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病理生理学.docx

    • 资源ID:4874616       资源大小:40.43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病理生理学.docx

    1、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5分;填空题共20空,每空1分;名词解释共10个,每个3分;解答题共2题,每题5分;综合题共1题,每题10分 (斜体重点要背,加粗体要简单背诵,其他熟记,课本内容理解)第一章 绪论1.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2.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揭示疾病的本质,为建立有效的疾病诊疗和预防策略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3.病理生理学的内容: 1)总论 2)基本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3)各论和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第二章 疾病概论1.疾病: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

    2、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2.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3.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状态。4.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致病因素): 1) 生物因素 2)理化因素 3)营养因素 4)遗传因素 5)先天因素 6)免疫因素 7)心理和社会因素5.病因: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6.诱因:能加强病因的作用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7.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损伤与抗损伤 2)因果交替 3)局部和整体8.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神经、体液、细胞和分子的调节机制。9.脑死亡作为

    3、人类个体死亡的判断标准。10.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11.脑死亡的基本内容(判断标准) 1)自主呼吸停止(脑干是控制呼吸和心跳的中枢,脑干死亡以呼吸心跳停止为标准。自助呼吸停止被认为是临床脑死亡的首要指标)2)不可逆性深度昏迷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4)脑电波消失5)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12确定.脑死亡的意义: 1)协助医务人员判定患者的死亡时间、适时终止复苏抢救。 2)有利于器官移植第3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简答题)二、血浆渗透压正常值:280310mmol/L 体液的渗透压:体液内起渗透作用的溶质主要是电解质。 (

    4、取决于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数目)四、机体排水的途径: 1)消化道(粪) 2)皮肤(显性汗和非显性汗蒸发) 3)肺(呼吸蒸发) 4)肾(尿)5、无机电解质的生理功能; 1.维持体液的渗透压平衡和酸碱平衡 2.维持神经、肌肉和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并参与动作电位的形成 3.参与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六、血清Na+浓度的正常范围:130150mmol/L七、体液容量及渗透压的调节(以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为例) 1)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室上核渗透压感受器和口渴中枢主动饮水 2)ADH分泌增多加强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3)抑制醛固酮分泌减弱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Na+排出增多8、低渗性脱水1.特征:(1

    5、)失钠多于失水,(1)血清Na+浓度 130 mmol/L ,(2)血浆渗透压 150 mmol/L , (3)血浆渗透压 310 mmol/L ,(4)细胞内外液量均减少。2.病因和机制:(1)水摄入减少(2)水丢失过多1经呼吸道失水2经皮肤失水3经肾失水4经胃肠道失水3.对机体的影响:(1)口渴(2)细胞外液含量减少(3)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4)血液浓缩(5)中枢神经系统障碍脱水热:严重的病例,尤其是小儿,由于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使散热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体温升高,称之为脱水热。10、等渗脱水1.特征:(1)失水与失钠成比例丢失,(2)血清Na+浓度 130150 mmol/L ,(3

    6、)血浆渗透压 = 280310 mmol/L ,(4)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正常。十一、水中毒1.概念:过多的低渗液体在体内积聚造成细胞内外液都增多,并导致重要器官功能严重障碍的病理过程2.水中毒的特征: (1)血钠下降(2)血清Na+浓度130 mmol/L ,(3)血浆渗透压SB,表示有CO2潴留)(ABSB,表示CO2减少)pH反映血浆中游离H+的浓度,是评判酸碱平衡的综合指标。 四、代谢性酸中毒1.概念(concept): 是指细胞外液H+增加和(或)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 HCO3- 原发性减少、pH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2.原因和机制:(1)肾脏排酸保碱功能障碍

    7、1)肾衰竭2)肾小管功能障碍3)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2)碳酸氢根直接丢失过多(3)代谢功能障碍(4)其他原因3.代谢性酸中毒的分类(1)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血氯正常(2)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血氯升高4.机体的代偿调节(1)血液的缓冲及细胞内外离子交换的缓冲代偿调节作用(2)肺的代偿调节作用(3)肾的代偿调节作用5.对机体的影响(1)心血管系统改变1)室性心律失常2)心肌收缩力降低3)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2)中枢神经系统改变(3)骨骼系统改变五、呼吸性酸中毒:1.概念: 指因CO2排出障碍或吸入过多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升高、pH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8、2.原因和机制(1)呼吸中枢抑制(2)呼吸道阻塞(3)呼吸肌麻痹(4)胸廓病变(5)肺部疾患(6)人工呼吸机使用不当(7)二氧化碳吸入过多3.分类(1)急性呼吸性酸中毒(2)慢性呼吸性酸中毒4.机体的代偿调节 (1)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表现为代偿不足或失代偿状态(2)慢性呼吸行酸中毒时,由于肾的代偿作用,可以呈代偿性5.对机体的影响(1)二氧化碳直接舒张血管作用(2)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六、代谢性碱中毒:1.概念:指细胞外液碱增多和(或)H+丢失引起的PH升高,以血浆HCO3-原发性增多为特征。2.原因和机制(1)酸性物质丢失过多1)经胃丢失2)经肾丢失1应用利尿剂2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2

    9、)HCO3-过量负荷(3)H+向细胞内移动3.分类(1)盐水反应性碱中毒(2)盐水抵抗性碱中毒4.机体的代偿调节(1)血液的缓冲及细胞内外离子交换的缓冲代偿调节作用(2)肺的代偿调节作用(3)肾的代偿调节作5.对机体的影响(1)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变(2)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左移(3)对神经肌肉的影响(4)低钾血症七、呼吸性碱中毒:1.概念:指肺通气过度引起的PaCO2降低,pH升高,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减少为特征。2.原因和机制(1)低氧血症和肺疾患(2)呼吸中枢受到直接刺激或精神性过度通气(3)机体代谢旺盛(4)人工呼吸机使用不当3.分类(1)急性呼吸性碱中毒(2)慢性呼吸性碱中毒4.机体

    10、的代偿调节(1)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作用(2)肾脏代偿调节5.对机体的影响第7章 缺氧(综合题) 一、1.缺氧:组织氧供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2.常用的血氧指标:动脉血氧分压:100mmHg 静脉血氧分压:40mmHg 血氧容量:20ml/dl 动脉血氧含量:19ml/dl 静脉血氧含量14ml/dl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5ml/dl3.缺氧的分类(1)供氧不足1)低张性缺氧:a.吸入气中氧分压降低b.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c.静脉血分流入动脉2)血液性缺氧:a.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b.血红蛋白结构、功能异常3)循环性缺氧:a. 全身循环功能障

    11、碍b.局部循环功能障碍 (2)用氧障碍1)组织性缺氧:a.线粒体生物氧化受抑制b.呼吸酶合成减少c.线粒体损伤二、低张性缺氧1.概念: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减少为基本特征的缺氧,又称乏氧性缺氧。2.原因(1)吸入气氧分压过低(2)外呼吸功能障碍(3)静脉血分流入动脉3.发绀: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浓度达到或超过5g/dl时,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三、血液型缺氧1.概念: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血红蛋白性质改变,使血液携氧能力降低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引起的缺氧,成为血液性缺氧。2.原因(1)血红蛋白含量减少。(2)一氧化碳中毒(3)血红蛋白性质改变(4)血红蛋白与氧的亲

    12、和力异常增高3.特点及缺氧的机制4.贫血患者皮肤粘膜呈苍白色;CO中毒患者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Hb与氧气的亲和力异常增高时,皮肤粘膜呈鲜红色;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皮肤粘膜呈棕褐色或类似发绀的颜色,称为肠源性发绀。四、循环性缺氧1.概念:指因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减少所引起的缺氧,又称低血流性缺氧或低动力性缺氧。2.原因:(1)全身性循环障碍(2)局部性循环障碍3.机制五、组织性缺氧1.概念:在组织供养正常的情况下,因组织、细胞利用养的能力减弱而引起的缺氧,称为组织性缺氧或氧利用障碍性缺氧。2.原因(1)药物对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抑制(2)呼吸酶合成减少 (3)线粒体损伤3.机制 各型缺氧的原

    13、因和血氧变化特点六、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1.呼吸系统的变化 缺氧类型 PaO2 CaO2 CO2max SaO2 CO2(a-v) (1)肺通气量增大 乏氧性缺氧 N或 N或(2)中枢性呼吸衰竭 血液性缺氧 N 或N N 2.循环系统的变化 循环性缺氧 N N N N (1)心脏功能和结构变化组织性缺氧 N N N N (2)血流分布改变(3)肺循环变化(4)组织毛细血管增生3.血液系统严重缺氧,经颈动脉体反射兴奋迷走神经,致窦性心动过缓。缺氧使细胞内外离子分布异常,心肌内K+减少,Na+增加,静息膜电位降低,兴奋性、自律性增高,传导性降低,发生异位心律和传导阻滞。七、高原肺水肿临床表

    14、现: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或白色泡沫痰,听诊肺部有湿罗音。机制:缺氧导致肺内各部位小动脉收缩不均,血液转移至收缩弱的部位,使其毛细血管内压增高,液体渗出增多缺氧直接或间接引起肺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强缺氧导致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性增强,体循环外周血管收缩,肺血流量增多,液体容易外渗。第十三章、 休克一、1.概念:是机体在严重失血失液、感染、创伤等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下,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引起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各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损伤的病理过程。2.典型临床表现面色苍白或青紫色、四肢湿冷、脉搏细速、脉压缩小、尿量减少、神志淡漠、血压降低。二、病因 (1

    15、)失血与失液(2)烧伤(3)创伤(4)感染(5) 心脏功能障碍(6)过敏(7)强烈的神经刺激4.分类 (1)按病因分类临床常用失液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烧伤性休克、过敏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2)按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分类低血容量性休克 血管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5.微循环的调节:神经因素-交感, 受体;受体体液因素(收缩,舒张血管的活性物质)代谢因素(腺苷、K+、H+等)-舒张三、休克分期和微循环变化(1)微循环缺血期。休克早期(缺血性缺氧期,代偿期) 特点:1)全身小血管收缩2)真毛细血管网关闭3)少灌少流,灌少于流4)血流减慢,出现齿轮状运动5)前阻力增加大

    16、于后阻力增加6)动静脉短路开放7)组织缺血缺氧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 1)有助于动脉血压的维持 2)有助于心脑血液的供应(2)微循环淤血期。休克(中)期(淤血性缺氧期,失代偿期) 特点:1)全身小血管舒张2)真毛细血管网大量开放3)多灌少流,灌大于流4)血流速减慢,泥化淤滞5)毛细血管后阻力大于前阻力6)微循环淤血渗血,组织缺氧 变化机制:1).酸中毒时血管平滑肌对CA敏感性 2)扩张血管使血管通透性增强的代谢产物增多:组胺、腺苷、激肽、K+;3)内毒素作用,使TNF,NO产生增多4)血液流变学改变:RBC聚集,WBC粘附,血小板粘附与聚集 失代偿及恶性循环结果1)自身输血停止,回心血量急剧2

    17、)自身输液停止(渗血)3)心脑血液灌流量减少(3)微循环衰竭期。休克晚期(微循环衰竭期,难治微循环变化期,DIC期)细胞分子机制:1)全身小血管麻痹性舒张2)真毛细血管网大量开放3)血流停止,不灌不流4)微血栓形成5)微循环衰竭2.后果:比休克期的影响更为严重;器官功能急性衰竭;休克转入不可逆。3.休克晚期的临床表现及机制(1) 循环衰竭(2) 并发DIC加重休克(3)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4、代谢和功能变化(1)物质代谢紊乱(2)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3)重要器官功能衰竭5、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十五章 心功能不全(简答)一、1.心力衰竭的概念: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

    18、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即心泵功能降低,以至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或综合征称为心力衰竭。2.充血性心力衰竭 :当心力衰竭呈慢性经过时,往往伴有血容量和组织间液的增多,出现静脉淤血和水肿,临床称之为充血性心力衰竭。3.心力衰竭的病因(1)心肌收缩性降低(2)心室负荷过度(3)心室舒张及充盈受限4.心力衰竭诱因:1.全身感染2.酸碱平衡及电解质代谢紊乱3.心律失常4.妊娠与分娩5.其它5.心力衰竭的分类:(1)按心力衰竭发病的部位: 1)右心衰竭2)右心衰竭 3)全心衰竭(2)按心输出量的高低 1)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2)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3)按起病及病程发展速度 1)急

    19、性心力衰竭2)慢性心力衰竭(4)按病情严重程度:轻、中、重度心力衰竭(5)按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的障碍:1)收缩功能不全性心衰2)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6.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一)心脏代偿反应: 心率加快 心脏紧张源性扩张 心肌收缩力增强 心室重塑(2)心外代偿反应: 血容量增加 血流重分布 红细胞增多 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三)神经-体液的代偿反应:二、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1.心肌收缩功能降低(1)心肌收缩相关的蛋白(2)心肌能量代谢障碍(3).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2.心肌舒张功能障碍(1)主动性舒张功能减弱(2)被动性舒张功能减弱3.心脏各部分舒缩活动不协调三、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1.心排血量减少2.静脉淤血(1)体循环淤血1)静脉淤血和静脉压升高2)水肿3)肝功能异常和肝肿大压痛4)胃肠功能改变(2)肺循环淤血1)劳力性呼吸困难2)端坐呼吸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4)急性肺水肿 心力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感谢下载!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注意事项

    本文(病理生理学.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