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

    • 资源ID:4795642       资源大小:130.01KB        全文页数:1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

    1、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蕴涵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2把握诗中富有特征的意象。【教学难点】1朦胧诗的特点。2诗中“我”的形象。3诗中对祖国的感情抒发。【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国,我永远热爱您。(目的:将同学们带入意境)。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这颗心与祖国的荣辱紧密相连。无数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的墨笔,写下了一首首令人荡气回肠

    2、的诗,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诗人,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课题和作者)二、简介作者及背景舒婷,当代女诗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厦门,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过早体味到社会的动荡,人世的沧桑。70年代末,她的诗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一举闻名。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三、分析诗歌1听读配乐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并注意字的读音。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拍、重音和感情。3研析诗的内容。全诗共分四节。方法:(1)反复诵读,概括出每一节诗的内容。(2)在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和作者的感情。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

    3、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词,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我”与祖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第二节:运用“贫穷、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词语,宗教中传说的“飞天”神,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着“希望”。第三节:“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等,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第四节:写出“我”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个体上,“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担祖国振兴的责任。祖国含辛茹苦养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躯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四、难点解析1什么是朦胧

    4、诗。“朦胧诗”是采用虚写手法,变具体为抽象,追求的是诗内在旋律,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学生再次朗读)。2对诗中“我”的形象理解:诗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复出现,表明“我”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一同经历沧桑风雨,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融入到祖国的形象中。3通过对诗中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在诗中,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情感表现在一些具体意象的描绘上,如“老水车、矿灯、路基”等象征着祖国饱经忧患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五、拓展练习诗中所描绘的对象,有的有下一句,有的没有,试着给下面的几句后面分别添加一句诗,尽量准

    5、确描绘出具体意象的特点。1我是干瘪的稻穗, 2我是失修的路基, 3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线, 六、再听一遍配乐诗朗诵,然后饱含深情地诵读这首诗。七、全诗总结。八、达标训练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的作者是 ,我国当代女诗人,她是 诗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 等。2给加线的字注音:疲惫( )( ) 干瘪( ) 胚芽( ) 绯红( ) 迷惘( ) 淤滩( ) 簇新( ) 蜗行( )3概括这首诗的内容。梅岭三章【教学目标】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2在诵读中体会感情;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3理解这三首诗的大意。理解诗歌中的多种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

    6、身的凛然正气。2理解诗歌中的多种修辞手法。【教学难点】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教学方法】朗读法 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题解:梅岭:即大庾岭,在江西和广东交界处。大庾岭(图片)投影地图,请你找到“大庾岭”章:乐曲或诗文的段落。陈毅元帅照片(1901-1972)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郭沫若陈毅简介:1901年生于四川省乐至县。曾留学法国。1928年随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红军长征时,留在江西担负军、政工作。“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代理军长。解放后,第一任上海市长,后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1972年1月6日因病逝世。背景:19

    7、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红军开始长征时,陈毅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后来突围到江西、广东交界的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敌军得知这里有一个“大人物”,就派重兵围山、搜山和放火烧山。陈毅在几十天里,隐藏在山林草丛之中,大腿上的枪伤发了炎,又化了脓,还发着高烧,又没有医药,只好用刀子把伤口拉开,挤出脓血,然后用盐水洗一洗。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不是被敌人搜出杀头,就是因伤病折磨而死。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梅岭三章,准备留做“遗诗”。二、初读整体感知(多媒体打出诗歌内容)1欣赏诗歌朗读。2学生集体朗读。3指名学生朗读4小组合作理解诗

    8、歌内容,将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共同解决。小序:丛莽:树丛草莽。莽,密生的草。虑:估计,担心。得:能。得诗:作诗。旋:不久。第一章:意如何:想什么。 泉台:阴间。旧部: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们。阎罗:借指反动势力第二章:南国:南方烽烟:战争,战火正:恰好国门:城门。诸君:各位同志。君,对人的尊称“此头须向国门悬”出处:典出史记伍子胥列传。春秋时期,吴越争雄。楚人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后来吴王夫差举兵攻齐,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疑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的人说:“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后来吴国果

    9、然被越国灭掉。第三章:血雨腥风:借喻大革命失败后,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应有涯:应该结束了。取义成仁:“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缩语,表示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典故:取义成仁1舍生取义出自孟子告子上:“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杀身成仁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三、细读深入探究(多媒体打出问题,学生合作探究。)1小序在这首诗歌中有什么作用?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交代了环境、背景。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2读第一章,探究下面问题。(1)第一句有什么作用?(2)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招

    10、”“斩”用词好在哪里?(4)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明确:(1)总领全诗(2)借代、设问(3)“招”写出了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者的浩大声势。“斩”写出了广大士兵与作者一样,将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用斩更有力量,有气势,更能解心中之恨。(4)至死不渝,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精神。这一章的主旨是什么?面对死亡,回顾艰难创业的征战历程,表示死后也要招集旧部英魂,与“阎罗”血战到底。哪是实写,哪是虚写?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最能表现作者视死如归气概的是哪一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旗旗十万斩阎罗。“斩”与“杀”同义,把“斩阎罗”改为“杀阎罗”是否可以?不可。“斩”字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杀”太一般化了,

    11、且褒贬不分。3读第二章,探究下面问题。(1)“烽烟”是什么意思?(2)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明确:(1)“烽烟”借代战争。(2)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盼望祖国解放的精神。“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在本诗中表现什么?死不瞑目,要亲眼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表现革命必胜的信心。“南国烽烟正十年”指哪十年?19271936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这一章的主旨是什么?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且又有民族特色的诗句是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4读第三章,探究下面问题。(1)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表现了作者什么精神?明确:(1)借喻、用典(2)坚定的革命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甘愿献身的精神。“

    12、血雨腥风”呼应前文什么内容?呼应前两章“百战多”和“南国烽烟正十年”。“人间遍种自由花”是什么意思?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这一章的主旨是什么?表示决心献身革命事业,预言敌人必然失败,人民自由幸福必然实现。5让我们把视觉放到整篇文章,然后思考:(1)本课的体裁是什么?(2)押的韵脚是什么?(3)三首诗抒发感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4)三首诗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明确:(1)七言绝句(2) uo n u(3)第一章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盼望祖国解放的精神。第二章表现了诗人至死不渝,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精神。第三章表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甘愿献身的精神。(4)面对死

    13、亡,回忆过去,展望未来。表现诗人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理想。前呼后应“意如何?”“今日事”。6请同学们合作探究本文的写作特点。明确:想象、理想相结合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如第一首中一、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以抒发豪迈的革命胸襟。第二首、第三首想象“捷报飞来当纸钱”,“人间遍种自由花”,都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浪漫主义的写法,表达作者的强烈思想感情,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借代和引用第三首多次用了“借代”和“引用”的修辞方法。“阎罗”是旧时所说的地狱之王,作者引用来比人间的反动统治者。又如“旌旗”,原是旗帜的通称,这里借来指代军队

    14、或武装力量;“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来指代战争。四、品读升华这三首诗表现了诗人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展示了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崇高理想。在写作特色上,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构思新颖,想象奇伟,表现了诗人火一般的革命激情与理想,富有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语言上,运用借代、借喻,引用典故等手法,使语言形象精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身上吸取他们的浩然正气,用我们的正气压倒邪气,让我们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作为我们的座右铭。五、联想拓展梅岭三章中显示的为民族解放、为理想和自由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在古

    15、今许多诗作中都有所体现,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李清照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一首雄浑宏阔的咏史诗,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言志诗。此诗另有题作“夏日绝句”,李清照南渡之后,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罢守江宁,李清照与丈夫具舟去芜湖。沿江而上时经过和县乌江(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处)。该诗可能作于此时。李清照在这首诗中,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楚霸汉之争中最后以失败而结束了自己生涯的楚霸王项羽,表示了钦佩和推崇。这首五绝,通过歌颂一位失败了的英雄项羽,表现了诗人崇尚气节的精神风貌。对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也是一个有力的讽刺。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

    16、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17、作业布置】归纳练习下边的词语,原来是什么意思?在这首诗中指代什么?属于什么修辞方法?旌旗:原是古代旗帜的通称,这首诗里指代军队。阎罗:是传说中阴间的最高统治者,这里代蒋介石。烽烟: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战争。这三首诗抒发感情各有侧重,试指出各自的侧重点。1面对死亡,回顾创业历程,表示死后也要招集旧部英魂,继续革命。2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作为对自己的祭奠。3表示甘为正义牺牲,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社会理想必将实现。指出这三首诗之间的内在联系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怀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梅岭三章中显示的为民族解放、为理想

    18、和自由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在古今许多诗作中都有所体现,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短诗五首【教学目标】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教学重难点】 分析五首诗歌的语言特色。把握诗歌的情感内涵。【教学方法】朗读法、角色扮演法。【教学准备】课文录音磁带、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月夜萧红墓畔口占一、导入新课 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

    19、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是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月夜 1认识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五四运动时期,沈尹默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我国传统诗歌中,是

    20、没有“我(指独立存在的意识)”的(除了屈原),只有在新诗中,“我”才大量地出现,例如这首月夜。因此月夜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2朗读诗歌,理解象征意象与主旨。 (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明确: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教学提示】 抓住诗中景物特点来写。 (2)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简单地描写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但这何尝又不是对当时现状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对这首诗的象征意象和主旨的理解。 明确:象征意象

    21、: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主旨: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目标导学二:萧红墓畔口占 1简要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

    22、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萧红老家在黑龙江省呼兰区,她很早就从东北逃亡进关,辗转呼号,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来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口占”

    23、,说明这是随口吟成。 朗读诗歌,体会诗中的情感表达。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明确:“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寂寞”既是诗人当时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是诗篇最主要的感情基调。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明确: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明确:“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的。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明确:“却”字,表示诗人

    24、与友人虽然天人永隔,逝者却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听“海涛闲话”,海陪伴着逝者,虽仍然不免寂寞,但灵魂却超然静观,从容安详,道尽作者的人生感悟。 本诗语言朴素、洗练又富于质感,充满暗示;情感表现沉静、克制,而又深挚,平淡中见深厚,委婉中渗透出激情,是戴望舒最优秀的诗篇之一。 三、板书设计 品味新诗的美月夜: 意境美萧红墓畔口占:情感美 第2课时 断章风雨吟统一一、导入新课 有句话这样说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断章,选自卞之琳的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是诗人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

    25、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断章 朗读诗歌,分析意象,品味画面美。 (1)这首诗虽只有三十几个字,但是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请你找出来。 明确: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八个意象:“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 (2)诗歌的八个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画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明确: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表面看来似乎互不相关,却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

    26、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寻味。 2再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旨。 (1)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得出了什么道理? 明确: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 (2)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内涵。 明确: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的,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有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目标导学二:风雨吟

    27、1朗读诗歌,描绘诗歌画面。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却很强,请结合诗中一些有特征的词,如“卷”“奔”“海”“舟”“舵手”等等,想象出画面并做描绘。 明确:“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2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语言,提炼象征意义,理解作者情感。 (1)开头两句“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中的“卷”“奔”二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卷”“奔”这两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了“大地”的动荡、不安定和被裹挟着的

    28、颇有气势的冲过来的动态。 (2)诗歌之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大地”又有什么深层内涵? 明确:它们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遭遇。这首诗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里遭受“风雨”侵袭的“大地”指的是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局势。这样来说,“风雨”又有了一层更深层次的含义: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 (3)面对这样的“大地”,“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我”作为一个有志向的敢于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的有为青年,面对苦难中的祖国,产生了强烈责任感、使命感与对中国社会前途、对民族命运的

    29、深深的担忧。 目标导学三:统一 1朗读诗歌,结合题目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 明确: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它们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与“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作者在此用“是”字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了“统一”的思想。 2作者为什么认为“多”就是“一”呢?为什么说“繁多是个谎言”?请你结合作者的回答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作者认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因此“繁多是个谎言”。作者先写到了花,又写到了叶,然而花、叶不论它们拥有怎样的万象姿态,它们的本质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又是为了生命的传递。从这点上看,所有的花、叶、果实都有着自己的

    30、本质,且就生命传承的角度而言,这本质也并无不同。因此,繁多是众多生物存在的表象,它们的本质都是同一的。 3有人说:“因为所有的叶都是这一片叶,所以认识了这一片叶也就能对所有的叶有所认识。”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示例:我认同这个观点,因为所有的叶都有着叶的共同本质。将零散的事物化繁多为统一,通过事物现象归结出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这也是人类本身就存在的认知规律。 目标导学四:对比阅读 对比阅读这五首短诗,举例说说新诗的“新”指的是哪些方面。 明确:在形式上: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韵比较松散,没有严格规定,但是一般还是遵循一定的韵脚,如风雨吟中的“来”“海”。 在语言上: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新语法,如“霜风呼呼的吹着”“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等,语言散文化。 观念上:追求个性与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与见解,如月夜断章风雨吟等。 三、板书设计 断章哲理:世间万物相互依存风雨吟象征:风雨 大地 “我” 统一推理:对立之中存在统一,透过繁多的现象窥见单一的本质。 【教学反思】这节课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体会、感受并理解五首短诗的内在主旨,将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