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高中语文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x

    • 资源ID:489435       资源大小:153.30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高中语文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x

    1、学年高中语文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内容赏析】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写登台的感慨,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诗人对此表示无限钦慕。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许多怀

    2、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常识速览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杜审言杜审言(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在今湖北),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甫的祖父。青年时代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与同时期的沈佺期、宋之问齐名,诗歌多为应制、唱和及写景之作。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对律诗的定型做出了杰出贡献,由此也奠定了他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杜甫曾以“吾祖诗冠古”而自豪,明人许学夷称其为“律诗正宗”。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杜审言诗集。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是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陆丞,作者的友人,时在晋陵任县丞。诗人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进

    3、士后,仕途失意。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愉快。因有感于陆丞能够在宦游中赏观春光,而自己却在异乡为“归思”所苦,于是诗人将自己的感想结构成篇,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诗以和原唱。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作紧扣“物候”写早春带来的自然变化,由此引出与眼前美景不同的故乡之景,抒发了“宦游人”游江南的感慨和思归之情。知识梳理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为节拍,“”为韵脚字)2请结合你对本诗的理解圈出表达诗人思想情感的关键词,然后朗读一遍,体会诗中的感情。【提示】“独有”“偏惊”,表现了诗人宦游江南

    4、的矛盾心情。“沾巾”,因触发诗人心中思乡之情,感伤流泪。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江南好时节,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新春仿佛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像曙光一样映照着漫天云霞。当梅柳的花期到来,江南处处洋溢着一派花发木荣的水乡景象。本是赏心乐事,怎堪思乡日切,毕竟“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文本精析1首联中为什么说看到早春的物候时有新奇的感觉?【答案】因为他是离别家乡的游子,所谓“伤心人别有怀抱”,诗的主旨,正是抒发这伤心人独特的“惊”春之情。2请谈一谈“独”和“新”在抒发思乡之情上的妙处。【答案】3中间两联哪些词语是写“物”的,哪些又是写“候”的,哪些词句写出了“新”?它们在全诗中起了怎样的作

    5、用?【答案】(1)(2)承接上文,与首联“惊”字照应;引起下文,以乐景抒哀情,为尾联抒情做铺垫。4颔联和颈联中的“出”“渡”“催”三个关键字有何突出的表达作用?【答案】这三个动词采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细微的环境变化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语言生动形象。5明代胡应麟称“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请就第二、三两联的写景特色写一段鉴赏性文字。【答案】颔联、颈联紧承“物候新”来写春色。颔联是远景,颈联是近景。“催”“转”这两个动词将春天使万物复苏的动态表现得具体细致,用语精练传神。远景的壮阔与近景的细微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有姿有彩、动静交错的春景图。滕

    6、王阁常识速览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王勃(650或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大儒王通之孙,诗人王绩之侄孙。在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因渡海落水身亡。他学识渊博,著述极多,诗与文均负盛名。王勃之诗多有宏伟浑厚的气象,显示出唐代诗风正在向新的健康的方向发展。有王子安集。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王勃被誉为“初唐四杰”之首。滕王阁是唐高祖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为“滕王”,所以被命名为“滕王阁”,号称“江南第一阁”。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加了都督阎公为名流们在滕王阁上举行的宴会,即席作了滕

    7、王阁序,序末附了这首凝练、含蓄的诗篇来概括序的内容。这首诗写作者登临滕王阁俯仰观察远近景物而产生天地沧桑人世无常之感,表现了诗人珍惜光阴、胸怀功名、感慨时事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知识梳理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通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滕王/高阁/临/江,佩玉/鸣鸾/罢/歌。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2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诗。【提示】本诗前四句写景,描写的是滕王阁的位置及人们在滕王阁上宴饮的情景和滕王阁周围秀美的自然景色。后四句抒情,抒发的是对物换星移、时光流逝、生

    8、命不能长存的感叹。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含蓄蕴藉、哀婉低沉的。特别是最后一句,体现得最为鲜明。朗读时应注意把握这个感情基调以及韵脚字的低沉柔和。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滕王已逝,佩玉鸣鸾的宴会场面已然豪华落尽。旧阁无人赏游,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之相伴。风物更换的季节,星座转移方位,建阁之人而今安在?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文本精析1首联中从哪两个角度写滕王阁?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慨?【答案】首联第一句从空间角度写滕王阁,第二句从时间角度写滕王阁,寄寓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2简要赏析第二联中“飞”“卷”两字的表达效果。【答案】“飞”“卷”以动写静,带动带活了中间两联其余的十

    9、二个实词,不但写出了滕王阁的寂寞,而且写出了它的居高临远,情景交融。3颔联用“画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四个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此联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答案】这些意象营造了冷落、凄凉的意境。与“佩玉鸣鸾罢歌舞”紧扣。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融情于景,寄慨遥深。不但写出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而且再次点出了滕王阁的地势特点。4你认为尾联最为传神的字是什么?简要地说明理由。【答案】“空”。“空”是“白白地”“仍旧”“依然”的意思。物换星移,时光飞逝,滕王早已离去,只有栏杆外的江水依然滚滚向东流去。一个“空”字,表达了诗人对物是人非、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深沉感慨。5有人说“槛外长江

    10、空自流”一句与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试赏析“槛外长江空自流”所运用的艺术手法。【答案】末尾两句,诗人在提出建阁的人如今何在的疑问后,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槛外长江空自流”,融情于景,给人以无穷的想象,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与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6试从对比衬托的角度分析滕王阁这首诗的表达技巧。【答案】滕王高阁,槛外长江依然存在,而曾经热闹的场面已不复存在;物换星移,春去秋来,阁中帝子早已不在。在对比衬托中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感慨。从军行常识速览杨炯(650693?),华阴人。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五年待制

    11、弘文馆,上元三年(676)补校书郎,后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擅长五律,语言精丽严整,风格警劲弘放。有盈川集,全唐诗存诗一卷。唐高宗永隆二年(681),突厥铁骑在甘肃一带大肆骚扰、劫掠,一时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西征,时任崇文馆学士的杨炯,面对此情此景,慷慨激昂、热血奔涌,愤然写下了从军行。从军行一诗描写了一个读书士子在国家危机之际投笔请缨深入敌人腹地艰苦战斗的故事。抒发了诗人对突厥疯狂进犯唐边疆的愤慨之情,显示出诗人杀敌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表达了诗人抗击侵扰,为国建立战功,不甘做伏案书生的豪情壮志。知识梳理第1

    12、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通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烽火/照/西,心中/自/不。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诗。【提示】该诗有两个特点:一是风雄骨健,表达了作者积极参军、保家卫国的雄壮情怀,尤其是结尾两句,直抒胸臆,掷地有声;二是采用跳跃性结构,节奏明快。朗读该诗,既要慷慨激昂,深沉有力,又要节奏明快,气势雄壮。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边关告急,书生投笔从戎,保家卫国;奉命出征,将士壮怀激烈,奋勇杀敌。沙场大雪弥漫,遮天蔽日,暗淡了军旗上的彩画,呼啸的狂风中交织着进军的震天鼓声,仿佛吹奏着胜利的号

    13、角文本精析1全诗写了哪几个场面?分别用两个字概括。【答案】四个场面:首联写第一个场面来犯;颔联写了第二个场面出征,第三个场面围城;颈联写第四个场面苦战。(尾联抒怀)2赏析“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一句。【答案】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这是运用烘托的手法,以战地风雪烘托战斗之激烈。3尾联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尾联直抒胸臆,作者宁愿当一名军人中的低级军官,也不愿当一个书生,抒发了作者愿意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常识速览初唐诗歌革新的先驱陈子

    14、昂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二十四岁中进士,授麟台正字,迁右拾遗。曾两次随军远征,未能得到重用。后辞官归家,不久为县令所陷害,卒于狱中,时年四十二岁。他反对齐梁“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逶迤颓靡”的浮艳文风,力主恢复汉魏“风骨”,他的诗歌,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约作于唐中宗嗣圣元年(684)春。时年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诗人离开家乡奔赴东都洛阳,临

    15、行前,友人设宴送别而写的一首赠别诗。诗人从自己离别家乡去往洛阳时写起,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只在对离别环境的沉静描述中,表达出深挚而真切的离情别绪。知识梳理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银烛/吐/青,金樽/对/绮。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此诗虽写离情别绪,但无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于沉静中见深挚的情愫。朗读时,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面对华筵,频频举杯,劝君更饮一杯酒;别筵将尽,离愁丛生,竟无语凝噎。把臂送行,时光催人离别,不为

    16、离人暂停须臾,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远去,路也迢迢,心也遥遥,不知何处是归程!文本精析1试赏析首联“吐”“对”两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答案】“吐”字,描摹出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去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2“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写的是什么时间的情景?这两句诗表明了什么深意?【答案】写的是黎明时分的情景,除了点明时间外,还表达了一种时间过得太快,似乎在催人分手的依依惜别之情。3全诗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怎样的流转变化?【答案】时间上

    17、:夜晚拂晓。“银烛吐青烟”是第一天夜晚,“长河没晓天”是第二天拂晓。空间上:室内室外。“银河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是室内,“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笔触从室内移向户外。春江花月夜常识速览“以孤篇压倒全唐”的诗人张若虚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辞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分散佚,全唐诗仅存两首,其一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有“以孤

    18、篇压倒全唐”之誉,被闻一多先生评为“顶峰上的顶峰”。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的旧题。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曾有多人拟题作诗,但他们的诗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首。张若虚完全突破了宫体诗的藩篱,创长篇歌行,叙写了民间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张若虚写此诗时,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他乡。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步江边,仰望挂在天边的一轮皎月,沐浴着湿润的江风,面对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的花香,这些景色让作者沉醉,于是他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临江赋诗。从月升到月落,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抒发孤舟游

    19、子的相思之情和明月楼中思妇的相思之苦,同时探索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游子思妇天各一方的叹惋,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绵绵相思中饱含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蕴含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知识梳理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本诗共36句,朗读起来不方便,可据诗的内容和用韵特点(四句一韵)进行切分,不妨看成由九首绝句、三类诗组成:(1

    20、)写景诗(前八句),描绘春江花月夜的幽静纯美景色,景美。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江流/宛转/绕/芳,月照/花林/皆/似。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此处韵脚字读得响亮些。(2)哲理诗(次八句),叩问人生的有限和宇宙的无穷,理美。江天/一色/无/纤,皎皎/空中/孤/月。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生/代代/无/穷,江月/年年/只/相。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轮”“人”韵脚字读得响亮些,“似”“水”韵脚字读得细微些。(3)爱情诗(后二十句),想象思妇怀人和游子想家的相望相思之情,情美。白云/

    21、一片/去/悠,青枫/浦上/不胜/。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这四句总写思妇游子的两地相思,“愁”“楼”韵脚字读得柔和些。可怜/楼上/月/徘,应照/离人/妆镜。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此时/相望/不相/,愿逐/月华/流照/。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这八句写思妇对游子的思念,“台”“来”韵脚字读得柔和些,“君”“文”韵脚字读得响亮些。昨夜/闲潭/梦/落,可怜/春半/不还/。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月/沉沉/藏/海,碣石/潇湘/无限/。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这八句写游子思归,“家”“斜”韵脚字读得响亮些,“路

    22、”“树”韵脚字读得细微些。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前八句写景诗写出了景色的壮丽恬静,可用高亢语调读出。次八句哲理诗写月光下诗人的遐思冥想,可用平缓语调读出。“白云”四句,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语调哀婉,稍有轻重变化。思妇怀人八句,用“月”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可用“低回”的语调读出。游子思归八句,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可用哀愁、悠长的语调读出。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江潮连海,月共潮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月光引起的情思深深搅扰着伊人,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虽共望一轮明月,却是天各一方,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如今却是音信难传,该又平添几重愁苦!无着无落的离情,姑且伴着残月的微光,洒向这江边的树林。文本精析1诗歌前八句描写了哪些景物?勾勒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高中语文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