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隧道岩溶管道群涌水处理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

    • 资源ID:4625122       资源大小:41.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隧道岩溶管道群涌水处理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

    1、 文献标识码:A 1 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渝怀线圆梁山隧道地处渝、鄂、黔三省市毗连地区,全长11 070 m(DK351+465DK362 +535)。该隧道穿越乌江水系与沅江水系的分水岭武陵山脉。该地区主要发育有毛坝向斜和桐麻岭背斜及其伴生或次生断裂等构造,工程地质条件异常复杂,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岩溶涌突水、高水位引起的高水压、高地应力等。 隧道出口DK360十675-DK362+530段属桐麻 岭背斜东翼(图1),岩性以结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为主。由于受多期构造演化的强烈影响,顺层裂隙和横向裂隙强烈发育,加之该地区位于地下水水平循环带和垂直循环带,因此岩溶非常发育,并通过岩溶管道与地表

    2、相通。 施工前期采用TSP202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在DK361+940处又才正洞DK361+790+740段进行探测,在DK361+764附近未发现地质异常现象,超前平导在该对应里程处也顺利通过。 2 涌水、突泥过程 2001年7月14日13点22分,出口平导开挖至PDK361+566处、正洞开挖至DK361+764处时,正洞掌子面爆破后,线路右侧边墙及底部遇溶洞并突发大规模涌水、突泥,最大瞬时流量达54 m3s,水位高达3m,大规模涌水持续28min,涌水量近80000m3,致使洞底淤积泥沙0725m,整个掌子面被泥沙覆盖。26日,当清理洞内泥沙至掌子面时,该岩溶再次发生涌水、突泥,水压为05

    3、10 MPa,持续75 min,涌水量约160000m,洞底再次淤积泥砂(厚04m)。之后,该溶洞涌水量随洞外雨量变化而变化,为150 4 600m3h,当涌水量超过1 600m3h时,正洞停工。 3 岩溶管道形态分析 岩溶洞穴发育于寒武系耿家店组(正,g)中下部重结晶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夹薄层状泥质白云岩、泥页岩地层中,岩层产状为N21oE43o SE。在DK361+764+758地段,顺层发育两条溶蚀大裂隙,均充填灰色、黄色淤泥,偶夹白云岩、灰岩碎块。大规模涌水、突泥后,充填物被冲刷带走,岩层坍塌形成约为54mX34mXl00 m的顺层倾斜坍塌型洞穴。 为进一步了解该处岩溶发育情况,采用SI

    4、B2000探地雷达系统对DK361+730+830段,特别是DK361+764附近隧道顶部及底部岩溶发育情况进行了探测,查明其空间形态、发育深度、填充物成分以及与其它岩溶管道的关系。探测结果如下: (a)隧道右侧已揭露溶洞处(DK361+755)底板右侧靠近边墙部位34 m深处存在向出口方向断续延伸的岩溶管道,管道直径为20-30。 (b)隧道在DK361十730-DK361+830段底板的左侧部分存在裂隙岩溶发育带,距隧道底板的埋深约24m,围岩破碎,含水量大,反射强烈。 (c)在正洞隧道底板(DK361+750DK361+760段)轨道中心处垂向剖面显示出距隧道底板约15 m深处存在较强烈

    5、雷达波反射异常区,可能为岩溶空洞。 (d)两侧边墙除已揭露岩溶之外,各个剖面均未见较大规模异常区。 4 溶洞处理方案及施工方法 处理原则:以堵为主,适量排放。DK361+710+790段按溶洞段处理,二次衬砌采用抗水压衬砌。 41 溶腔处理 对溶腔回填混凝土,1*、2*溶管压浆回填。封堵范围不小于一倍洞径。具体方法如下: (1)1#、2#溶管口采用临时挡水措施,并架设钢管将水临时引排,钢管端部伸人1#、2#溶管不小于5 m,钢管尾部安设阀门(图4)。实际施工时,为保证施工安全,铺设了4根钢管。2根手89钢管作为泵送混凝土输送管;另外2根吵159钢管,前期作为泄水管,后期兼作注浆管。 (2)清除

    6、洞内填充物及溶壁附着物,扩挖洞穴底部2-3m深,清除底部虚碴,并铺设钢轨(43 kgm,间距04m),且钢轨两端置于完整基岩上的长度不小于1 m。 (3)溶壁施做,42(长35m)钢花管,间距15m,梅花型布置,管外露15 m,并通过钢花管向岩体注浆,以封堵、充填洞穴裂隙。实际施工时,由于溶壁基岩完整、致密,除个别地方外,绝大部分未注进浆液。 (4)浇注C15混凝土回填岩溶洞穴,人工架立组合钢模板,泵送混凝土人模,拱部以上通过预埋管灌注?昆凝土。 (5)待回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通过预留排水钢管泵送C20 7昆凝土回填洞穴上部,封堵高度超过隧道拱顶约9 m,然后压注水泥浆(图5)。 42 二次

    7、衬砌 DK361+710+790段采用抗水压衬砌结构,抗水压力值由下式确定: Vmax式中 从炮孔中涌水的最大水平喷射速度; Smax从炮孔中涌水的最大水平喷射距离 (303 m); h炮孔距底板高度(086m)。 则Vmax7232 ms; 最大静水位: (2g):26685m。 水头压力折减系数按经验值取065,则:抗水压力水头为:26685 mX065二17345 m。 由于溶洞已回填,部分围岩已注浆加固,并采取了防排水措施和初期支护,因此,二次衬砌抗水压力采用1 MPa。经结构检算,确定支护参数如下: (1)初期支护 网喷C20混凝土,其中DK361+740+770段喷20em厚,其余

    8、地段喷5 em厚,并设置拱墙格栅钢架(每米1榀)。 (2)抗水压衬砌 拱、墙及仰拱采用C30钢筋混凝土,其它部位为C20混凝土,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12,衬砌厚80em。 (3)排水系统 拱、墙铺设CCR防水板,环向设MFl0盲管(5 m一道),施工逢采用嵌链式橡胶止水带。 5 拱脚及边墙基础溶管涌水及处理 5.1 涌水过程 2002年2月11日,线路右侧溶洞封堵完毕。12日,天降大雨,溶洞处从预留排水管中涌出的水量开始增大,当水量增至88 m3min时,从线路左侧哄脚处突然涌出一股水,直径约40 cm,涌水量约L36m3min,泥沙含量约30。经分析确定,该处乐为一由块石土填充的溶蚀裂隙,在高

    9、压水作用下,其填充物被冲出,形成3#岩溶管道(图6)。 3月初,3#溶管水量剧减,采取引排措施后,开始施做该段仰拱。3月10日凌晨,天降大雨,洞内涌水量骤增,DK361十764处线路左侧边墙基础突发大规模涌水,并伴有突石、突泥,持续时间约75分钟,最大涌水量达350m3min,冲出最大石块365 ke,淤积泥沙约1 100m。 经分析,右侧2#溶管、左侧拱脚处3#溶管及其边墙基础处4“涌水管道为同一地下水系,相互连通。由于右侧溶洞及1#、2*管道被封堵,水位上升,当水压达到一定值时,将左侧拱脚处原为一溶蚀裂隙的弱岩冲破,形成3#岩溶管道,后该管道被块石及泥沙堵塞,水量锐减,而此时该段正在捡底施

    10、做仰拱,基底上部压力减小,致使右边墙基础溃底,造成突水、突泥、突石,并形成4管道(图6)。 52 初拟处理措施及施工方案 (1)DK361+710+790段,衬砌进一步加强,在原基础上增加钢纤维,掺量为80kgm3; (2)利用159钢管将边墙基础出水点的水引出,然后进行该段的铺底; (3)仰拱及铺底完成后开始进行拱墙衬砌,当衬砌到4*管道出水口时,在边墙基础上预留15 mX25 m(宽X高)的缺口,暂不衬砌,以作为临时排水口。 53 DK361+764处左侧溶洞形态 2002年6月中旬,除左侧预留排水口外,该段衬砌全部完成,枯水期时再对排水口进行封堵。 7月4日,出口地区普降暴雨,从DK36

    11、1+764预留排水口处涌出大量砂石,出水口处石碴堆积高达33m,最大石块为18mXl5mXl2m。后将溶洞存水抽干,发现边墙外3 m为一大型溶洞,由松散的碎石填充,经多次涌水后已将部分充填物冲出,显现出巨大空穴。溶洞底部全被碎、块石填充,深度不详。溶腔管道分支发育,为向上或斜向上伸展,大部分已被填充物充填密实,仅有少量渗水逸出(图7)。 6 泄水洞方案的确定 DK361+764处溶洞探明后,DK360+873、+875、+890、+950等处又出现出水点(主要为线路左侧),尤以+873拱脚处涌水量最大。对这些出水点封堵后,又在DK360+860、+895、+920等处出现新的出水点。并且该段已

    12、衬砌部分暴雨后牙裂严重,说明DK360+800DK361+700段岩溶水呈串通趋势。 由于出口段大部分已施作了衬砌,而该衬砌不具抵御大于1 MPa之静水压,因此在线路左侧增设泄水洞。泄水洞距隧道30 m,长度为1 718 m,坡度为19o,终点与DK360+800处对应。 7 几点体会 (1)西南石灰岩地区,在地下水水平循环带和垂直循环带交汇处,岩溶管道极为发育、复杂,规律 性很差。在对应里程附近,平导未遇岩溶,正洞却有可能遇到,甚至正洞的导洞通过了,扩挖时也有可能遇上岩溶,施工时应加强探测,不可主观臆断。 (2)岩溶处理较为复杂,没有固定模式。一般原则为:对开挖轮廓线外的岩溶尽量不去触动,加强 初期支护,提高二次衬砌强度,通过即可。对与隧道相交但规模不是很大的岩溶,可钻孔泄水减压后进行开挖,将岩溶中的水和充填物清出后进行封堵处理。如果岩溶中有补给水,可将水通过管道排出,岩溶封堵完后,再利用注浆或其它措施将管道堵死。规模大的岩溶,要视发育情况采取具体的处理措施。 (3)对于地下水与地表水有直接水力联系的隧道,由于地下水水量及水压随雨量变化,施工中应尽快将围岩自身承载力、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抵御水压,避免各工序间隔时间过长,造成单一支护方式抵抗水压的情况。此外,当二次衬砌不能紧跟时,应考虑提高初期支护强度。


    注意事项

    本文(隧道岩溶管道群涌水处理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