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整理.docx

    • 资源ID:4960360       资源大小:173.6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整理.docx

    1、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整理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

    2、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的全部内容。2018春镇平一高高一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 分钟 试卷满分: 100 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综合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1。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在仲春“后率外内命史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渐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这

    3、表明(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2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当地( )A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 B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粮食产量C生产工具落后导致生活贫困 D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3。 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A由西域传入 B属水力灌溉工具 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 D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4。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

    4、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5. 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 )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6. 汉代丝织业相当发达,从文字、文物、外贸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印证.下列信息对研究汉代丝织业发展最具史料价值的是( )A汉代字书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业的字中花色品种达二十余种B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三种典型的丝织刺绣:“乘云绣”、“信期绣”和“长寿绣”C唐宋时代的绒线毯、元明时代

    5、的绒锦和天鹅绒等都是对汉代纺织技术的沿袭与发展D古罗马普林尼在自然史中称“中国产丝运至罗马人工巧妙达到顶点7。 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频繁更换工种 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职业是世袭的 是临时工人A B C D8. 按明代规制,地方四品咀上官员禁止经商。然而明代中叶以后,地方臣子们纷纷“下海”。嘉靖时,首埔徐阶就在老家华亭蓄养了许多织妇,做起了纺织生意。这说明,明代中叶以后 ( )A轻商意识淡化 B经济模式变化C内阁地位上升 D吏治惭趋腐败9。 经营的

    6、业务是代客商保管金银财物,收取一定的租金。商人需用时,凭帖(相当于支票)或信物提取他们勾结富家子弟,从事赌博、盗窃等活动,在宋代屡有严禁.武林旧事游手就把放在赌局、诈骗、盗窃等游手奸黠一类中,官府常加取缔.引文中“口口应填写的是( )A.邸店 B。飞钱 C.票号 D.柜坊10.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11。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

    7、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12“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这是因为( )A此前未出现大规模的远洋航行和探险活动B远航探险打破了人类长期以来相对隔绝的状态C远航探险建立了从欧亚大陆与非洲大陆、美洲大陆的联系D远航探险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13。德国哲学家尼采说:“两种最厉害的欧洲麻醉剂是烈性酒和基督教。”近代,基督教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的主要原因是( )A罗马帝国的对外征服 B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C宗教

    8、改革的深远影响 D全球合作的不断加强14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强国纷纷走上海外殖民扩张之路,世界贸易也日益发展.下列是西欧国家船只抵达亚洲的数量统计表(15001700年)表中代表的国家是( ) 国 家年份15001599年16001700年705371651770-811A. 葡萄牙 B荷兰 C英国 D法国15、有人认为:“如同西班牙漫长的16世纪、荷兰漫长的17世纪、英国周期漫长的19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上述四国确立各自“漫长世纪”的共同因素是()A。金融霸主的地位B。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C。经济体制的创新 D.拥有广大的殖民地16。“英国人安东尼培根是一名

    9、奴隶贩子,从1768年开始就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每趟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000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对这段材料的认识中最准确的是:()A。黑奴贸易使英国商人获利丰厚 B.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劳动力C.黑奴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17.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的含义指 ()新能源及新兴工业发展动

    10、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的革命国际关系更复杂,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严重污染环境促成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A。BCD18从曼彻斯特到硅谷中这样写道:“英国西欧:比利时、法国中欧:德国(包括奥地利)东欧:俄国日本。与法德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的一条工业化浪潮扩散的路线是颇堪玩味的为什么不是美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呢?难道比利牛斯山太高了吗?但阿尔卑斯山并不低.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段话的含义是( )A地理位置影响工业革命的传播 B工业革命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C

    11、工业革命沿主要贸易线路蔓延 D代议制民主是工业革命的前提19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科技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C资产阶级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20.美国学者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

    12、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瘸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 ()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B.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C.“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21.下图是一幅创作于1901年的漫画。它是以当时的美孚石油公司及其创始人洛克菲勒为原型创作的。下列表述中与漫画主题不相符的是( )A生产与资本出现高度集中 B新型的工业领域出现垄断组织 C垄断了美国整个石油开采和石油产品市场D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始分离22。下图是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该表格反映的本质

    13、问题是 ( )国家总人口(单位:万人)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英国(1851年)约1 8004852法国(1851年)约3 6007525%中国(1851年)约43 20089%11%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与西欧国家的差距较大B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利于中国近代化C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远强于农业文明D近代中国传统的农本思想仍然很浓厚23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情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24.蒋梦麟在现代世界中的中

    14、国民国初年中回忆道:“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的宁波( )A、百姓无所事事 B、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C、迷信活动盛行 D、纺织业是最大的工业25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 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 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26.有学者认为, “所谓洋务运动,乃是

    15、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对此理解正确的( ) A深刻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 B全面剖析了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C准确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D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27.下表反映了19181920年中国进口日本纱和印度纱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日本纱印度纱1918519194708913925119195-1920434177138906A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 B印度纱物美价廉C群众性反帝斗争开展 D一战后日本经济萧条28.下列四条

    16、曲线反映了近代中国四种经济力量的发展演变过程,其中最能体现进步潮流的经济形态是( )A、 B、 C、 D、29。下表为日本在进出中国通商口岸中外船舶吨数所占比重统计表。观察表格,与前几年相比,1932年数据陡降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271928192919301931193219331934比重%30.825.627.429.326.914。714.115.2A.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发生抵制日货运动B.五四运动沉重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活动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提高了国货竞争力D.抗日战争爆发使中国关闭了沿海口岸30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

    17、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第II卷(综合题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从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并认为外国人是“野蛮人。这种态度虽然是可

    18、理解的,但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变化。相形之下,西欧人拿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这一模式表明,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这一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全面;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1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地理大发现直接诱发了商业革命和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对于西欧资本主

    19、义工业化起了最有力的催化作用。没有地理大发现,就没有工业革命,也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更没有随之而来的世界历史向整体发展的根本转折。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二资本主义的扩张揭开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序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第一、二次产业革命的相继发生,交通运输和电信通讯手段的进步,资本主义的扩张活动使全球各地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以欧洲资本主义列强为中心的统一的世界经济市场已基本形成。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材料三如果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

    20、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关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节选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3分)(2)材料三把1492年看作是全球化的开始,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史依据。(2分)(3)按材料三的观点全球化分为四个阶段,材料二应于哪一阶段?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这一阶段的特征。(4

    21、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全球化的含义及其实质?(4分)33。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材料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材料二: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材料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

    22、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3分)(2)据材料二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4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5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4分)历史试题答案1。A 2。A 3.D 4.D 5。B 6.B 7.B 8.A 9。D 10。B 11。D1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显然缺乏史实依据,例如明朝前期出现过郑和下西洋的大规模的

    23、远洋航行,排除A;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人类长期以来相对隔绝的状态,使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符合“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故B正确;开辟新航路的远航探险加强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排除C;D项是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但不具有全球意义,排除D。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3。B14.【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早期殖民扩张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西班牙葡萄牙率先进行殖民扩张但17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很快衰落,所以属于A;结合所学,属于荷兰,故选B。属于英国.D和题意无关,排除。故

    24、选B。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早期殖民扩张的表现15。B 16.C 17。A18。【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等信息,可知作者并不认为地理位置是影响工业革命的传播的关键因素,故A错误;根据“与法德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的一条工业化浪潮扩散的路线是颇堪玩味的”,可见作者旨在说明美国之所以能够较早开展工业革命,是因为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条件,故B正确;C在题干中无从体现;D的解读过于狭隘,作者并没有强调“代议制民主这一因素。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19。【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

    25、所学知识可以看出,科技革命并不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科技革命也不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资产阶级的需要的确是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材料的主旨并非如此,材料的主旨是强调“电气时代、“电子时代”及均是强调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故答案选D。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 20。B 21。C 22.C 23.C 24.B 25。A 26.A 27。C 28。C 29.A 30.C31。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评分一:观点明确:文化的交流和学习是推动世界的变革与进步;社会转型中的中国,思想僵化是阻碍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包袱。(4分)

    26、评分二:观点总结不全面,只能慈宁宫文本提炼观点;或只就一方面提出观点。(2分)评分三:没有观点,或者理解错误(0分)史实论证组织评分一:能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整的论证观点.西方因为交流学习而进步:指南针的传入为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印刷术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儒学对启蒙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火药、科举制为资产阶级政治变革和现代问滚制度的确立奠定基础。(4分)中国因封闭自大而阻滞:政治上: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重要集权制度的发展形成超稳定的政治结构;自然经济的高度发展形成超稳定的经济结构;儒家思想的不断地发展,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抑制了人

    27、们的思想和创新。评分二:叙述论证不完成或漏要点,只罗列事实没有论证的、上述两个方面缺一得分减半。(4-6分)评分三:没有史实论证,只有部分史实罗列(0-3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32。(1)新航路开辟;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掠夺;科技革命(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3分)(2)历史依据:1492年哥伦布远航发现美洲大陆为代表的新

    28、航路开辟事件,打破各地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2)(3)第二阶段;(1分)特征: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开辟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输出资本;世界市场形成。(3分)(4)含义:全球化也就是世界各地之间逐渐连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2分)实质: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在世界范围内扩张、壮大的过程.(2分)33.(1)政治: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思想: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2)影响:政治:促进无产阶级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阶级基础。思想: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思想基础。(3)内部因素:国内政局不稳,内战的破坏;官僚资本挤压;外部因素: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外国的侵略。(4)是一种先进的经济成分;遭受双重压迫,不能独立、正常发展。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