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路基地基处理施工基础交底.docx

    • 资源ID:4932072       资源大小:184.96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路基地基处理施工基础交底.docx

    1、路基地基处理施工基础交底技 术 交 底 书单位: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京沈客专京冀段九标项目部三工区 编号:主送单位工程部主 送 人接收单位架子队接 收 人工程部位路基地基处理日 期内容:地基处理包括原地面处理、换填、堆载预压、CFG桩、素混凝土灌注桩等,其具体施工方法及要求见附件。附件:路基地基处理施工技术交底。 提出及解决问题:编制复核路基地基处理施工技术交底一、工程概况本工区路基地基处理包括CFG桩、素混凝土桩、振动碾压、换填、堆载预压等地基处理。二、技术要求1、测设平面位置、标高要准确无误。2、严格做好原材料抽检,保证原材料符合规定要求。3、依据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2、9602-2015)、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铁路混凝土施工技术指南、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及施工图纸编制。三、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一)原地面处理1、施工前应清除基底表层植被,挖除树根,做好临时排水设施,排干原地面积水。地基范围内的地下水出露出应按设计要求处理,并做好地下水出露位置和处理前、后出水情况的记录。2、原地面处理前,应核查地基的地址资料,采用静力触探试验,区间正线路基沿线路纵向连续长度每100m,抽样检查2点,监理单位全部见证检验。地基条件与设计文件不相符时,应及时反馈,勘察设计单位应现场确认。3、原地面坡度陡

    3、于1:5时,应顺原地面挖台阶,并碾压密实,沿线路横向挖台阶的宽度、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沿线路纵向挖台阶的宽度不应小于2m,采用尺量检验,每个台阶检验3点。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宜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4、原地面为浅层淤泥土或腐殖土时,应清除并运至指定位置。5、原地面表层为松散土层时,应将松土翻挖并整平碾压密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6、设计要求原地面进行冲击碾压时,其工艺应通过试验确定,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区间正线路基沿线路纵向连续长度每100m抽样检验4点,至少有一点在碾压范围边线上,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数量的10%平行检验,每工点至少1点。(二)换填1、换填所用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中粗

    4、砂应采用天然级配的中、粗、砾砂,不含草皮、树根等杂质,含泥量不大于5%,用作排水固结地基的砂垫层含泥量不大于3%。碎石垫层应采用级配良好的砾石或碎石,最大粒径不应大于50mm,含泥量不应大于10%,且不含草皮、树根等杂质。换填普通填料的最大粒径应小于75mm,换填改良土,应对改良土的原材料、外掺料和混合料进行检查。2、施工中应核实需换填土层范围、深度及地质条件,换填范围及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采用尺量、测量仪器测量,区间正线路基沿线路纵向连续长度每100m,施工单位抽样检验5处,监理单位平行检验1处。换填基坑坡脚线位置允许偏差为-5cm;换填顶面高程、横坡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见下表。序

    5、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顶面高程50mm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测量仪器2横 坡0.5%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个断面坡度尺量3、换填施工应做好排水设施,施工前应疏干地表积水,换填中基坑内渗水应及时排除。4.换填施工主要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1)换填土层挖除后,坑底应按设计要求整平并碾压密实。底部起伏较大时宜设置台阶或缓坡,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换填施工。换填基底开挖处理后的基底压实质量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区间正线路基沿线路纵向连续长度每100m抽样检验3点,其中线路中间1点,两侧距填筑边缘2m处各1点,监理单位平行检验1点

    6、。(2)换填土层采用机械挖除时,应预留保护层由人工清理,其厚度宜为30cm50cm。(3)换填部位开挖完成后应及时分层填筑碾压,达到相应压实标准。换填填料分层压实厚度应符合路基相应部位的设计要求。换填基床以下路基的检验根据换填填料种类符合下列标准:基床以下路堤普通填料压实标准指标压实标准砂类土及细砾土碎石类及粗砾土静态变形模量EV2(MPa)45MPa45MPa地基系数K30(MPa/m)110130区间正线路基沿线路纵向连续长度每100m,每压实层抽检压实系数6点,其中区间正线路基左、右距路基边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每填高约9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4点,其中:区间正线路基距路基边线2

    7、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监理单位对检验数量的10%平行检验,且不少于1点。化学改良土填筑压实标准指标压实标准压实系数K0.927d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qu(kPa)250区间正线路基沿线路纵向连续长度每100m,每压实层抽检压实系数6点,其中区间正线路基左、右距路基边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抽样检验3处无侧限抗压强度(同一连续作业段左、中、右各1处)。监理单位对检验数量的10%平行检验压实系数。基床底层压实标准指标压实标准化学改良土砂类土及细砾土碎石类及粗砾土地基系数K30(MPa/m)130150静态变形模量EV2(MPa)8080压实系数K0.950.950.957d饱和无侧限

    8、抗压强度qu(kPa)350(550)区间正线路基沿线路纵向连续长度每100m,每压实层抽检压实系数6点,其中区间正线路基左、右距路基边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每填高约9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无砟轨道采用K30或EV2)、动态变形模量各4点,其中:区间正线路基距路基边线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监理单位对检验数量的10%平行检验,且不少于1点。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压实标准填料压实标准地基系数K30(MPa/m)静态变形模量EV2(MPa)压实系数K级配碎石901200.97(4)换填地基施工工艺流程图见下图。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5、换填完成后,尽快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并采取措施防止地基

    9、积水下渗。6、换填土应运至制定地点。(三)振动碾压本工区路基振动碾压施工里程段DK79+920.9DK80+400、DK80+400.00DK80+768.27、DK81+607.84DK81+727.64、DK81+773.67DK82+292.95、DK82+527.28DK83+100.00、DK83+100.00DK83+600.00、DK83+742.71DK83+862.10、DK89+000.00DK89+620.13、DK90+070.00DK90+394.20、DK90+394.20DK90+735.00、DK91+410.80DK91+633.00、DK92+268.20D

    10、K92+540.00、DIK78+795.75DIK78+845.00。1、技术要求振动碾压用连续压实控制技术施工。铁路路基填筑工程连续压实控制按照“设备检查、相关校验、过程控制、质量检测”四阶段进行。连续压实控制技术施工做试验段并做相关校验,确定各项指标。待振动碾压地基各项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上部垫层及路堤填筑施工。2、一般规定(1)连续压实控制前应对施工段和连续压实控制的加载与检测设备进行核查,并符合下列规定:施工段的填料、含水量、填层厚度等应与试验段的参数一致,并符合路基现行相关标准要求。振动压路机及其振动压实工艺参数应与试验段采用的一致。检测设备应 与试验段采用的一致并经过校验,且安装

    11、正确,连接牢固。(2)连续压实控制前应制定连续压实过程控制方案,并符合下列规定:确认施工段的长度和宽度,在起始线和终止线处应设置标志。碾压轮迹数应根据施工段宽度、压路机轮宽和相邻轮迹间重叠宽度设定。连续压实控制的目标振动压实值应根据相应的相关校验结果确定。压实程度控制应采用经过相关校验且已经取得目标振动压实值的振动压路机进行。(3)连续压实控制前应制定连续压实质量检测方案,并符合下列规定:确认碾压作业已完成的施工段表面平整无积水,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碾压轮迹数应按照碾压面宽度和检测用压路机轮宽划分,确保能够覆盖整个碾压面,振动压路机应采用平碾方式碾压,相邻碾压轮迹之间的重叠宽度应控制在10cm

    12、范围内。振动压路机宜采用弱振工艺进行连续压实质量检测。3、现场操作(1)连续压实过程控制的现场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施工段的碾压作业应按照现行有关路基施工标准要求进行,同时在振动碾压过程中对压实质量进行连续压实检测。装备有检测设备的振动压路机在进入施工现场起始线之前应达到正常振动状态。振动压路机行驶速度应匀速以3km/h,最大不超过4km/h的速度行驶。连续压实过程控制的数据采集应符合规定要求。(2)连续压实质量检测的现场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连续压实质量检测一个在施工段连续压实过程控制结束(碾压作业结束)时开始。振动压路机宜从碾压面一侧开始按照规定进行连续压实质量检测,直至完成对整个碾压面的操作

    13、。振动压路机振动状态要求符合规定。振动压路机行驶速度应匀速以3km/h,最大不超过4km/h的速度行驶。连续压实质量检测的数据采集应符合规定要求。(3)连续压实控制实施过程中,出现以下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分别处理:振动压路机振动性能不稳定(表现为振动频率波动)时,应调整控制频率的机构,使之保持在规定的波动范围内。检测设备部件的连接松动或供电电压不足时,应检查仪器部件的连接与接口、电源电压等,使之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碾压面凹凸不平或积水时,应对碾压面进行处理直至符合要求。对于基底条件变化导致的量测数据异常应做好记录。4、过程控制(1)铁路路基填筑碾压过程控制的连续压实检测与控制应同步进行,根据振动碾

    14、压过程中检测取得的压实质量信息,按照压实程度、压实均匀性和压实稳定性的判定和控制准则进行实时的压实质量监控。(2)填筑碾压过程控制工艺流程图如下图所示。填筑碾压过程控制工艺流程图(3)施工段碾压过程中压实程度判定和控制应符合规定要求。(4)施工段碾压过程中压实均匀性判定和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压实均匀性可通过碾压轮迹上振动压实曲线的波动变化程度和碾压面振动压实值数据的分部特征进行判定。压实均匀性宜按振动压实值数据不小于其平均值的80%进行控制。(5)施工段碾压过程中压实稳定性判断和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压实稳定性判定和控制应采用振动压路机同一行驶方向的振动压实值数据进行。压实稳定性应根据同一碾压轮

    15、迹上前后两遍振动压实值数据的差异进行判定。压实稳定性应根据同一碾压轮迹上前后两遍振动压实值数据变化率不大于进行控制。(6)施工段应根据连续压实过程控制的相关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填筑层的压实质量,其处理过程应符合下列规定压实程度通过率不小于95%时,在不通过的区域范围内应改进压实工艺或更换压实机械进行补充碾压。补充碾压效果不明显时,可采取局部改善填料性质、调整含水量等措施进行处理。前后两遍振动压实值数据的差异较大时,应在该轮迹上继续碾压至符合规定要求以提高压实稳定性,同时应进行压实程度判定。在振动压实值数据低于0.80VCV的压实区域范围内应采取上述多种措施,提高该区域的振动压实值数据至0

    16、.80均值线以上以改善压实均匀性。(7)施工段每一填筑层碾压完成后应及时编制压实过程归档报告,作为碾压全过程控制的相关信息和连续压实控制的压实质量报告组成部分进行存档,其内容和样式按规范执行。5、质量检测(1)铁路路基填筑工程的连续压实质量检测应在填筑碾压过程控制完成后的碾压面上进行,确定碾压面压实状态分布和压实程度分布状况。(2)连续压实质量检测工艺流程图如下图所示。(3)施工段碾压面的连续压实质量检测数据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施工段连续压实质量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宜按100m长度划分为多个分析段进行,不足100m的施工段可单独取作一段。每100m长度的分析段宜统计连续压实质量检测数据的最大值、

    17、最小值、平均值、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及分布直方图等。连续压实质量检测工艺流程图施工段碾压面进行压实状态和压实程度分析的连续压实质量检测数据应为施工段实际长度的全部检测数据。(4)施工段碾压面压实状态的划分应符合规定,施工段碾压面压实质量薄弱区域在压实状态分布图中的选取符合要求,施工段碾压面压实程度分布与通过率符合规定要求。(5)铁路路基填筑工程压实质量验收时按照现行路基相关验收标准进行,并符合下列规定:普通填料区间正线压实系数6个抽检点中选取1个点在压实质量薄弱区域内,另外5个点分别为距路基边线1m处左、右各2点,路基中部1点;地基系数4个抽检点中选取1个点在压实质量薄弱区域内,另外3个点分

    18、别为距路基边线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1点。化学改良区间正线土压实系数6个抽检点中选取1个点在压实质量薄弱区域内,另外5个点分别为距路基边线1m处左、右各2点,路基中部1点;无侧限抗压强度3个抽检点中选取1个点在压实质量薄弱区域内,另外2个点根据薄弱点所在位置补充确定。(6)施工段连续压实质量检测完成后应及时编制包括压实状态分布图和压实程度分布图在内的连续压实质量检测报告,作为连续压实控制的压实质量报告组成部分,其内容和样式按规范要求执行。6、压实质量报告(1)连续压实控制的压实质量报告作为全面反映路基压实质量信息的技术文件,显示、存储和传输应符合规定要求。(2)连续压实控制的压实质量报告

    19、应全面提供各种压实质量信息,主要应包括相关校验报告、压实过程归档报告和连续压实质量检测报告,并符合规定要求。(3)连续压实控制的压实质量报告除应提供图形方式的压实质量状况外,还应包括其工程信息、加载信息、质量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4)连续压实控制的压实质量报告应在施工段连续压实控制完成后编制,以常规和电子报告形式提交建设和监理单位签署确认后存档。(四)CFG桩CFG桩基,桩径0.4m,桩间距除DK82+595.00-DK82+617段为2.0m,其余均为1.6m,正方形布置,桩顶设置C35钢筋混凝土圆形桩帽,直径为1.2m,厚为0.35m,桩帽顶设置厚0.6m的碎石垫层,垫层内铺设两层单向拉伸

    20、土工格栅(抗拉强度200KN/m)。CFG桩拟采用长螺旋钻机成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法施工,CFG桩混合料均由拌和站统一集中供应,搅拌时间不小于60s,拌和后坍落度应为16-20cm。桩体加固深度须穿透软弱土层,当持力层为土层时,深入深度不小于0.5m。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试验(一般相同地质条件、料源、施工队伍及相同的混合料配比情况下不少于3根),确定配合比、坍落度、搅拌时间、拔管速度等各项工艺参数,确认试桩完整性及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根据试桩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后续桩施工。1、材料要求CFG桩所用的水泥、粉煤灰、碎石及外加剂等原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严禁使用受潮、结块、变质的水泥和外加剂。水泥

    21、: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卵石或碎石:粒径825mm含泥量不大于1%砂:含泥量小于3%粉煤灰:等级要求级及以上2、施工设计长螺旋法采用连打法,具体的施工方法由现场试验来确定。连打法易造成邻桩被挤碎或缩颈,在粘性土中易造成地面隆起;跳打法不易发生上述现象,但土层较硬时,在已打桩中间补打新桩,可能造成已打桩被振裂或振断。在软土中,桩距较大采用隔桩跳打,但施工新桩与已打桩时间间隔不少于7d;在饱和的松散粉土中,如桩距较小,不宜采用隔桩跳打;全长布桩时,应遵循由“由一边向另一边”的原则。3、施工工艺长螺旋钻CFG桩施工工艺流程图见下图。(1)CFG桩施工时,钻机就位后,应用钻机塔身的前后和左右

    22、的垂直标杆检查塔身导杆,校正位置,使钻杆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确保CFG桩垂直度容许偏差不大于1%。桩位容许偏差不大于5cm。(2)钻孔开始时,关闭钻头阀门,向下移动钻杆至钻头触及地面时,启动马达钻进。一般应先慢后快,如发现钻杆摇晃或难钻时应放慢进尺。钻头到达设计桩长预定标高时,于动力头底面停留位置相应的钻机塔身处作醒目标记,作为施工时控制桩长的依据。(3)CFG桩成孔到设计标高后,停止钻进,开始泵送混合料,当钻杆芯管充满混合料后开始拔管,严禁先提管后泵料。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泵送压力、弯头和钻杆状态,防止导管堵塞。成桩的提拔速度宜控制在每分钟1.21.5m,成桩过程宜连续进行,均匀提升,同时应保证

    23、钻头始长螺旋钻CFG桩施工工艺流程图终埋入混合料中1m左右,防止断桩。每根桩的投料量不应少于设计灌注量。应避免因后台供料慢而导致停机待料。灌注成桩完成后,用水泥袋盖好桩头,进行保护。施工桩顶高程宜高出设计桩顶不少于0.5m,桩长允许偏差不大于10cm,桩径允许偏差不大于2cm。(4)长螺旋钻机钻进过程中,每沉1m或电流表突变时应记录电流表一次,核对地基土层沿桩长变化。(5)CFG桩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清运排出弃土,清理桩间土应采用小型机具配合人工进行,弃土清运尽量采用人工清运或机械和人工联合清运方式,清运时不可对设计桩顶标高以下的桩身造成损害;不可扰动桩间土;不可破坏工作面未施工的桩位。堆砌场地应

    24、远离路基。桩体强度达到70%以后方可进行保护土层开挖,保护土层应采用人工开挖,清运保护土层时不得扰动基底土,防止形成橡皮土,不得碰撞桩体。施工时严格控制标高,不得超挖。(6)保护土层清除后,用截桩机截除桩顶设计标高以上桩头。桩顶允许偏差0+20mm。如果在基槽开挖和解除桩头时造成桩体断至桩顶设计标高以下,必须接桩至设计桩顶标高,剔平凿毛桩顶,用C20豆石混凝土接桩,并超出桩周200mm。(7)CFG桩施工完毕后对CFG桩进行检测,检测包括低应变对桩身质量的检测和静荷载试验对单桩承载力的检测,内容包括:成桩28天后,进行单桩或复合地基静荷载试验,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得小于工点设计要求,数量为总桩数的

    25、2,且不小于3根;成桩后7天内进行低应变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10%,且不少于3根。检测机构对CFG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按总桩数的10%抽样检验,且不少于3根。(8)CFG桩施工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见下表。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桩位(纵横向)50mm按成桩总数的10%抽样检验,且每检验批不少于5根。测量2桩体垂直度1%经测量仪器或吊线测钻杆倾斜度3桩体有效直径不小于设计值开挖50100cm深后,钢卷尺测量周长,计算桩体直径4桩顶高程50mm仪器测量(9)若CFG桩在冬期施工,为保证成桩质量,应采取适当措施防冻。(10)桩帽采用钢筋混凝土,标号见具体工点要求。若地下水具侵蚀

    26、性时,注意应采取合适的添加剂或其他措施。执行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11)桩帽施工应在桩检测合格后进行,尺寸为直径120150cm(各工点具体尺寸同相邻路基或路堑),位于桩顶部分0.3m,其余部分高0.35m。桩基钢筋布置详见路基专业通用图。(五)碎石垫层(1)CFG桩检测合格后,在桩帽顶铺0.6m厚碎石垫层,垫层内夹铺两层土工格栅。碎石垫层应由未风化的干净砾石或轧制碎石制成,级配良好,粒径宜为2050mm,含泥量不能大于5%,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2)碎石垫层铺设宜采用静力压实法,当基础底面桩间土的含水量较少时,也可采用动力夯实,压实系数0.97.(

    27、3)垫层内铺设双层土工格栅时,先铺设0.2m厚碎石垫层,碾压密实,其上铺设一层土工格栅,再铺设0.2m厚碎石垫层并碾压密实,格栅回折不小于2m,然后铺设上层土工格栅,填筑其上碎石并碾压密实。(4)土工格栅材料规格为单向拉伸高强度聚丙烯塑料土工格栅,抗拉强度200KN/m。(5)土工格栅铺设前先按幅宽在铺筑层划出白线,然后用铁定固定格栅的端部(每米宽用钉8根,均匀距离固定)。固定好格栅端部后,用铺筑机将格栅缓缓向前普拉,每铺10m长进行人工拉紧和调直一次,直至一卷格栅铺完,再铺设下一卷,操作同前。铺完一卷后用压路机从起始点开始向前进方向碾压一遍即可。(6)以卷长为单位作为铺设的段长,在应铺格栅的

    28、段长内铺满以后,再整体检查一次铺筑质量,然后接着铺筑下一段,下一段铺筑时,格栅与格栅搭接1015cm,并用铁钉固定后继续向前进方向铺第二段。(7)CFG桩施工严格按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及有关施工规范。规定执行。质量检测满足高速铁路路基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其他未尽事宜按国家相关强制性标准执行。(六)素混凝土灌注桩(1)本工区路基素混凝土桩施工施工里程范围为:DK81+607.84DK81+612.14、DK82+527.28 DK82+548.39。桩径0.6m,桩间距2.4m,正方型布置,桩长923m之间,桩顶设C35

    29、钢筋混凝土圆形桩帽,直径1.5m,厚0.35m。DK81+607.84DK81+612.14路基段素混凝土桩基单桩承载力设计不小于500KN。DK82+527.28 DK82+548.39路基段素混凝土桩基单桩承载力设计不小于660KN。(2)素混凝土桩拟采用长螺旋钻机成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法施工,桩体混凝土等级为C35,素桩混合料均由拌和站统一集中供应,塌落度控制在160200mm之间。桩体加固深度须穿透软弱土层,当持力层为土层时,深入深度不小于0.5m。(3)桩体材料:桩体材料采用碎石、砂、粉煤灰、水泥加水配合而成。参考配比:水泥:砂:石:粉煤灰:外加剂=320:738:1106:48:1

    30、.9(Kg/m3)。(4)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试验,试桩根数不少于3根,检验所选的设备、机具、施工工艺以及技术要求是否适宜,确定各项工艺参数。(5)成桩桩底沉渣厚度不应超过5cm,成桩垂直度容许偏差不大于1%,桩位容许偏差不大于10cm,施工桩顶高程宜高出设计桩顶标高不少于0.5m,桩长允许差不大于10cm,桩径允许偏差不大于2cm。(6)拔管速率应按试桩确定参数进行控制,成桩的拔管速度宜控制在每分钟1.2-1.5m。(7)成桩7天后进行低应变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10%,且不小于3根;成桩28天后进行单桩静荷载试验,数量为总桩数的2,且不小于3根。(8)其具体施工工艺同CFG桩施工工艺相同。(七)堆载预压本工区路基堆载预压施工里程段落DK81+607.84DK81+727.64、DK81+773.67DK82+292.95、DK82+527.28DK83+100.00、DK83+100.00DK83+600.00、DK83+600.00DK83+724.74、DK83+742.71DK83+862.10、DK85+861.91DK86+100.00、DK86+100.00DK86+358.00、DK88+610.91DK88+830.00、DK89+000.00


    注意事项

    本文(路基地基处理施工基础交底.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