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单元质量评估1.docx

    • 资源ID:4648086       资源大小:33.86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单元质量评估1.docx

    1、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单元质量评估1第一单元单元质量评估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8长春高一期末)史记夏本纪:“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从材料中得出的信息是(C)A禅让制作为政治权利传承的方式未被突破B禹直接将天子位传给子启C王位世袭制开始,“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D益将王位禅让给启解析从材料的内容可知,大禹的儿子“启”取代禹的继承人“益”登上了天子的位置

    2、。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故C项符合题意。2(2018遵义高一检测)古书记载:“商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这反映出商朝王权(A)A与神权密切结合 B完全听命于天C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被神权所左右解析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是商朝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商王宣扬自己的血统是由天神赋予的,自己能通过“尊神”“事神”与上天沟通,从而神化和强化王权,以巩固统治。3(2018北京海淀区高一期末)山西曲沃晋侯苏的墓葬中曾出土过一套编钟。编钟上的一段铭文记载:“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这反映了诸侯要对周王尽的义务是(C)A朝觐述职 B镇守疆土C出征作战 D交纳贡赋解析从

    3、材料中“率乃师伐夙夷”,可知周王命令诸侯出征作战,A、B、D三项虽然是诸侯应尽的义务,但与材料不符,C项符合题意。4(2018梅州高一检测)“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封之于陈。”陈胡公属于西周时受封的(C)A王族 B功臣C先代贵族 D周边归顺贵族部落首领解析材料中“虞帝舜之后也”说明陈胡公是古代帝王的后代,因此选C项。5(2018安阳高一检测)礼记载,“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这主要反映了西周(C)A按地域分割政治权力 B宗法制与郡县制相结合C维护嫡长子的特殊地位 D天子拥有绝对专制权威解析天子是嫡长子,是天下大宗,诸侯是庶子,相对天子是小宗,故“诸侯不敢祖天子”;诸侯相对

    4、大夫而言是嫡长子,是大宗,大夫是庶子,相对诸侯是小宗,故C项正确。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按照血缘关系来分割政治权力,故A项错误;B项说法明显错误;西周时期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故D项错误。6(2018东莞高一联考)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导致东周王室衰微的政治因素是 (B )A宗法制的衰落 B分封制的瓦解C郡县制的实施 D世官制的沿袭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有利于扩大疆域巩固统治,但是后来出现强国兼并弱国,削弱了周天子的权威,所以本题选B项,A、C、D三项与东周王室衰微无关,排除。7(2018无锡高一联考) “秦始皇从根本上改变了间接统治的传统,采用官僚制度,建

    5、立起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材料中的“改变”是指(A )A推行了郡县制度 B强化了丞相的权力C创立了皇帝制度 D实行了郡国并行制解析“间接统治的传统”指的是西周以来的地方分权的分封制,而“直接统治”指的是皇帝直接任命郡县官员的郡县制,从而使得官僚体制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A项正确;强化丞相的权力未体现对地方的直接统治,故B项错误;皇帝制度的创立未体现对地方的直接统治,故C项错误;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年推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8(2018四平高一联考) “宰相”两字的古文注解揭示了中国古代从“王国”转换成“帝国”后所形成的相权的本质。“宰”有控制、掌握之意,原为“罪人

    6、在屋下执事者”,后引申为宰制的意思。“目接物曰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相权的本质是(C )A统率百官以及协调政务 B是皇权的分权制约力量C由皇权决定并为其服务 D拥有较为独立的施政权解析统率百官以及协调政务是宰相的职责,无法反映其本质,故A项错误;相权是皇权的分权制约力量,与材料信息无关,故B项错误;从“宰”有控制、掌握之意,原为“罪人在屋下执事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可知,相权由皇权决定并为其服务,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宰相拥有较为独立的施政权,故D项错误。9(2018广州高一检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其中“中央集权”指的是(D)A全国有统一

    7、的货币、度量衡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的文字C以皇权的至高无上为最基本原则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它包括两个方面,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主要反映皇帝个人专制独裁和中央对地方的严格控制。A、B两项属于为巩固中央集权制度而采取的具体措施,C项属于专制主义的含义,故选D项。10(2018湘潭高一联考)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的是(C )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由君主专

    8、制到君民共治解析题干中“现代化”指的是“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即废除先秦时的世卿世禄制,打破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体系,实行中央集权制度、依据官员政绩和才干考核的制度,故答案选C项。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说法片面,故A项排除。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是现代法治,故B项排除。君民共治不符合君主专制特征,故D项排除。11(2018兰州高一期末)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D)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思想控制C防止诸侯割据 D加强中央集权解析材料表明汉武帝注重加强对地方诸侯的管理,严格限制诸侯的活动,其意在防止诸侯割据,根本目的是

    9、削弱地方诸侯、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项。“强化君主专制”意指皇帝独揽大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排除;B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的实质也是加强中央集权。12(2018南昌高一检测)宋太祖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其核心是围绕(C)A削弱中央大将和丞相的权力 B解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C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 D削弱地方军队的实力解析抓住题干“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可知A项体现的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属于无关项;B项“解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D项“削弱地方军队的实力”,均不符合题干“其核心是围绕”要求,具有一定片面性。13(2018洛阳高一联考)秦

    10、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A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D中央对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权加强、相权削弱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规律,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故选A项;封建中央政府是不存在民主政治的,排除B项;C项是材料现象的重复,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反映皇帝和丞相的关系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项。14(2018北京学业水平测试)宋史记载的“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

    11、政令,出纳密令,以佐邦治”的机构是(D)A三司 B政事堂C门下省 D枢密院解析由材料中“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等信息,可以看出是掌管军事的,结合所学可以判断是枢密院。15(2018武汉高一联考)廷议又称集议,是中国古代朝廷的议事制度。唐代政事堂议事,程序规范,秩序井然;宋代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参加者的排编程式固定化,廷议的议程程式化,设有掌管廷议的监议御史。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D)A减少决策失误的需要 B提高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C宦官专权乱政现象严重 D君主权力独裁强化的需要解析题干反映的是唐宋时期廷议制度逐渐程式化和规范化,这是在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下,君主为维护独裁专制而采取的手段,故

    12、选D项。A项是古代廷议制度的目的之一,排除;提高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只是原因之一,排除B项;C项是君主专制独裁的结果,排除。16(2018苏州高一联考)“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差叙自公卿以下,至于郎吏,功德材行所任。茂同郡护羌校尉(官名)王琰,前数为郡守,不名为清白。而琰子嘉(即王琰之子王嘉)仕历诸县,亦复为通人(学识渊博通达的人)。嘉时还为散骑郎(官名),冯翊郡(地名)移嘉为中正。”该材料主要表明中正官(C)A以严格的考试作为录用标准 B大多在中央官员中选置产生C从各郡现任官员中选拔兼任 D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解析根据“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嘉时还为散骑郎,冯翊郡移嘉为中正”,

    13、表明中正官在各郡长官中推选,而且由现任官兼任。A、D两项在材料中均不能体现;B项“在中央官员中选置”与“各使诸郡选置中正”相悖。故C项正确。17(2018南京高一期末)后汉书袁闳传中记载:“(闳)服阙(即母死服丧),累征聘举召,皆不应。”针对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当时实行的是察举制 B当时士人厌倦官场C袁闳因“孝”被屡次举召 D察举制无法选拔出优秀人才解析由材料中信息“后汉”“征聘举召”等可知当时实行的是察举制。材料表明的是袁闳屡次因“孝”而不应举召,并未体现C中说法;B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答案为A项。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渐渐地,这些考试开始集中于

    14、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在此,作者意在强调该制度(C)A扩大了官员来源 B提升了官员文化素养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推动了中国走向世界解析根据“渐渐地,这些考试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可判断该制度是科举制。A项观点本身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B项观点本身也正确,但不是作者强调的中心。D项观点对材料理解错误。“为中国提供了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意即中央政府通过科举制牢牢掌握了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19(2018云南学业水平测试)下列说法与朱

    15、元璋有关的是(A)A废除了丞相制度 B创立军机处以加强君权C开创内阁制以辅助丞相 D结束科举制以促进民主解析明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权分六部。2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称:“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下列史实可以为此观点的成立提供依据的是(D)A秦朝推行郡县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C北宋文官任知州 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解析材料的中心含义是君主专制的强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基本趋势,也是不利于社会进步的一大问题,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侧重于中央集权的加强。21大明永乐帝在位期间,一个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内阁最终形成。

    16、下列有关其形成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D)A明太祖朱元璋正式设立内阁B张居正是朱元璋的内阁首辅大臣C明成祖朱棣时内阁属于虚职D朱元璋时的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解析明太祖废除丞相以后,全国的重大政务都由皇帝亲自处理,事务繁重,于是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后来,明成祖朱棣时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决策,“内阁”由此出现。大明万历朝早期是内阁权力极盛的时期,张居正改革让内阁成为政府运转的中枢,而内阁首辅成为实际上的宰相。A、B、C三项说法均错误。故D项正确。22(2018通化高一期末)“铁券”(下图),民间俗称“免死牌”,始于汉代,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这种现象(B)反映了

    17、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趋势表明封建特权与君主专制紧密相连说明君主专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使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受到挑战A BC D解析“免死牌”是封建特权的重要体现,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是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不会危及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正确,错误。铁券是君主权力随意性的表现,并非法律制度,与君主专制加强无关,说法不正确。故B项正确。23(2018银川育才中学高一期末)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是因为它(C)A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D提高了大臣的地位与权限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

    18、知识不难发现,“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均不能解释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的原因,军机处的设立不是提高了而是降低了大臣的地位与权限,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才能解释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的原因。24(2018北京高一检测)关于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所享有的权力,正确的描述是(C)明朝内阁有专门的衙署,可指挥六部等行政机构明朝内阁大学士可以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清朝军机大臣负责承旨拟写,相当于皇帝的秘书清朝军机大臣可参与军国大计等机要政务A BC D解析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正式机构,其职权范围始终不明确,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故错误;明朝内阁是皇帝处理

    19、国政的助理机构,故正确;清朝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中枢机构,军机大臣的职责是跪受笔录,传达旨意,故正确,选项C符合题意。25(2018衡阳高一检测)在中国古代,皇帝为加强君主专制而在政府班子以外设立非正式的机构,下列属于这类机构的是(B)宋代设立枢密院元代设立中书省明成祖设立内阁雍正帝设立军机处A BC D解析明成祖设立内阁和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是典型的皇帝为加强君主专制而在政府班子以外设立非正式的机构,而都不具备这个特点。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6分,第27小题16分,第28小题18分,共计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裴姓是伯益的

    20、后代,周代被封于非(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后代因此以非为氏。后来他们的后裔(六世孙)徙封解邑,就去掉邑旁,以衣旁为裴,称裴氏。裴氏世谱材料二据裴氏世谱载,河东闻喜(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裴氏家族公侯一门,冠裳不绝,在封建社会时期,七品以上官员,达3000余人,官居宰相之人高达59人。第3位宰相,裴绾:裴氏家族第十七世,汉献帝时官居尚书令。第41位宰相,裴度:裴氏家族东眷第十八世,唐穆宗时官至中书令。第59位宰相,裴定:裴氏家族第四十一世,宋仁宗时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材料三裴氏家记历代均有人撰修,父死子继,子死孙承,呕心沥血,锲而不舍,最终成书。虽名曰家族谱牒,实际上已远远超出了谱的范围。它

    21、的大部分内容都同社会历史问题相联系,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兴衰更替的真实纪录。(1)据材料一,概述裴姓形成的原因。(4分)解析“周代被封于非乡”反映了其姓氏来源于分封制,“后裔(六世孙)徙封解邑,就去掉邑旁,以衣旁为裴”说明后人徙封解邑,进行文字改造。答案原因:分封制的封地;后人徙封解邑,进行文字改造。(4分)(2)指出材料二中三位宰相所在部门的主要职能。(6分)解析裴绾“汉献帝时官居尚书令”,属于汉朝内外朝制度中的内朝,是决策机构;裴度“唐穆宗时官至中书令”,属于唐朝三省六部制中的中书省,主要起草诏令;裴定“宋仁宗时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宋朝的宰相,只管行政。答案裴绾所在部门:

    22、决策;裴度所在部门:起草诏令;裴定所在部门:只管行政。(6分)(3)据材料三,概括族谱的现实意义。(6分)解析族谱本身就有凝聚宗族的作用,由“它的大部分内容都同社会历史问题相联系,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兴衰更替的真实纪录”还可以看出族谱传承文化和反映历史。答案现实意义:凝聚宗族;传承文化;反映历史。(6分)27(2018临汾高一联考)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解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

    23、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材料三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24、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解析第一小问,从西周分封制的意图来考虑;第二小问,根据“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来概括。答案意图: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影响:形成了二元体制。(4分)(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6分)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来概括;第二小问,从郡县制的作用来回答。答案特点: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不用本地人;属吏为本地人。关系:中

    25、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或答地方仍有较大权力)。(6分)(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3分)解析根据“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特征:行省拥有部分权力,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3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3分)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演变趋势。答案趋势:地方自主性(地方权力)削弱,权力集中于中央。(3分)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战国晚期,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

    26、地方的分层管理。秦始皇统一中国,将秦国已实行的制度施行于全国,汉承秦制,大体未改,但是经过三四代的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从此以后,中国的皇帝不得不与庞大的文官集团共治天下,内廷与外朝的区分,颇同今日企业组织董事会与公司抗衡相似。许绰云历史大脉络材料二(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中国传统政治,既主选贤与能,为何不想出一种皇帝公选的制度来呢?这亦有它外在客观条

    27、件之限制。在贵族政治下,皇位容易公选,小国寡民城市国家的皇帝,也易公选。中国自秦以后,却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社会上又没有特权贵族存在,散漫的一千几百个县行政单位,居民多数在农村,皇帝公选无法推行。有一个举国共戴长期世袭的元首,国家易趋安定。只求他不太作恶,利害两权,而容许一个世袭皇室之存在,这不能说是全由于皇帝方面之压力,也不能说是全由于人民方面之奴性。这尽可有一个较近光明的看法,较近情理的说法。钱穆国史新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晚期至秦汉政治制度的变化趋势及影响。(8分)解析“趋势”抓住“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从地方行政制度、选官

    28、制度和君主制度等方面归纳概括;“影响”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的角度概括。答案变化趋势:地方行政制度方面分封制逐步被郡县制取代;选官制度方面世卿世禄制逐步被军功爵制取代,之后又出现察举制;君主制度方面国君被皇帝取代。(6分)影响:为后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4分)解析抓住“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等归纳作答。答案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形成。(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传统政治未能确立皇帝公选制度的原因,并分析其深远影响。(6分)解析“原因”抓住“外在客观条件之限制”即“中国自秦以后,却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皇帝公选无法推行”“只求他不太作恶,利害两权,而容许一个世袭皇室之存在”归纳即可;“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皇帝制度的影响即可。答案原因:秦代大一统后推行郡县制,贵族政治让渡于官僚政治,皇帝公选无法推行;中国民众对世袭元首的认可和包容。(4分)深远影响:皇权至高无上,君主专制走向极端,极权主义根深蒂固。(2分)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单元质量评估1.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