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城市地理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汇总.docx

    • 资源ID:4666345       资源大小:34.99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城市地理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汇总.docx

    1、城市地理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汇总1、名词解释 1、城市:指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P1) 。 城镇:比镇或镇大,且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称为城镇。中心地:城市化地区中没有建制的地方,人口不少于1.5万。2、规模经济:某一生产企业,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后,才可能生产收入大于生产成本,逐步达到经济合理的原则,但当生产规模超过某一最高限度后,生产成本又可能上升,以致超过生产收入,达到无利润可得,并要亏本的地步。积聚经济: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后产生的经济效果和向心力促使城市发展,当集中程度超过某一限度后,再集聚会带来不经济,产生离心力,需

    2、抑制或减小城市规模。 3、逆城市化:整个大都市区出现了人口负增长,人们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由中心城区向城市外围边缘地区迁移的过程。再城市化:在逆城市化发展到某一程度后,由于城市更新等措施,城市中心再次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中央区域人口数量回升。4、城市职能:某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所起的作用,或承担的分工。城市性质: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5、首位度:一国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例。 6、位序-规模法:从城市的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的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 7、生长极理论:

    3、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以不同地强度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并按各种传播途径,对整个区以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点就是具有成长及空间聚集意义的生长极。 8、城镇体系: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的集合。9、城市热岛效应:城市是以钢筋混土为主的人造下垫面,有反辐射和热辐射,可使气温增高,因此城市平均气温一般比郊区高0.5-1,冬季平均气温高1-2,这种现象称城市热岛效应。10、尘盖:与热岛有关的另一种现象就是有大量微小粒子悬浮于城市上空,呈盖子形状,称为尘盖。11、均质性:是指城市地域在职能分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保持等质,排斥异

    4、质的特性。12、均质地域:是指在均质性能作用下,城市地域中表现的那些与周围毗邻地域存在着明显职能差别的连续地段。13、CBD:中心商务区是城市中金融、贸易、信息、展览、会议、经营管理、旅游机构及设施,公寓及配套的商业文化、市政、交通服务设施等商务活动和人流最集中、交通最便捷建筑密度最高、吸引力和服务范围最大的区域,同时她也是低价最高的地区。14、邻里:城市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相同社会特征的人群的汇集。15、社区:一定地域,相互作用不同社会特征的人类生活共同体。16、社会区:是指占据一定地域,具有大致相同生活标准,相同生活方式,以及相同社会地位的同质人口的汇集。17、首位城市:在规模上与第二位城市

    5、保持巨大差距,吸引了全国城市人口的很大部分,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18、首位分布:首位度大的城市规模分布。19、巨城市:指人口达800万以上的城市。超级城市:指4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20、城市网络化:指由各种现代交通手段、通讯手段、管道和绿地等为载体(网),各类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城镇为基础(络)组成的,具有高度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能量交换的城乡系统。 21、配第克拉克定律: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道路大致沿着从第一产业为主转向以第二产业为主再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顺序进行。22、外围市区:指的是内部市区外缘与郊区接壤的环状地带通常称为城乡结合部。中间市区:

    6、指的是夹在城心地区与外围市区之间的环状区域。23、城心:指城市商业服务业和办公事业集中,交通线路汇集,位置大体适中的实际上的城市中心区。24、大都市区:是国外最常用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25、大都市带:由连成一体的许多都市区组成,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活动上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26、27、中心县:简单地说即中心城市所在的县或至少有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化地区里的县。 28、.基本/非基本比率(B/N):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部分与非基本部分的比例关系。2

    7、9、城镇体系:也称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30、城市的地理位置:是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相结合的特点,有利的结合即有利的城市地理位置,必然促进城市的发展,反之亦然。31、相对位置:所谓相对位置是指某城市对该城市周围的一切物质的空间关系,是一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变化的地理因素,它决定了城市的个性和城市的发展前途,但对城市形态和空间结构并步一定有直接影响。 46.地基允许承载力:是指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房屋和构筑物的沉降量不超过允许值的地基承载能力。32、城市风:由于城市中

    8、心温度高,郊区温度低,城市空气受热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向郊区流动,在郊区下沉,下沉气流与郊区向城市补充的气流合在一起向城市中心吹去,这种气流被称为城市风。 1. 首位度:一国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例。 首位城市:在规模上与第二大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全国人口的大部分,且在全国的政治 经济 社会 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2. 位序-规模法:从城市的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的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 3. 城市金字塔:把全国或者区域内的城市按照城市规模进行等级划分,则会发现城市规模和城市数量呈负相关关系,即城市等级越高,城市规模越大,城市数量越少,反之,越多。把这种关系用图表表示出来

    9、,就形成了城市金字塔。4. 生长极理论: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以不同地强度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并按各种传播途径,对整个区以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点就是具有成长及空间聚集意义的生长极。法国地理学家布德维尔把增长极同极化空间,城镇联系起来,使得增长极有了具体的地理位置,增长极的极一般位于城镇或其附近的中心区域。 5. 市带县体制:为了发挥城市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的作用,设立地级市,各种人力,资源条件集中,加速地级市经济发展,进而带动周边县发展的一种体制。 三.问答题 1.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城市问题研究

    10、。 2. 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 答:产业构成不同人口规模不同建筑密度及景观不同物质构成不同职能不同生活方式不同。 3. 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的特点? 答:多核心交通走廊密集的交互作用规模特别庞大国家的核心区域。 4. 戈特曼认为世界上由哪6个大都市带? 答:波士华大都市带芝匹兹、美国大湖沿岸都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英格兰大都市带西北欧大都市带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地区。5. 我国城市按其所在的区域地形分类,有哪几种类型? 答:滨海城市三角洲平原城市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平原中腹的城市高平原上的城市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中山谷地城市高山谷地城

    11、市6. 转运功能可分成哪三类? 答:实体转运商业性转运政治性转运 7. “城市化”一词的含义? 答: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是人口集中的过程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8. 城市化分为哪三种类型? 答:正统的城市化类型假城市化和过度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9. 城市兴起和成长额一般前提是什么? 答:第一前提,剩余粮食的生产能力第二前提,农村有劳动能力的剩余人口第三前提,城市对农村人口的吸收能力 10. 城市化有哪些类型? 答: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积极型城市化与消极型城市化自上而下型城市化与自

    12、下而上型城市化 11. 古希腊城市是早期城市的典型,其特点是什么? 答:多位于利于农业、防御、贸易之处多有城墙宗教在城市布局中占主导地位中心广场多为宗教和政府建筑从中心放射出的林荫道商人、工匠多居住在工作地农民交粮以换取城市的保护 12. 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是什么? 答: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大城市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乡村向城市移民为主 13.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是什么? 答: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14.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 答: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国民生产总值预测

    13、法多指标综合分析预测法 15.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有哪些? 答:基本部分:离心型的基本活动向心型的基本活动;非基本部分:为了满足本市基本部分的生产所派生的需要为了满足本市居民正常生活所派生的需要;城市的非基本部分应该和基本部分保持必要的比例 16.划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 答:普查法残差法区位商法(或宏观法)正常城市法最小需要量法 17.居民构想图的构成要素? 答:路径界线或边沿区或区域枢纽或节点标志 18.“三个为主”的环境保护管理措施有哪些? 答:组织上以地方为主手段上以立法和规划为主方法上以环境质量评价为主 19.我国城市有哪些住宅问题? 答:住宅建设满足不了人口增长和

    14、人民生活提高的需要现行住房制度弊端尚未得到克服城市危房、棚户区改造步履艰难推行住房制度改革不够理想 空间分布类型 1.离散阶段(低水平均衡阶段):对应于自给自足式,以农业为主体的阶段,以小城镇发展为主,缺少大中城市,没有核心结构,构不成等级系统。 2.极化阶段:对应于工业化兴起、工业迅速增长并成为主导产业的阶段,中心城市强化。 3.扩散阶段:对应于工业结构高度化阶段,中心城市的轴向扩散带动中小城市发展,点轴系统形成。 4.成熟阶段:(高级均衡阶段):对应于信息化与产业高技术化发展阶段,区域生产力向均衡化发展,空间结构网络化,形成点轴网络系统,整个区域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化区域。克里斯塔勒中心

    15、地理论的要点和三大原则模型克里斯塔勒理论的核心思想可概括如下:1)中心地的等级越高,其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种类就越齐全,而低等级中心地仅限于供应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少数商品和服务(点)。2)两个相领同级中心地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中心地的等级越低,其间的距离就越短,间距S与中心地等级n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3)各等级中心地及其市场区在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中,形成大小不同的层层六边形网络(网)。4)不同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之间应按K=3、4、7的原则,保持严格的比例关系廖什景观需求圆锥体。他对六边形市场做严密的经济论证,提出需求圆锥体的概念。市场网。市场区有圆锥体转变为六边形的过程,为消除圆跟圆之间

    16、的间隙,六边形的面积相对更接近圆。廖什景观中,不同等级货物的市场,可以通过改变六边形的方向和大小得到。通过六边形的旋转,从中心城市放射出六个六十度的扇面,每一个扇面有两个 三十度的扇面组成:一个是城市密集扇面,一个是城市稀少扇面。一共会得到六个密集扇面和六个稀少扇面,从而形成了“廖什经济景观”。他认为这种经济活动的空间格局有两个优势:第一,各城市间的总距离是最短的,满足中心地体系需求的运输量,交通线路缩短。第二,生产位置尽可能的结合在一起,能够实现当地最大的购买量。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与廖什景观的比较相同点:学说都是建立在理想的平原上,因而得出市场区最佳形式是六边形。不同点:1. 最终形成的中

    17、心地模式不同;原因在于;克里斯塔勒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从最高级货物的最大销售距离顺序开始,自上而下建立中心地体系;而廖什遵循利润最小化原则,从最低级货物的最小必须销售距离顺序开始,自下而上建立中心地体系。2. 克里斯塔勒模式适用于第三产业的区位,因为职能聚集是服务业的重要特征,使人们购物或者取得服务比较方便。廖什模式适用于第二产业,因为第二产业彼此相对独立,其区位易受市场交通原材料等因素影响。3. 克里斯塔勒体系十分严格,同级中心地提供同样数量的职能,且职能类型也相同。廖什模式相对更加灵活,同级中心地提供相同的职能,但不必是相同的职能类型。4、均衡增长论以纳克斯(R.Nurkse)为代表:认为

    18、落后国家和地区容易产生一种恶性循环,影响资本积累,为了打破这种贫困的恶性循环,认为落后国家和地区维持各部门均衡发展,可以避免供给方面的困难,避免恶性循环的发生;多部门平衡投资,可以使各部门互为顾客,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收入和购买力,使国内需求扩大,诱发投资,扩大生产。因而,均衡增长是提高增长速度的工具。(P222)不均衡增长以赫希曼(A.O.Hirschman)为代表:认为对不发达国家来说,因为缺乏资金,最现实的办法是在各部门之间。保持某种比例的不均衡增长 ,集中资金投入重点地区和主导部门,通过横向关联效应,吸引相同产业的发展和集中。(P222)生长极理论概念最早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克斯

    19、提出。后经赫希曼、鲍德维尔、汉森德等学者进一步发展。内容主要是: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并按各种传播途径,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点就是具有成长以及空间聚集意义的生长极。法国地理学家布德维尔把增长极同极化空间、城镇联系起来,使增长极有了确切的地理位置。增长极的“极”位于城镇或其附近的中心区域。核心-边缘理论模式:源于弗里德曼1966年发表的论著,后来缪尔达尔和赫希曼也对这一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指出:核心区是社会地域组织的一个次系统,能产生和吸引大量的革新;边缘区是另一个次系统,与核心区相互依存,其发展方向主要取决于核心区。核心

    20、区与边缘区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系统。 中心地理论的三大原则模型:(1)市场最优原则 这一原则能够确保各级中心地对它所影响的范围提供最大方便的服务 。(2)交通最优原则使次级中心之间以及次级中心与较高一级中心之间的距离最短。(3)行政最优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每一个中心地完全控制其从属的低一级的中心地,次一级中心地不能同时接受两个或两个以外高级中心地的影响。对中心地学说的评价作用:由克里斯塔勒等人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中心地学说对城市地理学乃至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是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及运用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它不仅导致“空间分析”学派的建立,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和人文地理学中理论研究和数

    21、学方法应用的热潮。可以说,正是中心地理论标志了现代城市地理学的形成。不足:(1)尽管假设在建立中心地理论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某些假设或条件不符合客观情况,从而损害了该理论的现实性。(2)中心地理论仅较适用于单纯农业区,而不适用于城市密集区。(3)克氏的中心地学说忽视了制造业发展对城市发展的作用。(4)中心地理论强调了城市间的等级联系,而忽视了那些并非同一个子系统(处于不同区域)中的第二级或更低级中心地之间的横向联系,也忽视了同一个子系统中同级中心地之间的横向联系。简述城市土地利用三模式。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基本假设是基于均质平面而推论的,城市的中心是商业会聚之地,农民初进城市时,为了找工作方

    22、便,便居住在中心商业区附近,后来以零售和服务为主的商业中心区向外膨胀,市民也向外迁移。环绕商业中心的外围是早期建造的旧房子,其中一部分被零售商业所侵占,一部分为低级住宅、小型工厂、批发商业及一些货仓的过渡地带,这一带也是新来移民居住地区。再外围的第三带,是原来较大工厂的工人住宅区。再向外第四带是较富有的中产阶级住宅区。最外围地带是富人居住区,散布着高级住宅,密度低,房舍宽敞,又称通勤人员住宅区。霍伊特的扇形模式中,保留了同心环模式的经济地租机制,加上了放射状运输线路的影响,即线性易达性和定向惯性的影响,使城市向外扩展的方向呈不规则式。轻工业和批发商业对运输路线的附加易达性最为敏感,所以呈楔形,

    23、而且不是一个平滑的楔形,它可左右隆起。至于住宅区,贫民住在环绕工商业土地利用的地段,而中产阶级和富人则沿着交通大道或河道,或湖滨,或高地向外发展,自成一区,不与贫民混杂。当人口增多,贫民区不能朝中产阶级和高级住宅区发展时,也会循不会受阻的方向作放射式发展,因此城市各土地利用功能区的布局呈扇形或楔形。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模式假设城市内部结构除主要经济胞体即中心商业区(CBD)外,尚有次要经济胞体散布在整个体系内。这些胞体包括未形成城市前,中心地系统内各低级中心地和在形成城市过程中的其它成长点。这些中心地和成长点皆随着整个城市的运输网、工业区或各种专业服务业,如大学、研究中心等的发展而发展。其中

    24、交通位置最优越的最后成为中心商业区,其它中心则分别发展成次级或外围商业中心和重工业区。哈里斯及厄尔曼还考虑到,易达性所吸引的商业、工业或贫民,本身便有排斥高级住宅的倾向。因为后者的区位因素之一便是要远离这些有碍环境的土地利用。介于两者之间的是中级住宅区。简析自然环境对城市建设的影响。(1)城市的地理位置:相对位置(大位置)决定城市的个性和发展前途;城址(小位置)决定城市的发展,城市形态和内部结构。在城市建设中应尽量避免选在易发生地震的地带上;沿河建城要充分考虑河道的变迁。(2)城市地下空间: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分散地上压力;过度抽取地下水、油、气,会引起地面沉降,造成危害;沿海城市要防止海水

    25、(咸水)侵入现象;冻土层上的建筑,要注意因取暖使冻土受热融化,影响安全;废弃垃圾埋在地下,经雨水冲刷,容易污染地下水。(3)地基承载力:地面岩土是城市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地基基础。地基允许承载力是指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房屋和构筑物的沉降量不超过允许值的地基承载能力。城市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对地基承载力有不同的要求,而不同的岩土有不同的承载力,因此,在用地选择和功能组织时尽量做到地尽其用,使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各得其所。(4)城市地形:从建设角度考虑,平原最为有利,丘陵困难较多,山地则需要更大的工程措施和投资。但过于平缓,当坡度低于03%时,则往往不利于地面水的汇集和排除;不同坡度对城市建设的影

    26、响;人工挖山填土向海、河、湖等一切低洼地和低丘、缓坡等高地要土地所造成的影响;城市建设改变地表,铺设水泥、沥青路面影响地表水的下渗,易造成洪水。(5)城市气候:气候对城市用地选择和功能布局的影响以风最为显著,风主要是指风速和风向。工业生产在目前生产技术条件下,随着生产的扩大,难免产生污染。为了尽量减少工人上下班的旅途消耗,工厂又不能远离城市、远离居住区。为了尽量争取新鲜空气,居住区就应该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对于有害卫生的大型工业联合企业,应根据定额要求,设置卫生防护带。(6)城市植被:绿化是城市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城市中起着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作用,主要作用有: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减弱噪声;调节

    27、、改善小气候;净化污水,防止火灾蔓延;某些植物还可监测大气污染,起指示报警作用。中国城市发展的战略重点应该放在什么规模的城市?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观点概括有这样几种:小城市重点论;城乡一体化论或城乡融合论;大城市重点论;中等城市重点论;大、中、小合理结构论。 结论1、关于大、中、小城市发展重点的讨论,很多是在定义概念、分析方法、约束条件不同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单就“要不要发展大城市”,“要不要发展小城镇”来说,各家所言都有合理的成分。2、对于任何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国家,特别是象中国这样的大国,永远是由大量不同规模的市镇组成的。处在城市体系不同层次的大、中、小城市都有各自特定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经

    28、过30年缓慢的城市化过程后,中国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一样,进入了全面迅速增长的阶段,各个规模等级的城市都要有大的发展,它们的发展不应该是互相对立的,而是互补的和互相联系的。 3、小城市的发展就包含了成为中等城市的因素,中等城市的发展也包含了成为大城市的因素,大城市的发展也会带动中小城市。如果用小城镇的发展来排斥大城市的发展,或把大城市的发展强调到不适当的地步,用它来排斥小城镇的发展,那么他们的道理都不足以说服人。 4、我国的城市发展方针尽管改来改去,都是在城市规模的框框里转圈子,不是发展这个规模等级的城市,就是控制那个规模等级的城市。用单纯的规模政策作为国家城市发展的总方针或基本方针,来指导这么

    29、大一个国家的城市发展难免带有片面性。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关系(联系和区别)答:城市职能:只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域中的所起的作用,或承担的分工城市性质: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者地域中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色和发展方向。联系在于城市性质是城市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进行城市只能分析;区别:性质并不等同于城市职能,城市职能分析一般利用城市的现状资料,得到的是现状职能,城市性质一般是表示城市规划期内希望达到的目标或方向;城市职能可能有好几个,职能强度和影响范围各不相同,而城市性质关注

    30、的是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的,可能合理,也可能不合理,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空间扩散的三种基本类型传染扩散:一种现象通过已经接受它的人,传给正在考虑接受它的人的扩散过程。等级扩散:一种现象在不同划分标准的空间中,由高到低或者由低到高的扩散过程。重新区位扩散:在传染扩散中,如果接受者的数量没有增加,仅仅发生了原有接受者的空间位移。不同类型城市的功能、特点和形成动因1.中心地型城市:形成动因 商品农业;功能 满足农村的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的需要;特点 职能综合,发展稳定,等级鲜明;类别 集镇、城镇、县城2.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形成动因 交通地理位置;功能 满足区际贸易和交通转

    31、运的需要;特点 职能较单一,发展起伏较大;类别 铁路沿线、铁路枢纽、渡口、河海港、边境和特区、综合运输枢纽城市3.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形成动因 天赋的资源和人类特殊需要;功能 满足某种专门需要,集聚经济,规模经济 ;特点 职能较单一,对外联系广,但联系内容单一,发展历史短但速度快, 发展起伏大;类别 矿业、工业、旅游、科学文化城等简述城市基本活动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的影响答:城市发展的内部动力主要来自输出活动即基本活动的发展,由于城市基本活动部分的发展,从输出产品和劳务中获得的收入增加。收入的一部分导致基本部分的职工对本地消费和服务需求扩大,也就导致了本地非基本部分就业岗位的增加和收入的增加。基本活动收入的另外一部分则用于本身的扩大再生产,继续为城市从外部获得更多的收入。基本和非基本活动每一次的增加都要引起当地人口的增加这样反过来又增加本地的雪球和本地人口。城市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基本和非基本两部分活动在一个地方循环往复不断集聚的过程。影响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因素答:城市B/N比在不同城市之间有很大差异。(1)是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大,非基本部分的比例有相对增加的趋势;(2)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基本部分的比例较高,而地方性的中心一般基本部分比例较低;(3)老城市在长期的发展历史中,已经完善和健全的城市生产和


    注意事项

    本文(城市地理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汇总.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