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国内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综述Word格式.doc

    • 资源ID:4656879       资源大小:9.8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内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综述Word格式.doc

    1、三是从个人和群体角度来对其下定义,前者指存在于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后者指存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群体每一个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及健康等质量因素之整和(李建民,1999)。二、人力资本的产权及其特性人力资本的产权是人力资本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忽视产权的研究。一批中国学者从企业理论的角度对人力资本的产权进行了研究。主要有三种人力资本产权的定义。1把人力资本产权理解为人力资本所有权,认为人力资本产权是存在于人体之内、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乃至健康水平等的所有权(李建民,1997)。2从企业产权角度来理

    2、解,认为人力资本产权决定人力资本所有者能否拥有企业所有权,即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张维迎)。3从产权的可交易性和合约性来理解,认为人力资本产权是市场交易过程中人力资本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等一系列权利的总称,是制约人们行使这些权利的规则,本质上是人们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黄乾,2000)。关于人力资本的产权特性,周其仁教授的论述有代表性。一方面人力资本具有一种独一无二的所有权,它天然归属个人,它的所有权限于体现它的人(周其仁,1996)。但有学者认为它的所有权可以是多元化的,但其“承载所有者”才是个人,人力资本“承载所有者”与其所有者是不同的,他们之间充满矛盾(李建民,199

    3、7)。另一方面,人力资本产权的完备性和关闭功能。它的产权权利一旦受损,其资产可以立刻贬值或荡然无存。当人力资本产权中的一部分被限制或删除时,产权的主人可以将相应的人力资产“关闭”起来,以至于这种资产似乎从来就不存在(周其仁,1996)。三、中国人力资本的现状和投资问题1关于人力资本现状的观点是比较一致的,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中国的人口数量虽然多,但真正高质量的人口却严重不足;(2)人力资本存量不足,特别是中国农村(尤其是中西部)的人力资本严重匮乏;(3)人力资本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重大差距(张凤林等);(4)我国的人力资本利用效率低下(张凤林,1999);(5)中国的人力资本结

    4、构是一种“小托大式”结构:高智能、高技术劳动力所占比重极小(刘迎秋,1997)。2关于人力资本现状形成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上的误区,没有充分发挥市场在与人力资本有关的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余雁刚,1999)。人力投资成本与收益遭到扭曲,这影响了人力资本投资。(2)资金的限制,政府财政投资是教育投资的主渠道,但受财政收入的限制;社会资金投资教育受体制的限制;居民特别是农村和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居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受收入水平的约束。另外人口数量的过度膨胀限制和影响了人口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这造成教育投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3)体制上的障碍,投资体制单一;就业体制僵化与人力流动

    5、机制的缺乏;行政官僚的管制过多(周其仁,1996)。(4)外部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智力外流”造成大量人力资本的损失(夏业良,2000)。有些学者研究表明我国中西部是人才的净流失地区。3加快人力资本形成的政策建议。(1)转变观念,认识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有学者提出了人力资本优先投资的观点。他们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比物质资本投资重要,人力资本增长的贡献潜力大于物质资本增长的贡献;人力投资是一种最基本、最有价值的生产性投资;所以人力资本投资应该优先进行(于洪平,1997)。(2)实行后发国家的人力资本“借贷策略”,获得人力资本投入与转移中的“后发利益”。通过创造优惠条件吸引吸纳各方人才,这可以节约实际

    6、投入成本,并产生递增的人力资本扩散和带动效应(夏业良,2000年)。(3)发挥政府在人力资本投资中的主体作用,并带动社会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中存在负外部性,会导致市场失灵,造成投资不足,而政府的人力资本投资能够弥补投资不足,消除市场调节造成的种种缺陷;保证人力资本形成中的机会均等(侯风云,1998)。财政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极其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但受财政收入的限制,所以要广泛吸纳社会资本进行投资。(4)加强制度建设。普及扫盲教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建立“先培训后就业”制度和在岗培训制度;建立和完善有关的教育法规、培训法规、就业法规、劳动法规,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反不正当法规和劳动者社会保障法规

    7、的建设,从法制上保证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和消除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四、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国内大部分研究都是介绍新经济增长模型,或者是引用外国的一些实证资料来论证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但也有学者分析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机理。1从人力资本的要素和效率的生产功能来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机理。人力资本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关键在于它具有特殊的生产功能。从生产过程角度看,它具有要素和效率两个方面的生产功能。前者是指人力资本是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或投入要素。后者是指人力资本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其途径是:(1)人力资本投入的增加可以提高人力资本自身的生产效率;(2)人力资本投资增加

    8、可以提高其它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力资本一方面直接对经济增长作出贡献,同时它又通过促进科学和技术进步来促进经济的增长。科学和技术进步依赖人力资本的提高,而技术进步是人力资本规模收益率不下降或者提高的根本原因。可见,经济增长依赖于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同时也依赖于人力资本的增加(李建民,1999)。2从人力资本的知识效应和外部效应来分析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人力资本的知识效应包括知识进步的需求效应、收入效应及替代效应三个方面。知识进步的需求效应是指在经济发展中有用的新知识要求新形式的物质资本,或者是要求新的劳动技能,甚至这两者都十分需要。人力资本投资的知识收入效应是指受过教育、培训

    9、具有更多知识与能力的人会具有更高的生产力,因为他们具有更高的分辨力,能随时随地抓住投资获利的机会。人力资本的知识替代效应首先表现在我们能够通过知识的进步来增加资源,人力资本在各种要素间相比较,其补充和替代作用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正是知识的替代效应,可以克服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物质资本与“原生劳动”之不足,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知识的替代效应还表现在人力资本可以产生递增的收益,消除了物质资本等要素边际收益递减对经济长期增长的不利影响。罗伯特卢卡斯认为脱离生产、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的是一般性的知识,这些人力资本能产生内部效应,即对投资者本身的生产率的贡献。通过“干中学”获得的是专业化知识,这些人力

    10、资本能产生外部效应,又叫溢出效应,即对投资者以外的要素的生产率的贡献。重要的是外部效应,使人们的平均技能水平或人力资本水平可以在人们之间传递,其结果是不仅提高自身的生产率,还增加了劳动力和物质资本的生产率,并产生了生产中的递增收益。用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解释技术进步,说明经济增长是人力资本不断积累的结果。认为知识是人力资本的一种形式,而人力资本是增长的“发动机”。五、人力资本与个人收入分配问题国内有不少这个方面的研究文献。这些文献主要分析了国内现有的分配制度的优缺点、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本的收入分配和人力资本与反贫困的关系等问题。1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应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我们认为

    11、把个人收入分配理论等同于工资理论是对马克思原则的误解,按劳分配内容应该是,在完全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做了各种社会扣除后的全部个人消费品。工资性所得根本就不是收益的分配,而仅是与生产消耗掉的生产资料需要扣除、补偿一样,是消耗掉的人力的补偿价值。劳动者作为自身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与物力资本的所有者一样,有权利参与收益分配。人力资本的收益权是指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在补偿了其劳动消耗,即得到了工资性收入的前提下,对于人力资源的盈余价值税后纯收益,有参与分配的第一位的、天然的特权,并应通过法律予以保障。因此,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应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即按人力资本在社会财富创造过程中的贡献大小和物力资本在价值创

    12、造和实现中的条件作用来分配(徐国君、夏虹,1999)。2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调整收入分配机制,激励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发挥效率。在大幅度促进高新技术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时,人们大都关注着技术本身的演进,以及政府集中国家力量进行攻坚的力度,却往往忽视了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即人力资本的作用,特别是缺乏对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从人力资本的特征来看,其具有创造无限性、监督的有限性和消耗的差异性,所以要提高人力资本开发与使用的经济效率几乎唯一有效的途径就是满足人力资本的报酬要求,即实行充分的激励制度。例如“自由竞争”与“充分报酬”就是美国硅谷形成与发展的两大根本性因素。激励创新最核心的两条:一是产权激励,二

    13、是依法保护收益。现在比较成熟的做法就是年薪制和期权制(苏东斌,2000)。3从“脑体收入倒挂”现象来说明人力资本没有得到重视,收入分配的不合理。“脑体收入倒挂”的一个基本标志是脑力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低于体力劳动者、高科技劳动的收人水平低于低技术含量劳动的收入水平,表现为两类劳动收入水平的倒置。在中国人力资本极度稀缺的情况下,却发生了脑力劳动、高技能劳动相对收入持续下降、出现了“脑体收入倒挂”现象。这是令人费解的,在实践中也产生了巨大的负作用:第一,“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第二,科学技术的研究、发明与应用受到强烈干扰;第三,教育质量和国民素质以及人力资本质量普遍下降等许多不好的影响(刘迎秋,199

    14、7)。4向落后地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是反贫困的有效途径。认为一种长期扶贫战略就是对贫困地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以工代赈”、“优惠贷款”和“项目扶贫”及中央政府在财政、税收和对外贸易等方面给予贫困地区一些特殊优惠政策,都未充分考虑贫困人口自身的因素,即贫困地区一个共同特点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落后和人力资本投资能力的极端薄弱。所以无论上述对策设计得如何完美,没有贫困地区人的智力结构的优化,没有人力资本存量的大幅度增加,反贫困就不会真正取得成功(向恒,1998)。5人力资本与再就业的关系。把人力资本具体分为文化程度、职称或技术级别、健康状况及下岗后接受职业培训情况等。通过实证资料研究表明在人力资本诸组成因

    15、素中,职称或技术级别是唯一对职工再就业情况起显著作用的因素;职称或技术级别和教育程度对再就业的职业声望有较显著影响,并且后者的影响力大于前者;职称或技术级别和教育程度对再就业收入有显著影响,并且前者影响力大于后者(赵延东、风笑天,2000)。总之,国内人力资本的研究一方面是传播人力资本理论;一方面是利用它来解释一些经济现象,如收入分配和反贫穷等问题;也有对理论本身进行大胆探索的方面,如人力资本的产权问题的研究。但对人力资本的核心理论如人力资本的形成和效率等方面缺乏研究,并且绝大部分研究缺乏实证分析,以至不那么具有说服力。但人力资本研究和发展是很有前途的,这种前途来源于人力资本强大的现实解释力。作者:中共中央党校胡锋来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年第2期


    注意事项

    本文(国内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综述Word格式.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