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设备检修质量标准.docx

    • 资源ID:4744546       资源大小:101.20KB        全文页数:1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设备检修质量标准.docx

    1、设备检修质量标准I通用部分一、机械通用部分1、紧固件32、键与键槽33、三角带传动装置44、轴与轴承45、联轴器76、齿轮87、减速器118、圆环链与链轮129、密封件1210、高压胶管与管接头 1211、涂饰 13二、电气通用部分1、一般规定142、紧固件规定143、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的通用要求154、隔爆接合面155、螺纹隔爆结构166、绝缘套管及增安型设备绝缘绕组极限温度167、接地连接件178、接线189、隔爆设备接线盒、增安型设备的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1810、联锁装置和警告 1911、隔爆外壳修理 19II.采掘、运输部分三、采煤机检修质量标准 20四、刮板机、转载机检修质量标准 2

    2、9五、乳化泵、喷雾泵检修质量标准 32六、液压支架检修质量标准34七、综掘机检修质量标准39八、单体液压支柱检修质量标准44九、高压胶管、千斤顶、阀组试验技术要求48十、带式输送机检修质量标准50十一、耙斗式装岩机检修质量标准53十二、调度绞车检修质量标准55十三、无极绳绞车检修质量标准57十四、减速机检修质量标准59十五、回柱绞车检修质量标准61十六、喷浆机检修质量标准63III.电气部分十七、电机车检修质量标准65十八、三相异步电动机检修质量标准69十九、矿用低压防爆开关检修质量标准77二十、矿用防爆充电机检修质量标准79二十一、移动变电站检修质量标准81二十二、排沙泵、潜水泵检修质量标准

    3、84一、机械通用部分1 紧固件1.1 螺纹连接件和锁紧件必须齐全、牢固可靠。螺栓头部和螺母不得有铲伤、棱角严重变形。螺孔乱扣、滑扣时,允许扩孔,增大螺栓直径,但不能因扩孔而影响被扩工件的机械强度和工作性能。1.2 螺母必须拧紧,拧紧后螺栓的螺纹应露出螺母13个螺距,不得在螺母下加多余的垫圈来减少螺栓露出长度。1.3 螺栓不得弯曲,螺纹损伤不得超过螺纹工作高度的1/2,且连续不得超过一周。连接件螺栓的螺纹旋入孔内长度不得小于螺纹直径的1.5倍。沉头螺栓拧紧后,沉头部分不得凸出连接件的表面。1.4 螺纹表面必须光洁,不得用粗制螺纹代替精制螺纹。1.5 同一部位的紧固件规格必须一致,材质必须满足设计

    4、要求。主要连接部位或受冲击载荷容易松动部位的螺母,必须使用防松螺母或其它防松方法。1.6 使用花螺母时,开口销应符合要求。使用止动垫圈时,包角应稳固;使用铁丝锁紧时,其拉紧方向必须和螺栓方向一致,接头应向内弯曲。1.7 弹簧垫圈应有足够的弹性(自由状态开口重叠部分不得大于垫圈厚度的1/2)。1.8 螺栓头部或螺母必须和相接触的部件紧贴。如该处为斜面时,应加相同斜度的斜垫。1.9 铆钉必须不生锈,不变形,紧固有效,铆接对口不得有错动痕迹。1.10 稳钉和稳钉孔相吻合,不松旷。2 键和键槽2.1 键的表面应光滑平整,规格符合要求,四角倒棱,材质的抗剪切强度不得低于45号钢的剪切强度。2.2 键和轮

    5、毂键槽规格和公差符合标准。2.3 键和键槽之间不得加垫。平键键槽磨损后,允许加宽原槽的5。轴及轮毂的键槽宽度应一致。2.4 装配楔键和切向键时,键初打入键槽的长度,不得小于键全长的80,不得大于键全长的95(钩头键不包括钩头的长度)。键与轮毂的接触长度不得小于轮毂宽度的80。花键的接触齿数应不小于总齿数的2/3。2.5 平键键槽的中心线与轴的轴心线的平行度、平键和键槽配合公差,均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3 三角带传动装置3.1 三角胶带主、被动轮轴轴心线平行度不超过1。3.2 两带轮相应沟槽中心线应对正,轴向错位允差:当中心距500mm时为1.5mm,当中心距500mm时为2mm。3.3 各三角

    6、胶带松紧应基本一致,以150200N的力,按压每根胶带中段,压下距离之差不大于1525mm。运转中被动轮的实际转数,不应低于计算值的97。3.4 三角胶带轮毂、轮缘及辐条不得有裂纹。3.5 三角胶带轮沟槽槽底与胶带之间应按规定保持一定间隙。小于规定间隙时应进行更换,或用加深槽部的方法进行修理,但轮缘厚度不得小于原厚度的80。4 轴和轴承4.1 轴4.1.1 轴不得有裂纹、严重腐蚀或损伤,直线度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要求。轴颈加工减小量不得超过原轴颈的5。4.1.2 轴与轴孔的配合应符合技术文件要求。超差时,允许采用涂镀、电镀或喷涂工艺等进行修复。在强度许可条件下,也可采用镶套处理,但不得用电焊修理。

    7、4.1.3 轴颈的圆度和圆柱度,除技术文件规定外,必须符合表1-41规定。表1-41 轴颈圆度和圆柱度 单位 mm轴颈直径80120120180180250250315315400400500圆度和圆柱度新装轴磨损极限0.0150.1000.0180.1200.0200.01500.0230.2000.0250.2200.0270.2504.1.4 轴颈表面粗糙度Ra0.8m。4.2 滑动轴承4.2.1 轴瓦合金层与轴瓦应牢固粘合,不得有脱壳现象。轴瓦合金层表面不得有夹杂物、气孔、裂纹、剥落、严重点蚀或伤痕。在下列情况下不允许用焊接方法修复:1 局部出现三个以下散在气孔,其最大尺寸不大于2mm

    8、,且相互间距不小于15mm;2 仅在端角处有轻微裂纹;3 剥落面积不超过1cm2并且不多于三处。 4.2.2 轴颈与轴瓦的顶间隙超过表142的最大值时,应调整垫片。垫片重叠数量不得超过4片。不能用垫片调整的轴瓦,其顶间隙超过最大磨损间隙时,应更换轴瓦。轴瓦的侧间隙约为顶间隙的1/2。表1-42 轴颈与轴瓦的顶间隙 单位mm轴颈直径顶间隙最大磨损间隙30505080801201201801802502503153154004005000.0500.1280.0600.1520.0720.1800.0850.2110.1700.3140.1900.3520.2100.3820.2300.4240.

    9、200.250.300.350.450.500.600.704.2.3 轴瓦与轴颈的承载部分应有90o120o的接触弧面,接触长度不得小于轴瓦长度的80。4.2.4 轴瓦润滑油的油量要适当,油质应符合规定。轴承座不得漏油。采用油圈润滑方式的轴瓦,油圈要转动灵活,油圈不得有裂纹。采用压力润滑时,油质、油压应符合规定,油路应畅通。4.2.5 轴瓦温度探头安装位置必须准确,该探头必须与轴瓦直接接触。4.3 滚动轴承4.3.1 轴承元件不得有裂纹、脱落、伤痕、锈斑、点蚀或变色等。保持架应完整无变形。转动灵活,无异响。4.3.2 轴承内圈与轴颈、轴承外圈与轴承座的配合应符合技术文件规定;无具体规定时,应

    10、符合表43及表44的规定。不得采取在轴颈上打麻面或加垫的办法来处理该项配合出现的间隙。4.3.3 滚动轴承径向磨损间隙不得超过表45的规定。4.3.4 安装圆锥滚柱轴承时,必须用垫调整轴向间隙,使其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无规定时,应符合表1-46的规定。表1-43 轴承内圈与轴颈配合(k6) 单位mm轴承内径配合过盈量30505080801201201801802500.0020.0300.0020.0360.0030.0450.0030.0530.0040.063表1-44 轴承外圈与轴承座配合(J7) 单位mm轴承外径配合间隙(+)或过盈量()5080801201201501501801802

    11、50250315315400400500+0.0310.012+0.0370.013+0.0440.014+0.0510.014+0.0600.016+0.0710.016+0.0790.018+0.0880.020表1-45 滚动轴承径向磨损间隙 单位mm轴承内径磨损极限间隙183030505080801201201801802500.100.150.200.250.300.35表1-46 圆锥滚柱轴承轴向间隙 单位mm轴 承 内 径轴 向 间 隙30505080801201201801802500.050.120.060.140.070.170.080.200.100.244.3.5 装配

    12、轴承轴颈的表面粗糙度Ra0.8m ,轴承座孔的表面粗糙度Ra1.6m。4.3.6 轴承润滑的油量要适当,油质应符合规定,轴承座不得漏油。4.3.7 装配时应将轴承上注有字样的端面朝外,轴承必须紧贴在轴肩或间隔套上,不得有间隙(可调整的轴承例外)。4.3.8 滚针轴承的表面不得有划痕或退火现象。拆卸时不得混套,应原套装在原轴上。同一组滚针的直径差不得超过0.005mm。滚针直径磨损量不得超过0.02mm。4.4 轴承在运行中应无异常响声,轴在轴承上的振幅不得超过表1-47的规定。运行中的温度:滚动轴承不得超过75oC;滑动轴承不得超过65 oC,或按厂家技术文件执行。表1-47 轴在轴承上的振幅

    13、转速,r/min10001000750600500允许振幅/mm0.080.100.120.160.205 联轴器5.1 联轴器两轴的同轴度和端面间隙应符合表1-51的规定。表1-51 联轴器同轴度和端面间隙 单位 mm类 型外型直径端面间隙两轴同轴度径向位移倾斜()弹性圈柱销联轴器70260260410410500设备最大轴向窜量加230.100.120.151.0齿轮联轴器250300500500900900140051015200.200.250.300.351.0蛇型弹簧联轴器2002004004007007001350设备最大轴向窜量加230.100.200.300.501.05.2

    14、 弹性圈柱销联轴器5.2.1 两个半联轴器的任何两个穿柱销的孔对准后,柱销应能自由地穿入其它各孔。5.2.2 弹性圈的内径与柱销应紧密配合,外径与孔应有0.30.7mm的间隙。柱销螺母应有防松装置。5.3 齿轮联轴器齿厚磨损不得超过原齿厚的20。5.4 蛇型弹簧联轴器的弹簧不得有损伤,厚度磨损量不得超过原厚度的 10。5.5 液力偶合器5.5.1 泵轮、透平轮及外壳不得有变形、损伤、腐蚀或裂纹。外壳有轻微裂纹,可焊补修复,但应消除内应力。5.5.2 修理时应做静压试验,充入0.3MPa的气压,将液力偶合器的充气口封住,保持5min,压力不得下降。5.5.3 有离心转阀的液力偶合器,必须加试离心

    15、转阀的动作情况,其动作应灵活可靠。5.5.4 液力偶合器检修后应做静平衡试验,其重心对旋转轴心的偏移不超过0.02mm。5.5.5 液力偶合器必须采用难燃液为工作介质(调速型液力偶合器不受此限)。5.5.6 易熔合金塞必须完整,其熔化温度应符合各型号液力偶合器的规定。6 齿轮6.1 齿轮不得有断齿,齿面不得有裂纹和剥落等现象。6.2 齿面出现早期点蚀,如不再发展,仍可继续使用。但达到如下情况之一时,必须更换: 1 点蚀区高度为齿高的100; 2 点蚀区高度为齿高的30,长度为齿长的40; 3 点蚀区高度为齿高的70,长度为齿长的10。6.3 齿面不得有严重胶合(即胶合区达到齿高的1/3,齿长的

    16、1/2)。6.4 齿面出现轻微磨损可继续使用,但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1 硬齿面齿轮,齿面深度磨损达硬化层深度的40; 2 软齿面磨损量达到齿厚的5; 3 开式齿轮齿厚磨损达原齿厚的10。6.5 圆柱齿轮副啮合时,齿长中心线应对准,偏差不得大于1mm。圆锥齿轮副啮合时,端面偏差不得大于1.5mm。6.6 新更换齿轮副的啮合,接触斑点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圆柱齿轮沿齿长不小于50,沿齿高不小于40; 2 圆锥齿轮沿齿高、齿长均不小于50; 3 圆弧齿锥齿轮沿齿高、齿长均不小于3050; 4 蜗轮沿齿长不小于35,沿齿高不小于50; 5 圆柱齿轮副、蜗轮副的接触斑点的分布位置应趋于齿面的中部;

    17、圆锥齿轮应在齿面的中部,并接近小端。6.7 渐开线圆柱齿轮副装配时,中心距极限偏差、最小侧隙应符合有关技术文件规定,或执行表1-61及表1-62的规定。表1-61 渐开线圆柱齿轮中心距极限偏差(fa) 单位 m精度等级5678910齿轮副的中心距/mm801201201801802502503153154004005005006306308008001000100012501250160016002000200025002500315017.520.023.026.028.531.535.040.045.052.062.075.087.0105.02731.536.040.544.548.55

    18、5.062.070.082.097.0115.0140.0165.043.550.057.565.070.077.587.0100.0115.0130.0155.0185.0220.0270.0表1-62 齿轮副最小侧隙(Jnmin) 单位 m齿轮的装配条件闭式开式齿轮副的中心距/mm1251801802502503153154004005005006306308008001000100012501250160016002000200025002500400016018521023025028032035042050060070095025029032036040044050055066078

    19、0920110015006.8 圆弧齿轮副的侧隙按JB92967的基准齿形,模数mn26,设计侧隙为0.06mn;模数mn732,设计侧隙为0.04mn。经跑合后实际侧隙不得小于上述设计数值的2/3。6.9 圆锥齿轮装配时,保证侧隙(包括圆弧齿锥齿轮)应符合表1-63的规定。6.10 蜗轮副装配时,中心距极限偏差及最小侧隙应符合表1-64的规定。表1-63 圆锥齿轮保证侧隙 m结合形式锥 距/mm80120120200200320320500500800闭式130170210260340开式260340420530670表1-64 蜗轮副中心距极限偏差与最小侧隙 m项目中 心 距/mm4080

    20、80160160320320630中心距极限偏差最小侧隙6595901301101901302606.11 齿轮副侧隙的检查。6.11.1 用压铅丝法检查齿轮的侧隙时,在齿面沿齿两端平行放置两条铅丝,铅丝直径约为该齿轮规定侧隙的4倍,圆锥齿轮、圆弧齿锥齿轮不超过侧隙的3倍。转动齿轮挤压后,测量铅丝最薄处厚度,即为所测的侧隙。6.11.2 用百分表检验时,将百分表测头与齿轮齿面垂直接触,转动与百分表测头接触的齿轮,测出其游动量即为所测的间隙。6.12 更换齿轮时,应装完一对检查一对。圆弧齿锥齿轮应按照标记成对更换。6.13 装在滑动花键轴上的齿轮,应能在轴上灵活平稳的滑动。6.14 齿轮装完后,

    21、用人力盘动检查,转动应灵活、平稳,并无异响。6.15 齿圈与轮心配合必须紧固。铸铁轮心不得有裂纹;铸钢齿轮的轮毂如有裂纹,允许用焊补方法修复。6.16 齿轮轮毂轴孔与轴的配合、连接件如螺栓、键等,必须紧固,不得松动。7 减速器箱体7.1 减速器箱体不得有裂纹或变形,如果有轻微裂纹,允许焊补修复,但应消除内应力。铸铁箱体只允许在非主要受力部位焊补,如裂纹已贯通两轴孔时,必须更换。7.2 减速器箱体接合面应平整严密,垫应平整无褶皱,装配时应涂密封胶,不得漏油。7.3 减速器箱体结合面的平面度允差不得超过0.05mm。结合面上的划痕长度不得大于结合面宽度的2/3,深度不得超过0.30.5mm。7.4

    22、 减速器箱体轴孔磨损后,在强度允许条件下,可扩孔镶套修复,但与其相对应的轴孔的平行度、两锥齿轮的垂直度允差应符合技术文件要求。7.5 盖板不得有裂纹或变形,接触面应平整严密,平面度不得超过0.3mm。7.6 机壳及盖板所有隔爆面,应符合GB3836.2隔爆型电气设备d的规定。7.7 减速器试验7.7.1 减速器应按技术文件选用润滑油或润滑脂,油量适当,油压正常。7.7.2 空载跑合试验,正、反运转各半个h,应无异响,温升正常。7.7.3 做3h满负荷试验,减速器温度不得超过生产厂家技术文件的规定。7.7.4 试验时,减速器的结合面和各轴头无渗漏现象。8 圆环链及链轮8.1 圆环链节距伸长量应不

    23、大于原节距的3。链环直径磨损量不得大于3mm。8.2 链轮齿面应无裂纹或严重变形,最大磨损量:节距64mm及以下不得大于5mm;节距86mm及以上不得大于6mm(用圆环链平置于链轮上,检查圆环链上表面与轮毂的距离)。9 密封件9.1 密封件的拆装必须使用专用工具。各部密封件齐全完整,性能良好,不漏油。9.2重复使用或新更换的密封件,其质量应符合GB2452.1-92、GB9877.1-88的规定。9.3 浮动油封的密封环不得有裂纹、沟痕,必须成对更换,成对使用。9.4 更换密封件时,应检查密封件的性能,如发现发粘、变脆、变色时,不得使用。密封表面无损伤,油封骨架不变形。9.5 各部接合面的纸垫

    24、、石棉垫、耐油胶垫应平整,无褶皱,眼孔一致,符合原设计的尺寸和材质。9.6 油封弹簧松紧适宜,油封硬度应为邵氏8590度,在弹簧压力下其内径比轴颈小的压缩值应符合表1-91的规定。表1-91 油封内径压缩值 mm油封内径名义尺寸309090180180油封内径比相应轴颈小1.52.02.02.52.53.09.7 “O”型密封圈松紧适宜,装在槽内不得扭曲、切边,保持性能良好。10 高压胶管与管接头10.1 新的或重复使用的胶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接头无严重锈蚀、变形、毛刺,能顺利插入配合件,在无压工况下应可以自由旋转; 2 检修时必须重新更换“O”形圈和挡圈; 3 胶管外层橡胶在每米长度上

    25、其破损不多于两处,破损面积每处不大于1cm2,破损处距管接头在200mm以上,且金属网未被破坏; 4 胶管无折痕、压痕或明显的永久变形。10.2 胶管内部必须严格清洗,不得有污垢。10.3 严重损坏的胶管,可切去损坏部分,重新扣压接头。10.4 新扣压的接头应用额定工作压力的1.5倍进行试验,保持5min,不得有渗漏、鼓包或接头位移等现象。10.5 胶管接头的拨脱力应符合表1-101的规定。表1-101 高压胶管接头的拨脱力序号胶管型号拨脱力不小于,kN/根12345678KJR6600/LKJR8420/LKJR10380/LKJR13300/LKJR16210/LKJR19180/LKJR25150/LKJR32110/L6810101015181811 涂饰11.1 设备经过大修后均应涂刷防锈漆(已有防锈层者例外)。11.2 涂漆前,必须清除毛刺、氧化皮、粘砂、油污等脏物。11.3 特殊部位如油嘴、油杯、注油孔、油塞、防爆标志等部件的外表应涂红色油漆,以引起注意。


    注意事项

    本文(设备检修质量标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