命”。 二、单项选择题1“五四”时期最早开辟“随感录”专栏的刊物是(2)语丝 新青年 现代评论

    6、每周评论2. 20世纪30年代提出“为抒情的散文找出一个新的方向”的是( 1 )何其芳 李广田 丽尼 缪崇群3.20世纪80年代,林燿德在台湾文坛标举( 1 )旗号。都市文学 战斗文学 乡土文学 现代文学4. “龙门阵”、“青春家庭”、“开心坊”等是香港( 3 )的杂文副刊。快报 大公报 东方日报 星岛晚报5. 20世纪30年代散文创作趋于活跃,“小品文年”是指( 4 )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1933年6. “孤岛”时期文汇报世纪风的主编是( 3 )柯灵 王任叔 周木斋 唐弢7. 林放获得全国首届散文(集)杂文(集)奖的作品是( 1 ) 未晚谈 忧乐百篇 辣味集 湖滨拾翠8.

    7、20世纪80年代,林燿德在台湾文坛标举( 2 )旗号战斗文学 都市文学 乡土文学 现代文学9、撒哈拉的故事的作者是(3)。徐钟佩 林海音 三毛 张晓风10. 杂文名篇况钟的笔的作者是( 1 ) 巴人 徐懋庸 邓拓 郭沫若11台湾学者夏元瑜,六十岁后才开始创作( 4 ),不料反应极佳,于是一发不可收,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另一片新天地。 杂文 小品 传记 幽默散文12澳门出版的第一套纯文学丛书,包括东亚大学中文系学生的散文集(1)等5种。 三弦澳门古今望洋小品 七星篇13. 何其芳1936年获得大公报文艺奖的散文集是( 4 ) 画廊集 白夜 刻意集 画梦录14. “孤岛”时期文汇报世纪风的主编是( 3

    8、 )柯灵 王任叔 周木斋 唐弢15. 林放获得全国首届散文(集)杂文(集)奖的作品是( 1 ) 未晚谈 忧乐百篇 辣味集 湖滨拾翠16. 20世纪80年代,林燿德在台湾文坛标举( 2 )旗号战斗文学 都市文学 乡土文学 现代文学17、香港女散文家小思在日本京都研究文学时创作了散文集(3)日本构图在日本念书的日子日影行日本风情录三、名词解释。 “论语派” 论语派”:1932年9月,林语堂创办论语半月刊,提倡“幽默小品”和“趣味小品”;继而创办人间世(1934年4月),打出“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旗号;后来还创办了宇宙风,从而形成了以林语堂、周作人为代表的“论语派”。他们在趣味、游戏、幽默

    9、、闲适中改变了20年代散文“问世”的径路,从意兴湍扬的激扬文字走向了沉潜适世的生命关怀与日常人生的吟味咀嚼。 “孤岛”时期“鲁迅风”杂文流派 “孤岛”时期“鲁迅风”杂文流派:上海“孤岛”时期,起始于1937年11月12日,截止于1941年12月8日,历时4年又1个月。在此期间,王任叔等七人自觉继承和发展鲁迅杂文的战斗传统,创办鲁迅风杂志,并结集出版了边鼓集、横眉集,在中国人民,甚至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文艺史册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 “散文年” 20世纪60年代初,正是在散文创作开始逐步回归自身艺术规律之时,人民日报从1961年1月28日至6月5日,开辟“笔谈散文”专栏,先后发表了老舍、李健吾、柯

    10、灵等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推动了当时散文创作的发展。当代散文继1956年之后出现了第二次全面发展的短暂时期,以意境隽永、文体优美为特征的“诗化”抒情散文大量涌现,如杨朔的雪浪花、刘白羽的长江三日、秦牧的土地等。1961年因此被称为“散文年”。“新生代散文” “新生代”原是一个地质学术语。在新时期文学中借用这个称谓,通常是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生、八十年代中期走上文坛的作家群。自从老愚在1990年把1985年以后出现的青年散文作者命名为“散文新生代”,并选编出版上升当代中国大陆新生代散文选后,新生代散文逐渐引起文坛的关注。 “太白派” “太白派”:所谓“太白派”,指的是团结在太白杂志周围,以左翼作家为

    11、骨干,包括鲁迅、茅盾等人。他们支持创办了涛声、新语林、太白等刊物,积极提倡反映现实生活斗争的“新的小品文”,促进了30年代散文写实精神的发展和深化。诗人的散文”20世纪平津一带文坛新崛起一批年青作家,如何其芳、丽尼、李广田等人,他们专注于叙事抒情散文的创作,力图把散文作为“一种纯粹的独立的创作”。这种有意追求散文艺术性的倾向,其中之一表现在“诗人的散文”,它追求“诗意”,经营意象,想象丰富,结构短小圆满,在散文创作中倾注了诗艺,丰富和扩张了散文表现生活实感和内心世界的能力,如何其芳的画梦录等。当代散文“三大家” 20世纪60年代初期,杨朔、刘白羽和秦牧的散文创作,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散文创作“诗

    12、化”的特征,并影响着当时和此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散文创作,从而成为中国大陆二十七年主流权力话语下最著名的三位散文家,号称散文“三大家”,并形成“杨朔模式”、“刘白羽模式”和“秦牧模式”。学者散文学者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一个主要门类,在当代台港和大陆新时期以来的散文界也蔚为大观。这类散文以学识、才情为基础,表现对社会、文化、人生深刻的思考和领悟,用余光中的话说,就是“融合情趣、智慧和学问的文章”,“反映一个有深厚的文化背景的心灵” “都市散文” 20世纪80年代,台湾社会都市化程度急遽提高。在这种背景下,林燿德等人创作的“都市散文”在台湾文坛崛起,表现了都市生活的多元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台湾学者

    13、郑明娳认为这是“一支突起的异军”,“在中国散文史上却有革命性的意义”。 “硬性散文”20世纪50年代初期台湾散文出现的一种主要倾向,指有强烈反共意识的“战斗散文”,用阳刚文体来歌颂所谓的“战士们的英勇事业”、“英雄的伟大精神”和“效忠国家的耿耿忠心”,文章中充斥“口号式的宣言”,很快为广大读者所抛弃。 “金体文” 在香港域外游记创作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金耀基,他的剑桥语丝和海德堡语丝,行文潇洒畅达,不论叙事、写景、抒情、论说,都充满学者文人风范。金耀基这种写景写情写得有诗意又有历史感和文学神韵的文字,被董桥称为“金体文”四、简答题。1、 简述野草里象征艺术的四种类型。 野草里的象征艺术主要有四

    14、种类型:(一)借助于一些奇突的象征性形象的创造来完成,如复仇中全身裸露和看客永远对峙的青年男女,颓败线的颤动中垂老的女人,这样的战士中坚执投枪的战士,都不是写实的,而有着怪诞、变形、夸张的特点。(二)借助于眼前自然景观的象征性描绘,如秋夜中枣树、花草、小青虫与星空的对立。雪中江南和朔方雪景的对衬,好的故事中那倒映在清澈河水中的山阴路上的美景,这些瑰丽的自然景观都是工笔结合着写意法绘出,带有象征寓意色彩。(三)借助于幻境,特别是梦境的象征性描写,野草中有七篇是专写梦境的,如影的告别、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 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死后,造境的奇诡、怪诞前无古人,有一种阴森神秘的气氛。如果纵

    15、观野草,从某种意义上说,鲁迅是从秋夜入梦,至末篇一觉清醒,做了一个很长的“秋夜梦”。(四)借助于象征性的寓言故事的创造,如立论、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等,这些寓言幽默泼辣,意味隽永。2简述丰子恺随笔散文的四个类型 一类是探究人生和自然的底蕴的,受佛教悟彻人生、世事无常思想的影响,带有悲观、虚无的玄思色彩,以早期的渐、秋、两个“?”等篇为代表;一类是描写儿童的挚爱和一颗赤子之心,这是丰子恺20世纪20年代后期创作的中心题材,脍炙人口的篇章有 给我的孩子们、 华瞻的日记、儿女等;一类是回忆自己生活经历和创作过程的,如忆儿时、学画回忆等;最后一类是取材于日常生活见闻,反映世态人情的,集中体现了他对现实和

    16、人生所采取的矛盾态度,这是丰子恺随笔的主要内容,最能代表他创作的基本特色。3简述周作人“人事评论”的主要内容。 1925年后,随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的到来,周作人杂文创作越出思想文化、道德伦理范围, “人事的评论”数量激增,反映了这一时期某些重大的政治与思想斗争,带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色彩。另一类“人事的评论”是对觊觎我中华民族的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揭露和谴责。周作人挞伐日本帝国主义的杂文,大都写于“五卅”运动前后,而且抨击的矛头主要对准日本殖民主义者及其在华的喉舌顺天时报。4简述1957年“小品文的新危机”争论的三种代表意见。 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有三种:第一种意见认为杂文的危机不在于

    17、客观,而在于作者力量单薄,“拿不出很好的货色来”;第二种意见认为当时杂文所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外来阻力,而且这种阻力“往往是自某些上面下来的;三种意见以范舟为代表,认为“从危机到消亡,这是小品文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他还讽刺徐懋庸希望小品文写得又快、又好、又省,“有点像梦拾黄金了”。5简述鲁迅伪自由书时期杂文的三个特点。 鲁迅这一时期的杂文具有以下三个共同特点:首先,由于文网森严,鲁迅受到限制,不能直抒胸臆,反使他创造了文多曲折、讽喻、影射的具有隐晦曲折的含蓄美的杂文。其次,这时期的杂文,在文体上大多是千把字的短评,综合了热风“随感录”的精悍和坟中“随笔”的从容。那些以逻辑议论展开的短评,注重从知

    18、识密度和事实密度的结合中去丰富深化杂文的理论含量,显得凝重而精警。那些取譬造象型的短评,对形象展开描绘,如现代史“变戏法”的描写,二丑艺术对“二丑”的描写,形态逼肖,饱含象外之意。最后,三本杂文集都附上论敌的文章,都有前记和后记,目的在于使“书里所画的形象,更成为完全的一个具象”,更忠实更完整地反映时代的风貌,达到“以史治文” 。6简述新时期杂文创作四类基本作者群。 四类基本作者群:一是身为新闻工作者的杂文作者群,他们的杂文作品以敏锐性和时效性见长;二是作家队伍中的杂文作者群,他们的杂文作品以文学性和形象性见长;三是学者中的杂文作者群,他们的杂文作品以文化品位和书卷气见长;四是党政军机关和各行

    19、业中的业余杂文作者群,他们的杂文作品以贴近现实和大众化见长。7、简述抗战时期昆明杂文作家群的三个特点 (一)这些杂文家有着大致相同的人生经历:“诗人”“学者”“战士”。抗战以前,他们或者不过问政治,或者政治上不太激进,但此时则都冲出书斋,走上街头,关心政治,忧国忧民。(二)这些杂文家有着渊博的知识结构。他们有较曲折的人生经历和较丰富的人生体验,有广博的古今中外历史文化知识,有深刻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有深厚的文学修养,这些正是作为一个优秀的杂文作家所必备的知识结构。(三)他们中的多数人自觉师承鲁迅杂文的战斗传统,同时在杂文创作上又追求独创的艺术风格。惟其自觉师承鲁迅,他们的杂文才有批判和战斗

    20、的威力;惟其追求独创,他们的杂文才放射出思想和艺术的异彩。而师承和独创的融合,使他们写下了中国现代杂文史上新的篇章。五、分析论述题。1论述鲁迅杂文广泛、持久、冷峻、深刻的内涵。(一)所谓“广泛”,是从广袤性、广度上讲,鲁迅杂文的内容包罗万象,他的笔锋对准了千奇百怪的病态社会的方方面面。鲁迅早期的杂文,主要收在热风和坟里,侧重于思想文化和道德伦理领域,批判以封建思想为核心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旧风俗、旧习惯。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鲁迅杂文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明显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而三闲集、二心集和南腔北调集里的杂文,除了保持原有杂文的特色外,还增加了文学论争的主题和在文艺战线上的批评。

    21、(二)所谓“持久”,是从时间上讲,指其持久性和韧战精神。鲁迅是拿他自己的全部生命来从事小小的杂文创作的,他一生共写了六百多篇杂文, 总字数达一百万之多。 杂文创作渗透到鲁迅文学活动的各个方面。(三)所谓“冷峻”,是从感情态度上讲,指其冷峻无情、尖锐泼辣,大憎表示大爱。用鲁迅自己的话讲,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就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四)所谓“深刻”,是指其观察、分析问题深刻,逻辑上无可辩驳,而且挖到历史的根脉、现实的底蕴、人的灵魂深处。鲁迅最善于从民族多数成员身上去解剖国民的劣根性,善于从“古老的鬼魂”和“祖传的老病”中去挖掘民族的阴暗面,从

    22、而使他杂文的思想达到惊人的高度和深度。2论述朱自清亲情散文的艺术风格 首先,述实事,抒真情。作者把父子、夫妇之间的深情厚意细细写出,又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盘托出,益以世事多艰,“只为家贫成聚散”,产生了骨肉亲人间的悲欢离合,不纯是温情的抚慰,还有世味酸涩的咀嚼,更贴近现实人生。如儿女就是自述为父心怀的名作, 在自责不会做父亲的痛悔中已透露为父的苦衷和惊觉,在操心儿女怎样去做人的思虑上就袒露着大爱者的胸襟和本色,从他对儿女哭闹嬉笑种种情状的传神描述也可以看出他的亲子之爱是深沉而细腻的。其次,于细腻处见精神的写人工夫。朱自清的亲情散文特出之处在于他往往以可感的形象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最为人称诵的名

    23、篇背影,作者以八年前家中祖母去世、父亲失业这“祸不单行的日子”为背景,透出惨淡悲戚的氛围,用可感的形象写出他父亲对他的深厚的关爱和他对父亲别后的感念,奏出温馨缠绵的父爱颂和思亲曲。送行的细节亲自送站、与脚夫商谈小费,直到细致描述买桔子的情景,焦点集中在他父亲的“背影”上,而这背影又凝聚着舔犊的深情,混合着作者感动的眼泪,暗含着生离和奔波的酸辛,给读者以极大的感染。 最后,家常絮语的典范。朱自清的亲情类散文,不仅以亲情的醇厚称胜,也以文体语言的纯正传世。体式上,作者随物赋形而胸有成竹,任心闲话而开合自如,讲究谋篇布局而不露痕迹。语言上,他努力脱尽铅华,提炼口语,追求行文的“谈话风”。3论述20世

    24、纪30年代何其芳等人抒情散文的艺术成就。 首先,他们都刻意追求散文艺术的独立、纯粹和完美。他们努力达到:情趣集中纯粹,结构圆满完整,篇幅短小精炼,力矫散漫、芜杂、絮聒、浅露的流弊。虽然有时不免趋于极端,雕琢过甚,伤乎自然,露出斧痕,但总的看来,他们致力于散文艺术的凝练、圆美和独立,讲究表现技巧,对现代散文的抒情艺术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他们都不懈追求散文的“诗意”创造。这些“诗人的散文”善于抒情写意,而拙于叙事纪实;侧重从主观感受来把握时代气息,而很少去摹写客观,再现生活。他们尊重主观,驰骋想象:上天入地,中外古今,现实梦幻,外景内心,无所不至,自由驱遣,打破了写实限制和时空观念,不

    25、以客观的生活事实为依据,而以自我的真情实感为起点,讲究内在的艺术真实,从而引进了虚构和幻想等艺术处理手段,大量运用联想、暗示、象征的艺术手法,以创造性的艺术表现取代琐屑的描述或直接的告白,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散文的艺术表现力。 再者,他们都精心锤炼语言,追求散文语言的艺术化。何其芳等人忠于散文艺术,创作态度相当严谨,对语言的艺术锤炼不惜工本。何其芳精雕细琢,注重修饰,善于形容,刻意搭配颜色、图案和音韵,造成五彩缤纷的意象和繁复的句式,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李广田追求行云流水般的天然美,娓娓道来,亲切动听,出于絮语文体而较之精炼纯粹,是出色的散文语言。缪崇群的散文语言平实精细,委婉曲折。陆蠡的散文

    26、语言细致洗炼,清新优美。他们的语言风格与李广田较为近似。丽尼散文语言雕饰接近于何其芳,但不像何其芳那样堆砌,那样富有暗示,他的纤丽尚不失自然。4以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为例,谈谈王小波杂文的特色。 答:作为一个关怀整个社会和人类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王小波在他的杂文中积极弘扬科学、理性、独立、自由、宽容的理念,坚决反对愚昧、专制、教条、虚伪、奴气等反文明的恶习,充分表现了知识分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说过:“作为一个,要负道义的责任,憋不住就得说,这就是我写杂文的动机。” 本文用主要篇幅讲了一个猪的故事,真正的主题却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用这只不听话的猪来暗示,对于现实环境的制约,人本来是可以

    27、有所选择,甚至是可以拒绝的。然而,人却并没有把改变环境作为自己的天职。 文章把不听安排的猪写得奇趣横生,主要得力于语词的“歪用”。猪本是低贱动物,但是在描写这只猪的时候,所用语词却往往是本来只适用于人的。如:猪肉本来是供人吃的,对猪本身是杀身之祸,却被说成是猪的“主题”之一;把猪说成是“花花公子”也同样是词义的歪曲。有时,还用上了十分高雅的词语形容猪,如“特立独行”、“潇洒”、“浪漫”。在写到自己与猪的关系时,也用了一些形容人事关系的正规的词语,如:和猪“有交情”,可惜没有作“倾心之谈”。然而在这里,却是充满的独特的趣味,这就是幽默的谐趣。 散文评论家林贤治认为:“幽默,玩笑,在中国作家中并不显得匮乏;在90年代,甚至因此酿成一种可恶的风气。幽默而可恶,就因为没有道义感,甚至反道义。能够把道义感和幽默感结合起来,锻炼出一种风格,不特五十年,就算新文学运动以来的近百年间,也没有几个人。鲁迅是惟一的。王小波虽然尚未达到鲁迅的博大与深刻,但他在一个独断的意识形态在创造出来的假正经文风,自成格局,也可以说是惟一的,难以替代的。” 9


    注意事项

    本文(福建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奥鹏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