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案.doc

    • 资源ID:492890       资源大小:164.50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案.doc

    1、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目的和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自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社会不同阶层对中国前途和命运的选择,这种选择的成就与失误表现在哪些方面,从而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一种必然的选择;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理解并掌握新民主主义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及其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掌握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及其发展规律;了解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及其相互关系;了解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教学重点:1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基本经验。教学难点;1、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的内外原因。2、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而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3、如何理解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特点。授课对象:本科生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过程设计:第1-2学时主要内容:1、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形成及其主要特点2、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3、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师课堂教学为主 2、使用自制多媒体课件导语:近代中国

    3、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艰难而执着的探索里进行革命,但都无法改变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面临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中国共产党

    4、要在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里领导人民革命并取得胜利,就必须认清这一基本国情,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的国情(1)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形成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明朝中后期,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

    5、遭到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的破坏。英国取得了香港,葡萄牙霸占澳门。中国的关税、司法、贸易等主权也遭到严重的践踏,从而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开始出现了第一批半殖民地性质的城市。在五个通商口岸中,上海发展最为迅速,它很快取代了广州,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 南京条约签订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他们满以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185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始终在200万英镑左右徘徊。英国商人惊奇地发现,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

    6、1853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国的1246倍。(战争后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徘徊不前的原因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西方的商品有顽强的抵抗力。外国输华商品有不少根本不适应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要求。如进口的刀叉、睡帽、钢琴之类。大量输入鸦片,使中国出口收入大半被其抵销,无力购买英国工业品,正如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指出的:“中国人不能同时既购买商品,又购买毒品。” )他们把英国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他们预料:“中国市场的远景却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

    7、比全欧洲还要多。”于是,他们根据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有12年后修约的规定(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是在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分别和法、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属于鸦片战争的后果),英国也参与进来,共同向清政府提出了“修约”要求。企图借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但被清政府拒绝了。修约交涉失败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他们于1856年1860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快了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演进的历史进程。火烧圆明园就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称圆明三园

    8、;圆明园从康熙年间开始兴建,一直到咸丰,历经六帝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集中了全国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把它营建成一座举世无双的大型皇家宫苑。雍正时,开始把它建成“避喧听政”的行宫,使之成为仅次于紫禁城的政治活动中心。乾隆时,清朝国力强盛,大规模扩建圆明园。乾隆先后六下江南,每见美景名胜便命人在圆明园中仿造。圆明园里有一个安澜园,长春园里有一个小有天园,还有一个狮子林和一个茹林。这四个景就是仿照江南的海宁隅园,杭州汪氏园、苏州狮子林和南京瞻园“四大名园”建筑的。还有一组西式宫殿建筑西洋楼,则是乾隆时期根据西方传教士朗世宁的设计,由中国匠师精心建造的。西洋楼景区的“大水法”和“远瀛观”多由白石砌成,

    9、虽为欧式建筑,但也糅合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中西合璧,堪称一绝。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清朝皇家的宝物主要不在紫禁城里的宫殿中,而是在圆明三园。园内珍藏着许多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仪礼器,艺术奇珍,金珠玉石,铜瓷古玩。被西方人誉之为“万园之园”。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联军司令部下令官兵可以自由抢劫三天。这群贪婪、凶残的强盗,把园内的金银珠宝洗劫一空,凡不能搬运的就棒打棍敲,任意毁坏。最后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十二生肖兽首”原是圆明园海晏堂前的扇形水池喷水台上的喷泉形象,是由意大利籍传教士郎世宁设计的一

    10、座兼容东西方风格的“兽首人身水力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兽首人身像,头部为铜质,身躯为石质,呈半月形分列喷泉左右,各铜像会按其所代表的12个时辰,依次轮流喷水报时。不幸于鸦片战争期间被八国联军掠夺流失海外。 目前,已有牛、虎、猴、猪、马首等5件兽首被爱国人士出资收购回国,兔、鼠首被法国人收藏,其余均下落不明。 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被割占。相当于3个法国或12个捷克斯洛伐克。(一中学生的感叹.)领土主权遭到空前的蹂躏;资本主义侵略者攫取了增开通商口岸和内河航行权以及压低关税等特权,侵略势力扩展到北方沿海和内地,中国的沿海、沿江经济富庶区域,从此为侵略者敞开了大门。这些口

    11、岸不仅成为列强侵华的经济据点,而且由于外国军舰有权驶入长江和通商口岸,因而成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军事据点和桥头堡,有利于西方列强在军事上、政治上控制北京;而各国“公使常驻北京”,直接干预中国政治,使这项原本平等的外交惯例,具有了不平等的实际作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投靠外国侵略者,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起来,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加速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的进程。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一个卖国条约,马关条约使日本割去中国台湾等大片领土,这是日本继沙俄之后,对中国领土进行的一次极严重的大掠

    12、夺,它直接助长了列强瓜分中国领土的野心。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他列强群起效尤,争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使用廉价的劳动力,而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遭到沉重的打击,直接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生产的发展;马关条约还为列强勒索大宗赔款开了恶劣的先例;它的签订使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使中国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大大加速,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化。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通过这个条约,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中国进行严酷的控制和勒索,使中国的主权丧失殆尽。这时的清政府已经

    13、彻底投降帝国主义,在此之前,清王朝统治者与帝国主义之间既勾结又有矛盾,经常处于又和又打的状态。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帝国主义列强震惊于中国人民不可估量的民族精神,认识到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决定仍实行以华制华的政策,继续把清政府当作它侵略中国的工具。慈禧则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的初步结合,到辛丑条约签订后清王朝成了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彻底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在这一屈辱的历史过程之中,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野蛮的武力侵略和战争威胁,强迫中国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两方面的变化: 一方面,随着外国列强侵略的一步步加深,中国由一个本来领土完

    14、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变成一个形式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另一方面,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重大的解体作用,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发展,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在“半殖民地”和“半封建”这两个特定的概念中,“半”是一个侧重于“质”而不是“量”的规定,不能视为百分之五十,一半对一半。(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1、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兴中会的会员谢缵泰画了一幅中国疆域的时局图,在香港发表。图上那虎踞朔方的北极熊,

    15、横扑在长江流域的猛虎,蹲坐在西南边陲的毒蛙,曲盘在山东半岛的一圈肥肠似的怪物,以及升自东瀛列岛的太阳和来自太平洋的秃鹰,分别代表了俄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美国,把列强瓜分中国的态势描绘得赤裸裸活脱脱,令人猛醒!有人为此画题词:沉沉睡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2、在租界地,各国享有独立行使行政、司法的权力,成为“国中国”。图为上海租界内的会审公堂廨。3、经济据统计,外国在华资本占中国资本总额的比重:1894年为60%,1913年为80.3%,1920年为70.4%,1936年为78.4%(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述略,中华学术论文集第337页)。可以看出,

    16、外国在华资本比中国资本占有明显的优势。 4、不平等条约赋予侵略者在传教上的自由,使西方宗教势力在中国进一步发展,他们宣传忍耐、服从的思想,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网罗不法之徒作为爪牙,同政治、经济侵略相互配合。图为新约译本在汉口1907年出版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勾结在一起,狼狈为奸,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1、八国联军侵华联军司令瓦德西率军进入紫禁城,慈禧却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2、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条共分五大项: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借他国。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

    17、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99年为限。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武昌至南昌、南昌至杭州、南昌至潮州之间各铁路建筑权让与日本。日本在福建省有开矿、建筑海港和船厂及筑路的优先权等等。二十一条无理要求企图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及财政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是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3、国民党政府为坚持独裁内战,不惜以出卖国家主权换取大量美援。在1946年3月至次年12月间,先后与美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

    18、等条约,而出卖主权最突出的是1946年11月4日签订的中美商约。即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其主要内容是:美国人有在中国领土全境内居住、旅行、经商的权利;美国的“法人及其团体”在经济权利上,与中国的“法人及其团体”待遇相同;美国船舶可以在中国“开放之任何口岸、地方或领水内”自由航行;中国人、中国货物、中国船舶在美国也享有上述同等权利等。条约在文字上有一些“互惠”、“平等”、“互不歧视”的词汇,表面看似乎很平等,但实际上由于中国生产落后,远洋运输不发达,不可能实现对等权利,而中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对美国全方位开放,让美国享有单方面的权利,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完全丧失了。 “中美商约”使美国可以在中国为所

    19、欲为,被称为“新二十一条”。 该条约的签订,是国民党政府将中国作为美国附属国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三、封建经济不但依然保持,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经济地位脆弱,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中国民族资本有先天的不足,民族资本中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占了很大部分,工业的比重不高,它所经营的,主要是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技术和设备等方面,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相勾结,利用其政治、经济特权和其他方面的优势,极力阻止和排挤中国

    20、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而且也不可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如美国通过中美商约及其他一系列条约,将其产品大量倾销中国,中国市场上美货泛滥。一些大城市的大公司,如上海永安公司,美货竟占商品总数的80%。大城市如此,中、小城市和乡镇也如此,使民族工业受到严重打击。中国的民族资本家开办的工厂如荣氏兄弟 主要是轻工业,中国民族资本是惨淡经营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又由于小农经济的存在,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城市的繁华、现代与广大农村的落后形成鲜明对比。毛泽东在1936年

    21、12月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就曾指出中国的特点是:“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和严重的半封建经济同时存在,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几百万产业工人和几万万旧制度统治下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同时存在,管理中央政府的大军阀和管理各省的小军阀同时存在,反动军队中有隶属蒋介石的所谓的中央军和隶属各省军阀的所谓杂牌军这样两部分军队同时存在,若干的铁路航路汽车路和普遍的独轮车路、只能用脚走的路和用脚还不好走的路同时存在。”第六、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毫无政治自由。(3)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和民族民主革命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

    22、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也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从根本上推倒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二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要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实现中国的近代化和现代化。)。而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是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

    23、前提。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艰难而执着的探索。这些探索中不乏有想在保存现有统治秩序的前提下,通过改良来摆脱危机、走上独立富强道路的种种尝试。如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 这些言论主张和社会实践,或多或少地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是都无法

    24、改变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以农民为主体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虽然给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力沉重打击,但最终被镇压下去。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它仍然没有完成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最终被军阀袁世凯所夺取。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对推动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每一次都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自从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起了一个新的变化。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20世纪前期世界格局与中国的政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华盛顿会议通过的

    25、九国公约,沿用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九国公约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中国的盟约。这样,中国又回到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操纵下,中国各派军阀展开更为激烈的争夺,引发多次大规模战争,(第一、二次直奉战争)战争胜利者控制中央政权,提出武力统一,其他军阀以“省自治”“联省自治”相抗衡,搞分裂割据。在你争我夺中,连年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政局陷入极度的混乱之中。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十月革命不仅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

    26、级的觉醒,也促进了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觉醒,中国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1917年夏,孙中山在上海发起第一次护法运动,反对北洋军阀解散国会,提出拥护约法、恢复国会的主张。西南军阀表面上拥护孙中山护法,实际上只是借护法之名,反对段祺瑞的“武力统一”。由于孙中山和西南军阀的护法目的根本不同,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护法到了失败。之后继续奋斗,开始了第二次护法运动。并重新组织护法军政府。为了扑灭孙中山在广东的革命势力,英、美帝国主义除了帮助直系军阀从军事上进行威胁外,还直接从财政上打击孙中山。在英、美帝国主义的策动下,帝国主义列强宣布取消原已拨给广东政府的关

    27、税余额。除此之外,它们还积极拉拢陈炯明,企图从内部来破坏广东革命政权。陈炯明原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前,他曾参加过1911年的广州起义。孙中山全力支持陈炯明的粤军,甚至将自己在上海的房子拿去抵押,把筹得的钱交给粤军使用。但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突然发动武装叛乱,炮轰总统府,企图谋害从韶关前线回到广州的孙中山,护法的结局,特别是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遭到又一次沉痛的打击。第二次护法运动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五四运动后的重新奋起,然而又再次失败,这使之陷入再度彷徨。 (2)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转变的历史前提 实践表明: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可能救中国,要想改变

    28、中国的现实,必须寻找新的出路,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前提。 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也不可能使中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更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生俱来的弱点:软弱性、妥协性(革命的不彻底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走的是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一般情况下,资本主义经济都是经过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发展起来的。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大多数是买办、地主、官僚和商人,受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的刺激,从国外输入机器而创办起来的;又处在封建势力的包围之中,资本原始积累不足,融资渠道不畅通。因此,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本短缺,

    29、力量薄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形成了一种既有矛盾又相互依赖的关系。 与此相适应,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形成了两面性的政治特点:即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妥协性。由于其发展过程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排挤和打击,因而具有革命性;但其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不敢与之彻底决裂,革命又缺乏彻底性。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期待新的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新的革命,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产生。转变的历史条件 第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成长壮大为革命的转变准备了物质条件。 中国无产阶级最早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外国资本主义企业中,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在洋务企业和民族资

    30、本主义企业中又出现了一批产业工人。随着中国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特别是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黄金时代的出现,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到五四前夕,已达200余万人,这是中国革命的新生力量。 第二,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巨大的解放,为传播和接受适合中国需要的新思想准备了条件。 这次文化运动也培养了一批探索真理、探索中国出路的先进的知识分子,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他们日后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的转变,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 第三,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为转变提供了榜样的力量和思想条件。当中国内忧外患之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提供了榜样的力量,使中国人民看到

    31、了希望和前途;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的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中国与俄国,封建主义的压迫是相同的,经济文化落后是近似的)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这样,在十月革命以后,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思想界,就产生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开始在中国形成一股有相当影响的思想潮流。 五四运动推动了转变的实现: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这场运动的后期,

    32、6.3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社会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五四运动直接斗争目标(惩办卖国贼、拒绝巴黎合会签字、释放关押学生等),正是工人参加后实现的,表现出工人阶级的决定性力量,以及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决性和彻底性。这说明中国无产阶级已经摆脱革命追随者的地位,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独立的阶级力量,开始走上领导革命的新阶段。不久,他们组织自己的政党,担当起了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此外,陈独秀,李大钊等是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他们以新青年为阵地,唤醒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年学生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觉悟,又以每周评论为阵地,为五四运动提出不断深入的战斗纲领、口号、斗争方式。受他们影响成长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成为五四运动的领导人物,指导和推动了运动的发展。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案.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