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资源ID:4820685       资源大小:59.86KB        全文页数:5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6.7.规划投资效益评估 216.8.规划实施保障 217.典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技术示范 237.1.重庆市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技术示范 237.2.大理市湖泊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技术示范 237.3.深圳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筛选技术示范 237.4.沈阳市浑河地表地下复合型饮用水水源地环保规划技术示范 238.全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技术支撑体系 248.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研究 248.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研究 258.3.饮用水水源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研究 269.工作成果提交 269.1.地市级规划成果 279.2.省级规划成果 279.3.国

    2、家级规划成果 271.总论1.1.工作背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饮水安全状况堪忧。饮用水作为一类用途最为重要的水资源,目前在水质、水量及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老百姓饮用水安全已受到严重威胁。据20XX年中国地质环境公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与饮用水水质有关的地方病。据卫生部门的调查统计,在我国有65.4的人口饮用不合标准的水。1989年国家环保局组织对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48的地表水源、20的地下水源达不到标准;而根据1996调查报告,这一数字已分别上升至83.31%和27.71%。可见,我国由

    3、于水源地污染而引起的社会问题相当突出,饮用水水源保护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与此同时,尽管各省市对水源地的保护工作都已经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的影响,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在立法、执法水平和管理手段上差别很大,缺乏统一的保护规划和管理。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保障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20XX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要求“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XX39号),明确

    4、提出“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和水源地可持续开发利用,国家环保总局会同有关部委开展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该工作旨在进一步掌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和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水源地保护相关技术方法、法律法规,解决目前危害饮用水安全的重大问题,

    5、切实推动我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并为后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各项工作奠定基础。1.2.规划原则 实事求是的原则:基础情况调查过程中,求真务实;国内外比较分析、规划方案制定、技术规范和法律法规研究制定中,均应实事求是,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规划中切实体现以防为主的思想,预防和治理相结合。 全面规划、重点深入的原则:对全国各级各类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进行全面规划,重点突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 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坚持科学性的基础上,规划方案应体现前瞻性、可操作性,以保证规划的全面落实。 与流域污染控制相协调的原则:涉及跨行政区的饮用水

    6、水源地,应与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相协调,统筹流域水污染治理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工作。 公众参与的原则:饮用水安全关乎全社会千千万万民众的身体健康,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工作也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1.3.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XX.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0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03)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07)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85)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7、3838-20XX)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1.4.规划范围与目标1.4.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的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1.4.2.规划期限总体规划期为20XX20XX年。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规划编制原则,将规划期分为近、中、远期三个阶段,达到分期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明确、便于操作的目的,其中近期为规划的重点阶段。具体如下:第一阶段(近期):20XX20XX年;第二阶段(中期):第三阶段(远期):20XX20XX年。1.4.3.规划目标近期目标(20XX20XX年):全部取

    8、缔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排污口,基本遏制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下降的趋势;中期目标(20XX20XX年):不达标饮用水水源地排污总量大幅削减,水源地水质得到一定改善;远期目标(20XX20XX年):饮用水水源水质明显改善,稳定达标。1.5.规划编制技术路线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图1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图规划以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基础情况调查为基础,评价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全面核定已经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源地,补充划分没有划定保护区的饮用水水源地,为规划方案提供基础;制定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方案,主要包括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控制工程规划、管理能力建设规划、工程实施效益评估等,并在典型区进

    9、行技术示范;同时,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污染环境风险评价标准体系、管理制度、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为各级规划实施提供技术支撑。2.全国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情况调查2.1.基本要求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情况调查部分是规划方案制定的基础,以县级以上城市为单位,开展社会经济基础情况调查、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调查、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源调查、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状况调查。2.1.1.工作基本要求(1)调查成果分级分类反映我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基础情况,满足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的需求。(2)调查突出可操作性,以国家、省市总体指导,以县级市为单位向地级市、省、全国汇总。(3)充分利用现有资料、

    10、适当补充监测。2.1.2.调查方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情况调查方式分为资料收集、实地调研、现场监测三类。其中,以资料收集、调研为主,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料;以现场监测为辅,充分利用现有监测条件,对调查数据进行补充完善。2.1.3.提交成果(1)报告文本:以地市级为单位,编制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报告,内容包括社会经济基础情况、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源状况、生态环境状况。(2)图表及其他附件:饮用水水源地调查相关数据,饮用水水源地调查报告相关图件,如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分布图、污染因子污染状况分布图、水污染趋势分布图等,大型饮用水水源地要求地图比例尺大于1:5万,小型饮用水水源地地图比例尺

    11、1:1万。各类调查相关数据光盘。2.2.城市社会经济基础情况调查城市社会经济基础情况调查以城市为基本单元,调查统计分析与城市用水活动密切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城市供水及用水状况,水源地基础情况等方面。2.2.1.城市社会、经济状况城市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用以掌握社会经济发展基础情况,为分析评价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中存在和面临的问题提供基础。具体内容包括:(1)行政区划分,城市人口数量、结构及分布,国内生产总值(GDP),产业结构及布局等方面的现状。(2)与饮用水源水质密切相关的疾病发病情况,重点调查消化系统癌症发病率。(3)城市总体发展、社会、人口及国民经济发展相关规划;城市行政区划图、产业布局

    12、图。2.2.2.供水及用水状况城市供水及用水状况用以掌握城市供水及用水结构、用水水平等。城市用水调查包括城市所有用水活动的用水情况,即包括生活用水、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用水和生态用水。城市供水调查包括向城市供水的所有水源,即包括集中式、分散式供水。具体调查内容包括:(1)居民家庭用水总量、用水价格。(2)集中供水量、供水人口,分散式供水量、供水人口。(3)生产运行用水、用水价格。生产用水包括工业及建筑业用水,循环使用率。(4)社会服务用水总量、用水价格。服务业用水包括公共服务用水、消防及其他用水。2.2.3.水源地基础情况水源地基础情况主要针对饮用水水源地,调查水源地的基础信息、取水情况。(1)

    13、饮用水水源地基础信息调查。包括水源地名称、地理位置及地理坐标、水源类型(如地表水(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取水量等。(2)饮用水水源地运行状况。包括水源地类型、建设时间、工程设计采水量、实际取水量、采水方式等;水源地类型中是否属于应急水源进行注明。(3)对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包括所在水系或河流湖库自然属性的调查,如面积、长度、流量、水位、水深、蓄水量、降雨量等水文数据;所在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图、地形地貌及土壤分布图。(4)对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调查其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位、岩性、地层、构造、包气带厚度、含水层及包气带、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情况。(5)饮用水水源地所在水环境功能区及其编

    14、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编码统一采用全国水环境功能区划中二级分区编码、行政编码、水源类型编码及序号等四层编制。2.3.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调查(1)地级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调查收集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常规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属于地表水水源:包括目前已经进行监测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表1、表2和表3中各项指标。此外,湖泊、水库水源地,补充总磷、总氮、叶绿素a和透明度四项指标。属于地下水水源:包括目前已经进行监测的地下水质量标准中各项指标。时间:20XX年各月数据(2)县级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调查已经开展日常监测的县级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同城市集中水源要求。没有开展日常监测的县级市集中

    15、饮用水水源地,选择PH值、硬度、总溶解性固体、CODMn、NH3-N、氯化物、氟化物、硫酸盐、挥发酚、砷、Hg、Cr、Fe、Mn、Cd、Pb、大肠菌总数、细菌总数等主要指标,开展补充监测。按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监测三次。水质监测点(断面)的布设和监测方法,参见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XX)和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XX)。2.4.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污染源调查水污染源调查包括污染源类型、污染来源及时空分布。污染源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和内污染源。其中,面污染源及内污染源调查主要针对湖库型水源地。2.4.1.点源污染调查主要调查饮用水水源地排污口的

    16、污染排放情况,包括工业企业、居民生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等污水排放口。此外,还应关注其他可能造成污染的固定点源,如垃圾转运站、垃圾填埋场、油库等违章建筑物或建设项目。其中,水源地违章建筑和建设项目的确定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为依据。(1)饮用水水源地排污口和污染源调查:已划定保护区的,调查仅限于饮用水源一级、二级及准保护区内;未划定保护区的,根据实际情况,调查对取水口水质有直接影响的排污口和污染源。(2)排污口调查包括排污口名称、排入水源地污水量、污染物量、污染源类型(如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污染源位置。其中,污染源位置指明与水源地取水口的距离和相对方位。主要污染物以各类污染源的特征

    17、污染物为主。2.4.2.面源污染调查针对中、小型湖泊、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流域,开展面源污染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城镇地表径流、化肥农药使用、农村生活污水及固体废弃物、分散式畜禽养殖等。调查指标项根据不同面源污染类型予以选择。其他环境问题调查包括海水侵入、渗坑偷排、公路及铁路等潜在源和移动源,在调查报告中说明。2.5.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状况调查主要针对中小型湖泊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指标调查。(1)水源地流域土地利用情况调查,包括工业、交通用地,城镇、农村居民用地,农业种植用地。(2)水源涵养林、护岸林和自然湿地的面积及维护情况。(3)水土流失情况,包括水源地周边采石场、裸地面积,

    18、坡耕地面积及其占耕地面积比例,水土流失及治理面积,土壤侵蚀模数等参数。3.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价3.1.基本要求3.1.1.工作要求以基础状况调查成果为基础,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和环境管理状况评价,阐明县级以上城市的饮用水污染现状、污染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3.1.2.工作方式技术支持单位提出评价报告的要求格式。以地级市为单位,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的水环境质量和环境管理状况评价。编制市级评价报告,再汇总成为省级报告,最终形成国家级报告。3.1.3.提交成果(1)地市级汇总辖区县级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价报告;(2)省级汇总辖区地级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价报告;(3)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

    19、境状况评价报告。3.2.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3.2.1.地表水饮用水源水质评价1、地表水水质评价地表水水源地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XX)。基本项目水质类别分类、类、类、类、类及劣类评价;一级水源保护区以类地表水标准值为限值,二级水源保护区以类地表水标准值为限值,给出是否达标、主要不达标污染指标、超标倍数等。补充项目及表3中有毒有机物和地区特定监测项目按达标、不达标评价。分析水体主要污染类型。2、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湖库类水源地富营养化按“贫”、“中”、“富”评价。富营养化评价包括总磷、总氮、叶绿素、透明度和高锰酸盐指数5项。(1)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综

    20、合营养状态指数采用卡尔森指数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式中:TLI()综合营养状态指数;Wj第j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的相关权重;TLI(j)代表第j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以chla作为基准参数,则第j种参数的归一化的相关权重计算公式为:rij第j种参数与基准参数chla的相关系数;m评价参数的个数。中国湖泊(水库)的chla与其它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rij及rij2见表1。表1中国湖泊(水库)部分参数与chla的相关关系rij及rij2值参数ChlaTPTNSDCODMnrij10.840.82-0.830.83rij20.70560.67240.6889(2)单个项目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1)TLI

    21、(chla)=10(2.5+1.086lnchla)(2)TLI(TP)=10(9.436+1.624lnTP)(3)TLI(TN)=10(5.453+1.694lnTN) (4)TLI(SD)=10(5.118-1.94lnSD)(5)TLI(CODMn)=10(0.109+2.661lnCODMn)chla单位为mg/m3,SD单位为m;其它项目单位均为mg/L。(3)湖泊水库营养状态分级采用0100的一系列连续数字对湖泊营养状态进行分级,包括:贫营养、中营养、富营养、轻度富营养、中度富营养和重度富营养。与污染程度关系如表2:表2水质类别与评分值对应表营养状态分级评分值TLI()定性评价贫

    22、营养0TLI()30优中营养30TLI()50良好(轻度)富营养50TLI()60轻度污染(中度)富营养60TLI()70中度污染(重度)富营养70TLI()100重度污染3.2.2.地下水饮用水源水质评价地下水水质评价标准采用国家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采用单项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地下水水质指标分为一般化学指标、细菌学指标等类别,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分类、类、类、类、类及劣类评价类别,填写达标和不达标。以类地下水标准值为限值,列出是否达标、不达标指标、超标倍数等。对于有多年观测资料的水源地,针对主要水质指标进行水质变化趋势分析。3.3.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

    23、理状况评价评估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明确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所处的形势、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所处的形势。(1)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评估分类别(地下水、地表水)地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进行分析,包括水源地保护现有地方法规及其执行情况、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情况、预警与应急系统建设及其运行情况、已实施的水源保护及污染防治措施及其效果、行政管理、信息发布等。根据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状况、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的执行情况,总体评估当前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2)主要问题识别分析现有和面临的问题,如保护区内企业排污问题、跨行政区用水纠纷及流域统筹安排问题、监管能力建设问题等。分析

    24、识别当前拟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寻求有利于解决我国饮用水水源地管理中相关问题的技术、方法和发展方向。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负荷控制4.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负荷特征分析根据保护区内社会经济活动现状和变化趋势,以及污染治理工作的要求,以20XX年为基准年,预测“十一五”期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污染负荷量变化,以及上游污染负荷对水源的影响。4.2.不达标水源地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主要针对不达标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以近期(20XX-20XX年)为实施时限,制定不达标水源地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提出不达标饮用水水源地污染负荷削减任务。为该类水源地稳步、持续地改善水质提供依据,为该类水源地相关的工程实施建设

    25、效果评估提供依据。1、不达标水源地的识别分析通过调查评价、分析不达标饮用水水源地的主要污染指标,分析污染指标的可控性和控制途径。2、不达标水源地水质控制目标的确定在水源地主要污染指标识别的基础上,结合污染物的来源、削减污染负荷的技术经济要求,提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控制目标。3、不达标水源地内的最小污染负荷削减量的确定针对不同的地表饮用水源类型,选择适当的水质模型,计算最大允许负荷和最低削减要求,并作为工程规划中治理项目选择、规模确定的依据。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核定与补充划分5.1.基本要求5.1.1.工作要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的目的是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依法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管理和保护服务,为相

    26、关部门合理开发和利用饮用水水源,保障饮用水环境质量提供依据。由于各地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情况存在着“是否划分”、“划分方法和标准不一”、“划分是否合理”等问题,因此,需要对已经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按照统一的方法重新核定,对没有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集中饮用水水源地进行补充划分,并报政府或人大批准。5.1.2.工作方式技术支持单位制定统一的划分技术规范,在本次划分工作中应用,并报科技标准司颁布。对已经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按照统一的方法重新核定,对没有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集中饮用水水源地进行补充划分,报省人民政府或人大批准。5.1.3.提交成果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与核定报告文本;(

    27、2)图件:编制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图集。5.2.全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核定与补充划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为主要依据,编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指导各省、市对已经划定的保护区进行核定,对尚未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地区开展划分工作。主要内容包括:1、对于已经划分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依照主要的法律法规要求和统一的技术方法对区划范围进行核定。2、对于没有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源地,组织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补充划分。3、在完成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区划分后,编制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图,要求地图比例尺为大型流域1:5万,中小型流域1:4、于调整

    28、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补充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需要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重新报省级人民政府或人大审批。6.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规划6.1.基本要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规划是本次规划的核心内容,它以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情况调查、评价及水源保护区划为基础,通过水源地污染防治、生态恢复和建设、应急能力建设、预警监控体系建设、管理能力建设等具体工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加强污染源控制、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环境监督管理能力,以求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落到实处,全面保护饮用水水源地。该项内容的成果包括各专项工程的规划研究报告、相关电子地图、图集等附件。工程总体规划要求包括:(1)近、中、远期有效结合,不同时期的

    29、重点区、工程措施内容和方法应合理安排;(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类分级别开展,紧密结合不同类型保护区的不同保护需求,近期突出重点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3)工程实施需落实具体,以地市级单位为主要组织单位,落实到县级市;(4)工程方案设计合理,目标可达。6.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6.2.1.点源污染防治工程点源污染防治工程的目的为了有效防止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点源污染,及时控制现有的重点污染源,保障饮用水源水质。在近期,主要解除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重要威胁,在远期实现污染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点源污染防治工程内容为:围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严格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


    注意事项

    本文(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