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儒墨道法四家的政治思想.docx

    • 资源ID:4628281       资源大小:569.45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儒墨道法四家的政治思想.docx

    1、儒墨道法四家的政治思想學習重心:儒、墨、道、法四家的政治思想建議分析內容: 儒、墨、道、法四家的救世主張。 儒、墨、道、法四家對仁義、禮樂及君主角色的看法。探討問題建議: 儒、墨、道、法四家有哪些救世主張? 儒、墨、道、法四家的治國觀點有哪些分岐?探討問題建議(1):儒、墨、道、法四家有什麼救世主張?儒家主張如何治國?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引文大意:衛君等待你他處理政事,不知夫子預備從哪一步做起?孔子說:一定要從正名分著手。要知道名分不正,說話便不能順理;說話不

    2、順理,做事就不能成功;做事不能成功,禮樂教化便不能興起來;禮樂教化不能興,刑罰就不能運用得當;刑罰不能運用得當,人民就會慌亂了。引自楊伯峻譯注:論語譯注子路(香港:中華書局,1984年),頁133-134。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引文大意:所以賢明的君主會為百姓制定產業,使他們上足以事奉父母,下足以養活妻子,豐年固然可以一輩豐衣足食,荒年亦可免餓死逃亡的

    3、痛苦王想實行仁政,為何不從根本入手呢?給予五畝的空地,四周種植桑樹,五十歲以上的人便可以穿綢帛了;飼養雞狗小豬母豬,不誤失牠們的孵化生殖時間,七十歲以上的人便可吃肉了。每人分給一百畝田,只要不妨礙他們務農,八口之家便不愁饑餓了。辦好學校教育,反覆教導他們孝順父母、恭敬兄長的道理,頭髮半白的老人便不至肩上背著、頭上頂著東西在路上辛苦了。引自楊伯峻譯注:孟子譯注梁惠王上(香港:中華書局,1984年),頁17。子適衛,冉有僕。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引文大意:孔子往衛國去,冉有替孔子駕車。孔子說:衛國的人口很多。冉有問:人口既然多了,應該怎樣

    4、治理呢?孔子說:應該使百姓都富足起來。冉有再問:百姓都富足了,又怎樣進一步治理呢?孔子說:應當教育他們。引自楊伯峻譯注:論語譯注子路(香港:中華書局,1984年),頁136-137。今人之性惡,必將待師法然後正,得禮義然後治,今人無師法,則偏險而不正;無禮義,則悖亂而不治。引文大意:人的本性惡,一定要等到君師和法制來教化以後才端正,得到禮義的薰陶,然後才能遵守秩序。現在,人們沒有君師和法制的教化,就會偏邪而不端正,沒有禮義,就會違反禮法秩序而無法治理。引自李滌生:荀子集釋性惡(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6年),頁540。建議討論問題:1. 儒家提出了哪些救世主張?2. 在以上幾段資料中,你認為

    5、儒家哪些見解能夠切實解決春秋戰國以來發生的各種問題?為什麼?3. 儒家救世的主張在現代還有沒有作用及價值呢?為什麼?墨家的有何救世的主張?當時最著名的工匠公輸般(魯班)幫助楚國製造方便士兵爬城的雲梯,以進攻弱小的宋國。墨子聽到這個消息後便趕到楚國去,腳上都走出許多泡來。墨子勸公輸般不要進攻宋國,公輸般不聽,墨子便和他在楚王面前演習,他把腰帶解下來當城牆,公輸般用木片當作戰車和雲梯,你來我往,一共攻了九回,結果公輸般用完攻城的器械還未能攻下城池,相反墨子還剩下很多攻城的器械。兩人換了位置,墨子進攻,公輸般守城,但墨子只攻了三次便攻到城裏。楚王看見這個情況,便放棄進攻宋國的計劃。取材自李叔漁註譯:

    6、墨子今註今譯公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頁391-392。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亂者,生於無政長。是故選天下之賢可者,立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天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三公,天子三公既已立,以天下為博大,遠土異國之民,是非利害之辯,不可一二而明知,故晝分萬國,立諸侯國君,諸侯國君既已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擇其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正長。引文大意:明白了天下生亂的原因,是由於沒有行政長官,所以選擇天下賢能的人,立他為天子。立了天子之後,認為力量還不足夠,於是再選擇天下賢能的人,立他們為三公。天子和三公立定了,又因為天下幅員遼闊,對於遠國異邦的人,要辨別是非利害,不可能逐一知得清楚

    7、,所以把天下劃分為萬國,然後設立諸侯國君,諸侯國君立定了,認為他們的力量還不夠,又在他的國家之內選擇了一些賢明能幹的人,給他們做行政長官。引自李叔漁註譯:墨子今註今譯尚同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頁72。凡足以奉給民用,則止;諸加費不加於民利者,聖王弗為。引文大意:對於節用的方法,墨子認為只要足以供給民用就行,而那些增加用費,於人民沒有利益的都不做。引自李叔漁註譯:墨子今註今譯節用中(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頁162。建議討論問題:1. 資料五中的例子,表達了墨子什麼目標或理想?這個主張是回應當時什麼情況?這個理想在現代有沒有意義呢?2. 墨子為何說天下之所以亂者,生

    8、於無政長?你想他是看到什麼情況有此看法?3. 請總結墨子認為能解決當時問題的方法。道家的理想社會是怎樣的?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引文大意:國土狹小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種器具,卻並不使用;使人民重視死亡而不向遠方遷移。雖然有船隻車輛,卻沒有必要去乘坐;雖然有鎧甲武器,卻沒有機會去陳列。使人民回復到結繩記事的狀況。人民有甜美的飲食,美觀的衣服,安適的居所,歡樂的習俗。鄰國之間可以互相看得見,雞鳴狗吠的聲音可以互相聽得著,人民從生到死,互相不往

    9、來。引自陳鼓應:老子註譯及評介第八十章(香港:中華書局,1987年),頁357。參考資料小國寡民乃是激於對現實的不滿而在當時散落農村生活基礎上所構幻出來的桃花源式的烏托邦。在這小天地裏,社會秩序無需鎮制力量來維持,單憑各人純良的本能就可相安無事。在這小天地裏,沒有兵戰的禍難,沒有重賦的逼迫,沒有暴戾的空氣,沒有凶猂的作風,民風淳樸真質,文明的污染被隔絕。故而人們沒有焦慮、不安的情緒,也沒有恐懼、失落的感受。這單純樸實的社區,實為古代農村生活理想化的描繪。中國古代農業社會,是由無數自治自尚的村落所形成。各個村落間,由於交通的不便,經濟上乃求自足自給,所以這烏托邦亦為當時封建經濟生活分散性的反映。

    10、引自陳鼓應:老子註譯及評介(香港:中華書局,1987年),頁360。漫畫:海中鑿河參考蔡志忠:自然的蕭聲:漫畫莊子(第二十版)(香港:博益出版集團,1989年),頁68。參考資料狂接輿與肩吾的對話,認為君人者以己出經式義度是欺德的行為。這裏,對於獨裁者以私意(以己)釐定法律(經式義度)的行徑,作出有力的批判。法度規條必須以人民的利益為準則,必須以人民的意見為依歸,若僅為統治者個人及其政權利益為目的,則雖有武力做後盾,使人孰敢不聽,但終難使人心順服。如用這種方式來治國,猶涉海鑿河而使蚊負山,注定要失敗。為政之道,要在正而後行,確乎能其事者;不以我強人,任人各盡所能就是了。引自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

    11、(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頁210。建議討論問題:1. 老子嚮往的理想社會是怎樣的?你想他為什麼有這個主張?2. 莊子對法律規條的態度怎樣?你想他對於現世有什麼不滿?你是否認同他的觀點?3. 老、莊的理想社會能否實現?若否?他們的理想有何意義?法家採用什麼手段來治國?法者,憲令著於官府,賞罰必於民心,賞存乎慎法,而罰加乎姦令者。引文大意:所謂法,就是由官府公佈法令,使人民心裏相信賞罰是絕對實施的,獎賞是賜與守法的,刑罰是處分違背命令的,這是群臣所要遵守的。引自邵增樺註譯:韓非子今註今譯定法修訂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上冊,頁67。漫畫:僥倖心理參考蔡志忠:韓非子說(第二版

    12、)(香港:南粵出版社,1990年),頁45。原文:荊南之地、麗水之中生金,人多竊采金,采金之禁,得而輒辜磔於市,甚眾,壅離其水也,而人竊金不止。夫罪莫重辜磔於市,猶不止者,不必得也。故今有於此,曰:予汝天下而殺汝身,庸人不為也。夫有天下,大利也,猶不為者,知必死。故不必得也,則雖辜磔,竊金不止;知必死,則天下不為也。邵增樺註譯:韓非子今註今譯內儲說上修訂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下冊,頁443-444。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權,課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也。引文大意:所謂術,就是要看能力給與官位,照官位要求職責,掌握生殺的權柄,考核群臣的效能,這是君主應該執掌的

    13、。引自邵增樺註譯:韓非子今註今譯定法修訂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上冊,頁67。明主之所導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謂刑德?曰: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為人臣者,畏誅罰而利慶賞,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則群臣畏其威而歸其利矣。引文大意:英明的君主怎樣控制他的官吏呢?不過是兩種權柄罷了。所謂兩種權柄,就是刑和德。什麼叫做刑德呢?殺戮就叫做刑,獎賞就叫做德。做官吏的都害怕刑罰而貪圖獎賞,所以君主親自施行刑賞;官吏們就害怕他的威勢而追求他的利祿了。引自邵增樺註譯:韓非子今註今譯二柄修訂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上冊,頁175。勢在韓非子中又稱為勢位、權勢、勢成、勢

    14、重,都是指統治權而言,包括用人之權、賞罰之權等等,有時又指權威。只有統治權掌握在手,才是真正的統治者,才能統馭民眾。引自趙曉耕:韓非子(香港:中華書局,2000年),頁98-99。夫勢者非能必使賢者用之,而不肖者不用之也。賢者用之,則天下治;不肖者用之,則天下亂。人之情性,賢者寡而不肖者眾。而以威勢之利,濟亂世之不肖人,則是以勢亂天下者多矣,以勢治天下者寡矣。引文大意:權勢本身不能使賢智的人利用它,而愚劣的人並不利用它。若果賢智的人利用它,就天下太平;愚劣的人利用它,就天下大亂。人類的性情,賢智的少,愚劣的多。利用權勢,幫助亂世愚劣的人,因此憑借權勢擾亂天下的多,憑借權勢平治天下的就很少了。引

    15、自邵增樺註譯:韓非子今註今譯功名修訂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上冊,頁58。夫堯舜生而在上位,雖有十桀紂不能亂者,則勢治也。桀紂亦生而在上位,雖有十堯舜而不能治者,則勢亂也。故曰,勢治者則不可亂,而勢亂者則不可治也。此自然之勢也,非人之所得設也。若吾所言,謂人之所得勢也而已矣,賢何事焉?引文大意:堯舜生來就在上位,雖然有十個桀紂那樣的壞人也不能使它騷亂,由於自然的勢是平治的。桀紂生來就在上位,雖然有十個堯舜那樣的聖人也不能使它平治,由於自然之勢是騷亂的。所以前人說:勢是治的;天下就不會騷亂;勢是亂的,天下就不能平治。引自邵增樺註譯:韓非子今註今譯難勢修訂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6、1995年),上冊,頁61。建議討論問題:1. 韓非認為要治理好國家,需要採用什麼治國的條件和技巧? 2. 這些治國技巧主要由什麼人來掌握?又以什麼人為主要對象?3. 若為政者真的採用這些技巧治國,會有什麼結果?他的這些建議在春秋戰國來說,是否有效的管治策略?探討問題建議(2):儒、墨、道、法四派的治國觀點有哪些主要分岐?墨、道、法三家如何批評儒家仁義、禮樂的觀點?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引文大意:夏、商、周三代得到天下,是由於有仁德;到後來失去天下,是由於沒有仁德。諸侯國的衰敗、

    17、興盛、存在或滅亡,道理也是如此桀、紂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為失去人民的支持,失去人民的支持,是因為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方法,便可以得到人民的支持,就會得到天下。引自楊伯峻譯注:孟子譯注離婁上(香港:中華書局,1984年),頁166-171。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引文大意:人如果沒有仁愛之心,禮有什麽意義?有何用處?人如果沒有仁心,制作音樂有什麽意義?要怎麼運用?.引自楊伯峻譯注:論語譯注八佾(香港:中華書局,1984年),頁24。絕仁去義,民復孝慈。引文大意:拋棄仁和義,人民就可以恢復孝慈的天性。引自陳鼓應:老子註譯及評介第十九章(香港:中華書局,1987年),頁136。參考資料仁

    18、義本來是用以勸導人的善行,如今卻流於矯揉造作。有人更剽竊仁義之名,以要利於世。那些人奪取職位之後,搖身一變,儼然成為一代道德大師,把仁義一類的美名放在口袋裏隨意運用。莊子沉痛地說:為之仁義以矯之,則並與仁義而竊之。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這種情形,或許老子那時代還沒有這般嚴重,但已經足以遘害人民了。所以老子認為不如拋棄這些被人利用的外殼,而恢復人們天性自然的孝慈。引自陳鼓應:老子註譯及評介(香港:中華書局,1987年),頁139。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引文大意:失去了道才有德,失去了德才有仁,失去了仁才有義,失去了義才有禮。禮是忠

    19、信的不足,禍亂的開端。引自陳鼓應:老子評介及註譯第三十八章(香港:中華書局,1987年),頁212。參考資料在老子那時代,禮已演變為繁文縟節,拘鎖人心。同時為爭權者所盜用,成為剽竊名位的工具。所以老子評撃禮是忠信之薄而亂之首。老子一方面批評禮對於人性的拘束,另方面響往於道的境地自然流露而不受外在制約的境地。引自陳鼓應:老子評介及註譯第三十八章(香港:中華書局,1987年),頁217。且夫繁飾禮樂以淫人,久喪偽哀以謾親,立命緩貧而高浩居;倍本棄事而安怠傲;貪於飲食,惰於作務,陷於飢寒,危於凍餒,無以違之君子笑之,怒曰:散人!焉知良儒。引文大意:制定繁縟的禮樂迷惑人們,用久喪偽哀來欺騙親人,立命安

    20、貧而極端高傲,不參與農務而安於懶慢,好吃懶做,因而陷於飢寒凍餒而無法避免君子笑他,他就憤怒的說:你們這些無用的人,又怎知道良儒呢!引自李叔漁註譯:墨子今註今譯非儒(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頁277。民有三患,飢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然即當為之撞巨鐘,撃鳴鼓,彈琴瑟,吹笙竽,而揚干戚,民衣食之財安可得乎?引文大意:人民的禍患有三種:飢餓得不到食物吃,寒冷得不到衣服穿,勞累得不到休息,這三樣是人民巨大的禍患。但為他們撞響巨鐘,敲撃皮鼓,彈奏琴瑟,而不理會他們的擔憂,人民賴以衣食的金錢又可以得到嗎?墨子非儒,轉引自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一)(台北:三民書店,

    21、1991年),頁305。今世皆曰,尊主安國者必以仁義智能,而不知卑主危國者必以仁義智能也。故有道之主,遠仁義,去智能,服之以法,是以譽廣而名威,民治而國安。引文大意:現在大家都說,要使君主尊榮、國家安定,一定要靠仁義和智能,卻不知道君主屈辱、國家危亂,都是仁義智能造成的。所佞懂得治術的君主,拋開仁義,放棄智能,專用法律控制人民,因而名譽流傳,聲勢烜赫,人民安寧,國家穩固。引自邵增樺註譯:韓非子今註今譯說疑修訂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上冊,頁241。建議討論問題:1. 道家如何批評儒家仁義、禮樂的觀點?為什麼道家會反對仁義與禮樂?道家是否真的反對仁義與禮樂? 2. 墨家從什麼立場

    22、出發批評儒家重視禮樂的觀點? 3. 法家如何評價儒家所標榜的仁義?它是基於什麼價值觀?4. 三家對儒家的批評合理嗎?儒家的仁義、禮樂在現代社會還有用嗎?為什麼?儒家如何批評墨家及法家?不知壹天下建國家之權稱,上功用、大儉約,而僈差等,曾不足以容辨異,縣君臣;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是墨翟宋鉼也。引文大意:不知道統一天下,建立國家的禮法制度,只崇尚功利,重視節約而忽視等級差別,以致不能容許人們之間的區分,君臣之間的等級懸殊,可是他們的論說,有根有據,說得頭頭是道,這完全能夠欺騙、迷惑一般群眾,墨翟、宋鉼就是這類人。引自李滌生:荀子集釋非十二子(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6年),

    23、頁95-96。尚法而無法,下修而好作,上則取聽於上,下則取從於俗,終日言成文典,反紃察之,則倜然無所歸宿,不可以經國定分;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是慎到田駢也。引文大意:推崇法治但又毫無準則,輕視賢能的人,好另搞一套,對上則聽取君主的旨意,對下則隨從流俗,整天講述法律條文,反覆考察研究,卻恍恍然不知歸宿在哪裏,不能治理國家,確定名分。但是他們的論說,有根有據,說得頭頭是道,這完全能夠欺騙、迷惑一般群眾,慎到、田駢就是這類人。引自李滌生:荀子集釋非十二子(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6年),頁96。建議討論問題:1. 儒家如何批評墨家漠視禮樂?理由是什麼?2. 儒家如何評價法家?

    24、儒、墨、道、法四派對君主的角色有什麼不同意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引文大意:百姓是最重要的,土穀之神在其次,國君是最輕的。引自楊伯峻譯注:孟子譯注盡心下(香港:中華書局,1984年),頁328。齊宣王問曰: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孟子對曰:於傳有之。曰:臣弒其君,可乎?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引文大意:齊宣王問孟子,商湯放逐夏桀,周武王攻伐商紂,是否真有其事?孟子回答說,古書上是有這樣的記載。宣王說,作為臣子弒殺君上,可以嗎?孟子回答說,破壞仁愛的人,稱為賊;傷害道義的人,稱為殘;這些人,可叫做獨夫。我只聽聞武王誅除了獨夫紂,未曾聽過他

    25、是弒殺國君!引自楊伯峻譯注:孟子譯注梁惠王下(香港:中華書局,1984年),頁42。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義,是以天下治也。引文大意:考察天下之所以治理得好的緣由是什麼呢?那是因為只有天子能夠和天下人協同一致,所以天下能夠治理得好。引自李叔漁註譯:墨子今註今譯尚同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頁74。聞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過則規諫之,下有善則傍(訪)薦之。引文大意:聽到善和不善的,都要向上面報告。上面認為對的,大家也必定要認為對;上面認為錯的,大家也必要認為錯。上面有過,就進規諫;下面有善,就去查訪並加以推薦。引自李叔漁註譯

    26、:墨子今註今譯尚同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頁72。參考資料墨子雖重視政治制裁,然並不似法家諸子之傾向於君主專制。簡言之,墨家尚同實一變相之民享政治論。蓋君長之所以能治民,由其能堅持公利之目標,以為尚同之準繩。若君長不克盡此基本之責任,則失其所以為君長而無以為治。引自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0年)上冊,頁135-136。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引文大意:我無為,人民就會自我化育;我好靜,人民就自然上軌道;我不攪擾,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沒有貪欲,人民就自然樸實。引自陳鼓應:老子註譯及評介第五十七章(香港:中華書局

    27、,1987年),頁284。治大國,若烹小鮮(煎小魚)。引自陳鼓應:老子註譯及評介第六十章(香港:中華書局,1987年),頁298。參考資料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個警句,在傳統中國的政治思想上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它喻示著為政之要在安靜無擾,擾則害民。虐政害民,災禍就要來臨。若能清靜無為,則人人可各遂其生而相安無事。如此,則一切外在的力量都不至發生禍難的作用。引自陳鼓應:老子註譯及評介(香港:中華書局,1987年),頁300。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也。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宥之也者,恐天下之遷其德也。天下不淫其性,不遷其德,有治天下者哉。故君子不得已而臨莅天下,莫若無為。無為也已而後安其性命之情

    28、。引文大意:只聽說使天下安然自在,沒有聽說要管治天下。人人自在,唯恐天下擾亂了他的本性;人人安舒,唯恐天下改變了他的常德。天下人不擾亂本性,不改變常德,那裏還用管治天下呢!因而君子如果不得已而君臨天下,最好是放任自然。順任自然才能使大家安定性命的真情。引自陳鼓應:莊子今註今譯在宥(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頁268、271。參考資料在宥篇,主旨反對他治,反干涉主義。從人的本性上,說明人好自然而厭干涉。在宥,自在寬宥的意思。第一節,批評治天下的結果,使天下瘁瘁焉人苦其性;指責自三代以下,匈匈焉終以賞罰為事,使人不能安於性命之情。引自陳鼓應:莊子今註今譯在宥(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頁2

    29、67。人主之所以身危國亡者,大臣太貴,左右太威也。所謂貴者,無法而擅行,操國柄而便私者也。所謂威者,擅權勢而輕重者也。此二者不可不察也。引文大意:做君主的為什麼會身死呢?因為大臣太尊貴,近臣有威勢。所謂尊貴,是不顧法制,任意行事,掌握國柄,營謀私利。所謂威勢,是憑借權勢,作威作福。這兩種情形,不可不多加注意。引自邵增樺註譯:韓非子今註今譯人主修訂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下冊,頁935。法家論政,總是站在君主的一邊,即使有時顧及人民,也是為君主打算,這是法家思想與其他諸家的基本不同之處。韓非的學說,便是告訴君主們如何使用法術和權勢,來統治其國家與人民。他認為君主只要威權在手,中材之主便可以為治;即使桀紂一類的暴主,只要有權,臣民也得效忠而不容違抗或批評。總之,君主是絕對的統治者,無論他的行為如何,臣民是必須服從的。引自傅樂成:中國通史增訂本(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1972年),頁100-101。建議討論問題:1. 在儒家的心目中,君主的地位如何?在什麼事情上可以體現人民百姓的地位較人君更高?2. 在墨家心目中,君主應如何治理國家?人民如何配合君主來治國?君


    注意事项

    本文(儒墨道法四家的政治思想.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