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7869经济学基础总复习重点资料共15章.docx

    • 资源ID:4818248       资源大小:51.68KB        全文页数:4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7869经济学基础总复习重点资料共15章.docx

    1、27869经济学基础总复习重点资料共15章27869经济学基础总复习资料1-15章 27869经济学基础复习資料 2009年经济学基础复习資料(一)第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发展生产力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1)、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2)、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依据: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但其所指的第一阶段,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整个社会主义社会阶段,而第二阶段,则是指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实行按劳分配,后者则实行按需分配。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较低的生产力水平

    2、和薄弱的经济基础,而其终点则是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1)、生产力不平在总体上比较低,而且在地区、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4)、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资源配置有两种方式:市场和计划。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物质文化的需要和落后生产力。7、怎样理解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硬道理,也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

    3、能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生活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8、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第二章 所有制结构1、生产资料: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数据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人们从事物质数据生产所必须具备的物质条件。2、生产数据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数据的关系体系,它包括对生产数据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的关系。3、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统称为生产资料的“经营权”。4、生产数据所有制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辩证

    4、统一。5、生产数据所有制的基本形式主要有私有制和公有制两种。6、历史上的私有制主要有:奴隶主私有制、封建地主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三种形式。7、公有制是生产数据为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形式。8、生产数据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所有制形式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所处的地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9、评价所有制结构优劣标准:以一个抽象的标准来加以衡量,而应当以是否适应生产力的性质,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10、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历史沿革大致经历了这样四个阶段:(1)、1949年至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这个阶段通过两个方面的“剥夺”,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即在城市剥夺了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接管了帝

    5、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了全民所有制经济。(2)、1953年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至1956年底基本完成。(3)、1958年至1978年,“大跃进”、调整和“文化大革命”时期:主要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4)、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时期:在1999年3月召开的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对我国宪法的有关条款进行了修改,肯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形成的客观依据:(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结构的状况决定的。(2)

    6、、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也是由我国其它经济条件决定的。12、“四世同堂”的格局,即现代生产力、近代生产力、手工生产力和原始生产力并存。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特点:(1)、从质的规定性看。(2)、从量的规定性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可以发挥国家、集体和个人多方面的积极性,实现生产资料、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充分合理使用,使各种潜在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4、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

    7、位:第一、在我国现阶段多层次的生产力格局中,社会化大生产占据主导地位,并且代表了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方向,社会主义公有制正是反映并符合我国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最基本的形式。第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最重要的基础。第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物质基础。第四、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是保证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的决定性条件。第五、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在经济上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15、如何科学理解公有制为主体:第一、公有制为主体是就国民经济总体而言的,应该看它在社

    8、会总资产中的比例和所提供的国民生产总值及国民收入是否占优势。第二、公有制为主体,不仅要有量的标准,还要有质的标准。第三、公有制不能局限于原来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形式。16、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形式:(1)、全民所有制经济(国有经济)。(2)、集体所有制经济。17、全民所有制与其它所有制相比,具有的特点:第一、生产数据由全社会范围内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所有。第二、全体劳动者在生产数据所有关系上是平等的,都是生产数据的主人,劳动者与生产数据直接结合。第三、全体劳动者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拥有生产资料,任何集团或个人都不得瓜分它,或将其占为已有。18、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社会居主导地位的公有制

    9、形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作用具体表现为:第一、它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第二、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积累的最重要的来源,第三、是保障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前提条件。第四、它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经济基础。19、集体所有制经济:是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产的一种公有制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又一基本形式。2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集体经济包括:城镇集体经济和农村集体经济。21、公有制经济的其它实现形式:(1)、股份制经济。(2)、股份合作制经济。22、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一组织形式。23、股份合作制经济:是采取了股份制一些做法的合作

    10、经济,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集体经济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24、股份合作制经济具有的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合作和劳动合作的有机统一。第二、劳动民主与股份民主相结合。第三、盈利性和互助性相互兼顾。第四、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时存在。25、公有制经济的改革与完善,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2)、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3)、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推进改组。26、所谓“战略性改组”:是通过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在适当收缩国有经济战线的前提下,集中力量加强国家必保的行业和企业,改善国有资产的配置结构和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使国有经济

    1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作用。27、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写进了国家宪法。28、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1)、首先,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2)、其次,非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3)、第三,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直接推动力。(4)、第四,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解决现实生活中产生的许多问题,对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增加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增加税收,解决我国资金不足的矛盾,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5)、第五,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符合产业结构变化趋势的要求。29、个体

    12、经济:是指在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小私有制经济。30、个体经济作用:发展个体经济的积极作用在于,有利于充分利用零星、分散的生产资源,有利于为闲散和新增劳动力提供广泛的就业机会,为解决严重损害公有制经济效率的隐性失业提供了一条重要门路,有利于使社会闲散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有利于发挥其分散、灵活、多样的优点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有利于增加劳动者的收入,改善人们的生活。31、我国个体经济的经营机制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较强的生产经营动力机制。(2)、具有竞争与风险的压力机制。(3)、具有快速决策和追求决策正确的机制。(4)、具有灵活多变,填补空白的生存本领。32

    13、、私营经济具有下述基本特征:(1)、生产资料归私人企业主所有,生产经营全过程完全由企业主决策和调控,企业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2)、生产经营过程以雇佣劳动为基础,劳动者与生产数据的结合只能通过雇佣关系来实现,雇主对雇工的生产活动有绝对支配权。(3)、企业主凭借其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无偿占有雇工创造的剩余价值,存在着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因而私营经济具有资本主义性质。33、我国私营企业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三类:一是独资企业,二是合伙企业,三是有限责任公司。34、私营经济主要表现在:第一,发展了生产,增加了社会财富,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对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二,增加了国家的财政

    14、收入,扩大了地方财源,支持和推动了公益事业的发展。第三,扩大了就业门路,有力地支持了城市的再就业工程,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第四,繁荣了市场,活跃了城乡经济,方便了人民生活。第五,有力地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第六,私营经济的发展还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经营管理人才。35、外资经济:是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统称,也叫“三资企业”。36、“三资企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弥补了国内资金不足,加强了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建设。二是促进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使我国的经济结构得到了改善。三是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人才和

    15、管理经验,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干部。四是扩大了就业机会,丰富了市场供应,增加了财政收入,繁荣了地方经济。五是有力地推动了公有制经济。37、我国现阶段的外资企业还有一些自身的特点:第一,企业的外向型程度更高。第二,享受国家的政策更优惠。第三,管理更规范科学。38、非公有制经济的具体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第三章 分配结构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直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才第一次把其它分配方式科学地概括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并明确指出“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

    16、入分配。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的依据:(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3)、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对财富的创造作出了实际贡献。(4)、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则。(5)、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3、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时起作用的两种分配方式。在处理两者的关系时,必须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1)、在整个分配关系中,要始终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这是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2)、两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有条件的。(3)、两种分配方式具有内在一致性。4、两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有条件的:(1)、要有经济基础

    17、。(2)、其次,要依赖于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和完善。(3)、最后,要有相应的调节机制。5、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的基本要求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社会在作了必要的扣除以后,以劳动为尺度,按照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无权参加分配。6、个人消费品基本原则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依据:(1)、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2)、(生产力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社会主义阶段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3)、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并且是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

    18、原因。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的特点: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由单一的个人劳动直接参加社会消费品分配,而是先通过企业参与社会消费品分配,再由企业对劳动者个人进行分配。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不是通过劳动券直接进行个人消费品分配,而是采取货币工资的形式实行按劳分配。8、按劳分配的作用:第一,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第三,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9、按劳分配需要通过一定的劳动报酬形式来实现。按劳分配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是采取(1)、工资的形式,

    19、还有(2)、奖金(是实现按劳分配的一种补充形式)、(3)、津贴(是贯彻按劳分配的一种补充形式)等辅助形式。在农业集体经济中,主要采取联承包计酬的形式。10、工资制度:主要有第一,工资水平与生产的发展是脱节的,职工的工资不能随着生产的发展而获得相应的增长。第二,企业职工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相脱节。第三,职工工资与劳动者本身的贡献相脱节。第四,工资管理体制集中过多,管理过死。11、奖金是实现按劳分配的一种补充形式:一类是对劳动者提供了超额劳动,直接增加了社会财富而给予的奖励,如增产奖、节约奖、质量奖等。另一类是对职工为增加社会财富创造有利条件而给予的奖励,如技术革新奖、发明创造奖等。12、家庭承包经

    20、营制的分配收入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按劳分配收入。二是投资经营收入。13、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根据各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比例和贡献的大小给予相应的报酬。14、按生产要素分配依据:第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且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提供了客观基础。第二,我国生产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提供了现实条件。第三,我国企业制度的不断创新也为按生产要素分配积累了经验。15、(1)、资本收入。(2)、土地收益。(3)、经营才能收入。(4)、技术要素的收入。16、资本:是能给所有者带来增值额的价值,是市场经济运行发展的基本要素。17、按资分配的收入有以下几中形式:(

    21、1)、私营企业主的收入,主要来自投入生产过程中的资本的收益。(2)、个体劳动者的收入,主要来自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资本量。(3)、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持有者凭有价证券取得的股息、红利以及银行存款的利息等。(4)、企业凭借自有积累资金更新或添置技术装备所得的级差收益,以及实行经济联合时参股分享的收入。(5)、以各级政府为代表的出资者把国有资本投入企业或重大项目后应得的增值收益。18、土地收益包括:土地所有权收益和土地使用权收益两个层次。19、土地具有稀缺性、有限性、固定性等特点。20、级差收益具体分为:级差地租和级差地租。21、级差地租:是指同时投入不同地块的等量资本肯有不同的生产率所产生的超额利

    22、润转化成的地租。22、级差地租:是指在同一土地上连续投入同量资本具有不同生产率所形成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23、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方式在致有以下几种:一是一次性买断。二是股份式分成。三是技术开发成果作为商品,在专利市场或技术市场上买卖成交。24、按生产要素分配还包括:信息收入、垄断和天赋收入等。25、效率:是指人们在工作中消耗的劳动量与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标志着社会资源的利用程度。26、公平:是指合理处理社会经济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达到机会与结果的公正平等。27、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社会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28、公平与效率两者的矛盾性表现在:一方面

    23、,各地区、各企业、各个劳动者拥有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不同,经营的能力及贡献大小不同,实际效率不同,必然产生收入上的差别。另一方面,当政府为缩小收入差距而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干预时,又会抑制人们充分利用资源、合理配置资源的动力,从面降低经济效率。29、公平与效率两者又是相互统一的,其表现在:提高效率,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创造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有利于全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坚持公平,又能为效率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并且收入公平分配,能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生产积极性,促进效率的提高。30、兼顾公平其基本含义:是在收入分配“合理拉开差距”、“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

    24、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同时,“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31、收入分配过于不平等会从以下两个影响效率,原因:第一,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收入高和购买力强的只是少数人,会导致购买力低,从而导致生产供给过剩,发生资源的世大浪费,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第二,收入差距过大,便无法激励低收入者的奋斗精神,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损害效率,甚至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32、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及其实现:共同富裕绝不是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只能是一个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动态实现过程。33、当前我国的收配差距:(1)、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2)、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3)、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34、收

    25、入差距,国家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第一,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清除由于政策因系、管理制度、所处条件等机会不均所造成的收入差距。第二,要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对那些以权谋私、钱权交易、贪污受贿者以及非法经营者,要依法坚决进行打击和制裁,而对那些诚实劳动、文明经营、守法致富者,要积极予以保护和鼓励,健全法制、税制等各项管理制度。第三,加强宏观调控,强化政府的分配职能。 2009年经济学基础复习資料(二)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资源:是指用于生产能满足人类需要的商品的那些物品和劳务。2、资源可以分为:自由资源和经济资源。3、资源的特征

    26、:稀缺性、多用性。4、资源配置:是指如何将有限的资源以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5、资源配置的实质就是解决人类社会的三个基本问题:第一生产什么及生产多少。第二如何生产。第三为谁生产。(即What/Who/How)6、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包含这样两个内容:一是资源应该用于生产人们最需要的东西,二是资源应该由生产效率高的生产者使用。7、资源配置合理性的判断: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机会成本。8、生产可能性曲性: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的最大数量的不同组合。9、机会成本:从资源配置和生产角度讲,当把一定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它用途可能得到的

    27、最大收益,叫做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10、资源配置有: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两种方式。11、计划配置:就是政府用行政命令和指令性计划来分配资源。12、计划配置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产权统一假定。(2)、单一利益主体假定。(3)、完全信息假定。13、计划配置方式的弊端:(1)、经济主体缺乏活力,经济效率低下。(2)、条块分割,破坏了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3)、决策失误,资源浪费严重。(4)、不能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14、市场配置方式:就是由市场供求、竞争和价格来配置资源。15、市场配置方式的条件:(1)、完全竞争。(2)、供求决定价格。16、市场配置资源的最大优点是它的高效性,这是由它的作

    28、用和特点所决定的。其特点是:(1)、自动调节。(2)、利益调节。17、市场经济:是指在各经济主体分散决策的基础上,通过供求决定的市场价格信号配置社会资源的方式和体制。18、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它对社会经济发挥着如下功能:(1)、调节功能。(2)、信息导向功能。(3)、刺激功能。(4)、奖优罚劣功能。19、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20、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二者的联系是指:(1)、它们反映的内容是一致的,都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2)、它们遵循的规律是共同的,都是市场规律。(3)、它们的市场客体都是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健全的市场功能。(4)、它们都要体现自由竞争的原则。21、商场

    29、经济和商品经济二者的区别是:(1)、市场经济是市场化的商品经济。(2)、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3)、市场经济是货币化的商品经济。(4)、市场经济是开放的商品经济。22、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1)、自由市场经济。(2)、现代市场经济。23、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性、自主性、竞争性、开放性、法治性。24、一切社会经济活动者在完善、规范、成熟、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下进行,所有要素都进入市场作为商品进行买卖,交易双方公平竞争,在竞争中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25、开放性:一是指国内各地区之间的市场开放。二是指国内市场的对外开放,使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2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其表现为:(

    30、1)、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2)、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7、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和作用:(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2)、真正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3)、更好的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4)、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国际化。第五章 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1、市场机制: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形态下,价格、供求、竞争、风险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及其运行规律。2、市场机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联动性。第二,利益关联性。第三,客观性。第四,灵活性。第五,自发性。第六,市场机制属于事后调节。

    31、3、市场机制的构成:市场机制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它主要由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利率机制、工资机制等组成。4、价格机制:是通过价格的涨落来调节商品和服务的供求关系,从而指导生产、经营和消费走向的市场运行机制。5、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表现在:(1)、对生产同种商品的生产者来说,价格是竞争的工具,它促进了同类产品不断改进质量、采用先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等。(2)、对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来说,价格是调整生产方向和生产规模、促进生产合理布局、提高经济效益的指示器。(3)、对消费者来说,价格是调节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信号。(4)、对宏观调控者来说,价格是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杠杆之一,是促

    32、进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机制。6、供求机制:是调节市场供给和需求矛盾,使之趋于相互均衡的市场机制。7、竞争机制:是指通过市场竞争的作用带动商品运动的功能,它表现为卖者之间、买者之间和买卖双方之间随着供求、价格等的变动,彼此为争夺对各自有利的经济利益而展开较量的动力机制。8、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能够促进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和商品价格的不断降低,从而为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提供物质基础。9、风险机制:是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同盈利、亏损和破产等风险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10、风险机制以利益诱惑力和破产的压力作用于市场主体。11、利率机制:是指利率变动与货币供求变动之间的联系和作用。12、工资机制: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工资变动力供求变化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13、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1)、优化资源配置功能。(2)、信息传递功能。(3)、利益分配功能。(4)、调节微观经济活动的功能。14、市场体系:是指商品交换关系中的


    注意事项

    本文(27869经济学基础总复习重点资料共15章.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