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二语文必修4《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480964       资源大小:20.5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二语文必修4《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docx

    1、高二语文必修4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高二语文必修4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2.品味情意真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作中哀婉凄清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寂寞孤凄的心境,提高诗词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品味赏析诗词的语言,重点抓住情感意味浓的字、词、句进行分析,体会作者在创作中是如何建立语言与情感间的联系的,把握词作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提高诗词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感受女词人委婉含蓄、深哀悲戚的精

    2、神世界,感受其词作婉约清秀、情味真切、语言清新自然的风格。2新设计拟定两课时。第一课时,教授醉花阴。教学设想:学生简介李清照前期的生活和写作背景;听录音朗读,初步感知词的内容;反复诵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品味词的语言,感受词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的情思;背诵全词。第二课时,教授声声慢。教学设想:检查第一首词的背诵情况;学生简介词作的写作背景;诵读第二首词,听录音朗读,教师进行诵读提示,再朗读全词,背诵全词;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引导学生选取词作中的某些语言进行鉴赏分析,体会词人内心的情怀。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含两首词的MP3朗读文件)课时安排2课时。3学情分析1、学生对李清照词人生平有一些了解,但对其

    3、早期及中晚期词作的风格不清楚;2、学生欠缺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初步鉴赏能力。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醉花阴的写作背景,体会词人是如何通过特定的意象表达孤独寂寞的情感的,体会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2.把握词人在创作声声慢时的社会背景及其心境,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把握词的意象,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醉花阴导入新课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诗画。她那无可比拟的才气和无比辉煌的诗词创作令无数须眉汗颜。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她的不少

    4、作品,大家能不能背出一两首来?生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推进新课【创设氛围,合作学习】(教师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课件,简介李清照的文学常识及本词的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展示:李清照(1084约1155),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李清照的成就主要在词上,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她的词婉约清秀

    5、,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音调优美,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创作醉花阴一词时,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她本人仍独居青州。重阳佳节,为一抒思夫之苦,李清照作了这首词。传说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眠,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古籍原载如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见元伊世珍琅嬛记)唐宋词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就是专门用来写妇女的生活和情

    6、感的。但其作者基本都是男性。因为男性心理和女性心理毕竟有相异之处,所以这些男作家们写的词其实只是一种“代言”,不能完全地表达女性的心声。李清照“以女子之心书女子之情”,这以女性为创作主体的“闺怨词”才真正反映了女子的内心世界。一起欣赏这首词的朗诵录音,在听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朗读的节奏。学生尝试朗诵同学们一起来体会以下的朗读节奏提示。课件展示诵读节奏: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现在,哪个同学愿意再来试试?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来朗读也可以。(一小组的四位同学自告奋勇,教师播放

    7、音乐)基本把握住了节奏,又读出了感情教师提问醉花阴是一首小令。李清照的词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情与景的交互相融。而且,她非常善于摘取个人生活当中极富情味的画面来写作,很有生活气息,情真意切。这首词也同样如此。请大家先仔细地阅读全词,看看词人交代了什么。学生回答生交代了作者在重阳节一天内的生活感受。教师补充 这首词分为上片和下片。思考一下,上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谁能用四字短语把它概括出来?学生概括师教师提问 作者为何而愁?学生回答 思念丈夫!我们再来看看下片。生黄昏把酒!学生概括。(教师板书“饮酒赏菊”)鉴赏评价接下来,我们先把学习重点放到上片上。有没有同学能结合课文的注释,具体说说词上片的内

    8、容呢?注意,学习诗词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样原文翻译,可以自由地发挥、补充。学生薄雾淡淡,阴云浓浓,这漫长的白昼啊,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似的,真令人发愁啊。为了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只好在兽型的香炉当中点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节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让“我”更加想念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寝,玉制的枕头,轻纱作的帐幔,凉气透骨,真叫人彻夜难眠啊!教师这位同学才思敏捷,看起来古典文学的修养相当深厚,很好地再现了词作的意境美,表现令人叹为观止,请坐下。学生讨论教师词人在上片中交代的大致的情形我们已经了解了,大家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作者的感受呢?学生回答 愁!教师对。下面是我们的自主探究时间,请大家

    9、紧扣住这个“愁”字,以情景交融为方向,自由选择词作中的词语、意象来进行简要的鉴赏分析。注意,语言的鉴赏要抓住关键词,建议大家先在书本里找出上片的关键词。(各学生小组开始自由活动,看书,动笔,讨论)学生分组自由鉴赏。小组发言。我们小组鉴赏的是“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句。首先,“薄雾”和“浓云”这两个词所描绘的景象渲染了一种阴沉忧郁的气氛,这跟作者当时的心情是相吻合的。其次,“愁”字可以说是一个关键词,点出了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永昼”中的“永”字,极指白天的漫长,有“好像永远也没有尽头”的意思,这就更加体现出作者在丈夫离家后那种孤独无聊的心情了。总之,我们小组在鉴赏语言后得出的结论是,古人创作诗词时

    10、在选字用词方面非常讲究,短短的一句话就蕴含了那么丰富的意蕴,真让人叫绝。其他小组发言(教师检查背诵)师我们的学习一向强调自主性和探究性。上片的鉴赏分析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完成得很出色。现在,请各学习小组按刚才的流程进行准备,老师打算给大家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师我们的任务有两大点。一是结合注解,发挥联想和想象,整体理解下片大意。既要把握其内容,又要简要分析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二是自由选择词作中的词语、意象来鉴赏分析语言。要懂得抓住关键词,咀嚼品味其中的情味。除了分析、解答问题之外,也欢迎同学们大胆提出自己在鉴赏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各小组开始看书,动笔,交流讨论)下片整体品味 下片是写作者

    11、在重阳节这天到菊圃饮酒的情形。这天黄昏之后,愁闷无比的“我”拿起几杯淡酒,来到东篱的菊圃里。在这里,菊花的香味四处流动,甚至盈满了“我”的衣袖。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时却身在外地,所以别说这景致不让人相思愁绝,黯然神伤啊。清风吹过黄昏,卷起了门帘,让人不觉感到一阵微凉。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黄色菊花,相思销魂的自己,不是比菊花更消瘦了吗?整体的鉴赏先到这里。下面我们把重点放到句子和词语的鉴赏上来。先把关键词找出来。(学生齐答,师板书“黄昏”“销魂”“瘦”)小组展示合作成果?学生提问:“东篱把酒黄昏后”一句中的“东篱”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有无联系?小组互助解疑?生我们查过资料,普遍的看

    12、法是“东篱”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之诗意。这里一方面交代“东篱”是菊圃,另一方面又有引用的典雅之味。请继续鉴赏或发问。“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何以见得?小组解答我们认为这是写佳境。但在词作当中却起到了“佳景衬哀”的作用。这要联系写作背景来分析。重阳是菊花节,菊花正值盛放之时。东篱下的菊花想必开得无比灿烂。黄昏之后,花香四溢,当然更富有情味了。可是对于端着酒杯的作者来说,此时却只能一人对花独酌,空想与丈夫在一起时的快乐光阴,所以眼前的美景不但没有让她变得快乐,反而更激起她心中无限的思夫之情。黄昏正是令人惆怅之时,更加衬托了作者的愁闷相思。教师无论是鉴赏还是质疑,

    13、我们都表现得很好。当然,作品中还有值得我们探讨的地方。学生“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中展现出两个镜头:一是凄冷的风穿帘而过,菊花满园,枝瘦叶残的菊花在寒风中瑟缩;二是词人迎着寒风,看着菊圃中的菊花,顾花自怜,认为憔悴愁绝的自己比菊花更要消瘦。情景互融,思夫之苦至此,真让人同情!教师补充分析“黄花”。“人比黄花瘦”,明是怜花,实为怜己。黄花当中寄托着词人的情感,人比黄花之喻既含蓄,又富有美态,形象地再现了愁云满面的闺中思妇的神韵。此外,黄花又有傲霜的美质,更能衬托出词人情怀的高洁,含蕴异常丰富。学生分析另一个关键词“瘦”。这个字是全词的词眼。人“瘦”很容易理解,但作者认为菊花也是“

    14、瘦”的,这自然只是一种感觉,或者说是作者的一种表现手法吧。菊花本身的菊枝瘦细,菊瓣纤长,但仍能在寒风中傲立。以“瘦”来形容是极见神韵的。而词人因为思夫之情无法排遣,已然形销骨立,为伊消得人憔悴,所以才会有人不如花的感慨。全词以“瘦”作结,在人与黄花的比较中寄托了极为深重的相思之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尝试背诵(众生齐读,老师要求学生合上书本试背)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课作个小结。清代的许宝善曾说此词“幽细凄清,声情双绝”(自怡轩词谱),评价很高。此词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写重阳佳节对丈夫的销魂噬骨之相思,情调凄婉而又含蓄蕴藉。明杨慎评末两句曰:“凄语,怨而不怒。”(杨慎批点本草堂诗余)清陈廷焯曰:“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云韶集)的确,这首词以“愁”字开篇,以“瘦”字作结,贯穿全词始终的是词人孤独愁绝之苦及销魂噬骨的思夫之情。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全词情景交融,“极炼而不炼,出色而本色”(艺概词概)。其白描的外在形式和精美的内在特质,得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布置作业师回家以后请同学们背诵全词,明天早读课老师抽查;另外,把赏析作业做在作业本上。


    注意事项

    本文(高二语文必修4《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