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范进中举》微课堂教学设计教案Word下载.docx

    • 资源ID:4977861       资源大小:24.9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范进中举》微课堂教学设计教案Word下载.docx

    1、文中指提携,意思是“让人沾我的光,得到好运气”。唯唯连声:连连答应,形容十分恭顺。作揖:拱手行礼。倒运:事情不顺利,倒霉。狗血喷头:形容骂得很凶。不省人事:昏迷,失去了知觉。商酌:商量斟酌。5.阅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明确: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了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开端:范进借钱应试发展:范进卖鸡*:范进喜极而疯,胡屠户治疯结局:张乡绅来访(二)对比手法1.阅读第1-2自然段内容,说说中举前范进的家境如何。胡屠户和众乡邻对他的态度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他仍偷偷地参加乡试,

    2、这说明了什么。家境:每日小菜饭;不知猪油味;饿了两三天;乡试无盘费。胡屠户:鄙视、讽刺、嘲弄:现世宝-癞*-尖嘴猴腮-不三不四。众乡邻:家里饿了两三天,无人关心无人问。说明了:热衷功名利禄,沉迷于仕途。2.阅读3-12自然段内容,说说中举后范进的经济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胡屠户和众乡邻、张乡绅对他的态度如何。这又说明了什么。经济条件:众人送米送粮送钱送肉又送房。巴结奉承:才学高、品貌好、天上星宿、贤婿老爷极力讨好:拿蛋送酒、背米捉鸡、搬桌拿椅、飞奔找人、帮忙治疯张乡绅:百般拉拢:称兄年谊、送银赠房这说明了:中举后范进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得到了提高。3.小说将范进中举前后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形

    3、成鲜明对比,有何用意?通过对比,突出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命运的主宰,以及在这种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关系和世态的炎凉,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效果。四、板书设计范进中举中举前中举后范进贫困潦倒衣食无忧、喜极而疯胡屠户欺贫爱富阿谀奉承、慷慨大方邻人、张乡绅不闻不问趋炎附势、巴结攀附五、课外拓展1.学习了范进中举后,有同学作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完成下联和横批。上联: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下联:_横批:_示例: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世态炎凉2.“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很多人认为现行的教育制度和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没什么区别,学生就是“现代的范进”。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4、?说说你的理解。不同意。现行的教育制度和封建科举制度不一样。现行教育就个人而言,是培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传授文化技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社会而言,是培养有用人才,服务于社会。而封建科举制度对个人来说,是名利的竞技场;对社会而言,其选拔人才的作用已丧失。第二课时1.结合情节和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2.赏读小说的精彩句段,赏析细节描写,学习讽刺手法。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鲁迅说:“迨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这是对儒林外史进步思想和讽刺艺术的的概括。这一节,我们继续来学习范进

    5、中举。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手法。阅读中把你认为好笑的情节标记出来,想一想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示例1: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在挨了一个巴掌后才清醒过来。中举,对范进来说自然是荣耀之至,但挨巴掌却是受辱,荣而后辱,这是作者有意鞭挞他的丑恶灵魂,具有极强的讽刺意义。示例2:写范进的疯态:“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这些细节生动地揭示了范进内心和外形的矛盾:就内心而言,他是个胜利者,他感到扬眉吐气,因而拍着手大笑;他要向周围的人宣布自己的宿愿已经实现,所以往门外飞跑,跑到集上。但在外形上他却是个失败者,头发跌散,两手黄泥,遍身是水,如同落汤鸡一样。这就是强烈的讽刺。示例3:

    6、写胡屠户的贪婪相:“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里揭示的是胡屠户言语和动作的矛盾:银子已经紧紧地攥在手里了,嘴上却偏说不要,暴露了这个市侩嗜钱如命的本性。(一)人物形象探究1.分析范进的形象(1)选文对范进的塑造主要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请找出典例,赏析其作用。选句1:范进说道:“是了。我也记得是中的第七名。”提示:范进清醒后什么都记不得了,但却清楚地记得“中的是第七名”,这入木三分的讽刺描写,不仅突出了范进的丑恶形象,而且尖锐地讽刺和揭露了封建知识分子热衷功名富贵、甘当封建统治阶级爪牙的本质,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赏析:运用语言描写,写出了范进热衷

    7、功名的特点,也表现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之深。选句2: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了范进未中举前对胡屠户的温顺,表现了他精神的猥琐与恭顺、麻木。选句3: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突出了范进得知中举后,不敢确信、惊喜过望的心理和得意忘形的神态,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之深。(2)结合上述分析,请概括范进的人物形象。范进:热衷功名、懦弱丑陋、虚伪世故。(3)联系作品来看,作者塑造范进这一形象有何深刻用

    8、意?通过塑造范进这一典型人物,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之深。2.分析胡屠户的形象(1)从文中找出描写胡屠户的精彩语句,品味揣摩,赏析其作用。胡屠户凶神似的走到跟前,说道:“该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么?”一个嘴巴打将去。运用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写出了胡屠户的圆滑世故和趋炎附势的性格,也间接表现了他深受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运用动作描写把胡屠户的凶相刻画得入木三分,传神地表现了胡屠户对范进蔑视程度已达到极点。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运用了语言描写,点明了胡屠户对范进前倨后恭的原

    9、因,体现了他虚伪势利、趋炎附势的个性。选句4: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运用动作(细节)描写,写出了胡屠户对中举之后的女婿极尽巴结奉承之能事,突出了他心灵的卑劣,讽刺意味更足。(2)结合上述分析,请概括胡屠户的人物形象。胡屠户:前倨后恭、趋炎附势、贪婪虚伪、惟利是图。3.结合对众邻居的描述,谈谈众邻居、张乡绅在文中是怎样的形象。众邻居、张乡绅对未中举的范进漠不关心,对中举后的范进争相送米送钱送酒送房,可以从中看出这群人的形象。趋炎附势、虚伪世故。(二)研读重点语段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范进不看便罢”至“再为商酌”),回答问题。1.作者描写范进喜极而疯,富有层次,请

    10、将这一情节梳理完整。惊喜-昏厥-疯跑-跌进泥塘-疯走集上2.下面的句子分别对主人公进行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1)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2)众*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第(1)句是对主人公的动作、外貌描写,第(2)句则是对主人公的侧面描写。作用要围绕人物的性格特点解答。(1)动作、外貌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了范进疯后的丑态,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之深,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2)侧面描写;用众人的表现,烘托范进发疯的不可思议。3.“噫!”请揣摩范进说这句话时的内心活动,用第一人称描述下来。“我”终于中举

    11、了,可以摆脱贫穷屈辱了,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4.联系全文来看,本段描写范进和众人的表现,对突出作品主题有何作用?刻画范进发疯的丑态和众人趋炎附势的嘴脸,真实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毒害以及在封建科举制度下形成的炎凉世态。(三)孔乙己与范进比较我们前面还学过一位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形象-孔乙己。孔乙己与范进有什么异同之处?异:范进终于中举,而孔乙己直到临死“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设疑:(1)范进遭胡屠户辱骂还唯唯连声,而孔乙己在酒客们嘲笑他有偷窃行为时,为什么硬撑“窃书不能算偷”,范进能在大庭广众中寻人买鸡,孔乙己却饿得“脸色青白”也不肯脱下长衫?(2)范进中举后,对张乡绅曲意附和,

    12、而孔乙己对人们问他识不识字都不屑回答?(3)孔乙己穷得要讨饭,却将茴香豆分给孩子,范进却在胡屠户受银假谦让时,又说“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的客气话?从疑问中明白范进自卑自贱、圆滑世故、狡诈虚伪,而孔乙己虽穷困却有清高的傲气,腐儒之风,带着些许善良。同:同受封建科举的毒害,都迂腐至极,都不会“营生”,对社会的摆布都同样的软弱无力。(质疑:若孔乙己也中了举,他会怎样?从而明确两人的共同之处)腐朽的科举制度使读书人以功名为念,将青春乃至大半生浪费在应试和科场上,致使读书人只知经书八股,根本没有真才实学,丧失谋生的本领。这种制度一面造成一批爬在人民头上的老爷,一面造成一大批对社会毫无价值的废物。

    13、从另一角度而言,范进和孔乙己犹如一对孪生兄弟,他们命运的差异仅仅是个形式问题,而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中与不中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无论如何都逃不出悲剧的命运(或在福禄中生,或在困顿中死),这是社会的悲剧!范进中举范进:热衷功名、懦弱丑陋、虚伪世故前倨后恭、趋炎附势、贪婪虚伪、惟利是图本文通过多处细节描写,将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和胡屠户那种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前倨后恭的市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请你任选一个场面,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和神态,80字以上。她又看见了一只蝴蝶,便调皮地奔过去,蝴蝶上下飞舞,她目不转睛地盯着蝴蝶,蝴蝶终于停在了一朵

    14、花上。她躬着背,脚尖小心翼翼地踮着,汗珠从她的脸上滴落下来,她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一弯腰,双手把花朵上的蝴蝶一捧。又小心地把双手露出点缝,把头靠在手缝上看,一不小心让蝴蝶飞出了双手。她又急又气地撅着小嘴,双手往腰上一插,但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着追赶另一个目标去了。语文范进中举教案二教学目标:1、了解封建社会庸俗*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2、学习通过对话,细节对比中表现人物性格手法。3、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教学重难点:l、对话描写人物为重点。2、欣赏讽刺艺术为难点。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在我国封建社会,要改变个人命运,大多数人只有凭借参加看家考试,

    15、凭“四书五经”才能敲开仕途的大门。可惜有人中举了,却疯了,他就是范进。今天,我们就借吴敬梓的眼睛,通过范进及其身边人来感受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二、简介作者与儒林外史(课件3)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第一部现实主义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全书通过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它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是一个广东的老童生,从20岁开始应

    16、考,考了20多次,可谓屡试屡败,但他屡败屡试,终于在54岁那年得到学官周进的赏识,考中了秀才,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三、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时间)2、范进中举前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中举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中举前:范进中了秀才,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范乡想参加科考,向丈人借盘缠,遭到拒绝和辱骂。中举后:喜极而疯;胡屠户治疯;张乡绅拜会和胡屠户受赠。3、复述故事情节。4、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众乡邻及张乡绅对他的态度各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众生相?(课件3)见课件嫌贫爱富、视钱如命、趋炎附势、贪财虚伪中举前:无人过问寻范进、劝老太太、拿鸡

    17、蛋酒米、送鸡、出主意、招待官差、抹胸口、捶背心、洗脸、贴药膏、捡破鞋嫌贫爱富、冷漠势利。?拉关系;送贺礼;送房产。道貌岸然,老*巨滑四、深入探究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屡试不第,事发突然。无法承受,喜极而疯。范进中举后发疯说明了什么?热衷科举,醉心功名。科举制度,害人不浅。2、议一议:主题是什么?小说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着重刻画了范进疯癫的丑态和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无情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毒害以及在科举制度下的世态炎凉。五、分析艺术特点:1、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讽刺。2、采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在挨了一个巴掌后清醒过来,这是根据现实生活用夸张的手法虚构出

    18、来的,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此外,文中“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这些夸张的描写,反映了胡屠户前后态度变化的巨大。3、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如范进向胡屠户赠送银子时,“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段细节描写生动地揭示了胡屠户虚伪势利、爱财如命的本性。五、布置作业:1、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阅读中把你认为好笑的地方标记出来,想一想,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2、完成综合练习1-10题。语文范进中举教案三一、教学

    19、目标1.能自己搜集资料,运用学过的小说知识基本读懂课文;2.培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3.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知识迁移,学习如何写一个人。二、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能自己基本读懂课文;2.学会如何描写人物。(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三、教学设想1.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小说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真实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这篇文章运用了多种手法成功的刻画了范进、胡屠户等形象,是学生学习如何描写人物的好范文。2.九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自己搜集资料并借助资料自学一些课文内

    20、容。但作文水平低。3.范进中举之前有教读课故乡、我的叔叔于勒、智取生辰纲,学生学完这三篇教读课后,能够对小说的特点有所理解,所以能运用已学知识比较独立地阅读课文,并初步学会知识迁移。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更多的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用导(教师导)、讲(学生讲)、议(众人议)、移(知识迁移)的教学模式。同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发表看法,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是自读课,所以文章内容的细致分析不会是重点,而人物形象如何刻画,我们如何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才是本课要点。4.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布置自学:1.自己搜集资料,借助资料并根据小说的特点,自读范进中举,读完后想想:1读完这篇课文,自己感受最深

    21、的是什么?2你认为文章刻画得最成功的是哪个人物?3阅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疑问?或者有什么知识你想了解但无从 了解?2.请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以备课堂上拿出来讨论。(二)导(即教师导入。师:1、同学们,你们知道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最主要的方式是什么吗?(科举。)对了,“中举”是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中了举就能升官发财,吃用不愁可是范进中举后却疯了,这是怎么回事?结果又怎样呢?2、“范进中举”写了范进中举前后的经历,范进是人物,中举是事件,标题就是小说的中心事件。(三)讲(请学生把自己预习时的心得体会或疑问讲出来,让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学们已经自学了这篇课文,也把一些

    22、感受与心得或疑问记录下来了,请几个同学来给我们讲一讲。(学生讲前先展示范进中举前后的有关图片)(四)议(让同学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是疑问的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帮助他解决,是感受的请同学们议一议,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辩一辩。同学们议完后,教师归纳小结并引导学生想深一点。讨论下列问题:(多媒体展示问题)问:1、为什么范进会对科举如此痴迷?中举后又为什么会疯了?(因为一旦中举,就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境况,功名富贵马上就会到来。前一刻范进还无米下锅,马上就说他中了举,几十年朝思慕想的功名富贵到手了,时间太短而变化太大,难怪范进会疯了。2、如果你是与范进同年代的读书人,你会像他一样去考科举吗?3、你怎么看封

    23、建社会的科举?你又怎么看现在的高考?两者之间有区别吗?(这两道题是开放性题目,不要求有标准答案,要允许学生充分发表看法,鼓励有理有据,不可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五)移(知识迁移)(多媒体展示以下三个问题)1、小说描写的年代距今已接近三百年,为什么我们仍然对范进中举如此感兴趣?为什么我们似乎亲眼见到了范进、胡屠户?(因为课文写得好,尤其是人物,刻画得很成功。2、请同学举例说说课文刻画人物所用的方法。(主要用了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也用了对比手法,尤其是胡屠户,还用了夸张、讽刺的手法。3、下面的话,出自哪篇课文,是出自哪个人物之口?“那么,我对你说,讯哥儿,你阔了,搬动又

    24、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约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同学们,你们一下子就能答出来,证明作者描写的这些人物给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可是,你可以写一个人,不出现他的名字而让人猜出他是谁吗?请学习范进中举中的描写人物的方法,用几句话写一写身边的同学,请不要出现所写同学的名字。(可以是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写完之后,请一些同学把自己写的短文读出来,让其他同学猜猜写的是谁,猜中的证明写得不错,同学猜不中的,小作者可要加把劲练习写作。(五)教师小结并布置作业(多媒体展示作业)作业:请运用课堂上学习的写作方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题目自拟,要求600字以上,夹叙夹议,要求有描写方法和具体事例,要写出人物的特点。


    注意事项

    本文(《范进中举》微课堂教学设计教案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