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细胞生物学简史doc.docx

    • 资源ID:4725034       资源大小:24.26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细胞生物学简史doc.docx

    1、细胞生物学简史doc细胞生物学简史1590荷兰眼镜制造商J.Janssen和Z.Janssen父子制作了第一台复式显微镜,尽管其放大倍数不超过10倍,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665英国人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栎树皮)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称呼他所看到的类似蜂巢的极小的封闭状小室(实际上只是观察到到纤维质的细胞壁)。1672英国人Nehemih Grew出版了The Anatomy of Vegetables,注意到了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与细胞质的区别。Grew还提出了组织和组织学的

    2、概念。1680荷兰人Antony van Leeuwenhoek成为皇家学会会员,一生中制作了200多台显微镜和500多个镜头。他是第一个看到活细胞的人,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等。1758英国望远镜商人John Dollond发明消色差显微镜。1802法国人Charles Brisseau Milbel,认为植物的每一部分都有细胞存在,“the plant is wholly formed of a continuous cellular membranous tissue。Plants are made up of cells,all parts of whi

    3、ch are in continuity and form one and the same membranous tissue。”。1806Pierre Jean Robiquet和Louis-Nicholas Vauquelin首次分离出第一个氨基酸天冬酰胺。1809法国人Jean-Baptiste de Lamark发表Philosophie zoologique,提出“物种进化”,“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遗传”理论。Lamark为法国退伍陆军中尉,50岁成为巴黎动物学教授,他认为只有具有细胞的机体,才有生命。“It has been recognized for a long time

    4、 that the membranes which form the envelopes of the brain,of the nerves,of vessels,of all kinds of glands,of viscera,of muscles and their fibers,and even the skin of the body are in general the productions of cellular tissue。But no one,so far as I know,has yet perceived that cellular tissue is the g

    5、eneral matrix of all organization and that without this tissue no living body would be able to exist,nor could it have been formed。”1812苏格兰人Sir D. Brewster 发明油浸物镜,并改进了体视显微镜。1831英国人Robert Brown 发现植物细胞核。1832比利时人Barthelemy C. Dumortier观察了藻类的细胞分裂,并认为细胞来源于原来存在的细胞。1835法国人Felix Dujardin观察动物活细胞时发现“肉样质”(Sarc

    6、ode)。1835德国人H. von Molh 仔细观察了植物的细胞分裂,认为是植物的根和芽尖极易观察到的现象。1837捷克人Jan Evangelista Purkyne(Purkinje)把机体描述为是由几部分所组成的,即汁液(包括血液、浆液和淋巴),松散联接的纤维(腱)以及“颗粒”,也即动物细胞。1838德国人Theodor Schwann提出了“细胞学说”(Cell Theory);1939年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结构和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Mikroskopische Untersuchungen ber die bereinstimmung in der Struktur und d

    7、em Wachstum der Tiere und Pflanzen)。1838德国人Matthias Jacob Schleiden发表“植物发生论”(Beitrge zur Phytogenesis),认为无论怎样复杂的植物都有形形色色的细胞构成。Gerardus Johannes Mulder提出protein一词。1839Jan Evangelista Purkyne(Purkinje)用protoplasm这一术语描述细胞物质,“Protoplast”为神学用语,指人类始祖亚当。1841波兰人Robert Remak发现鸡胚血细胞的直接分裂(无丝分裂)。1842瑞士人Karl Wil

    8、helm von Ngeli观察了植物的细胞分裂。1846德国人Hugo von Mohl研究了植物原生质,发表了“identifies protoplasm as the substance of cells”。1848德国人Wilhelm Hofmeister描绘了鸭跖草Tradescantia的花粉母细胞,明确的体现出染色体,但他没有认识到之一重要性,40年后德国人H. von Waldeyer因这一结构可被碱性染料着色而定名为Chromosome。1855德国人Rudolf Ludwig Karl Virchow提出“一切细胞来源于细胞”(omnis cellula e cellula

    9、)的著名论断,进一步完善了细胞学说。1859英国人Charles Darwin出版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著名的进化论。1861德国人Max Schultze 认为动物细胞内的肉样质和植物体内的原生质具有同样的意义。他给细胞的定义是:“the cell is an accumulation of living substance or protoplasm definitely delimited in space and possessing a cell membrane and nucleus。”1864德国人Max Schultze 观察了植物的胞间连丝。1865德国人Julius von

    10、 Sachs发现叶绿体。1866奥地利人Gregor Mendel发表了对豌豆的杂交试验结果,提出遗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1866 Ernst Heinrich Hckel hypothesizes that the nucleus of a cell transmits its hereditary information1868英格兰人Thomas Henry Huxley在爱丁堡作题为“生命的物质基础”(On the Physical Basis of Life)的演讲报告时首次把原生质的概念介绍给了英国公众。1869瑞士人Johann Friedrich Miescher从脓细胞

    11、中分离出核酸。1876德国人Oskar Hertwig发现海胆的受精现象。1879德国人Walther Flemming观察了蝾螈细胞的有丝分裂,于1882年提出了mitosis 这一术语。后来德国人E. Strasburger(187680)在植物细胞中发现有丝分裂,认为有丝分裂的实质是核内丝状物(染色体)的形成及其向两个子细胞的平均分配,动植物的受精实质上是父本和母本配子核的融合,并于1984提出了Prophase和Metaphase的概念。1881法国人Edouard-Grard Balbiani.在摇蚊幼虫的唾腺中发现巨型染色体。1882德国人Edouard Strasburger提出

    12、细胞质(cytoplasm)和核质(nucleoplasm)的概念。Walther Flemming发现灯刷染色体,并为有丝分裂定名。1883比利时人Edouard van Beneden证明马蛔虫Ascaris megalocephala配子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并且在受精过程中卵子和精子贡献给合子的染色体数目相等。E. van Beneden和德国人T. Boveri发现中心体。Arthur Meyer发现叶绿体。1883-1903Albrecht Kossel 发现DNA包含四种碱基:adenine(A)、cytosine(C)、guanine(G)和thymine(T)。他因此获

    13、得1910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1884-85Oskar Hertwig、Edouard Strasburger、Rudolf Kolliker和August Weismann分别独立提出染色体是遗传的基础物质。1885德国人August Weismann提出种质论。1886德国人Ernst Abbe 发明复消差显微镜,并改进了油浸物镜。1887August Weismann推测在有性生殖的生物中,染色体数目周期性减半1888德国人Heinrich Wilhelm Gottfried Waldeyer 为染色体定名。1890德国人Richard Altmann 描述了线粒体的染色方法,他推测线粒

    14、体就像细胞的内共生物,并认为线粒体与能量代谢有关。他还于1889年提出了核酸的概念。德国人Theodor Boveri发现卵子和精子为合子提供同样的染色体数目。1895德国人Wilhelm Conrad Roentgen发现X-射线。1896美国人Edmund Beecher Wilson出版The Cell in Development and Heredit。1897德国人Edaurd Buchner证明发酵是由酶引起的催化过程。并因此获得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1898意大利人Camillo Golgi用银染法观察高尔基体。Carl Benda用结晶紫对线粒体染色,提出mitochond

    15、rion这个术语。1900Hugo de Vries(荷兰)、Erich Tschermak von Seysenegg(奥地利)和Karl Correns(德国)分别重新发现孟德尔在34年前发表的遗传法则。1901荷兰人Hugo de Vries提出“突变”这一概念。1902Walter Sutton 和Theodor Boveri提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认为孟德尔遗传单位存在于染色体上。1904英国人William Bateson描述了基因连锁现象,认为一个特殊的性状可能是由不止一个基因引起的。1905美国人Clarence McClung shows that female mammals

    16、 have 2 X chromosomes and that males have an X and a Y1907美国人Ross Granville Harrison发明组织培养。1908美国人T. H. Morgan以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为材料开始著名的遗传学实验,1910年提出遗传的染色体理论,1919年发表“遗传的本质”(Physical Basis of Heredity)。1926年发表“基因学说”(The Theory of the Gene)1910美国人Thomas Hunt Morgan发现连锁定律。1911美国人Peyton Rous发现鸡肉瘤病

    17、毒,因此获得1966年的诺贝尔奖。1924德国人Robert Joachim Feulgen和Heinrich Rossenbeck发明了DNA特异性Feulgen染色法。1925瑞典人Theodor Svedberg 发明超速离心技术,并使用它分离蛋白质。他还因对胶体化学中分散系统的研究而获得1926年诺贝尔化学奖。1926美国人James Batcheller Sumner首次制备酶的结晶,并证明酶是蛋白。他因此获得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1928英国人Frederick Griffith发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现象。1929德国人Karl Lohmann发现ATP,标志着生物能学研究的开

    18、端。1932荷兰籍德国人Frits Zernike设计了相差显微镜(phasecontrast microscope),并因此获1953年诺贝尔物理奖。1932德国人Max Knolland和Ernst August Friedrich Ruska发明电子显微镜,1940年美国和德国制造出分辨力为0.2nm的商品电镜。1933瑞典人Arne Tiselius发明电泳的方法,获得1948年诺贝尔化学奖。1934Martin Schlesinger分离纯化了噬菌体,证明噬菌体由DNA及蛋白质所组成。1935美国人Wendell M. Stanley首次得到烟草花叶病毒的结晶体,于1936年分离出核

    19、酸。1938William Thomas Astbury and Florence O. Bell首次发表脱氧核糖核酸的X光衍射研究。洛克菲勒基金会的Warren Weaver提出molecular biology 这一词汇1940德国人Gustav Adolf Kausche和 Helmut Ruska 发表了世界第一张叶绿体的电镜照片。1941美国人George W. Beadle 和 Edward L. Tatum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的概念。1942Salvador Edward Luria和Thomas Foxen Anderson利用电镜观察了噬菌体的形态和特征。1944美国人Oswa

    20、ld Avery,Colin MacLeod和Maclyn McCarty通过微生物转化试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奥地利人,1933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Erwin Schrdinger 1944 发表 What is Life一书,使很多物理学家进入生物学的研究领域,促进了生物学的发展。1945Keith Porter,Ernest Fullam and Albert Claude发现小鼠成纤维细胞中的内质网。1947Sam Granick 和Keith Roberts Porter得到清晰的叶绿体电镜照片。1949加拿大人M. Bar发现巴氏小体。1950奥地利人Erwin Chargaf

    21、f提出任何细胞中A和T,G和C的碱基比率是恒定的。否定了四核苷酸理论。研究了核酸的化学性质及酶液降解机理。Linus Carl Pauling 和Robert B. Corey提出蛋白质结构的-螺旋模型。Callan HG和Tomlin SG观察了核膜的超微结构。1951James Bonner等人发现线粒体与细胞呼吸有关。1952美国冷泉港卡内基遗传学实验室的Martha Chase和Alfred Hershey利用噬菌体同位素标记感染实验,进一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他们将噬菌体外壳的蛋白质用35S标记,核酸用32P标记,结果进入宿主细胞能复制的是32P标记的核酸,35S蛋白质外壳留在宿

    22、主细胞的外面。Robert Briggs and Thomas King将蛙囊胚细胞核转植到去核的蛙卵内,表明移植核能进行分化。Rosalind Elsie Franklin拍摄到清晰的DNA晶体的X-衍射照片。1953Rosalind Elsie Franklin根据X射线衍射分析,认为DNA是一种对称结构,可能是螺旋。美国人James Dewey Watson和英国人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提出DNA双螺旋模型。1954Dalton AJ和Felix MD观察了高尔基体的超微结构。1955比利时人Christian de Duve发现溶酶体和过氧化物酶体。Se

    23、ymour Benzer建立了染色体的精细作图方法和互补测验。提出了“顺反子CISTRON”概念。Severo Ochoa和Marianne Grunberg-Manago发现第一个RNA聚合酶多核苷酸磷酸化酶,并体外合成多聚核苷酸。1956Arthur Kornberg等人结晶DNA聚合酶。美籍华人蒋有兴利用徐道觉发明的低渗处理技术证实了人的2n为46条,而不是48条。1957J. David Robertson用超薄切片技术获得了清晰的细胞膜照片,显示暗-明-暗三层结构。1958Francis Crick提出中心法则。Matthew Meselson and Franklin Stahl用

    24、同位素标记实验证实了DNA的半保留复制。1960Francois Jacob,David Perrin,Carmen,Sanchez和Jacques Monod提出操纵子Operon概念。1961英国人Peter Mitchell提出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偶联的化学渗透学说,因此获1978年诺贝尔化学奖。Francis Crick,Sydney Brenner等证实了遗传密码为三联密码。Marshall W. Nirenberg和Heinrich J. Matthaei建立了无细胞系统,初步破译了AAA,UUU,GGG和CCC四个密码子。1964Yanofsky C. 等通过对E.coli的Trp合

    25、成酶的研究建立了基因和蛋白质的共线形关系。Marshall W. Nirenbergvv等通过三联体结合实验破译全部有义密码子。1965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6John H. Sinclair and Barbara J. Stevens发现线粒体具有环状DNA。1967Martin Gellert从大肠杆菌中发现DNA连接酶。1968Hamilton O. Smith,KW Wilcox和TJ Kelley发现DNA限制性内切酶。Smith因此与Werner Arber和Daniel Nathans共享1978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1969Joseph G. Gall和 Ma

    26、ry Lou Pardue发展了原位杂交技术。Boone CM和Ruddle FH用仙台病毒使人、鼠细胞融合。1970美国人David Baltimore和Howard Martin Temin分别独立发现逆转录酶。而与Renato Dulbecco共享1975诺贝尔生理医学奖。1971美国人Daniel Nathans 和Hamilton Smith发展了核酸酶切技术。1972美国人Paul Berg建立了DNA体外重组技术,并因此获得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1973美国人Stanley Norman Cohen和Herbert Wayne Boyer将外源基因拼接在质粒中,并在大肠杆菌中表

    27、达,从而揭开基因工程的序幕。1975英国人Frederick Sanger设计出DNA测序的双脱氧法。于198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此外Sanger还由于1953年测定了牛胰岛素的一级结构而获得1958年诺贝尔化学奖。Gnter Blobel和 他的博士后学生Bernhard Dobberstein提出信号假说,Blobel因此获得1999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Georges J.F. Khler和Csar Milstein建立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因此与Niels K. Jerne共享1999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1976美国人J. Michael Bishop和 Harold E. Varmu

    28、s发现鸟类肉瘤病毒中含有癌基因,并因此获得1989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日本人Susumu Tonegawa发现免疫球蛋白基因重组,并因此获得1987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1977Louise Chow 和Richard Roberts、Phillip Sharp分别发现真核基因具有内含子,提出断裂基因的概念。后两者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1978ACY Chang,JH Nunberg,RJ Kaufman,HA Erlich,RT Schimke and. SN Cohen 首次将真核基因(dhfr)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1981瑞士人G. Binnig和H. RoherI在B

    29、M苏黎世实验中心(Zurich Research Center)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而与电镜发明者Ruska同获1986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Thomas Cech发现四膜虫rRNA的自剪接现象。Cech因此与Sidney Altman共享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Julian Banerji,Sandro Rusconi和Walter Schaffner发现增强子。1982美国人Stanley B. Prusiner发现蛋白质因子Prion,更新了医学感染的概念,于1997年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1983美国人Kary B. Mullis发明PCR仪,建立了DNA体外扩增技术。1987年发表了

    30、“Specific synthesis of DNA in vitro via a polymerase-catalyzed chain reaction”,于199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984德国人G. J. F. Kohler、阿根廷人C. Milstein 和丹麦科学家N. K. Jerne由于发展了单克隆抗体技术,完善了极微量蛋白质的检测技术而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William McGinnis等发现果蝇的同源异型盒及同源异型基因。1987Maynard Olson建立酵母人工染色体(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s,YACs)技术,用于大片段基因克隆。19

    31、89人类基因组组织HUGO(Human Genome Organization)成立,负责协调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的实施。1990美国能源部(US Department of Energy)和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1991Mark Adams and colleagues提出表达序列标记(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的概念。1992Mel Simon 等建立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cial chromosomes,BACs),用于大片段基因克隆。1994Marc Wilkins提出蛋白质组(Proteome)概念。1996美籍华人王晓东发现几种由线粒体途径引起的细胞凋亡。多利羊在卢斯林研究所诞生,成为世纪末的重大新闻。多利是Ian Wilmut领导的研究小组克隆的。1998美国人T. Wakayama和R. Yanagimachi成功地用冻干精子繁殖出小鼠。2000世界首例克隆猪在苏格兰诞


    注意事项

    本文(细胞生物学简史doc.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