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

    • 资源ID:4896350       资源大小:144.54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

    1、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会宁四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今日市场经济的环境中,诚信的缺失以及随之而来的信任的缺失已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其原因还得从我们自己身上寻找。现在有些人把诚信的缺失归咎于市场经济,这种认识水平比起严复来不知倒退了多少。其实,诚信的缺乏正表明中国的市场经济尚不够成熟,其规则和秩序未能建立健全并得到维护。而之所以如此,近因甚多也甚复杂,远因一定可以追溯到文化传统和国民素质。西方人文传统中有一个重要观念,便是人的尊严,其经典表达就是康德所说的“人是目的”。按照这个观念,

    2、每个人都是一个有尊严的精神性存在,不可被当作手段使用。一个人怀有这种做人的尊严感,与人打交道时就会有一种自尊的态度,仿佛如此说:这是我的真实想法,我愿意对它负责。这就是诚实和守信用。他也会这样去尊重他人,仿佛如此说:我要知道你的真实想法,并相信你会对它负责。这就是信任。可见诚信和信任是以彼此共有的人的尊严之意识为基础的。相比之下,中国儒家的文化传统中缺少人的尊严的观念,因而诚信和信任就缺乏深刻的精神基础。也许有人会说,“信”在儒家伦理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错,孔子常常谈“信”,论语中论及诚实守信含义上的“信”就有十多处。但是,在儒家伦理系统中,“信”的基础不是人的尊严,而是封建等级秩序。所以

    3、,毫不奇怪,孔子常把“信”置于“忠”之后而连称“忠信”,例如“主忠信”“言忠信”“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等。可见“信”是从属于“忠”的,诚实守信归根到底要服从权力上的尊卑和血缘上的亲疏。在道德实践中,儒家的“信”往往表现为所谓仗义。仗义和信任貌似相近,实则属于完全不同的道德谱系。信任是独立的个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各人有自己的人格、价值观、生活方式、利益追求等,在这些方面彼此尊重,绝不要求一致,另一方面合作做事时都遵守规则。仗义却相反,一方面抹杀个性和个人利益,样样求同,不能容忍差异,另一方面共事时不讲规则。在中国的商场上,几个朋友合伙做生意,一开始因为哥们儿义气或因为面子而利益不分,规则不

    4、明,最后打得不可开交,终成仇人,这样的事例不知有多少。毫无疑问,要使诚信和信任方面的可悲现状真正改观,根本途径是发展市场经济,完善其规则和秩序。不过,基于上述认识,我认为同时很有必要认真检讨我们的文化传统,使国民素质逐步适应而不是严重阻碍这个市场经济健全化的过程。(摘编自周国平诚信、信任和人的尊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诚信缺失的原因,不应归咎于市场经济,只能从我们自己身上寻找。B. 诚信之所以缺乏,其根本原因可以追溯到国民素质。C. 儒家文化传统中的“信”与信任貌似相近,实则属于完全不同的道德谱系。D. 要使诚信和信任的缺失得以真正改观,只能认真检讨我们的文化

    5、传统。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针对诚信缺失的现状,文章主要论证了诚信缺失的原因并指出了解决的办法。B. 文章将诚信缺失的原因分为近因和远因,并主要从文化传统上加以论述。C. 文章分析论证了“信”在儒家伦理中的重要位置及在道德实践中的表现。D. 文章对比论证了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在人的尊严的概念上的区别与联系。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只有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成熟,才能改观诚信和信任缺失的现状。B. 如果认真检讨文化传统,就完全能够解决诚信和信任缺失的问题。C. 儒家文化传统中缺少人的尊严的观念,因而诚信和信任就缺乏深刻的精神基础。D. 因为儒家的“

    6、信”主要是对他人的服从和仗义,所以可能造成信任缺失。【答案】1. C 2. D 3. B【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A项,与原文第2段对照,可知“不应”与“只能”错误,“市场经济”也是原因之一;故应为“不应只归咎”“还应”。B项,由原文第3段第二句可知,不是“根本原因”,而是“远因”,不是“国民素质”,而是“文化传统和国民素质”。D项,与原文末段对照,可知“只能”表述错误,原文为“同时”,文中表述为“根本途径是发展市场经济,完善其规则和秩序”。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7、,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代词与代内容之间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2.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设题的误区如下: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D项,原文第3段中只阐明了“区别”,而没有阐明“联系”。所以错误。3. 试题分析:题干问“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

    8、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由原文第5段可知,认真检讨我们的文化传统,只是能够解决诚信和信任缺失问题的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可见“如果就”与“完全”两处都错误。(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冬牧场李娟传说中最好的牧场是这样的:那里“奶水像河一样流淌,云雀在绵羊身上筑巢孵卵”充分的和平与丰饶。而现实中更多的却是荒凉和贫瘠,寂寞和无助。现实中,大家还是得年复一年地服从自然的意志,南北折返不已。春天,牧人们追逐着融化的雪线北上,秋天又被大雪驱逐着渐次南下。不停地出发,不停地告别。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人的一

    9、生呢?这绵延千里的家园,这些大地最隐秘微小的褶皱,这每一处最狭小脆弱的栖身之地青春啊,财富啊,爱情啊,希望啊,全都默默无声。前来收购马匹的一位生意人告诉我:再过两年顶多只有两年时间,就再也看不到这样搬家游牧的情景了!从明年开始,南下的羊群到了乌伦古河畔就停下,再也不会继续往南深入。我大吃一惊:“也太快了吧?”我的反应很令他生气。他放下茶碗,庄重地面朝我说:“你觉得我们哈萨克受的罪还不够吗?”我噤声。其实我的意思是,虽说这种古老的传统生产方式本身正在萎缩,但这么突然的大动作,对人们的生活和心理该是多大的冲击和摇撼啊。过了半天我忍不住又问:“是真的吗?有上面的文件?”他说:“文件肯定有。反正大家都

    10、这么说嘛。”其实我还想问:“你们觉得定居好吗?”再一想,真是个蠢问题。定居当然好了!谁不向往体面稳定、舒适安逸的生活呢?荒野终将被放弃。牧人不再是这片大地的主人。牛羊不再踩踏这片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秋天的草籽轻飘飘地浮在土壤上,使之深入泥土的力量再也没有了,作为它们生长养料的大量牲畜粪便再也没有了,荒野彻底停留在广阔无助的岑寂之中荒野终将被放弃。而在北方,在乌伦古河两岸,大量的荒地将被开垦成农田,饥渴地吮吸唯一的河流。化肥将催生出肥大多汁的草料,绰绰有余地维持畜群度过漫长寒冬。这有什么可说的呢?我刚进入这片荒野的时候,每天下午干完自己的活,趁天气好,总会一个人出去走很远很远。我曾以我们的黑色沙窝

    11、子为中心,朝着四面八方各走过好几公里。每当我穿过一片旷野,爬上旷野尽头最高的沙丘,看到的仍是另一片旷野,无穷无尽。当我又一次爬上一个高处,多么希望能突然看到远处的人居炊烟啊!可什么也没有,连一个骑马而来的影子都没有。天空永远严丝合缝地扣在大地上,深蓝,单调,一成不变。黄昏斜阳横扫,草地异常放光。那时最美的草是一种纤细的白草,一根一根笔直地立在暮色中,通体明亮。它们的黑暗全给了它们的阴影。它们的阴影长长地拖往东方,像鱼汛时节的鱼群一样整齐有序地行进在大地上,力量深沉。走了很久很久,很静很静。一回头,我们的羊群陡然出现在身后几十米远处,默默埋首大地,啃食枯草。这么安静。记得不久之前身后还是一片空茫

    12、的。它们是从哪里出现的?它们为何要如此耐心地、小心地靠近我?我这样一个软弱单薄的人,有什么可依赖的呢?在这无可凭附的荒野,人又能依赖什么呢?放下茶碗,起身告辞的人,门一打开,投入寒冷与广阔;门一合上,就传来了他的歌声。就连我,每当走出地窝子不到三步远,也总忍不住放声唱歌呢!大约因为,一进入荒野,当你微弱得只剩呼吸时,感到什么也无法填满眼前的空旷与阔大时,就只好唱起歌来,只好用歌声去放大自己的气息,用歌声去占据广阔的安静。十二月初,每隔两天,就会有南迁的披红挂彩的驼队和羊群遥远地经过我们的牧地。我和加玛高高站在沙丘上,长时间目送他们远去,默数他们的骆驼数量,判断他们的财富。什么也不为,什么也不说

    13、。他们的行进真是骄傲又孤独,在荒野中他们最倔强。有一天早茶后,加玛唤我出去,我一看,又一支队伍经过西面的荒野向南慢慢行进着。但是加玛又提醒我:“看,没有马。”仔细一看,果然,队伍里只有一个人步行牵着驼队,同时还兼顾赶羊。看来看去再也没有别人了。比起之前几支又是摩托车又是座饰华美的马匹的队伍,可真寒碜啊。加玛判断道:没有马是因为他家昨夜驻扎时,马跑散了;只有一个人前进是因为其他人都找马去了。无论如何,那情景让人看了很是辛酸。这是荒野,什么样的挫折都得接受,什么样的灾难都得吞咽。(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传说中的牧场如诗如画,而现实的牧场却如此荒凉

    14、、寂寞和无助,两者强烈的反差给“我”和读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B. “我”对牧民们今后冬季不再继续往南深入感到惊讶,是因为“我”觉得舒适安逸的定居生活未必适合习惯了游牧的民族。C. 文章善于借助自然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比如对黄昏斜阳下荒野白草的细致描写,就衬托了“我”内心的寂寞。D. 本文语言颇具特色,既生动细腻,又亲切自然,句式整散结合,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独特的感触和真挚的情感。5.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6.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4. B 5. 默默无声,字面意思是不声不响,一句话也不说;这里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

    15、表明了牧人没有“青春、财富、爱情和希望”可言的人生状况;在荒凉、贫瘠、寂寞、无助的生活环境中,青春暗淡,生活贫寒,爱情难觅,希望渺茫,构成牧人苦痛的人生。他们饱受挫折和灾难,其人生毫无光彩,没有值得骄傲和宣扬的地方。 6. 对哈萨克牧民游牧生活的艰辛的同情,以及对牧民常年在荒野中倔强生存的敬佩;对未来牧民生活更加舒适稳定的喜悦,以及对牧民突然被改变生活方式后生活和心理会受到较大冲击表示担忧;对牧场被放弃、生态可能遭到破坏的忧虑。【解析】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项,“我觉得舒适安逸的定居生活未必适合习惯了游牧的民族”分析不正确。“我”之所以惊讶,主要是担

    16、心突然而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给牧民的生活和心理造成太大的冲击和摇撼,让他们一时难以适应。相关表述见原文第5段。5. 试题分析:理解文中句子的含意要充分结合上下文,紧紧抓住句中的关键词。“青春啊,财富啊,爱情啊,希望啊,全都默默无声。”就这个句子而言,关键在吃透“默默无声”一词的字面含义及语境意义。结合上下文考虑,画线句子回答的应该是前文中“牧人的一生呢”,应是指出其人生困境。从语境意义来看,主语是“青春”“财富”“爱情”“希望”,谓语是“默默无声”。可见运用了拟人手法,表明了牧人没有“青春、财富、爱情、希望”可言的人生苦痛。点睛:分析鉴赏散文的情感要抓住文中那些能直接或间接体现作者情感态度的语句

    17、。就本文而言,作者表达的情感比较丰富,要注意仔细梳理。答题时一方面要答出情感的类别,即什么样的情感;另一方面还要答出这种情感倾注的对象,是对物还是对人。(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研究发现,创新型的智能共享单车在进入城市不到一年时间里,成为小汽车、公交、地铁外的第四种重要交通工具,实现了“自行车王国”的人性化复兴。智能共享单车代表着和谐的生活方式,代表着“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完美结合。不仅带回了自行车川流不息的生活气息,还促进市民积极参与城市共建,推动了城市文明、低碳、智慧、健康的发展。共享单车出现后,小汽车占总出行量的比例由29.8%明显下降至26.6%,而自行

    18、车骑行的占比由5.5%翻了一倍至11.6%。共享单车还对节能减排做出了卓越贡献。以智能共享单车摩拜平台为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骑行总距离超过25亿公里,减少碳排放量54万吨,相当于多种了3000万棵树。此外,共享单车在提高出行效率,缓解城市拥堵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以北京为例,当出行距离小于5km时,92.9%的情况下,共享单车公共交通出行比小汽车更快。共享单车的兴起不仅可以缓解道路拥堵,对节省城市空间,更有效地利用城市空间也多有助益。以北京为例,一辆小轿车的停车位可供约10辆共享单车停放,如有更多人选择以骑行替代开车,则共享单车可为北京节省约5个鸟巢面积的城市空间。(摘编自2017共享单车与

    19、城市发展白皮书)材料二:从用户的出行场景来看,高达62.9%的用户使用共享单车完成地铁站/车站和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共享单车目前主要投放的地点是人口稠密的大城市,车站/地铁站和目的地之间容易形成短途出行的高频需求。49.5%的用户会在步行过程中看到单车就使用以节省出行时间,这说明随机偶遇式的用车出行场景非常多,单车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可见用户使用共享单车的出行率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紧密相关。“企鹅智酷”对共享单车用户的单次骑行距离的调研情况如下图:材料三:近日,全球智能共享单车行业首创者和领导者摩拜单车宣布新一轮融资超过6亿美金,为摩拜海外扩张的国际化路途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撑,争取2017年覆盖

    20、全球200个城市,摩拜的扩张速度已经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创业企业。摩拜的发展更是如虎添翼,首先在技术层面,物联网实景化和人工智能领域将有更加深入的研发,在未来,消费者会感受到全新的高科技共享单车,让骑行之旅变得更加快速、便捷、开心。科技上的实力让摩拜实现了全面领跑行业发展。(摘编自2017年06月19日消费日报)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用户在车站/地铁站和目的地之间使用共享单车出行的频率最高。B. 从共享单车整体用户的单次骑行距离分布来看,61.3%的用户单次骑行的距离在5千米以内。C. 从城市维度来看,南边用户单次远距离骑行的占比高于北边用户。D. 用户到达目的地

    21、之间的距离与其使用共享单车的出行率紧密相关。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 共享单车虽问世时间不长,但顺应了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求,迅速成为当今社会重要交通工具。B. 共享单车出现后,小汽车占总出行量的比例明显下降,自行车的占比将持续成倍增长。C. 三则材料角度不同,材料一重在共享单车的价值,材料二重在用户需求,材料三重在企业发展。D. 因为随机偶遇式的用车出行场景非常多,所以49.5%的用户会在步行过程中看到单车就使用。E. 摩拜单车之所以能全面领跑行业发展,主要是因为依靠了其雄厚的资金支撑。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共享单车在推动城市发展方面的作用。【答案】7.

    22、 B 8. AC 9. 不仅带回了自行车川流不息的生活气息,还促进市民积极参与城市共建,推动了城市文明发展;对节能减排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提高出行效率、缓解城市拥堵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对节省城市空间,更有效地利用城市空间也多有助益。【解析】7. 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比对。比如本题中,“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B项,“5千米以内”应该包含3千米以下的用户,占61.3%,和35千米的用户,占30.7%。从“整体用户”看,应该是两者相加即92%的用

    23、户单次骑行的距离在五千米以内。61.3%错误。8.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两项”。B项,“将持续成倍增长”中“持续”二字属于无中生有,错误。D项,据材料二,可知选项中“因为”“所以”所衔接的两个分句前后并非因果关系,故错误。E项,据材料三第二句和末句可知,原因还有“科技上的实力”,故错误。点睛:这是实用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考核的方式主要是根据材料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并认真阅读各个选项内容;然后到材料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材料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最后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比照判断即可。9.

    24、 试题分析:题干问“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共享单车在推动城市发展方面的作用”,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通过阅读材料可知本题答案主要集中在材料一中,可以从材料一中筛选出相关内容,如“实现了自行车王国的人性化复兴”“不仅带回了自行车川流不息的生活气息,还促进市民积极参与城市共建,推动了城市文明、低碳、智慧、健康的发展。”“共享单车还对节能减排做出了卓越贡献。”“共享单车在提高出行效率,缓解城市拥堵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共享单车的兴起不仅可以缓解道路拥堵,对节省城市空间,更有效地利用城市空间也多有助益。”然后将这些筛选好的信息进行整合,最后分点概括即可,注意语言要简洁

    25、明了。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折可适字遵正,府州人。未冠有勇,驰射不习而能。鄜延郭逵见之,叹曰:“真将种也。”荐试廷中,补殿侍。从种谔出塞,遇敌马以少年易之,可适索与斗,斩其首,取马而还,益知名。米脂之役,与夏人战三角岭,得级多。兵久不得食,千人成聚,籍籍于军门,或欲掩杀以为功,可适曰:“此以饥而逃耳,非叛也。”单马出诘之曰:“尔辈何至是,不为父母妻子念而甘心为异域鬼耶?”皆回面声喏,流涕谢再生,各遣归。羌、夏人十万入寇,可适先得其守烽卒姓名,诈为首领行视,呼出尽斩之,烽不传,因卷甲疾趋,大破之。论前后功,至成州团练使。渭帅章楶合熙、秦、庆三道兵筑好水川

    26、,命总管王文振统之,而可适为副。熙州兵千人失道尽死,文振归罪于可适,楶即下之吏,宰相章惇欲按军法,哲宗不许,犹削十三官而罢。嵬名阿埋、昧勒都逋,皆夏人桀黠用事者,诏可适密图之。会二酋以畜牧为名会境上,可适谍知之,遣兵夜往袭,并俘其族属三千人。迁可适东上阁门使,真拜和州防御使。帅钟传行边为敌所隔以轻骑拔之得归传议取灵武环庆亦请出师命可适将万骑往即薄灵州川夏人扶老挟稚,中夜入州城,明日俘获甚夥,而庆兵不至,乃引还。诏使入觐,帝以传策访焉,对曰:“得之易,守之难,当先侵弱其地,待吾藩篱既固,然后可图。”帝曰:“卿言是也。”进步军都虞候。俄知卫州。转运使请于平夏、通峡、镇戎、西安四寨分筑场圃,置刍粟五

    27、百万,可适以费大难之,又欲借车牛以运,及致十万斛于熙河,皆戾其意,乃中以疑谤,召为佑神观使。明年,复以为渭州,数月而卒,年六十一。(选自宋史折可适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帅钟传行边/为敌所隔/以轻骑拔之/得归传/议取灵武/环庆亦请出师/命可适将万骑往/即薄灵州川/B. 帅钟传行边/为敌所隔/以轻骑拔之/得归/传议取灵武/环庆亦请出师/命可适将万骑往/即薄灵州川/C. 帅钟传行边/为敌所隔/以轻骑拔之/得归/传议取灵武/环庆亦请出/师命可适将万骑往/即薄灵州川/D. 帅钟传行边/为敌所隔/以轻骑拔之/得归传/议取灵武/环庆亦请出/师命可适将万骑往/即薄

    28、灵州川/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未冠指未行冠礼,即未满二十岁,古礼男子年满二十就束发加冠,表示已成年。B. 宰相是指辅佐皇帝执政的最高行政长官,其具体官名随朝代更替而不同。C. 中夜即半夜,与子时、三更、三鼓等相对应,指凌晨一时至凌晨三时这段时间。D. 入觐最早指古代诸侯于秋季入朝觐见天子,后来泛指地方官员入朝觐见帝王。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折可适天资不凡,很早崭露头角。他勇力过人,被人赞叹为天生将才。出征塞外,就斩下轻视他年轻的敌军骑兵首级,夺取战马,声名远播。B. 折可适有勇有谋,常常出奇制胜。羌、夏军队大举入侵

    29、,他先用计除掉敌军守烽火的士兵,使得烽火无法传递,再乘机快速进兵,大败敌军。C. 折可适心地仁慈,理解士兵疾苦。米脂作战期间,士兵千余人聚集闹事,有人想全部杀掉这些士兵博取功名,他疼惜士兵的家人保护了他们。D. 折可适任职卫州,因公遭人嫉恨。转运使请求在四个地方修建仓库储粮,他因为费用太大而反对,结果遭转运使中伤,被召回朝廷任职。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二酋以畜牧为名会境上,可适谍知之,遣兵夜往袭,并俘其族属三千人。(2)对曰:“得之易,守之难,当先侵弱其地,待吾藩篱既固,然后可图。”【答案】10. B 11. C 12. C 13. (1)适逢这两个首领以放牧为名在

    30、边境上会面,折可适侦察得知此事,派遣军队于夜间前去袭击,一并俘获他们的族人3000人。(2)(折可适)回答说:“得到那些地方容易,守住那里很难,应当先侵吞削弱他们的地盘,等到我们的边界牢固了,然后可以图谋。”【解析】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该题的断句有两处不同:第一处分歧在“得归传/议取灵武”还是“得归/传议取灵武”,第二处分歧在“环庆亦请出师/命可适将万骑往”还是“环庆亦请出/师命可适将万骑往”。结合上下文,能理清该句所涉及的人物共有钟传、(折)可适、环庆三人,且钟传为“帅”,那么后半句“议取”“命”的主语应该都是统帅“钟传”,这与后文“帝以传策访焉”也才相吻合。因此第一处应

    31、该在“得归”后面断开,第二处应该在“出师”后面断开。据此可以得出答案为B。11.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C项,“凌晨一时至凌晨三时这段时间”说法错误。“子时”“三更”“三鼓”指的是晚上十一时至次日凌晨一时这段时间。“中夜”指的是晚上十时至次日凌晨二时这段时间。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然后作出判定。C项,“他疼惜士兵的家人保护了他们”分析不正确,从原文来看,折可适保护士兵,是因为他认为士兵出于饥饿而打算出逃,这并不是叛乱,情有可原。1

    32、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中得分点:第一个“会”,适逢;第二个“会”,会面;“谍”,侦察。第二句中得分点:“侵弱”,侵吞削弱;“藩篱”,边界;“图”,图谋。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折可适字遵正,是府州人。他还未成年就有勇力,驰马射箭不学就会。鄜延郭逵见到他,赞叹说:“真是天生的将才啊。”举荐他到朝廷中考试,补为殿


    注意事项

    本文(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